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7-01-05 12:47

我国语文教育历史悠久,但作为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则仅有百余年的历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专语文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专语文教育论文范文一: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性思考

摘要:高职语文教育教学随着高职教育目标的侧重发生转向,其正日益走向“边缘化”,成为高职教育的淘汰品。但作为母语地位的存在,我们不应该忽视其潜在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否则我们便会失去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为此,从审视、定位、升华三个方面深入地阐释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应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以期通过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塑造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辐射力。

关键词:高职语文;创新性;审视;定位;创造

随着时代发展,作为母语的语文在21世纪的素质教育进程中,其创新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极其重要的社会地位。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会交际工具,也不单单是作为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工具而存在,更是当前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强劲软实力武器。作为民族魂体现者的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教学必须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把创新精神的塑造做为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若忽视了其潜在的社会意义与价值,便会失去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成为时代发展的淘汰品,其下场将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一、审视———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细化环节的重要历史发展时期,教育综合改革日新月异,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却让人感到担忧和焦虑,因为其正在走向“边缘化”[1]。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国情,在其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皆提出了以培养能力为主,基础理论适度,适当反映技术科学领域新发展的办学标准,这在无形之中人为地弱化了该学科的发展,令人在无奈之余为之无语。

1.人为弱化———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地位堪忧

在我们今天提倡技能、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我们很多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从内在心理上就直接忽视了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现实意义,认为我们的高职学生所学语文知识能够简单服务所学专业技能课程就够了,不需要学生们深入探求,因为高职学生就业不需要。简而言之,在这些人的内心深处充分展露了专业至上、技能至上的可怕思想,完全忽视了学生在未来成长发展中所需知识结构欠缺所带来的困惑和职业发展停滞不前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是一种极为短视的表现。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正好顺应了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影响,加之自己本身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匮乏,在他们内心世界价值观还未彻底成长起来之时,也就忽视了语文课程学习的现实意义,认为语文课程可有可无。殊不知,语文教育教学的开设有着极为强劲的现实目的:一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夯实基础,厚积薄发;二是传承多元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未来,影响世界;三是提升精神文明,营造和谐社会,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

2.探究匮乏———高职语文教育教学教材堪忧

当前,教材编者对现有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内心情感、价值取向、发展趋向等缺少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语文教材的编写上与中学语文课本存在重复现象,缺乏应有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导向性。总体来说,高职语文教材的深度不够,情趣欠缺,欣赏性不强,给人一种拼揍的感觉,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一种自毁长城的表现。我们认为,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充分尊重高职学生本身,要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可读性、欣赏性、实用性、引导性为原则编写一批能带动高职学生走向内心世界,感悟心理历程,促动自我提升,创新发展之路的引领性教材。

3.教师转岗———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师资堪忧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课程理念上曲解了职业教育的内涵,片面地强调专业课建设、职业技能强化,在教育教学设定过程中人为地弱化了非专业课程学科,非专业课程的授课时数被毫无道理地压缩、削减,甚至干脆取消。为专业技能课程开辟绿色通道,语文课程就是其中最大的牺牲品。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被忽视了本应该拥有的主导地位,导致良好的师资队伍被不断的分化瓦解,乃至转岗重修。由此可见,随着高职语文教育教学课程的逐渐消失,原有的语文师资队伍的不断弱化,转岗似乎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的不错选择。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4.内蕴不足———高职语文教育教学手段滞后

在强化教育信息化教学的今天,尤其微课程深入到各个学科领域,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授课质量已然成为一种风潮。但我们的一些教师依旧采用单调的教学方式,传授着千篇一律的知识内容。其教学手段就是运用简单的多媒体来演示一堆文字和图片,很难让学生领悟到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经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优秀的教学课程就好比去欣赏一堂高质量的音乐会,在细细的品味之中感悟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我们滞后的教学手段已经没有了能展现这种文化精髓的底蕴,这不能不说是当前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一种悲哀。

二、定位———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

1.人文精神的塑造

语文作为承载各类知识的平台,已成为人类现实生活中需要表述事物的有效载体,担负着传承的历史使命。而在这种使命中却有一种价值观在影响着整个社会进程,这种价值观就是人文精神,我们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实质。而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已经蕴含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之中,并贯穿整个语文教育教学过程。我们要在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高职学生的人文理念,在不断地挖掘诱导学生内在的精神世界中融入理性的认知、感性的凝练,从而缔造出高职学生独有的敢于担当的创新精神[2]。充分尊重高职学生的个体,给予高职学生必要的引领,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破除常规,拓宽视野,解放思想,绽放空间,以一种博大的胸怀鼓励学生有效的自我发展,以学生个性养成造就母语教育教学的有效提升。

2.个性化的养成

我们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经常讲: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导,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时刻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那么,具体落实到高职语文教育个性化的真正实现层面上如何呢?笔者认为需要满足三个方面需求:一是人性化需求,二是个体化需求,三是特色需求[3]。我们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与时俱进,尊重他人的创造。在高职语文教育教学中,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辨析学生的审美情趣,恰当地引导学生在自我体悟当中尽情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们不要束缚学生的思想,要敢于打破桎梏,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三、升华———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创造

1.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必须注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当下,作为与生产实践零距离接轨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自己的独有的机制体制、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培养广大莘莘学子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必须是在学生不断汲取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与社会生产实践充分结合,不断地融会贯通,不断地强化思维,不断地拓宽思路,使学生在自我积累、自我提升过程中形成较为切合实际的创新意识、创新灵感、创新思维、创新想象等,进而培养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4]。比如,我们在学生创新能力中的想象力培养中就需要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创设项目情景[5],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打破常规的思维束缚,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必要的锻炼,在生活中得到灵感的切入,在情景之中提高创新的水平。另外,我们在创新能力中的创新灵感与创新思路的培养中就需要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进行多维度、多元化的训练,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发掘灵感源泉,拓宽创新思路,形成“大众创新”的新常态。

2.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完善教育教学评估机制

高职语文教育评价是对高职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预期目标的达成度、教育目标的实现度、教育结果的效益度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是创新高职语文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创新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就必须完善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评估机制,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使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相长进程中得以提升。当然,语文教育教学评估不是简单地、局部地进行量化分析和定性总结,而是在真实、系统、全面衡量教育教学过程与成果的基础上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确保高职语文教育的教学质量,从而实现语文教育教学作为母语统领各学科的本质意义[6]。综上所述,高职语文教育教学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人文精神的体现,不应该被实践技能等专业学科挤出历史舞台,舍本求末的教育教学会背离我们高等教育根本宗旨。我们应该大胆改革,不断尝试,赋予高职语文教育教学以新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让我们的高职学生在技能学习中传承语文教育教学的精髓,促进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拥有强劲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敏,李保江.浅谈高职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153.

[2]杨菊.论高职语文延伸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J].学苑教育,2013(20):38-39.

[3]李成森.高职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探讨.辽宁高职学报,2008(3):31-32.

[4]姜彩云.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172-174.

[5]裴娣娜.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论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9(1):5-8.

[6]李珺.浅谈高职语文有效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56.

大专语文教育论文范文二:高职语文教育思想论文

一、高职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教育体制历史悠久,但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种教育体制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单一,不够多元化,并且普遍将分数和升学率视为教学目标。造成如今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这个现象在如今的高职语文教育中表现的尤其明显。

二、高职语文教育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还是课堂的小主人。高职语文教育中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和交流。如教师在讲授到诗歌《再别康桥》时,教师应在其形象上的三美方面做点拨,并重点分析其绘画美,剩下的音乐美和建筑美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自我总结,以此培养高职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通过疑问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高职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尽可能的鼓励青少年学生提问,真正做到“不懂就问”,尊重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思考和质疑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学会质疑,用特殊符号记录下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从而提出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质疑问题的能力。通过质疑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克隆的真正含义,结合课本上讲解的内容,也能将相关的知识深入到学生脑海中,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这对于语文阅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采用创新教学方式

“新”是陶行知思想教育精髓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是其能适用于现代教育,并对教育产生影响的缘由之一。因此,高职语文教育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型的教学,如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如摄影机,录像机等,训练型的模拟教学活动。微格教学的具体教学首先应该分析学生,然后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概念和礼仪规范理论讲解,案列分析,现场模拟和回放录像进行他评和自评,最后进行教师总结和评价,学生反思总结。如当在学习《巴黎圣母院》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演绎,通过话剧里的三个主人公形象,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美丑对比”,形成自己对美丑的评价标准和自己对世界的观点。同时通过微格教学让学生转变为教师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教师师辅助学生进行共同评价,发现不足,然后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转变教育观念,进行教育创新

创新教育观念,让教育与时俱进,这是每个教育家的共识,陶行知先生也不例外,他主张教师的教育能不断创新,不断改革,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生才能成为新时代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下,高职语文教育应跟随时代的步伐积极改进。这就需要高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将高职学生的内心情感为基点,将知识和经验作为学习基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做好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工作。如在学习诗歌鉴赏时,当学到《琵琶行》时,通过讲解白居易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引发学生们的思维,自己总结出白居易触景生情而想到自己仕途的坎坷,真正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具体含义。在不久的将来,高职学生就是社会的主要劳动者,因此,做好高职学生的语文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只有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高职语文教育的前进方向。

大专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大专论文范文

2.大专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3.大专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4.大专论文格式范文

5.大专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大专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