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论文范文大全
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着的现象,有企业便有企业文化。从客观上来说,自有企业以来一直到 20 世纪上半期,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显著,其原因是:那段时期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增长都比较缓慢,其社会影响也不明显,科技与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不被人们所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企业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企业”建设
摘要: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我国企业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形之下,构建和谐企业对于吸纳社会劳动力、创造社会价值、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更为特殊作用和时代意义。本文阐述了“和谐企业”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企业”建设的对策和举措。
论文关键词:和谐,企业,对策
一、“和谐企业”的内涵和意义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畅、顺和之意。“和谐企业”,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它应该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效益,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是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和谐”,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对企业来讲,构建“和谐企业”,对其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以及“和谐企业”等众多“和谐细胞”组成的。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这些“和谐细胞”入手。作为对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企业,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构建“和谐企业”是工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一些企业内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现象,比如企业之中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职工之间彼此猜忌,团队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与社会效益;一些企业以金融危机影响为由,随意裁减员工,给社会增加就业压力。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危害了职工的利益,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因此,消除这些“不和谐”现象,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企业职工的共同愿望,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
“伦理世界观”为分析企业组织实体作为“整个的个体”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行为,超越实体与主体的伦理--道德悖论,实现企业与自然、社会的全面和谐提供了重要的视角。运用这一学术资源,有望彻底超越企业组织实体内在的伦理--道德悖论,因为企业组织实体的“伦理世界观”所考察的不仅是企业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或“整个的个体”与主客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组织内部个体成员与组织实体的关系问题,从而对明晰企业经济活动的道德责任主体层次,实现个体、实体和主体以及市场经济与企业伦理之间的良性互动具有极大的解释力。如果说企业组织成员的“道德世界观”标志着个体成员的道德良心或企业内在和谐状态的形成,那么,企业组织实体的“伦理世界观”则预示着企业真实的伦理良心或企业内外和谐状态的实现,它解决了企业组织行为的社会化和客观化难题,对经济伦理的理论推演和社会实践具有深刻的影响。企业组织实体的“伦理世界观”表达了已凝结为伦理实体的企业组织作为“整个的个体”的道德意识和意志行为通过践履作为伦理性经济行为主体的实体道德义务,企业组织扬弃了自身的道德意识与自然世界、义务感与自然冲动之间的冲突,进而使企业伦理实体发展提升为道德主体。显然,企业组织成员“道德世界观”以及企业组织实体“伦理世界观”的形成,不仅为和谐企业建设奠定了伦理与道德基础,而且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与人文生态危机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二、“和谐企业”的对策和举措
(一)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
企业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构建和谐企业,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这是时代对企业和企业法人提出的新要求。就企业而言,就是要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营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大力开展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发展循环经济、实行绿色经营管理工作和“主业养家、多业并举”新型企业经营之路,既追求自身的效益,更追求社会和环境效益;既追求利润,更追求和谐。为此,首先必须做到“三破三立”。一是破除墨守成规的旧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要破除你死我活的旧竞争观念,树立和开展竞合双赢或多赢的新局面;三是要破除妒富嫌贫的旧观念,树立利益和谐的新观念。通过构建与正确运行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新机构,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同时,兼顾对社会的回报;既要提倡带头致富,更要提倡共同致富,促进企业经营成果和利益的“共享”。
(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前提。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企业,就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实现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凝聚人心,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员工敬业爱岗、艰苦创业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全面进步。企业是一个小社会,其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文化素质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个人志向不同,因此,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在企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拥有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才能有过硬的产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要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做到在育人上,坚持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在选人上,坚持不唯学历,不论资力,只看能力;在用人上,坚持注重开发潜能,敢于偏高使用,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大胆把有才能的人放在重要岗位,力求让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和谐。人作为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企业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和依靠力量,离开人就无从谈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企业要把自身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职工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紧迫的利益问题,满足职工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合理需求,保证企业发展成果惠及职工,努力搭建各种平台,调动和凝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在企业发展中得以充分发挥。以注重人文关怀为纽带实现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内部利益矛盾冲突和摩擦时有发生,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增多。因此,企业必须坚持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握职工的思想、情感、心理和精神需求,引导职工自觉调整消极心态,摆正个人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关系,促进职工和企业之间、职工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以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为手段实现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的经济、文化权益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根本所在,同时要努力探索和形成公平合理的制度,协调内部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以及有效的保障机制,使企业内部各利益群体的权利和需求得以满足,使他们和谐相处。
(三)深思熟虑,处理各种关系
处理好个人、集体和政府的利益差别。
在市场经济模式中,个人、企业和政府都会追求自己的利益,在各自的运转环境中,实际上都处于博弈状态,各自都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的博弈一方,冲突和矛盾是免不了的。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股份制改造和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轮岗、下岗、合并、重组等问题所引发分工、收入、保障的差距越来越成为矛盾的焦点。掩盖这种利益差别、否认博弈的现实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需要客观地看待社会生活中这三者之间的差别。另外,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习惯于集中管理模式,因此,客观地看待这种博弈现实在思想上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处理好博弈与规则透明、诚实守信的关系。规则透明和诚实守信是博弈各方达成协议的基础。规则透明是互信的条件。管理者要取得人们的信任,政策必须公开、公正。对于企业,企业管理者要取得职工的信任拥护,企业要在市场上立得住、站得稳,必须得讲诚信、讲公平、讲公正。那种以权宜之计、无意实施的政策得到的结果是暂时的。如果所要的结果不是通过透明、可信的规则取得的,必然不会与职工群众达成共识,企业氛围也不会是和谐的、稳定的。
(四)关爱员工,协调劳动关系
广大员工是企业的主力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面临严重冲击之下,正确处理企业主与员工的关系,对于保持企业稳定、协调、持续发展,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企业要把建立协调的劳动关系作为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要坚持企业要发展,职工权益要维护的原则,围绕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要在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上下功夫,尽最大努力不减员、不减薪,积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使劳动关系各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工会组织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工会是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利益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扩大视野,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当前,我们还要切实保障外来员工的利益,工资发放要体现公正公平、多劳多得原则,按时发放,不拖欠。同时,生活上要关心外来员工,做到政治平等、福利同享、一视同仁,并认真做好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牛俊美等. “和谐企业”及其形上基础[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3).
2、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樊浩.伦理的实体与不道德的个体〔J〕.学术月刊,2006(6).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二:“老字号”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探索与研究
内容提要:建设并创新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是中华老字号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本文通过对老字号现状的分析,提出老字号应在继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顺应时势,满足消费需求和顾客满意。
论文关键词:老字号,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顾客满意
老字号曾凭借其优秀的服务理念、独特的产品在历史长河中经受起了各种考验,但如今,大多数老字号产品的“性价比”已没什么优势,因不能根据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并挖掘和延伸品牌内涵而跟不上市场步伐。据统计,我国共有1.6万家老字号企业,平均160年以上的历史,最长的甚至达到三四百年,其中勉强维持现状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左右。曾经领衔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商文泰、老正兴、素春斋早已了无踪影,闻名中外的“王麻子”于2003年破产,老北京“八大祥”之首的“瑞蚨祥”也门可罗雀。因此,有必要建设和创新老字号企业文化,在发扬传统优秀理念的同时,营造创新的气氛,提高应变能力和竞争力,让老字号复兴。
二、发扬老字号传统优秀经营理念
老字号在发展历史中积累了很多经营信条和经营行为,即老字号的文化传统,存在着很多优秀积极的商业理念和修身理念,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义以为上、自强不息等,形成了品牌文化,并被消费者认同。作为企业的宝贵财富,老字号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很难被移植和模仿,要继续发扬下去,就要更新和扩展原有的简练的口号内涵,赋予新内涵,对全体员工进行解释、宣传、体验、回味,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反之则将被毁掉。在海内外有三百多家分店的同仁堂仍坚持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相反,南京冠生园用过期的馅生产月饼欺骗消费者,而一夜之间倒闭。
三、在传统老字号中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
(一)渐进式地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要通过文化培训来教化员工、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各种文化活动的潜移默化,使其逐步渗透到员工们的思想中并指导其行为,朝着企业发展目标奋进。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也不能停留在表层,需要循序渐进,真正为全体员工自觉接受和执行,最终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企业与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创新精神”企业就难以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的组织结构创新使企业更易于了解消费者需求,制度创新为员工提供了更好的内部环境,知识创新增强了员工的创造力,技术创新则让生产线、产品受益。总之,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产品和服务,降低产品、服务的成本,提高其质量,增加产品的种类、功能和用途,满足消费者需求。
(二)制度建设要于情、于理、于法
中国的企业文化是讲“情”的,老字号很多还处于人情化的管理模式下。先进的道德伦理观念需要借助规章制度的强制执行而固定下来,成为可依可循的硬性约束,在思想上被员工认同,转变为员工自觉行为,形成更先进的文化,即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新精神文化,促进企业发展。制度建设应基于“以人为本、承认个性文化差异,平等、尊重,忠于职业道德、敬业进取、鼓励创新”等文化理念。要科学的、有针对性制定企业制度,如对于科研活动,要鼓励创新和冒险,允许失败;而对于投资等风险活动,应保证其稳定和安全。要侧重于与核心价值观有关的规章制度建设,在其引导下带动制度文化建设,使之逐步完善。
(三)形成适合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外化反映在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独有特色,如IBM以其服务、西尔斯以其质量和价格、梅塔公司以其可靠性著称。老字号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体现企业文化内涵。核心价值观是企业运行的基本原则,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企业在市场中航行的灯塔。它的形成和建设,要切实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开花,而不是个空架子,冠冕堂皇地变成虚幌子来骗消费者。这样才能真正影响企业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各管理职能的实施,改善信息沟通和人际关系,发挥其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和辐射力,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老字号产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食品行业和药业,和人民的生活密切关联,所以核心价值观更应着眼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王致和”腐乳厂的“诚实为本,信义为纲,创业为生”的经营理念经久不衰。“全聚德”不拘泥于烤鸭的生产,形成著名的“全聚德全鸭席”,丰富了菜品文化,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四)转变营销观念,形成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老字号普遍形成了一种“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惰性“坐商”经营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高估了“老字号”的含金量,吃着“老字号”品牌的老本。现代营销观念已经向了社会营销观念发展,老字号被动的营销观念急需转变。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利用电子商务等新兴营销方式扩大销售渠道,在产品设计、包装、价格、渠道、促销上狠下工夫,不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升老字号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感性消费时代的来临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消费过程的感受,老字号也应顺应时势,转变服务观念,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和己任,培养和形成顾客对企业的忠诚。例如“全聚德”采用了独特的“三转”服务模式——服务员围着客人转,厨师围着服务员转,后勤围着一线转。这种模式打破了旧习,使服务工作上了档次,让消费者在品位文化的同时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四、小结
老字号作为中国的一笔文化遗产,政府对其普遍衰落应有所警觉并给予扶持,但其振兴主要还是靠自己。正如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所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恒源祥凭借‘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以‘新’冲到市场前沿。”老字号在继续发扬传统文化优势的基础上,更新经营观念,形成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恢复老字号行业领头羊的地位,向全球市场进军。
参考文献:
[1]刘琼.老字号文化如何续写[J].人民日报,2004年7月21日
[2]徐震宇.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3]王翔.老商标的故事[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1月
[4]吴声怡.企业的文化灵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9月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大全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