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战胜利主题的黑板报资料

发布时间:2017-03-03 18:19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在一九四五年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死伤三千五百万人,损失的财富更是不计其数,而如今的我们只能歌颂他们,为了大家更方便的出一份缅怀先烈的黑板报,学校啦小编已经为大家收集好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抗战胜利主题的黑板报图片欣赏

最新抗战胜利主题的黑板报资料

抗战胜利主题的黑板报图片1

最新抗战胜利主题的黑板报资料

抗战胜利主题的黑板报图片2

最新抗战胜利主题的黑板报资料

抗战胜利主题的黑板报图片3

抗战胜利主题的黑板报相关资料1:抗战故事

【盛名远播的国际化商家】

距腾冲城4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董官村的村子,当地人称其为“西董”。

让初访者印象深刻的,是村子入口处的门楼。门楼为两层,土坯墙体,面向村外一侧的墙面由砖块构成,砖块间砌出多个枪眼。门楼两侧有石刻的对联,正上方石刻“高节林立”四个大字,颇为显眼。一座门楼文武兼备的气质,昭示着这座村庄有着特别的故事。

走进西董,视线所及的建筑,都和门楼的气质相同,且规模宏大。巷子尽头的墙上,依然留有众多枪眼。

“这家人的院子原来做过五十四军军部、那家人的院子原来是盟国美军顾问团驻地,远征军反攻时,一些情报机构都驻扎在这里。”当地文史专家毕世铣和“茂恒商号”腾冲县负责人董南轩的孙子董家周介绍。

这个村子曾对腾冲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近代云南工商业的繁荣、昆明云茂纱厂(云南纺织厂前身)的建立、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少岩,都与西董以及由西董人创建的“茂恒商号”密切相关。

据该村史料记载,该村最先是由明朝洪武年间来边疆屯垦的董氏先祖定居。村里董氏家族的先辈们,在清光绪前创建了跨国商号“春延记”,做滇缅进出口贸易。1928年,“春延记”与另一家商号“茂延记”合并,组成“茂恒商号”,主要股东为董爱庭、董延庭、金熙一、王少岩四家,其中王少岩任昆明分号经理。自此商务运作面更加扩大,名声远播南亚、东南亚。主要经营茶叶、棉纱,且有规模颇大的马帮运输队伍。

此后,茂恒商号分别在上海、成都、拉萨、香港、仰光、加尔各答等地设立分号30余处,成为云南国际贸易的著名商号。

今年80岁的董家周老人回忆,因为茂恒商号的业务不断壮大,董家很多亲戚都分布在各地的分号工作。自己的舅舅负责下关,姑爹王少岩负责昆明。茂恒商号总号从腾冲迁到昆明后,王少岩便成为了茂恒总商号的负责人。而茂恒在腾冲的商号,则由祖父董南轩负责。

抗战胜利主题的黑板报相关资料2:抗战历史事迹

【捐赠飞机、军械和物资】

1940年,日军侵入越南,云南边境面临的军事压力进一步增大。加之董南轩等与李根源是世交,受爱国抗日的思想影响较早,1940年,董南轩弟兄四人就捐献飞机一架,出资200多万元,支援国民政府抗战。 同年,董南轩奉命监修滇缅公路保山-龙陵段。工人多病,缺医少药,他捐资购买中草药,为工人看病,保证了筑路工程的顺利进行。

董家周回忆,1942年腾冲沦陷后,因为离腾冲县城太近,茂恒商号的董家人员及亲属大多躲避到乡下。母亲带着年幼的自己在腾冲多个农村辗转奔波,最终积劳成疾,日本投降后不久去世。

董家留在董官村的房产,则由少数留下来的人看管。因为离城较近,日军经常来村里搜刮、抢劫。为了避免日军一无所获气急败坏进而伤人,留守的人还被迫养着一些鸡鸭,以备日军抢财不成而伤害家人。

腾冲沦陷后,不仅茂恒商号在各地的生意难以维系,各地分号的亲人们也难以正常往来。为了支援抗日,保护在腾冲的亲人,1942年-1944年间,董家周的舅舅(茂恒下关分号负责人)拿出资金,以他个人的名义向国民政府再次捐赠了一架飞机。至此,茂恒商号一共为抗战捐赠过2架飞机。

腾冲沦陷后,国军预备二师进入腾冲山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2年6月5日,预备二师副师长洪行到江苴召集当地乡绅开会,组织临时县务委员会代行县政,宣传抗日,协助国军抗战。茂恒大股东董南轩、信记(腾冲另一商号)大股东董信臣参会,并被推为委员。

当年7月,受省政府委派,以张问德为县长的腾冲县政府在界头正式成立。政府经费没着落,董信臣捐洋纱12驮给抗日政府支配,值银元4.2万元。此外,董南轩将茂恒商号放在腾冲的棉花、绵纱悄悄运往乡下和边地出售,得款用于购买米、盐等生活用品,救济难民。他先后送了几万公斤大米,食盐100驮(每驮75公斤),布匹、药材若干,价值国币100多万元。另捐一批物资及国币数十万元给抗日政府支援远征军打游击。

董家周回忆,那时预备二师打游击战,军需物资和粮食时常供应不上。为此,祖父董南轩时常组织马帮,驮粮食送往山区和抗日政府驻地。

在游击队队员马仲义回忆敌后抗日的文章中,也曾提及过“茂恒商号”:“1942年日军入侵滇西后,前滇军99师师长朱晓东之子朱嘉锡主动请缨,成为昆明行营龙潞区游击司令兼龙陵县长。当时的省政府只给部分弹药、10箱四号地雷,经费、粮米由地方筹用,还颁发了两颗印鉴……其余的都是朱嘉锡把以前加入茂恒商号的股金全部取出来,自行向云南兵工厂购买七九步枪30支,向私人购买俄造转盘轻机枪3挺,黄色炸药和手榴弹若干,以及其他军需物品。”马帮踏出的中印国际运输线二战期间,当中国与外界相连的最后一根“输血管”——滇缅公路被彻底切断后,飞虎队开辟了被称为“死亡之路”的“驼峰航线”。但人们很少注意到,就在这条航线下的高山深谷与大江大河之中,有一条几乎是和这条航线并行的、由云南马帮开辟的中印国际运输线。这条线西起印度的加尔各答、葛伦堡,经西藏日喀则、拉萨、昌都,沿着古茶马古道进入云南的德钦、丽江、下关,直抵昆明。

开辟线路的马帮中,也有茂恒商号的队伍参与。据开辟滇藏运输的李和仁先生(已去世)回忆,那年他32岁,在茂恒商号当管事。1941年中秋节前后,他到了丽江。在茂恒商号的老伙伴丽江商人王胜三的帮助下,李和仁学习了几天藏族礼仪,换了一身藏袍,带上向导、马帮,驮上百十个驮子,再把几百个银元分别贴身装着,走上了去西藏的路。

随行的马帮中,还驮运了十驮红糖、十驮茶叶、十驮火腿,这是准备向沿途的藏官、头人、喇嘛送礼的。在翻越横断山脉的路途中,有人得了严重的高山病,倒下去就再也没有起来,十多匹骡马也倒毙在那里。

马帮在昌都遇到阻碍,滞留了近一个月,经过送礼和多方周旋,才从“多玛背”(税官)那里拿到了进入西藏的通行证。此后他与当地人的关系融洽了,进藏的马帮队只要一提“腾冲茂恒李和仁”,他们就给予通行便利。 马帮的这一路极为凶险。要克服雪山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暴风雪、高山缺氧,还要翻越冰川,跨过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数不清的大小河川;仅一个单程就要走100-120天。驿运高峰时,平均每天有3万多人行走在这条路上,马匹牦牛有10万之多。

三年间,仅“茂恒商号”一家,就经这条路运回了孟买纱厂的“白象”、“一龙”细纱5万驮;棉布、西药等共数千驮。对国家的无私捐赠1944年5月,远征军第20集团军反攻腾冲。军粮供应不上,董南轩捐赠大米20多万公斤;攻城时,董南轩又代表董官村捐献猪肉数千公斤,毛巾数千条,慰劳作战官兵。

1944年9月14日,腾冲胜利光复。腾冲县政府先后组成了善后委员会暨处理逆产委员会、医疗防疫委员会、建立国殇墓园委员会。董南轩、董信臣均为委员,董信臣还兼任建立国殇墓园总务组长。

董南轩致函“茂恒”各大股东,捐出国币6000万元,1000万元慰劳远征军,1500万元捐修国殇墓园,3000万元修复腾冲中学、县图书馆、黉学(孔庙),500万元用于修缮被战事毁坏的小学。

茂恒商号的王少岩创办拥有2万纱锭的云茂纱厂(云南纺织厂前身),并兼任董事长。建国以后,王少岩同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合作,先后担任昆明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委会副主任,云南省第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工业厅副厅长、云南省第二、三届人民政府副省长,政协云南省第一、二、四届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第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务。

建国后,人民政府给予董南轩民主人士的政治待遇,他还担任过腾冲县的政协委员。董家周因出身富商家庭,受教育程度较高,于1966年之前从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的前身)毕业,分配到个旧的锡矿企业工作。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主动离职,回家务农。如今,80岁的董家周依然生活在董官村,住在家族建造的大院内。

最新抗战胜利主题的黑板报资料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