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相关话题
《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老师们要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教学准备
1.搜集天山的资料
2.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进入情境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4课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新疆,骑马上天山。在出发之前,我想先请收集到有关资料的同学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情况。(学生介绍有关新疆和天山的情况)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新疆和天山的风景图片,想看看吗?那就让我们先睹为快!(播放图片)七月的天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共同去感受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2.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你认识了吗?我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读生字卡片: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读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词组:
戈壁滩 炎暑 白缎 高悬的山河 飞泻 闪耀的银链
洄水窝 饮马 俯视 五彩斑斓 白皑皑 重重叠叠
马蹄 溅起 萦绕 五彩缤纷 绵延 矫健
4.通过刚才的初读,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从文中你看了些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请代表在全班发表看法,提出问题。
5.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初读的感受,也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受
1.同学再读课文,在读中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可以用笔把这样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
2.谁出来把你画的词句读一读?(明确作者的三个观察点:进入天山——在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师: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细细地读一读,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组合成学习小组,一起学习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提示:①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②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4.分小组汇报学习体会,在学生汇报时师适时进行点拨。
根据学习提示,先说说自己学习部分作者描写了哪些?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5.汇报点评
进入天山——描写了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景物。
感受: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感受:仿佛走进幽静的密林。
走进天山深处——描写了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
感受:犹如走入了春天的花园。
6.重点体会以下句子。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③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④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这一句可做续写练习,巩固排比句式。)
四、感悟作者的写法
作者是怎样把天山的美表现出来的?
(修辞手法的运用,移步换景,条理清晰)
五、教学小结
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
板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
复习词语卡。预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 :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
自学提纲
1、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3、回忆前一课的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
一、直接揭题,进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3、引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之后小结:
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3、明确任务:
①“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②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③回忆前一课的方法,自主学习。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共同交流: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也叫移步换景。)
(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明确:
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回归整体,小结学习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方面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五、拓展训练
1、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2、小练笔:
注意顺序,全文以游踪为序写景状物。
练习设计
1、摘录喜欢的句子
2、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板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