探究卢卡奇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16-11-12 01:21

乔治·卢卡奇(GeorgLukacs,1885~1971),匈牙利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奠基者,1918年加入匈牙利共产党,1923年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被公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代表作,1933年起侨居苏联,1945年二战结束后回到匈牙利并创立“布达佩斯学派”。卢卡奇晚年(1945年一1971年)所著的《民主化的进程》、《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及其谈话,阐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思想(也被称为马克思主义革新论),他指出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掌握马克恩的辩证方法,并在具体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加以发展和运用,而不是拘泥于个别结论,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意,并为无产阶级制定新的斗争策略提供正确的指导。

探究卢卡奇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卢卡奇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一是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偏见;二是对现实提出的新问题,不靠经典作家“无可置疑的”引文。

1.回到马克思的方法

卢卡奇既反对苏联的“官方马克思主义”,又反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潮,而提出要回到马克思的方法,复苏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不在于对其某个论点的信仰,而在于唯物主义辩证法,它的本质是总体性。总体性指的是“总体对各个环节在方法论上的优越性。”“只有在这种把社会生活中的孤立事实作为历史发展的环节并把它们归结为一个总体的情况下,对事实的认识才能成为对现实的认识。”坤这样做并不否定各个环节的差异性。总体性的方法是一种在思维中再现现实的方法,它离不开现实,但也不是现实本身,而是对现实进行加工、处理的结果。

所以总体陛的方法既与唯心主义相对,也与庸俗唯物主义相对。从根源上讲,总体}生范畴来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批判地继承了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将总体性范畴提升为本体论上的支配范畴,并被纳人了逻辑主义和等级的框架当中。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将总体性范畴从逻辑主义的框架中解救出来,赋予了它现实的内容。卢卡奇认为:“只有利用马克思所揭示的方法对现实加以客观地观察并经过整理加工,才能达到既忠于现实又忠于马克思主义。”

2.根据时代的需要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晚年针对修正主义,特别强调回到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的学说,决不想偏离它、改进或改正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注重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我们留下了一种可靠的方法,大量正确无误的真理,许多对它的继续发展富有成效的提示;我们如果不深人地掌握和运用它,在科学上就不能前进一步。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

“如果不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非洲、阿拉伯、南美等地的不同发展归源于它们现实的经济基础,如果不根据它们真买的发展路线对它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那么,任何从理论上解决‘第三世界’问题的企图都必然流于空洞的套话。第二,根据实践的需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本人还没有来得及研究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以具体和真实的历史性为基础,当代复兴马克思主义在其中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为实践制订有效的理论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根据实践的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的应有之义。卢卡奇认为,“在当前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需要回答人的真正的合类性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问题,为此,必须要研究这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统一的社会主义社会。”嘲。”第三,采取开放的态度,吸取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能和外界相隔绝,固步自封,要留心当代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卢卡奇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两点思路:一是进行自我清理和自我批评。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重建是一个共产主义运动复活的问题。然而,如果共产主义运动想要其脚下有坚实的基础,它就必须选择自我更正的道路。尽管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复兴将来自这种自我清理和自我批评。二是在反对多元主义的前提下允许不同流派的存在和争论。卢卡奇认为,在通往真理道路上的多态现象是正常的,大家的意见可以不一致,但是每个问题只能有一个真理。“然而,如果我们接受错误的资产阶级概念,把多元化看作某种理想,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它既可以是唯心主义的又可以是唯物主义的,既可以是因果论的又可以是目的论的,既可以是这样的又可以是那样的,那就非常不好了。”

卢卡奇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实际上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复兴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扬弃。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时代价值

卢卡奇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弘扬。“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活跃的理论和方法,需要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只有这样,它才能够提供回答现实问题的钥匙。”

1.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对待马克思主义切不可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死守某些个别结论不放。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他们主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过程中不忘时刻告诫他人应该把他们的理论视为实践的指南,并以宽阔的胸怀随时根据时代的变化来不断纠正自己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的修改和完善。恩格斯强调随时代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要性等等。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是方法,应把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当作行动的指南,而不应该把个别结论绝对化。列宁在许多场合也都强调了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领导俄国首先在一个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并首次开展了史元前例的社会主义建设活动。马克思、恩格斯虽有预言,但他们无法预见以后的无产阶级运动发展的具体情况。因此,在这方面毫无经验可循,也没有现成的答案,一切都得从头学习,靠积累经验前进。

2.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说:“我们并不苛求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知道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的一切具体情况。”‘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对于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列宁来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看,卢卡奇晚年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精神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注重实际调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但在党内也出现了“左”倾教条主义,生吞活剥书籍中的只言片语,为此,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以及《反对党八股)溥著作和讲话中批判了这种思想。毛泽东指出,要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必须要首先做到:一是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调查和研究的方式了解中国真实的状况,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为此要做到“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实质,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同时要有发展的眼光,因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3.是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标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既主张实事求是,又主张解放思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了反对教条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江泽民指出:“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隋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胡锦涛也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回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导,总结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卢卡奇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思想,更觉其难能可贵。

探究卢卡奇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