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力安全的心理学论文
电力安全心理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人的行为本身和心理方面对电力安全性、工艺流程、操作步骤等进行分析,逐步研究并贯彻到工作中去,具有科学的意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论电力安全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论电力安全的心理学论文篇一
《浅论电力安全事故与心理学》
摘要:近年来电力安全事故的一次次出现,安全成为我们谈虎色变的话题。然而在我看来很多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除了规章制度执行不够或设备因素造成之外,还存在心理因素的影响被人忽视。
关键词:电力安全 心理学
前言:电力安全心理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人的行为本身和心理方面对电力安全性、工艺流程、操作步骤等进行分析,逐步研究并贯彻到工作中去,具有科学的意义。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电力系统安全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力系统中不安全数据居高不下,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没有本质性改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人之所以是主宰万物之灵,是因为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所谓以人为本,实际要以人的心理为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防微杜渐,预防事故的发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存在以下潜在威胁:
1、生物钟出错。人的心理活动与操作过程中是否执行规章制度密切相关。如登高的过程中需要动作的协调,不能分心,一旦分心就容易造成事故。又比如,每个人都有周期性的生物钟,有精力旺盛的时候,也有萎靡不振的时候。当生物钟出错期间,使得人头晕、精神不集中、烦躁不安,容易引发事故或存在安全隐患。在国外的公交系统中,就有专门对人的生物钟进行测试的仪器,通过科学分析,在每个月都有若干天数不允许司机上路,因为这几天人的周期性精神状态不良,对交通安全有羞潜在的威胁。而我国目前电力系统中尚无此测试手段。
2、人机关系。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时,不能单纯将心理活动独立于其他系统之外,因为人的心理活动不是纯心理,而是生理的支持系统,心理准备不足,从事危险作业,出事的几率比较高。因此要防止事故,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问题,实际上也是从生理学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研究工器具是否符合人的生理上使用方便和舒适的需求,研究工艺流程是否符合人的心理的接受程度,研究人与机器的安全距离以及光线亮度等一切迎合人工作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这种人机之间的关系又可称为工业心理学方向,如果处理不好人与机器的关系,轻则效率低,重则出事故。同样,电力系统中也没有投入相应的人员和资金研究该领域。
3、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人的精神注意程度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在危险的现场,如果人的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过分集中,都容易出现危险。以前,我们的管理部门都比较强调前者,认为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造成事故,而忽略了后者。实际上如果单纯强调人的注意力集中,也容易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人的精神在某个方面高度集中或紧张,就会忽视周边或相关的事情,引起不该发生的事故。因此切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单方面强调精神的高度集中,而应该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地安排工作、人员和分工,有的放矢地做好该做的工作。
4、心理素质是否适合岗位。工作人员是否适合做安全生产工作也大有讲究。人的心理素质有好有差,与人的体能好否并无必然的联系。有些工作人员身体素质好,但心理素质差,容易分神或紧张:有的人有隐性恐高症,但为了工作而隐瞒;有的人由于经历了其他不愉快的经历,造成心理疲劳,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即人们所说的亚健康),无法适应当天的工作。这些都被管理者所忽视,造成对安全生产形式的潜在威胁。心理疲劳不同于生理疲劳,仅靠简单的休息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心理的调节和引导,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才能缓解并消除心理的疲劳。
此外,不同性格和气质的人适合于不同的岗位,假如将职工安排在与之心理特征不符的岗位上,就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和安全隐患。因此根据岗位特征选择合格的人员也是电力安全需要研究的方向。
二、解决的措施和途径
电力系统中虽然没有对安全的心理方面进行规范研究,但据调查研究的资料显示,全国心理问题的发生比例高于10%,沿海开放城市的比例更高。随着加入WTO,心理问题急剧攀升,很多行业面临自身不保的境地,电力企业也处于打破垄断、服务大众的趋势,日益处于公众的利益监督之中,因此怎样在改革的浪潮中调整职工的心态,提升安全形式刻不容缓。
1、制订匹配的心理标准。电力系统的安全不是一个独立的游离管理系统和人际协调的问题。要保证工作的安全性,必须有强大的支持系统,应从不同的层面特别是管理层面,去提高人员的自控能力、人际处理能力和应急能力。要强调行业心理特征的条件是否满足,是否符合电力系统的行业特征,要确保心理素质与之相匹配的人上岗。目前心理测试的手段已经很成熟,可以在电力行业中推广应用,要制订与岗位相匹配的心理标准。而且人是动态发展的,不仅体现在活动上,更多体现在心理的复杂性,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要综合地看待问题,不断地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培训、心理测试、谈话、心理调节等方面工作。只有让电力安全的管理科学化来替代管理的经验化,让被管理者有心理的阐述。让整个团队发挥积极的效用,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2、提高主观幸福度。要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心理素质。提高全体员工的主观幸福度。经调查,主观幸福度的提高并非与钱和权成正比,反而是有固定职业、比较稳定、对目标设定比较合理的人觉得幸福。提高主观幸福度应通过以下几个途径:(1)强调自身内在动力(应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2)正确处理期望水平与情绪反应的关系。对未来设定合理的期望值,消除认知层面的误差。
3、采用科学手段进行管理、测试和考核。提高电力职工的生活质量、减小事故隐患,主要需要提高职工的主观幸福度,同时鉴于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都比较成熟,在工作中宜用科学的手段定期进行测试和考核,目前可以准备的工作有:(1)调研并解决现有职工的心理问题。(2)把心理承受能力是否健康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
以系统安全为目的,做好人的工作,特别是思想工作,需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心理为本,否则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人有本能的心理安全需要。比如,做人的思想工作时,如何坐、保持什么样的距离以及眼睛怎样看,都大有讲究。因此工作中应强调以生理为基础,研究心理规律,提高工作效率。所有的管理者都需要遵循心理学的一般规律,才能做好电力安全的管理工作。
我们在做电力系统安全管理和分析工作中,要全面看待问题。要研究与东方文化相匹配的文明的心理学。要将心理学思想、卫生健康知识向职工普及。同时积极研究最恰当的人机关系。电力系统安全与心理健康的协调程度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人的健康有三个标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因此,在关心职工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国外,后者的表达和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前者,要及时发现职工的心理问题并投入力量为他们服务,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我们职工的人身安全。
浅论电力安全的心理学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