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发表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7-06-01 14:21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图书馆发表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图书馆发表论文范文篇1

高校图书馆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摘 要: 高校图书馆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才能步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科学发展观 社会发展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可以发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所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作为构建和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须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以适应新时期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有利于图书馆和谐文化构成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及文化传播的职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图书馆员和读者为主,充分发挥二者的主观能动性,让馆员和读者成为构建图书馆和谐文化的重要力量。

(一)以图书馆员为本。馆员是图书馆最具价值的资本,一个图书馆工作有成效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因此,必须建立以图书馆员为本的观念,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应当健全各项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充分挖掘馆员的潜能,确立馆员岗位目标,明确个人职责,加强馆员自信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努力培养馆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并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讲座和培训,提高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和奉献精神,鼓励馆员以维护发展高校图书馆事业作为自身工作目标和能力体现,互为补充,稳步发展。

(二)以师生为本。传统图书馆以借阅为主要工作内容,缺乏必要的互动性。高校图书馆工作在做好对师生的图书借阅服务的同时,还必须了解掌握师生的需求,为其提供相关专业服务。要以师生需求为基础,满足其个性化要求。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信息网络、数据库、联机检索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为师生提供经过整理、分析的信息,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富有特色的服务。

(三)努力构建图书馆和谐文化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内在支撑,对于建立和谐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图书馆文化传播,高校图书馆的传承性、深厚性、开放性、人文性决定了其文化传播的广泛性,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和服务理念又能为和谐校园文化丰富人文内涵。师生通过图书馆可获得各种形式的文化熏陶,不仅能收获知识,而且能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有效提高人文素质,得到全面健康发展,为和谐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

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有利于图书馆工作机制日益完善

(一)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观。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与学校的长远整体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图书馆工作要体现其价值所在,必须符合所在高校的人文观、价值观,迎合高校的整体文化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同时,图书馆工作自身的特点,也要求形成自己特有的业务体系,如高校图书馆原来是被动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观,就要求图书馆主动地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充分利用自身的文献资源和技术优势,提供深层次学科专业服务。

(二)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

基础设施改造、文献资源数量、信息化构建、人才队伍培养是高校图书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文献资源的管理、使用、检索、加工都采取现代技术进行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是高校图书馆工作发展的基础。也要不断完善图书馆软硬件环境,创造良好阅读和工作环境,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多途径、多角度揭示、报道文献资源,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为师生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同时,不断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这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馆员的服务意识、知识技术、综合素质决定着图书馆持续发展成效,也是高校图书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三)不断创新高校图书馆工作机制。

创新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高校图书馆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高校图书馆工作创新可以是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也可以是观念创新、机制创新。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使之贯穿于图书馆各项业务当中,既要关注当前需要,又要着眼未来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做到考核目标科学合理,执行责任明确到人,考核监督严格周密,奖惩措施有理有力,有效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善于引进和开发符合自身发展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创建具有特色的数字化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网络数字化。要不断整合馆藏资源,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为师生提供多角度、高效率的服务,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从而推动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统筹兼顾,开创高校图书馆工作新局面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重。一方面,网络媒体信息技术的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趋势,人们更多地通过网络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换互动,传统图书馆借阅模式受到较大冲击。另一方面,虽然现如今网络力量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挑战,但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却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工作生活方式被相当一部分人所青睐,这也为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一)让网络信息化融入到传统图书馆工作模式中。

在新媒体技术下,师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任何资源,且做到足不出户。传统图书馆借阅工作模式,现在更多的提供给师生一种人文教育环境,而真正的知识利用率和知识转换率比较低。高校图书馆工作要做到现代与传统并重,就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不仅仅是一借一还的过程,更要让师生将图书馆所拥有的巨大文献信息资源为己所用。如建立数字化图书馆,拓展图书馆信息存储量,使高校网络内的用户都能利用到馆藏资源,对师生来说得到了极大的方便,对传统图书馆而言则是质的飞跃。

(三)在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中融入新服务精神。

传统的借阅模式,虽说过程单一,但责任重大,而图书馆员所面临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提倡新服务精神,就是要让来借阅的师生与图书馆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共同创造出一个优良的阅读氛围。高校图书馆还要坚持开放原则和沟通原则,做到藏为致用,满足个性需求。要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图书馆员在进行借阅服务时,及时掌握师生的阅读心理,准确推荐书刊资料,并做好阅读的指导工作。同时,针对师生开展信息资源需求调查,真正掌握其需求,增强服务的针对性。

总之,我们要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努力将高校图书馆建设成为一个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化、开放式、多功能的信息资源中心,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鸿.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4:192.

[2]肖永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我校图书馆事业[J].科技广场,2007.12.

[3]陈桂珠.在图书馆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

图书馆发表论文范文篇2

关于基层图书馆与地方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基层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部分,它的建设与发展是中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关键点[1],但是由于其定位人群、硬件设施、人员配置等问题,一直成为图书馆建设的软肋和常被忽视的一环。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而基层图书馆却是这种氛围形成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面对着基层图书馆“人少楼空”的尴尬局面,其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根据文献调研发现,许多研究者为基层图书馆建设提出了箴言良策,但是这些意见从整体视角出发,未考虑到各地基层图书馆自身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在特殊性上研究的缺乏导致一些方法并不行之有效。作为一名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根据本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地调研,发现做好图书馆“与地方结合”不仅是行之有效的的图书馆建设途径,也是一个看似从一般出发但是最终归为具体的思考路径。

一、原因

地方作为基层图书馆的定位目标,不仅是其服务对象,也可以成为其宣传的品牌。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相比,基层图书馆自足于地方,通晓于地方,接近地方历史、文化、科技、社会、经济,可被看作最接地气的图书馆,因此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优势。同时,地方特色具有独一无二性,宣传地方特色或者融入地方特色正是基层图书馆出类拔萃的良好途径。再次,由于城市化进程迅速,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地方特色淹没在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中,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是基层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图书馆建设不仅可以从加强自身场馆环境建设出发,还可以与地方相结合,打造属于地方的特色文化。“与地方紧密结合”不仅是基层图书馆的特色也是其优势,也是其应尽的义务。

二、方式

1.参与文献编纂,宣传地方特色

地方文献素有“一地之百科”的美誉,它可以真实地反映地方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科技等发展状况[2],而基层图书馆作为与地方文化最为接近的图书馆,应该发挥此优势作为外界了解地方文化的窗口。目前由于基层图书馆资源整合、专业技术、人力不足、财力有限等原因,地方文献整理之工作较难单独展开,但是基层图书馆可以与专业的地方文献研究办公室合作,做好服务工作并开展专题信息服务,例如提供图书资料,参与资料收集,成书展示宣传等,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进入到与地方文献相结合的工作中。2011年,我县宣布开展新一轮《肥西县志》修复工作,并为此成立了肥西县地方志办公室和党史研究室,而我馆作为本县历史资料收藏较为丰富的藏馆之一,不仅能提供相关历史文献,还可以依据与其他地方馆的合作与其交流地方文献以及编纂经验,并通过图书管理工作经验搜寻相关领域工作较为出色的研究人员、历史资料和研究方法。目前《肥西县志》编纂工作依旧在进行。

2.记录地方文化,培育特色文化

2014年最美基层图书馆之一的陕西省陇西县图书馆,致力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收集秦腔、陇剧等地方文化,将其视频资料分类整合,刻制成光盘,送到城市社区和农家书屋,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信息[3]。我县图书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剧是本地特色剧种,千年古镇――三河、刘铭传故居、多所淮军故里“圩”建筑等也坐落于我县,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三河大捷、刘铭传将军等英雄古事迹,“圩”建筑的古韵也将成为历史,相关地方史和民俗学专家对此也进行了收集。为了使其进一步传播,我县图书馆可以将所有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书集并举办相关展览,例如专题展、摄影展、相关知识竞赛等,同时也可将书本资源转换成集视频、图片、语音为一体的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和新媒体进行传播。

3.利用特色资源,提升服务内容

每个地方具有属于本地的发展特色和优势资源,基层图书馆建设可以发挥本地优势资源的价值,借一己之用,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文化发展。作为全国四大科教之城的合肥,科研已成为合肥的特色和优势。2012年,英国《自然》杂志发布了《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合肥自然基础研究能力位列全国第三。面对着丰厚的科教资源,不仅是图书馆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也可以成为其对外展示的精品内容。我县图书馆可以与合肥市的科研院所结合,举办相关书展或者科研院所进校园、进乡镇等主题活动,把我馆塑造成乡镇读者进一步认识科学的“科技馆”,推动科学知识与科学文化的传播,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同时合肥高校图书馆具有基层图书馆没有的专业、学科与实验室以及各类高级人才的优势[4],我县图书馆可与其开展资源共享服务并前去学习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弥补自身的不足。

4.挖掘自身优势,打造本馆特色

只属于某一图书馆的特色则会成为该馆的最大竞争优势,也是图书馆建设中首要宣传的内容。省市级以上图书馆近年来奋力打造属于自身的图书馆特色,而基层图书馆却苦于资源的匮乏在特色建设上难度较大,但是也有一批基层图书馆在打造“本馆特色”上工作出色。安徽省无为县图书馆藏古书籍近4万册,居安徽省县级图书馆之首,并在2015年3月入选首批“安徽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馆藏的6部古籍入选《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5],古书古籍便成为无为图书馆自身最大的特色。相比该馆,包括我馆在内的许多基层图书馆并不具有先天的特色优势,因此需要自身挖掘馆内优势和特色。分析本馆,总结本馆特点,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打造属于本馆的图书馆文化;调研别馆,学习其经验了解自身不足,同时可以比对出自身特色,沉淀为后期的“本馆特色”。

5.建设数字资源,传播服务形象

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之处在于其拥有丰厚的数字资源,这也与其定位于科研人员、学生为服务对象有关。数字资源在当今信息检索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图书馆大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已从基础的图书管理变成信息技术岗。基层图书馆由于读者定位集中于县、乡镇居民,对于专业性的数字资源服务要求并不高,同时员工技术素养也有待提高,因此其数字资源建设优势并不明显。面对数字资源的广泛传播性,基于其地方特色和自身特色打造的本馆资源需要依据此进行传播,让古老的地方文化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不仅如此,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基层图书馆可以通过自身微博、微信或客户端的建设平台,向广大读者宣传其进购的书籍、举办的活动等,为基层图书馆走出地方寻找出口。

三、小结

各馆皆有相同处,各馆皆有不同。如今社会广为号召全民阅读,各馆在遵循普遍的成功规律下,也需开创属于自己的建设路径,与众不同才能使人过目不忘。基层图书馆与地方相结合、打造本馆特色不仅是基层图书馆建设立足于地方的有效证明,也是发挥属于自身独有优势的良好途径。但是由于基层图书馆现有条件的限制以及相关人士程度不高,致使该项工作进展并未十分顺利,如何从细节上深化与地方结合方式,开拓属于本馆的经验建议,致使基层图书馆真正融入地方是未来该问题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图书馆发表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