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发医学职称论文
医学论文的撰写者在实际过程中知识广度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医学科学自身的结晶。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代发医学职称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代发医学职称论文篇1
肺病使用温热药
【关键词】 肺病 温热药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特点温热潮湿,依中医“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治则,又受西医抗生素治疗的影响,该地区治疗肺病以使用清热解毒寒凉药为主,常用“黄芩、金银花”之类,而“麻黄、桂枝”之类辛温热药则因惧其温热之性而少有人使用。
然而临床上当用温热药之肺病不在少数,医者应以“有是证,用是方”、“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为原则,不必拘泥于“三因制宜”,更不应中药西化而妄用寒凉。
1 感 冒
此病温热药使用甚多,凡有“恶风”者皆需配合“荆芥、防风”等辛温解表药,否则达不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疗效果,一味辛凉只会“冰伏”邪气,表证虽除,变生咳喘。
此病尤以“恶寒、身痛”为典型症状,或伴“发热、清涕”,若见上证为主,不论何季节,皆需辛温之品为主导,“荆防败毒散或三拗汤”为代表方剂加减。发热者重用柴胡,伴咽痛者酌加双花、连翘,长夏季节暑湿当令配合“香薷饮”使用,其效如鼓应桴。
2 咳 喘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古训人尽皆知,然而时至今日,多数医者,对存在感染时仍习惯以西医的思路使用清热化痰药抗感染治疗,而忽视了辨证治疗。实际上“温化痰饮”、“甘温除热”、“煨脓长肉”等看似有反常规的治疗方法,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所在。
治疗咳喘,明确是否痰饮作祟,是辨证的一个主要内容。“吐痰稀白,胸闷纳呆,或伴浮肿,喜饮温水,饮后恶心,舌苔腻水滑”者当考虑痰饮存在,寒凉药或可起一时之效,但痰饮未化势必病情缠绵反复,故需坚持“温药和之”原则,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有时甚至需加附子以助温药化饮之力。
据笔者观察,许多此类患者,虽夏月炎热,然长期服用温热药并不会出现不适。当然,痰饮化热者,酌加甘寒之品,慎用苦寒药物,以免病势冰伏不起。
3 哮 病
此病由“宿根”引起,每遇感触,发作哮吼,痰饮为病之根,故温化之剂在诊断“支气管哮喘”之初就当毫不犹豫地作为主要治疗药物,万不可因其存在感染,就滥用苦寒,忽视“治病求本”,当知邪热易清而痰饮难除。尤其“能夏不能冬”之阳虚甚者,更应于夏日阳气旺盛之时长期少量辅助以温阳药,“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预防冬日发病。
4 肺 痿
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吐浊唾涎沫”,虚寒证者,气不化津,津反为涎。若按肺热治疗犹抱薪救火,寒者愈寒,虚者愈虚,自然难愈,需“甘草干姜汤”等甘温之剂,益气生津方可挽救,故临床见“长期咳吐涎沫,形寒,舌淡”为主证者,应考虑此病证,切勿犯“虚虚实实”之忌。
另外,东南沿海地区,多为海洋性气候,终年潮湿,湿邪较重,北方人初来乍到,多会有自觉胸闷、疲乏、食欲不振等湿阻证候,日久则习以为常。从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来看,并非湿邪祛除,而是人体与自然界之间取得新的平衡。
在人体正气旺盛时,此种平衡或可维持,湿邪似乎并未为患,但当正气不足,或感外邪时,湿邪的存在便是治疗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伤阳气,趋下、黏滞、秽浊,当单纯使用透表、清热等药物时,风邪可解、热毒可清,但湿邪并未清除,故可致疾病缠绵不愈,并可变生他证。
笔者临证视其舌苔厚腻情况配合调气、祛湿、化湿、渗湿之法,加用如“藿朴夏苓”或“麻黄、苍术”等温热药以肃其源、治其本,可获良效,这也是中医“因地治宜”理论在临床的具体实践。
总之,东南沿海医者受地域因素影响,可能在使用温热药治疗肺病方面存在误区。当然,温热药的使用也不可拘泥。
肺喜润恶燥,长期过度使用温热药物,势必伤及阴津,故很多医家在使用温热药,尤其是长期使用治疗肺病时常配合白芍、沙参等养阴药以监制之。
另外,清热之品需以“辛甘寒”者为主,慎用“苦寒之品”,以防冰伏邪气。
代发医学职称论文篇2
村医心理授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工作环境特殊、工作范围广泛、社会待遇不高,工作性质是高风险、高压力,工作职责却无可替代。心理工作者更多地从心理角度调查分析,有研究者指出,乡村医生工作压力源得分最高的是医疗专业工作,其次为工作负荷和工作时间、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应该采取措施减压[1].通过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蛤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等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发现,乡村医生尤其是中老年乡村医生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的心理卫生问题[2];乡村医生中不少人存在某种程度的人格偏离或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性障碍、抑郁性障碍、强迫性障碍及躯体化障碍。乡村医生工作状况及工作角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明确心理授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可以更准确认知乡村医生群体,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四川省以方便取样方式(基层医生进修培训时进行测试)测试了201名被试,在河南省以同样抽样方式测试193名被试,共测试394名被试,回收有效问卷352份,有效问卷83%.其中男性199名,占56.4%,女性153名,占43.6%.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5±8)岁。
1.2工具
1.2.1采用SCL-90[4]:该量表包括9个症状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量表90个题目,症状从无到严重分1~5个等级分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2.2心理授权问卷[3]:是个体体验到的心理状况或认知的综合体,它反映个体对自己工作角色的一种积极定位。包含工作自我效能、影响力、工作意义和工作自主性4个维度。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乡村医生SCL-90与国内健康人群常模的比较:见表1.表明乡村医生与国内健康人群在强迫症状(t=2.294,P=0.023)、人际关系敏感(t=-2.615,P=0.01)、敌对(t=2.388,P=0.018)、精神病性(t=2.94,P=0.004)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焦虑(t=1.958,P=0.051)因子得分差异边缘显着。说明乡村医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普遍存在不良心理特征,而人际关系处理得较好,人际交往期待积极。通过乡村医生与城镇医生SCL-90各因子比较,发现在敌对(t=2.554,P=0.011)、恐怖(t=-2.056,P=0.04)2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乡镇医生较城镇医生更易出现生气、发脾气等情绪失控表现;而较少会出现社交恐惧等恐怖心理状态。
2.2乡村医生与城镇医生心理授权总分及各因子比较:见表2.表2表明,乡村医生与城镇医生在心理授权总分(t=2.201,P=0.028)、自我效能(t=4.713,P=0.001)、工作自主(t=2.33,P=0.02)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乡镇医生较城镇医生在对自己工作角色的定位更为积极,工作中的自我效能感也更强,倾向于认为自己在完成工作时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3乡村医生心理授权与心理健康关系界定:见表3.表3表明乡村医生心理授权、自我效能、工作自主与人际关系、强迫症状、焦虑、敌对、精神病各因子呈负相关,为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生心理授权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关系,以工作自主为自变量,以强迫症状、焦虑、敌对、精神病、人际关系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表4结果表明工作自主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进一步考察自我效能可能的中介效应,以工作自主为自变量,自我效能为因变量,考察工作自主对自我效能的影响,Y=0.576X(t=10.272,P<0.01)。以工作自主为自变量,SCL-90选出变量为因变量,考察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
依据中介效应检验程序[5],结合表4及M=0.576x(t=10.272,P<0.01)的检验结果,由表5可以看出,在工作自主对强迫症状、焦虑、人际敏感的影响中,工作自我效能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0.576×0.28/0.222=72.65%、0.576×0.185/0.209=50.99%、0.576×0.256/0.259=56.93%;在工作自主对敌对、精神病的影响中,工作自我效能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0.576×0.158/0.227=40.09%、0.576×0.165/0.333=28.54%.0.185/0.209=50.99%、0.576×0.256/0.259=56.93%;在工作自主对敌对、精神病的影响中,工作自我效能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0.576×0.158/0.227=40.09%、0.576×0.165/0.333=28.54%.
3讨论
我国乡村医生的确存在一定程度心理健康问题,乡村医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普遍存在不良心理特征,与以前的研究结果有一致性,但也发现了乡村医生的人际关系普遍较好。首先乡村医生的工作环境确实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农村对医生职业尊重也使得乡村医生获得了较好的人际支持,从而缓解了部分压力。与城镇医生相比,乡村医生更容易发脾气、生气。这与农村医疗条件差、工作环境差,医生社会保障不完善有密切关系。
2011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农村医疗制度改革力度,加强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权利与义务、责任与待遇上不平衡所造成乡村医生工作倦怠水平持续下降,乡村医生在对自己工作角色的定位也更为积极,工作中的自我效能感也更强,倾向于认为自己在完成工作时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工作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自主与敌对、精神病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表明工作自主不仅直接影响于敌对、精神病,还可以通过影响工作自我效能感进而间接影响敌对、精神病。个体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一方面可以直接降低负性情绪及行为的发生概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个体的工作技能、能力和信心进而降低负性情绪及行为的发生概率。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工作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自主与强迫症状、焦虑、人际敏感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表明工作自主能够通过工作自我效能感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强迫症状、焦虑、人际敏感。工作中较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极大的提高了工作自我效能感,从而减少了焦虑水平,促进了人际关系,减少了强迫症状表现。从而增进了心理健康水平。
4结论与建议
我国乡村医生的心理健康低于全国正常水平,但与城镇医生群体相比水平相当,主要突出的症状是人际关系、强迫症状、焦虑、敌对、精神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乡村医生专业技术水平、工作负荷和工作时间、工作风险等压力源密切相关。完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体系、工作制度,提高业务水平是促进乡村医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前提。同时,个体积极的工作角色定位,尤其是工作自主性和工作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乡村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吕传昌,魏永传,张静,等。乡村医生工作压力源的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58-159.
[2]张李娜,哈保卫。乡村医生工MMPI测试结果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5):363-364.
[3]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341-343.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3-35.
[5]温忠麟,张雷,候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极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代发医学职称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