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最新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28 22:46

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最新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初二最新政治论文篇一

飞翔,不再是梦想

【摘要】曾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托起明天的太阳。”是啊,我们今天的一切工作,不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吗?学生有优有差,参差不齐。优生让师喜,差生让师忧。久而久之,老师心理就会失衡,偏向优生,忽略差生。其实,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加倍关注和爱护。学困生只是某方面落后于其他学生,但也造成了他们在心理上充满着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其自尊常以不容忍别人轻视的扭曲状态出现,其自卑却是真正悲哀的自卑。所以,老师不能对他们动辄挖苦讽刺,甚至处罚。教育家陶行知曾语重心长地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那样做非但不能促进他们,反而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实践证明,只有对他们的缺点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爱护他们,让他们觉得有自尊;激发他们的斗志,树立远大的志向,使他们奋发向上。这样才能使学困生也拥有一个辉煌的明天。

【关键词】班主任;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11-01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已深深地感觉到,只有关心学困生、爱护学困生,以诚相待、以心相交,深入学困生内心,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学困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抛却自卑,找回自信,树立志向,奋发图强,成为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一、了解学困生,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对生活缺乏自觉性,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做事随便马虎,以玩为主,不懂也不问。而且少与人交往,自我封闭。如何才能使他们脱困呢?我苦思冥想。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豁然开朗,不了解成因,怎样有法?我试着和他们沟通,想了解情况,可他们寡言少语,不愿向我敞开心扉。我失败了。我想,直来不行,何不转个弯。我避开学生去家访,从家长那里先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想好方法,再去与学生交谈。慢慢地,学生愿意和我交流了。就拿我班的杨朝阳同学来说吧,他其实是个聪明的学生,只是父母没文化,又没有工作,经常打麻将,对他的学习不管不问。他回家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即使出去玩一天,父母也不过问。这样,他失去了学习的劲头,跑出去玩,上网吧、游戏室,动不动就和他人打架,养成了一身坏习气。我了解情况后,对他说:“我可以帮你,使你的父母重视你的学习,关心你,给你一个好环境。但你能重新振作起来,抛掉坏习惯,努力再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吗?”他沉默了许久,坚毅地抬起头,望着我说:“能。”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夸道:“不愧是个男子汉。”我去他家了五次,终于改变了他父母的想法做法。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他现在又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了,而且还当了英语学习委员。

就这样,我经常与他们推心置腹地交谈,了解他们的一切行为活动,并及时抑制他们的错误思想,鼓励他们认真对待学习和生活。课堂上,我注意观察学生,及时捕捉他们的喜怒哀乐,正确调控他们的情绪,用相信人、发展人的眼光看待他们。我与他们成了知心朋友,无话不谈,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二、学会宽容和欣赏学困生

林则徐曾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于仞,无欲则刚。”宽容是沟通、融洽情感的润滑剂,是抚平人们心中的伤痛,消除隔阂,打通永恒的友爱之门的钥匙。理解学困生,宽容学困生,是老师应该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被别人欣赏是每个人都期望的,特别是学困生。欣赏如同和煦的阳光,能使濒于枯萎的小树苗重现生机,能使学困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学困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作为教师不能鄙弃他们,应分析原因,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极细小的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因为他们往往更缺乏别人的欣赏。课文背错了,词语写错了,教师首先应欣赏他们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们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成功。”对他们的错,要用宽容的心对待,不能紧盯错处,大声呵斥:“怎么错这么多?你真笨。”应该肯定他们的正确之处,加以表扬。他们就会喜滋滋地改错,加倍努力。作为教师应该在欣赏中捕捉学困生思维的火花,在欣赏中帮助学困生改正错误,与学困生共同成长。

三、爱学困生,激励学困生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们才可以教育孩子。”有人把师爱说成是教育的桥梁,有人把师爱说成是照亮学生的蜡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应该出于诚,传于神,言于情,止于理,应该无时不在,无处不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主任要真心实意地爱学困生,要像母亲热爱孩子一样无私,像父亲热爱儿子一样严格而慈祥,像战士热爱祖国一样忠诚,像兄长热爱弟弟一样宽厚,像姐姐爱妹妹一样温柔又体贴,像哲学家热爱真理一样执着而痴迷。比如我班的童雨宽同学,学习全班倒数第一,次次考试不及格,他已经破罐子破摔了。我经常找他谈心,了解他学习上的困难,明确地对他说:“你有困难就找我,哪怕是一个不会写的字。”最开始他不来找我,我就主动找他,看见写错的字,拼错的字音,组错的词,就及时帮他纠正过来。看见他做对的地方,就送上一句鼓励的话。没过多久,他就主动来请教我这问题那问题。我问他:“你怎么主动来了?”他笑着说:“老师,我也想成为优等生啊!你看我的作业,正确率越来越高,第二次考试比第一次考试足足多了24分。”自此,他一有困难就找我,我也经常问问他的情况。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期末考试他居然考了79.5分,进步了4名。

泰戈尔说过:“激情,是鼓满船帆的风,没有风,帆船就无法航行。”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激情。因为没有激情,做事就缺乏动力,成功的机会也就很小了。学困生同样也有激情,只是因为他们很少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一次次的挫折又使他们的心理产生障碍,失去了进取心,因而激情就暂时没被调动起来。如果老师为其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就能够唤起他们激情。激情一旦被唤起,他们就会像雨后的竹笋茁壮成长。我经常为学困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如让善于表演的同学表演小品、课本剧、唱歌等,让字写得好的同学参加书法比赛,使他们一显身手,体验成功,找回自尊;任命他们可以胜任的班干部职务,来满足其成就心理。这样,使他们觉得老师和同学都很重视他们,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上进的激情,促使其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学习搞好。唤起学困生的激情就等于给了他们前进的动力,就像帆船鼓足了风,可以奋发向前了。

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全心全意为学困生着想,了解他们的情况,宽容他们的错误,欣赏他们的优点,爱护他们,激励他们,才能使他们抛却自卑,拥有自信,发奋努力,成为优秀的学生。

初二最新政治论文篇二

从梦想到现实

一、目标是焦点解决晤谈的主轴

设定目标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经常在做此事。Dorner[1]曾说:“我们总是想着做些什么行动来完成我们的目标,或是避免与预防我们不想要发生的一切。当我们在形成目标时,这些目标就成为问题解决的重要角色。”。

目标最能激发人们的资源,最容易让人们往前迈进,也最能成为自我监控系统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前进,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自己的意图。所以,咨询师需要能了解当事人所欲的目标与意图,才能帮助当事人向前迈进。

以坐火车来作譬喻,若不知目的地为何,可能会搭错车;若搭错火车,那么那班火车所有经过的车站也都会是错的。一定要知道目的地才知道到达目的地的方式;想要改变,是需与“目标”而非与问题,进行连结。毕竟,当事人的行动是有内在图像(目标)的导引,而非只是靠着感官经验来作决定。

好的目标,是成功改变的开端;好的目标,也才能导致正向的结果。所以,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不会特别去想什么问题是SFBT所无法有效帮忙的,反而是看重:如何达成目标[2]!

二、什么是良好构成的目标

形容解决之道的语言,乃迥异于问题描述。为了形塑目标,SFBT咨询师在倾听与接纳当事人抱怨与诉说的同时,并不会特别激发当事人进行更多负面的探究,反而是对当事人的目标充满好奇,企图引导当事人将“抱怨”转成“想要的”目标,并以“想要什么”来替代“不要什么”的语言陈述。

咨询师无法从当事人的诉苦抱怨中精确获得他想要的目标。若当事人以负向语言描述自己的目标时,咨询师会主动地与当事人确认:目前不想要特定负向事件的存在,那么,取而代之(instead)的是,他“想要”是什么。例如,当事人希望不再没耐心,咨询师则需询问“不再没耐心”时,会如何表现,而获得“沉稳”等正向描述,并进而再邀请当事人描述,“沉稳”将会如何表现。此外,咨询师除了避免自行为当事人设定目标外,也需从当事人口中获得他如何描述目标的正向语言;例如,当事人不希望自己不快乐,不等于他就是想要快乐,可能他只是要平静而已[3]。而这些原则,皆是希望进一步引导当事人设定出“良好构成的目标”(well-formed goals)。

明确而言,良好构成目标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目标是对当事人具建设性、重要性、吸引力的,是符合当事人价值观与认同的,以及,是可能性高但又有些难度的。当目标是当事人想要的、对当事人有意义的、有好处的、可带来希望感的,将会让当事人产生高度的改变动力。当然,目标是需要当事人努力而得的,而非轻而易举可致。

再者,目标是可具体观察评量、清楚明确、可反映改变讯号、具人际互动情境,以及描述行为动态历程化细节的。当咨询师与当事人是以这些原则在讨论目标时,便让未来种种可能性的探究,转化为具体选择的探讨;而此过程也成为当事人心理事先模拟演练的素材,让当事人更容易于真实情境中落实执行,于事后也存有具体的标准可自我评量有无达成目标。亦即,当咨询师能协助当事人将小目标予以动态视觉具体化、去除抽象化,将使得当事人有所预习、觉得行动不至于过难,而增加执行的动机与成功率;在此同时,当事人往往更能接纳与面对现在的问题或担忧,并易觉得自己已经在解决或预防问题的轨道上,而更增加内心的合理掌控感。

其次,目标是具人际互动情境及行为动态历程化细节描述的脉络。如咨询师会询问当事人会对谁说或做些什么事情,或者别人会看到当事人哪些行为而有哪些反应等。由于当事人隶属于社会系统的一部分,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总是与当事人的生活相互影响,因此当事人改变也一定发生于社会系统与社会互动当中,因此,SFBT咨询师会特别去关注当事人身边拥有的社会支持,并运用这些社会支持来帮助当事人获得支援,或提醒、检核自己的状况。

尤其,目标必须是在当事人可控制内及可承担下,是合于目前现实与符合成本效益的,最重要的是,目标是于晤谈后“立即可行”的,而非最终之目的点或所谓最核心的议题。也就是说,在当事人未来愿景为大目标之下,咨询师会与当事人探讨所考量到各个面向,使当事人在确认与掌握已有的成功经验或资源的同时,能发展出新的小目标,并思考其可能的结果,以能真正展开此刻认为重要的、愿意立即执行的特定行动中实际具体可行的第一小步。若当事人可以“开始”行动,将拾回一种控制感;而且,由于实际可行的条件让当事人容易创造出小小的成功经验,如此也将能反过来提升当事人的自信与动力。反之,若目标设定是远距的、难以达成的,往往使当事人更容易放弃。不过,咨询师仍然需要以间接的方式让当事人知道,达成目标是需要努力与练习的,以使当事人愿意负起改变与建构解决之道的责任[4-5,1]。

此外,SFBT的目标发展,除了前述良好构成目标的标准外,也有以下几个小诀窍:由多选一,由负面到正面,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由内在到人际,由他人到自身[4,6]。例如当事人表示改变后内在会有所不同,咨询师则继而追问:内在改变后会有哪些不同于以前的外在行为表现,他人会如何注意以及注意到哪些层面,以及别人会有何反应的人际互动连锁扩大效应。

三、发展良好构成目标的具体操作

(一)开场的成果问句展现目标导向的邀请

为了发展目标,在具体技巧运作部分,咨询师常常以成果问句作为起点,针对当事人所用的关键词加以突显及具象化,以探讨与确认当事人每次晤谈的目标:

“希望我怎么帮忙你处理此事?”

“如果来接受谘商可以有用,你希望能有什么改变?”

“今天我们讨论什么主题,对你会最有帮助?”

“你希望你生活中有哪些小小的改变?”

当咨询师以成果问句来作为开场时,乃暗示着负责解决问题的是当事人本人,咨询师只是辅助的角色,如此,容易催化当事人负起主控思考之责,也会促使当事人较愿意为问题解决负起行动责任。这类问题也代表着一种开放的态度,表示咨询师愿意从当事人想要讨论的话题开始,并显现当事人有决定辅导内容与方向的空间,如此,将会增加当事人更为主动参与谘商过程的可能。尤其,若当事人能够从他想要的目标开始谈起时,常使当事人会最具有关注力与改变动力,谘商工作的成效自然事半功倍。 (二)从最容易开始的一小步开始迈进

在每次结束晤谈时,若能帮助当事人找到可以开始行动的一小步,就是非常难得与足够的了,特别对于目前正处于困境的当事人而言。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咨询师、当事人周围的重要他人,往往希望当事人速成或大步跃进,如希望一位成绩排名在后的当事人于下次月考时进步十名、要求一位情绪容易失控的当事人能在一周内立刻改变自己的情绪习惯等。然而,每一个成功行为的背后,都是由很多小步骤所构成的。比方说,一位成绩差、很少念书的当事人,希望其成绩能从30分变成60分,此时他需要的改变包括:要有读书的空间与环境、要拥有念书与考试的定力与时间,以及学习应考方法等;一个人的情绪控制则包括情绪觉察、正向策略以及自我疗愈的能力培养等,所以要求当事人大幅进步并非常能立刻达成。又例如,许多人要求当事人应该改变的行为,对某些人来说已经是一种自动化的简单反应,如与人好好沟通、不与人冲突,但是对于从未被同理对待、甚至被暴力相向的当事人来说,好好沟通、不与人冲突就成为没有学习过的高难度功课。因此,咨询师以贴近当事人的目标与现况为起点,并将许多行为改变的过程解析为更为细微的动作,乃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尤需特别注意的是,若咨询师与当事人设定的改进目标太大、太难时,当事人很容易再次经验到挫败,甚至会导致当事人想要放弃尝试。

咨询师也需要有心理准备,若当事人的能量很低、对自己很没有信心、对未来毫不抱任何希望时,是很不容易产生想要什么的目标或愿景,因为拥有梦想,是需要相当能量支撑的。因而,在面对一些没有目标、暂时不知所谓为何的当事人时,优先开发其因应之例外问句与因应问句,将较能滋润当事人产生“敢于梦想”的能量,进而也才能帮助当事人酝酿自我期许的目标。

即使与当事人讨论后,当事人可以选择开始进行的一小步常不只一个,此时,除了思考最为重要的一小步之外,SFBT仍会鼓励当事人从其所重视的目标中,找到他认为“最容易开始”的一步;因为最容易开始,也就最容易成功,而成功之后,也就更容易激励当事人接续改变的意愿与行动,对于处于困境的当事人而言,更是如此。

是以,咨询师需要注意谘商大目标是否是当事人所认同的或想要的目标,越是当事人认同或想要的目标,当事人就越容易去执行。而且,咨询师也需注意,每一个目标下的行动的内容与顺序,若都是由当事人所决定的,效果将会更佳,而其中,最容易开始或最容易成功的一步,则是可以优先考量的一个选择。而对于执行力较弱的当事人,则可以对一小步如何执行的具体细节进行详细讨论,这一过程将会协助当事人增进执行的可能。

(三)从开场大方向到第一小步间的技巧综合应用

在正向开场之后,除了常用一般开放式问句来搜集相关基本背景资料、了解当事人对问题现况与困难处的主观诠释外,更常用假设问句、奇迹问句、差异问句、评量问句、关系问句,持续探问当事人所欲未来及改变后的可能情况,及其与现况之差异距离,以及此差异距离所反映的意义与价值。例如,咨询师会藉由探问以前没有问题或已有进展的例外时刻,在肯定当事人所拥有力量的基础之上,了解当事人还希望继续发生的具体目标及其意义为何。而奇迹问句能带出的场景通常是实际化、细节化,且符合个案生活脉络、可达成的,也是当事人能力范围内可促成的。将奇迹场景细节化或加以测量,将更有助于当事人掌握。而评量问句是最常用来确认:在此刻当事人认为10分代表的所欲愿景、目前分数所代表的状态或已有成功经验与策略之下,催化当事人先维持目前分数或再往前突破1分时或0.5分时,所需立即具体行动之详细细节、各面向考量与可能的结果。假设问句、关系问句及循环问句也常接连结合使用,以使当事人对可立即开始的第一小步更为视觉具体化、实际可行化。咨询师亦会大大肯定与赞美当事人自发所想出来愿意开始行动的第一步,并摘要其所提及的细节内容。倘若当事人提及担心行动失败的可能性,除了会探讨当事人需要什么才能增加成功率外,也会以一般化加以支持,并用重新建构来提醒其目标的重要性,以促使当事人继续往前[4]。

具体晤谈片段可能如:

咨询师:如果刚讲的奇迹发生了,你说:“我会比较稳”,当你比较稳的时候,你会是怎么样?

当事人:离婚后,我前夫来恐吓我说,你以后会很惨什么的,他已经预言了我会真的那么惨,会那么不堪,下场会真的那么凄凉。我才不要让他预言成功呢。我不要这样子,我不要这样子。我一定、一定要让他刮目相看啦!

咨询师:所以,当你比较稳而且可以让他刮目相看时,他会看到你是什么样子?

当事人:养得起孩子,甚至还可以拥有另一份幸福。对,我就是想变成有幸福的样子。

咨询师:当你变成有幸福的样子时,目前一直在鼓励你的那些好朋友,会看到你跟现在有什么不同?

当事人:不再这么担忧、气愤。

咨询师:那他们会看到你的反应是什么呢?或是会开始做些什么事?

当事人:会笑啊,会多跟他们出去啊,不再聊我前夫的事情了。

咨询师:还有呢?

……(继续奇迹发生的图像)

咨询师:离婚后这些年,什么时候你孩子看到你会笑、与朋友出去、不再聊前夫的事情?

当事人:我不知道啊。很少吧。想不起来。

咨询师:如果以0到10分,10分是你看起来拥有另一个幸福、养得起孩子、会笑、会跟好朋友多出去、不再聊前夫,0分正好相反,你觉得目前的自己在几分的位置?

当事人:5分。

咨询师:已经有5分了,你看到了自己已经做了什么所以打5分?

当事人:我有好朋友啊,他们常找我出去、安慰我啊,我也已经有了工作了!

咨询师:所以,你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再进1分?

当事人:我决定和朋友在一起时,我要努力快乐、享受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他们真的很关心我,为了他们和孩子,我一定要振作。 (四)增进当事人朝向目标的承诺

为了型塑良好构成目标所带出的另一个思考重点是:咨询师无法替代当事人练习或学习,或替当事人过他该走的人生,所以咨询师应成为一位协助当事人练习解决问题的人。SFBT不像传统的咨询,不以咨询师为专家或以咨询师的专业知识为主要素材;咨询师只是一位辅佐者,不是当事人本人。咨询师若能看到自身角色的意义与限制时,往往会看到自己更能集中火力地于可协助当事人之处一一帮助当事人如何更为自助之[3,7]。

为了要使当事人真正能朝目标前进,在持续对话的过程中,提升当事人朝向目标前进的“承诺”,也是很重要的。除前述之外,引导当事人能对目标有所承诺的一些其他原则,包括[7]:

1.咨询师需具备使用“要……”(而非“不要……”)的语言习惯,并引导当事人也如此使用;

2.运用当事人的语言,并让当事人知道你从他的话中听到了他的渴望与在乎之处;

3.于每个段落处,以当事人的语言清楚地重述当事人的目标,并在特定目标上,与当事人重复确认;

4.多询问当事人所有相关的行动细节,以提高行动意愿(如:要“如何”进行、要“做什么”等);

5.提醒当事人他已经做到的每个步骤,并将问题的变化与结果进展列为改变脉络的里程碑;

6.有时候与当事人不断地重新约定目标,会是常见的事。

当然,对于当事人的目标,咨询师不能比当事人更为热切、乐观或关心,而是要能同步地与当事人前进;因为SFBT相信,当事人乃拥有权力设定形成目标与达成目标之速度与方式。

三、当事人的目标是逐步概念化的尊重历程

当事人的“未来”是被协商创造出来的,而此也正是探讨可能性征兆的意义所在。尽管梦想与目标是相关但仍不相同,然而引导当事人于可能实现的梦想愿景处停留久一点之后,将容易更进一步建立设定良好构成的目标[5]。

SFBT是从正向层面找寻可参考的解决问题资源,不管这正向层面是存在于过去、最近或未来。然而,最重要的是,不管是从过去、最近或未来正向层面的多元检索后,仍然需要回到此时此刻,当事人可以开始、愿意开始、容易开始的一小步,而让当事人在有合理控制感的情况下,推动问题的改善,至少不是一直卡在问题的僵局中(见图1)。

图1.寻找解决之道的架构图

须知:针对当事人口语表达出来的所欲目标来进行咨询工作,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一种深度信任、尊重与赋能的行为,但是,如何让当事人从问题困扰中厘清其真正想要的目标,并不容易,其实这是一个精细的“同步与倾听”的历程;而且,目标的形塑也往往是一个“不断确认”的“变化”历程。所以,于SFBT建构解决之道过程中,真可谓是一个“目标概念化”的历程[4]。

[1]Egan G. The skilled helper (9th ed.) [M]. Pacific Grove: Brooks/Cole,2010.

[2]Korman H. The Workshop of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M]. Beijing: China,2011.

[3]许维素.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

[4]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应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5]De Jong P D, Berg I K. Interview for solutions (4th ed.)[M]. Pacific Grove: Brooks/Cole, 2012.

[6]Taylor L. Workshop manual for training for trainers and supervisor[C]. Alberta, Canada: 2010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Association Conference, 2010.

[7]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论与实务[M].台北:心理出版社,2014.

[8]Corey 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10th ed.)[M]. Brooks & Coles, Cengage Learning, 2013.

[9]De Shazer S, Dolan Y M, Korman H, Trepper T. More than miracles: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M]. Philadelphia: Haworth Press, 2007.

[10]Korman H. Common Project[C]. Solution Focused Brief Association 2007 Conference, Retrieved from http:

初二最新政治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