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创业背后故事

发布时间:2017-03-20 17:10

成功人士创业背后故事一

一:学数学不如学英语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目标北大,只考上杭州师院;三年高考,一年数学成绩1分,一年成绩19分。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马云说,"我当年学英语,我没有想到后来英文帮了我的大忙。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认为对的,就可以去做。如果你思考问题功利性很强的话,肯定会遇到麻烦的。"

后来这位"杭州最棒的英语老师"因为英语好的原因,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债没讨成,却促成了他与互联网的十年姻缘。

互联网本来就是"舶来品",马云流利的英语赋予他一张"国际通行证",使得他有机会征服《福布斯》记者,早早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使得他可以结交杨致远、孙正义甚至比尔克林顿这样的人物;使得他可以穿梭在达沃斯论坛,让大家记住阿里巴巴。

这些都促成了马云的国际化视野,使他能弄来资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二、目标远大高举高打

虽说马云绝非天生丽质,但后天的"难自弃"让他笑到现在。

1999年春天,阿里巴巴创办之初,马云向仅有的18名员工信誓旦旦:"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的前十位。"

他为阿里巴巴确定的目标是:要做80年持续发展的企业、成为世界十大网站、只要是商人都要用阿里巴巴。

他还表示,"我们现在好像在建一个大楼,今天是装一根水管,明天是安一个马桶,所有的事情都是乱七八糟的,而且经常改来改去。现在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可以这样说,阿里巴巴造几栋楼,现在的基坑都已经打好了。也许到2009年,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面目基本清晰的阿里巴巴。"

成功人士创业背后故事

在很多人对阿里巴巴将信将疑的时候,马云的高举高打策略也没有动摇过。如西湖论剑、请克林顿当嘉宾等。

三、选对偶像不怕当粉丝

在2013年的第二届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马云当着杨致远的面,称其为"偶像"。的确,没有杨致远,马云的人生轨迹八成是要改写。

1995年,马云在美国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第一次看的网站就是雅虎,并"偶遇"杨致远。随后,杨致远成了偶像,马云则成了"粉丝"。结果是,马云有幸在当年全程陪同了杨致远的首次中国之行,带他去了长城故宫,并由此建立了长期伙伴关系。

此后如引来孙正义的投资、拿下雅虎中国,以及最终香港上市,背后都隐现着杨致远的身影。

四、口才与"精神控制法"

接触过马云的人都有体会,马云的口才"实在是太好了",好得让人对他的话总有些将信将疑。据说第一次到央视录节目,某编导就认为他夸夸其谈,"不像好人"。

如果将马云的精彩言论出版一本"马云语录",相信并不是什么难事。

阿里巴巴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大批人才加盟,除了其本身的吸引力外,马云不断地"洗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媒体称之为"精神控制法"。

1999年,马云决定回杭州从零开始创办"阿里巴巴"网站。他对北京的伙伴们说:"愿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资;愿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绍去收入不菲的雅虎和新浪。"他说用3天时间给他们考虑,但不到5分钟,伙伴们一致决定一起回杭州去"芝麻开门"。

据说马云颇为以此为豪。

马云的精神控制法让公司员工拧成了一股绳,成为了所谓的"蚂蚁雄兵"。直到上市前夕,马云才高薪聘请了一些"虎豹豺狼级"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加盟。

五: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所有业务的核心指导原则。

"我们要求销售人员出去时不要盯着客户口袋里的5元钱,你们是负责帮客户把口袋里的5元钱先变成50元钱,然后再从中拿走5元钱。"马云说。

"如果客户只有5元钱,你把钱拿来,他可能就完了,然后你再去找新的客户,那是骗钱。""客户都完了,穷了,阿里巴巴也就完了。"

这其实也是马云生意经的鲜明写照。有人说马云朋友多,其中固然有马云的人格魅力在,但在生意场上,马云的这种价值观也让他得到了不少生意上的伙伴。

六:倒立

马云说,如果你倒过来看世界,他会变得不一样。

这不仅仅是理论,而是阿里巴巴员工的"必修课"。2005年,《福布斯》杂志刊登了阿里员工贴墙倒立的照片,还说那是淘宝网员工的"招牌动作"。

的确,"倒立"思维让马云在与竞争对手打拼时,可以充分认识自己与对方的优劣,做到"以己之长,攻其之短"。

倒立思维的结果,就是马云在与竞争对手过招时,从不按规则出牌。

七:回避办公室政治办事靠团队

"有的公司文化是尔虞我诈,搞办公室政治,阿里巴巴不是。"马云曾表示。"我告诉新来的同事,谁违背了这个,没别的话好说立即走人。"

为了打击办公室政治,阿里内部人员换岗频繁,马云还曾在公司内部展开"延安整风运动"。

马云相信,只要目标一致,一个平凡团队也能创造出奇迹。其实,阿里巴巴就是一个马云一手打造的"蚂蚁雄兵"兵团。

为了证明,马云甚至将西游记的唐僧师徒也看作是一个平凡的团队。马云认为,唐僧目标明确,孙悟空能力出众,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和尚任劳任怨八小时工作制,"这是一只平凡的团队,却是严格创造的团队,就是这只平凡的团队最终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真经。"

马云多次说过,在阿里巴巴,客户是上帝、其次是员工,最后才是投资者。

八:武术

马云是一个狂热的武侠迷,据说年少时就喜欢舞抢弄棒,对武侠小说更是入迷。

马云与金庸最早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香港见第一面。两人聊得投机,金庸便给马云题字"多年神交、一见如故"。

因此,后来携金庸先生数次西湖论剑自不必说。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也被马云称为"六脉神剑"——客户第一、团队精神、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中国企业都有一个从少林小子到太极宗师的过程。少林小子都会打几下,太极宗师有章有法,有阴有阳,中国企业要从第一天就有练太极的想法才行。"

喜欢武术,让马云结识金庸;有了金庸,西湖论剑才有了号召力;而作为东道主,马云俨然成了武林盟主。其实,那时新浪才是老大,盟主应该由王志东来当。

九:变

马云曾说,"我觉得变化是必然的,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变化,阿里巴巴就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马云无疑是善变的,浙商的精明在他身上一览无余。孙悟空有72变,马云深知,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不变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拥抱变化"是阿里巴巴的所谓"六脉神剑"之一。马云对此的解释是,突破自我,迎接变化,把变化当作日常生活。

的确,这些年,阿里巴巴都在经历剧烈变化。成立中国供应商、推出诚信通、成立淘宝、成立支付宝、收购雅虎中国、分拆业务、筹备上市,几乎没有停歇,阿里巴巴员工从几十人发展到几千人。

在阿里巴巴内部,变是不需要理由的,马云要摧毁的,是员工头脑中的一切惯性和惰性,他要榨干的是,员工的全部创造性。

成功人士创业背后故事二

在沪深两市自然人持股市值(截至2006年12月20日)排行前50人中,有几个“光荣的集体”:苏宁电器(4人)、金发科技(5人)、华胜天成(4人)、思源电气(3人)、华海药业(2人),他们或者是共同的创始人,或者是在公司扩张过程中逐步进入主要股东行列。

他们的故事像电视剧《兄弟连》。他们共同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创业阶段、眼花缭乱的发展阶段、激动人心的上市时刻。过去他们共度难关,如今他们共享富贵。

苏宁电器造就了一个以张近东为首的富豪群体。

以中报两市上市公司市值排名(个人股东)计,张近东、陈金凤赫然位列1、3位,蒋勇、金明并列22位,在千余家上市公司中一枝独秀。另一位高管赵蓓两个月套现逾8亿元,已将纸上富贵落袋为安。苏宁的功臣名将中还有数人持有数量不等的公司股份。

出道16年,张近东传奇般地将苏宁电器迅速打造成国内家电连锁业的超级帝国,自己也成为新苏商的领军人物。上世纪90年代,27岁的张近东怀揣10万元在南京宁海路一家不起眼的门店里创立了苏宁电器。目前,苏宁电器是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2005年苏宁电器销售额近 400亿元。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上市,成为中小企业板第一高价股,并曾迅速跃为两市第一高价股。

张近东说,“当你赚1000万的时候,那是你自己的,当赚更多钱的时候,就是属于社会的,苏宁是社会的,我只是管理者和责任者。”在成就社会化苏宁的道路上,张近东打造出一个能征善战的管理团队,他一直乐于与元老和骨干分享成功的机会和舞台。

在苏宁创业历程中,张近东将不少股权赠与高管,他们为苏宁的快速扩张立下汗马功劳。而随着苏宁电器的发展,张近东持股比例虽然下降,持股市值却没有缩水,与上市时相比,其身价已激增数倍,其他一些高管也随张近东一起一飞冲天,跻身千万、亿万富翁行列。

今年10月,苏宁电器大区总监陈金凤以13亿元的身价成为江苏女首富。陈金凤曾经是南京空调销售领域的女强人,拥有广泛的市场网络资源,加盟苏宁后,她提出连锁经营等诸多建议,为苏宁在西南的发展立下大功。

苏宁电器首批限售股份解禁后,“四当家”售后服务管理中心总监赵蓓两个月内持续巨额抛售名下股份套现逾8亿元的行动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赵蓓也是持股超过 5%的四位发起人股东之一,减持前持股占总股本的4.33%,为公司的第四大股东。现在赵蓓尚持有公司0.98%的股票,其中部分仍可以自由抛售。

减持使赵蓓持票比例大幅度降低,但她并没有另起炉灶。那么,她的减持是个人行为,还是代表管理层套现,或者资金周转的需要?苏宁并未直接回答。

“少壮派”蒋勇在70年代生人中可谓幸运。1995年,24岁的蒋勇从江苏省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就进入了苏宁,成为当时这个行业为数不多的空调业务员之一。10年之中,他创下两项苏宁纪录,一是建了70多家连锁店,建店最多;二是担任重要职务最多的高管。在苏宁,蒋勇是上下公认的连锁发展开路先锋。

金明是苏宁董事兼副总裁。55岁的金明财务出身,曾在企业和政府机关任职,1999年加盟苏宁,任公司审计部经理,2002年10月起任公司总经济师兼审计部经理,目前持股与蒋勇份额相当。在苏宁一桩桩轰动业界的大手笔行动中,金明往往充当着急先锋。今后,在苏宁不断推进中国家电市场的全球化合作进程中,有着海外生活经历的金明应该是身手不凡。

金发科技有5个人进入了“50人名单”:董事长袁志敏和夫人熊海涛、总经理宋子明、副董事长夏世勇、副总经理李南京。1993年,这些创始人在广州天河科技东街一间只有20余平方米的简陋小房间,以高性能改性塑料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为基点,拉开了金发科技的创业序幕。2002年3月,金发科技成为国内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2004年6月,公司上市。

华胜天成共4人上榜。董事长胡联奎、总裁王维航和两名董事苏纲、刘燕京都是华胜天成的创始人。1998年,他们所在的电子部第六研究所对下属的北京华胜计算机有限公司进行改制。他们每个人出资数百万元,成为主要股东,现在则个个身价数亿。华胜天成已经在国内系统策略应用软件开发、系统服务、电信增值等业务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

他们的故事像电视剧《兄弟连》。他们共同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创业阶段,眼花缭乱的发展阶段、激动人心的上市时刻。过去他们共渡难关,如今他们共享富贵。

成功人士创业背后故事三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所以当你羡慕一个人时,是否有想过他是如何度过?如何让自己在大海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又是如何突出重围,让自己走向成功。

如今,大学生创业已不稀奇,但传奇总是不断地出现。每当我们听到一个大学生短短几年就成为百万、千万富翁,往往只是关注其财富的数字,却很少用心去破译其成功的密码,其中,背后的辛酸和艰难,又有多少人会去关注,人们看到的往往是光鲜的现在,却没看到辛酸的背后。本文主人公创业仅4年、毕业才2年,就从一个原本欠着1万多元学费的穷大学生,变成一个拥有上千万资产的公司老板,他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当空瓶子有了梦想,就有了创业的动力

上世纪80年代初,吴立杰出生于浙江温州泰顺县。他的家在大山深处,到城里要翻越好多座高山,外地司机根本不敢开车走那条悬崖边的险路。小时候的他从未走出过大山,家里特别穷,可他偏偏爱上了画画。由于沉溺于自己的兴趣之中,他的文化成绩不是很好。2000年,他没能考上中央美院,最后进了浙江理工大学学设计。

刚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吴立杰不是很高兴,想复读,因为他的梦想是考中央美院,今后能成为着名的画家。但父亲的一句话容不得他去“挑剔”生活:“家里这么穷,你有书读都是好的了!这一万元学费还是你姐姐拿的呢!再说你这个年龄,原本就是一个空瓶子,装泥巴还是装金子都一样,只要你踏踏实实去学,总会有沉甸甸的收获,别总想着一开始就装金子!”

在父亲的严厉“训导”下,吴立杰老老实实地进浙江理工大学念服装设计。

吴立杰本质上最感兴趣的是画素描、油画等美术作品,可学的专业却是服装设计,日常的功课也都只是画服装图、设计面料和服装款式等。

刚开始,吴立杰在学校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学生,唯一不同的是他在心里没有“纸上谈兵”,一直在琢磨着:自己每天就这样学画服装图,能产生经济效益吗?一次,他联想到许多画家靠卖画生存,那么自己能否靠卖服装设计图赚钱呢?

由于心存梦想而又“一事无成”,所以很多的时候,日记里的自我鼓励成为吴立杰创业的最大动力。每个学期,学校都要把学生设计的优秀作品张贴出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大二第一学期,他的作品就在第二届“脑白金”杯CCTV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不久,他又多次在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奖。从那以后,学校的橱窗里经常可以看到他的优秀作品,他渐渐成了“校园名人”。

让鼓励成为习惯,就会壮大拼搏的胆量

作品获奖后,吴立杰改变了策略,由过去的“四处推销自我”变成“主攻一家”。2001年11月,他选择了一家在杭州比较有影响的服装公司。老板从他带的30多张画好的服装样图中左挑右选了8张,50元一张图,总共付了400元给他。

区区四张百元人民币,却让当时的吴立杰感觉自己的口袋一下子好像装了好几万元钱一样,沉甸甸的!那天晚上他美滋滋地睡了个好觉。

但就在吴立杰兴奋不已的同时,那家服装公司的老板也觉得花400元买了8张图是拣了个大便宜。因为那老板回去仔细一看后,觉得吴立杰画的服装图还真不错,越看越有创意,甚至能与公司里的设计师媲美,而当时在杭州请一个服装设计师,一年少说也得五六十万元的酬劳!所以那家公司很快就答应了吴立杰月工资600元的打工要求。这之后,吴立杰又用同样的“笨”办法,在另外3家公司做起了兼职。至此,他在读大二时月收入就达到了2000多元!

反败为胜:

当然,学生打工赚钱并不容易。2002年1月,吴立杰去杭州一家国外品牌服装代理公司打工时,第一次见面老板就给他出了一道难题:“吴同学,你虽然是搞设计的,但我希望你更能懂营销,因为你如果对营销一窍不通的话,又如何能设计出真正适合市场的产品?所以,请问,我们这个法国服装品牌在国内市场该怎样开拓?”这道题当时的确难住了吴立杰,幸好那位老板还很“人性化”,鼓励他说:“我给你一周时间思考,你做出个方案来,相信你能完成任务!”

手足无措的吴立杰只好返回学校,他决定与同学一起商量对策,并向几位老师请教。在学校,他虽然是一个家境贫穷的学生,但他的才华和勤奋感动了同学和老师们,所以都很支持、鼓励他“勤工俭学”。一周以后,他胸有成竹地再次来到那家公司:“老板,我的第一个建议是,欧式服装在中国卖,要根据中国人的体型适度缩小,比如这款刚进口的法国西装,其板型纯粹是欧板,衣服后面都是开衩的,但我们不妨将这些衩全部做成平版的,把这个腰再收一点,您看,现在我穿的这件西装就是比较合身的;我的第二个建议,找专业模特给改版后的服装照相,制成形象画册,向消费者发放……”

老板听完吴立杰的具体方案后十分高兴:“不错,你的建议很细致!”老板欣然同意,并委托吴立杰全权操作。接下来,吴立杰就开始为那家公司做服装画册。由于这是他的第一单“生意”,所以他做得很认真,他也想靠此把自己做画册的“牌子”给立起来。很快,他的这种想法如愿以偿了。当他拿着做好的画册去其它公司揽生意时,效果立竿见影。他兼职的第一家公司也愿意做一本,并开出了4万元的价格!这个价格对于市场来说很低,因为市场价至少要8万,但对于吴立杰来说,却已经够高了。随后他仍是坚持努力学习,并不断采纳朋友的建议!

越专业越出色,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源源不断的生意让吴立杰很快就身价百万!2004年7月大学毕业时,创业仅两年的他已经服务了200多个客户,赚了将近300万元!不过,这段时间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为他人做嫁衣”的滋味。因为他设计的一个服装款式如果卖得好,厂家可以赚几十上百万元,但是他只能拿到几千万把元。所以他觉得,不能总是这样“吃亏”。

于是,就在许多大学同学毕业发愁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吴立杰却通过朋友关系,在法国成功注册了法国豪雯服饰有限公司,然后他野心勃勃地开始大量招工,他觉得搞设计做画册只不过是小打小闹,何况当时他手头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现金,所以他决定直接办厂生产服装和皮具!几天内他就招聘了100多个人,其中有不少是他的大学同学。

不久,吴立杰就把搞设计赚来的300万元全部投入办厂。然而,始料未及的是,搞设计轻车熟路的他办起厂来却一头雾水!2004年底,距离开厂只有短短三个月时间,他的工厂就因为管理不当而严重亏损!

无奈之际,吴立杰于2005年初把厂子承包给了别人,这样总算保住了本钱。最后,双方商定,由吴立杰负责设计和推销,对方负责按要求生产服装。脱开生产环节后,吴立杰开始集中精力搞销售。为了迅速打开市场,他多次租用钱江大酒店的顶楼策划了巨大的招商会。结果,2005年全年,他总共销售服装10万件,纯利润达到350万元!“死里逃生”的他感慨地说:“人还是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总想着一个人把所有钱都赚了,而应该做好自己最专业的事情,其它的钱就让那些同样最专业的人才去赚……”

惊险而刺激的创业经历,让吴立杰越战越勇,也越来越沉稳。2006年5月,他又开始进军皮具市场,并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第三家公司——英国皮森皮具有限公司。这时,他找到当初大学打工时的第一家公司老板方伟明先生,提出联合经营的思路:他出技术,对方出资金,共同开拓全国市场!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设计技术是十分优秀的,而对方是一个经营多年的品牌产品代理公司,尤其在营销方面有着成熟广泛的网络市场和社会关系。就这样,吴立杰借助对方的销售网络,把自己设计和生产的服装和皮具卖到了全国十五个省市。

如今,拥有三家公司的吴立杰身价已经超过1000万元。2007年3月,记者联系到吴立杰时,他正巧在广州参加一个国际商务洽谈会。这位剃着平头、戴一副黑框小眼镜的“80后”千万富翁,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却干净利落,而且显得有几分老练:“呵呵,比起李嘉诚来说,我还差得太远,根本算不上是成功人士!再说,我曾经的梦想是当个纯粹的画家,如今却做了一个服装设计师和商人,所以我并没有如愿以偿啊!其实,我觉得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因为成功只是一个结果、一种荣耀,稍纵即逝,而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里面有很多的经历、经验、波折、转机等,需要我们用一生去驾驭!”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回报而放弃、抱怨,有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一点点挫折就决定放弃,创业之路是很艰辛的,不过只要你坚持自己的想法,什么困难对您来说就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所以在创业之前我们不可以太高估自己,并不断的去完善自己,不断的挑战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为理想奋斗,做成功的你。

成功人士创业背后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