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是哪天_2016年的冬至是几月几日
冬至日是我国农历中特有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大雪后十五天,斗指子,谓之冬至。你知道今年2016年的冬至日是哪天吗?冬至日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冬至日的时间,希望大家喜欢。
2016年冬至日是哪天
2016年的冬至日是2016年12月21日。
冬至日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二日。因为冬至日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冬至日的计算方法
常见日期
冬至日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3日,因为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和清明一样,冬至日日被称为“活节”。
计算方法
冬至日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日。
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计算结果减1日。
冬至日是什么意思 冬至日的由来
冬至日(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日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日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日的传统活动
01、古代纪念
冬至日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日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后汉书礼仪》:"冬至日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唐宋时,以冬至日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日。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日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日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02、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日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
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03、台湾民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日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日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日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04、现代民俗
很多地区在冬至日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日这天过节庆贺。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日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日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日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日黑,过年疏;冬至日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日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日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冬至日的传统饮食
冬至日吃水饺
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日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日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日舍药留下的。
滕州羊肉汤
冬至日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日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日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日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日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日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日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日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日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日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台州擂圆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日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日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擂圆是冬至日的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与平日里吃的汤圆相比,临海人的冬至日圆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而且意味深长。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因为这个过程临海的方言叫“擂”,所以冬至日圆起名叫“擂圆”,而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再拌入红糖,味道香甜浓郁,配上糯米圆的细腻糯软,令人食欲大增。夹一个粘满豆粉的擂圆,趁热咬上一口,香喷喷、甜滋滋、暖烘烘、软绵绵,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除了经典的甜圆,也有很多家里喜欢咸的冬至日圆,咸圆就是在糯米团里放馅,包类似猪肉、豆腐干、冬笋、香菇、红萝卜、白萝卜等细丁,可蒸可煮,鲜香多汁,另有一番滋味。
冬至日保健养生
针灸通穴
冬至日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在冬至日前后四天,加上冬至日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 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精神调养
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至日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起居宜忌
冬至日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日一阳生”。冬至日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冬至日是哪天_2016年的冬至是几月几日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