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失败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7-01-05 13:30

二战,牺牲了大量的人力,军力,财力,终于日本败了,二战结束了,不过这就有个问题的发生了,二战中日本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为什么还会战败呢?以下就是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二战日本失败的原因

二战中日本失败的原因:

日本陆军:

日本陆军二战初期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确实打的很顺利,这于它的对手实力太弱有关,中国军队虽然数量庞大,但是装备陈旧,训练不足,而且日军还使用了毒气,中国军队的防毒面具在淞沪抗战后就基本损失殆尽,日军通常都是在毒气大量杀伤中国军队后再发起进攻的,但是由于怕对方报复,日军在与美军作战时未使用毒气。由于日本国力有限,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不过对手更弱,所以这个缺点并不明显,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军队差距太大,太平洋岛屿战上显示不出来优势罢了。日本陆军的战略也有问题,日本陆军本来数量就不多,还要四处征战,除了中国之外还有菲律宾,缅甸,泰国,印尼,印度,作战区域恐怕比纳粹德国陆军还大,而且每占一处就要分兵留守,结果机动部队越来越少,战争后期基本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陷入可怕的消耗战被拖死。

其次日本军队的军事教育体系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光陆军就有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校、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宪兵学校、航空士官学校、陆军经理学校等不下十几所,海军也不比陆军少。陆军士官学校的起源是明治元年(1868年)在京都设立的兵学校,这个兵学校第二年迁到大阪,改名为大阪兵学寮,1871年又搬到了东京。1874年明治政府正式制定了《陆军士官学校条例》,在市谷台以兵学寮为基础组建了陆军士官学校。翌年2月首期学生入学,这个时候的学生后来被称作旧×期。这时候采用的是法国式教育制度,学生被称为士官生,来自军队。学制按兵科不同而大有区别,步兵和骑兵是两年,炮兵、工兵一开始为三年,第二年改为四年,到1881年居然改到了五年。因此在晋升为少尉以后还在学校里,也被人称为少尉学生。所以日本在二战期间缺少军官和这一制度也不无联系。

日本海军:

日本海军在日本三军中算是实力最强的,毕竟日本是个岛国,海军总是处于最高地位的。二战初期,日本海军训练好,装备也不差,初期偷袭美国珍珠港占了大便宜。而且还有威力恐怖的93式氧气鱼雷,鱼雷的战斗部装药几乎比其他国家的鱼雷多了一倍,速度快射程远,航迹不明显,绝对是一种划时代的武器,日军甚至专门为此成立了“水雷战队”(鱼雷战队)幻想用之与美国舰队决战,不过日军打错了如意算盘,太平洋海战是舰载航空兵的天下,而不是短脚的鱼雷。虽然珍珠港奇袭证明了舰载航空兵的威力,但是日军并未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仍然很看重战列舰,虽然国力不强,仍然建造了超级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此2舰均被美军舰载航空兵击沉),航母的建造并未提到第一重要的位置。与之相反,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认识到了航母的重要性,开始狂造航母,美国决定集中力量按照埃塞克斯级航母的标准设计方案进行批量生产,冻结设计禁止更改,造船厂采用流水线作业。此外,在诸如钢型和钢板、舰上设备、机械以及武器各等方面也都实行了高度标准化。高射武器的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制造127毫米炮、“博福斯”40毫米炮和“厄利孔”20毫米炮。由此,该级航母的建造周期极大地缩短了,有几艘只用了14-16个月便建成服役。二战期间共有17艘埃塞克斯级航母服役,这也反映了美国强大的生产能力,事实上1942年底美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就已经等于德日意三国的总和了。因此日军在太平洋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就已经失去了胜利的可能性。

日本空军:

日本空军首先是缺乏战术创新,日本军方常常用天皇的神圣名义下达命令,而这些命令在战术上的可行性几乎没人敢置疑,军人只管刻板的执行命令,不管后果如何,在中国,新几内亚,菲律宾等地,大量的日本飞行员被击落其原因就是还在试图遵守那些不适用的条令,但是航空兵最大的特点就是机动灵活,刻板的教条和命令无疑是捆住了飞行员的手脚,与之相反的是德国的委托式指挥,即上级指挥官只是指示攻击目标,具体怎么完成就是下级指挥官的事情,便于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作战部署,所以二战初期德国空军才会取得辉煌的胜利。还有就是日军飞机的性能及飞行员的培训。日军在战争初期靠的是精锐的飞行员和轻巧的高机动飞机,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日军的飞行员和飞机损失巨大,战争初期日军战斗机的主力是零式战斗机,这种飞机的特点是机身轻巧,翼载低,机动性能好,缺点是防护薄弱,这种飞机在技术好的飞行员手里自然威力不俗,战争初期令美国的F4F感到招架不住,但是随着美军摸透了零式的弱点之后,研制出了F6F和F4U,P47,P51等飞机。虽然日本也研制了新型战斗机,但是数量太少,零式仍是主力,自然就吃了大亏。而且美军飞行员训练良好,即使前线急需飞行员,至少也要进行一年的空战培训,日军随着精锐飞行员的损失,后续飞行员素质严重下降,同时受陷于有限的燃油供应,飞行员的训练也是严重短缺。

其他原因:

日本国力不足: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岛国,其上资源缺乏,特别是石油。1944年10月25日,粟田健男海军上将已在进入蒙特湾的适当位置,有可能击溃麦克阿瑟将军的防卫薄弱的进攻部队,改变战役的进程。但在仅距登陆海滩四十英里时,粟田突然掉转船头离去。战后,一位日本海军上将被问到为什么要如此。他回答说:“因为燃料缺乏。” 日益耗尽的石油储备也开始影响到各种战略决策,导致日趋毁灭的后果。在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群岛的战役中,日本战舰因燃料不足而未参战。此外,为了节省油料,航空母舰不再迂回而是直接驶近美军。一位日本指挥官后来说:“采用较长的航线,将会耗用太多的燃料。”直接出击是一种代价高昂的作战方式,结果,在通称为“马里亚纳火鸡大射猎”的战斗中,日军损失飞机一百七十三架,而美军只损失二十九架。由于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胜利,美国人终于进入了日本防卫的内圈。在非常需要燃料的情况下,海军不顾一切,发起一场异想天开的挖掘松树根运动。在“两百个松树根能使飞机在空中飞行一小时”的口号指导下,本上各岛全民开始挖掘松树根。儿童被派到郊外去寻找树根。松树根经过十二小时加热后,生产出一种原油代用品。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手美国相比,日本的国力简直不值一提。

各军种协同指挥不力:

比如1942年的瓜岛争夺战,陆军、海军都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各行其是,丝毫谈不上协同配合。陆军在岛上的总攻,未能与海军协调行动;而海军舰队的出击,也不与陆军的进攻相配合,也就发挥不出陆海军协同作战的威力。比如在整个瓜岛战役过程中,陆海军之间的矛盾始终没有很好解决,造成了各自为战的场面。且由于海军与空军拥有两套独立的雷达系统,使美军可以轻易的在两军的雷达间穿梭而不被发现。

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所特有的,从短期看确实是好的,比如部队作战勇猛,不计伤亡浴血奋战,但是从长期看是很有害的。因为部队的指挥官(尤其是基层部队的指挥官)以随部下战死为荣,如果吃了败仗,有些指挥官甚至会切腹自杀以谢罪。长此以往将使部队的指挥人员严重缺乏,指挥官的指挥能力是靠长期的实战经验得来的,这些经验不是在军校里所能学到的,是部队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战争后期日本为了进行本土决战进行了疯狂扩军,结果发现严重缺乏指挥人员,部队战斗力直线下降,纯属乌合之众。

对战争的认识;

日本对于世界中的日本和亚洲中的日本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为了对应当时变动的局势,日本拘泥于小节却迷失了大局。(日本企图征服世界的《田中奏折》是非常愚蠢的。原本日本是处于对俄国的恐怖感,希望满洲和朝鲜能够"亲日",后来却变了质。)特别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上,日本不肯放弃在中国的既得利益,最后陷入了崩溃的泥潭。轻视了中国、朝鲜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力量和胜利的可能性。最后日本在陷入以上的困境后,没有选择“从中国撤军”,反而类似自暴自弃的开始了“对美作战”。在民主自由主义国家体制与独裁主义国家体制的对抗中,前者灵活的作战能力、民众作战意识的持久性以及民意支持上都占有优势。此外,日美两国在资源、食物等物质方面的差距也是不言而喻的。即使忽略以上因素,从亚洲一直延长到南太平洋的战线,使得第一线的士兵与指挥中心之间无法建立切实实时的联系。另一方面,日本希望能排挤英美荷在亚洲支配势力的战争,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还有所谓的正义性,但是对于中国等亚洲国家而言,日本无疑是在进行侵略活动,是无法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的。这也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战日本失败的原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