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2 13:10

心理素质是衡量21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尺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篇一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成因及其教育对策》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心理素质是衡量21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尺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本文试以大学生今人担忧的心理素质状况为切入点,深刻揭示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动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机制的现实可能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是保持体格、心理、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而且,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Index)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评估一个国家地发展程度。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全球化速度明显加快,竞争趋势日益增强,21世纪青年大学生的”完美状态“和”生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心理素质将成为衡量21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尺度。作为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如何回应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并切实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历史性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扫描

根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2007年在对23所高校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测试过程中,发现有16.5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高达30%左右,并明显呈上升趋势,具体表征为焦虑、强迫、恐惧、抑郁、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实际上,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比例也有所上升。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正处青春期的大学生,面临人生、理想、专业学习与求职就业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社会责任感与竞争的压力、”三点一线“的枯燥、失恋后的痛苦、失眠时的烦恼、成绩下降后的担忧、价值观与人际关系的困惑、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丰富情感与充沛精力无所寄托所造成的寂寞与压抑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据一项全国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国大学生中心理疾病患者达20.23%,而在另一项调查中,8.75%的大学生认为利他行为只是一种手段,索取才是真正目的,48.8%的学生认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是金钱,59.18%的学生认为择业的首要标准就是经济收入。可见,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已日益凸现出来,并在事实上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遗憾的是,一些高校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也相对薄弱。北京67所高校设有心理咨询机构的有28所,只占41.8%。而在国外高校,每2000个学生就拥有1个心理教育专职人员。因此,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是多层面、多维度的,既有必然的因素,也由偶然的成分,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互动的结果。而且,由于各高校在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也不尽相同。但各高校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除了具有个性特色外,也明显呈现出共性的一面:

1.腐朽思想文化根深蒂固

作为最敏感的社会群体之一,大学生由于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心理发展还处于”第二断乳期“,对客观世界还缺乏深刻的认识,政治上尚不成熟,所以”免疫力“不强。他们对通俗流行的、刺激性和娱乐性强的感觉型文化狂热地追求,而对知识性的正统的”严肃的文化“兴趣索然;他们追求潇洒,但又往往以花钱大手大脚。做事懒懒散散、衣着时髦新潮为潇洒;各种因看黄色录像、光盘和因凶杀、堕落等受到法律、法纪处分,而导致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这种用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文化来腐朽青年的状况,在也不能容忍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44页)因此,高校应把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中去并摆到突出位置,自觉投身到净化校园和社会环境、抵御文化市场消极因素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冲击的浩大工程中去。

2.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效应

我国正处社会转型期,受到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等趋势与思潮的猛烈冲击。加上经济结构的急剧变革和改组,它既使得潜在旧结构中的社会矛盾得以充分暴露,又会造成新的社会运行失衡,传统权威的丧失和社会控制的弱化,以往社会规范的约束力减弱,但新的调适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极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失衡:一是容易使缺乏纵向认识、偏于横向思维的当代大学以偏概全动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难免表现出迷茫焦虑和情绪失控:二是外部的负面效应本身又具有”示范“效应,易使大学生造成不良心理;三是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人际关系复杂化、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和社会竞争的非市场因素都极易使大学生自卑自怜、固步自封、自暴自弃,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3.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速

高等教育是由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而有机构成的系统工程。心理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由此,高等教育的各项改革也必然会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是教育价值观念更新。当前教育实践中,很多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调整意识不够,上了大学后不知该干什么,生活目标不明确,许多人因此感到迷茫而引发焦虑;有的大学生特别是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留念家庭。想念家人,这些都可能成为压抑情绪的起因。而且,随着开放性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目标等一系列教育新理念,在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给学生心理造成压力。二是招生就业制度改革。招生制度改革后,既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肩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自卑情绪,在生活、行为、思想、情感上感到十分压抑,对前途和理想丧失信心,从而走向自我封闭,又淡化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感情,容易使学生产生厌世情绪。就业制度改革后。虽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十分明确,但就业市场的培育和不断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与市场原则相悖的不公平现象,“人情”,“关系”等“非实力”因素在就业中起很大作用,这既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伤害,也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污染”。三是学生管理模式变化。为了适应弹性学制、学分制、后勤社会化等改革措施,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将走向社区化、市场化、多样化,学生在时间、空间上的自由度都空前增大,班级观念将日趋淡化,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党团组织建设都将面临新的挑战,这容易使得一些大学生滋生错误心理。

4.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特征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全面准确地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特征是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的关键环节,他们具有观念与行为分离、稳定性与波动性交织、成熟性与不适应性共存、人际交往与交往障碍同在等四个明显心理特征,影响其心理发展。

三、构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感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能力,以培养大学生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个性心理品质。

2,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教书育人功能。高校要立足制度创新,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建构和完善齐抓共管的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新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与体系。高校应设置危机干预机构,对经济困难、学习成绩较差、失恋、情绪抑郁、性格孤僻等大学生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可以设立咨询电话、咨询信箱,使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及时得到帮助;要逐步完善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至少配备专职教师,完善教师待遇、职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量计算方法等措施,以推动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学知识和规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发展技能、技巧的普遍培养和训练:要积极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运用会谈法、测验法等个别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感受困惑、迷茫、痛苦或受到挫折时,帮助其分析产生苦恼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得到心理上的安慰,恢复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4.增大心理素质教育的科学含量,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信息网络大趋势,高校要积极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和拓宽心理素质教育渠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有利有弊,如何兴利除弊,利用好网络资源。进一步拓展心理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渠道?这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性课题。高校应积极应对这一新的挑战,主动出击,占领网上阵地,唱响网上教育主旋律,利用网络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注意网上网下结合,积极发挥网络心理教育的积极效应,最大限度地缩小其负面影响。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群体活动教育功能,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在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调整学生适应环境的心态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和调适效应,也有利于高校利用一切合适的时间、地点对学生灌输和传授心理素质方面的知识,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以引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