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革新研究生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23 21:09

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教学目的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授课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师资要求、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学革新研究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统计学革新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一:深究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革新

1.教材照搬本科院校统计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

高职高专统计学教材大多数还在沿用本科院校的统计学教材,有些冠以“高职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教材”的统计教材,但其内容几乎都是沿用统计学知识体系的整个框架:从描述统计入手,接着介绍抽样分布与推断统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模型、指数与预测等),不见编写模式改变,只是经过内容瘦身,篇幅小了,知识点未少只将教材改头换面供高职高专院校使用而已。这样非但没有起到简化教材的作用,反而进一步因删减篇幅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2.教学偏重理论知识,忽略知识迁移和实际应用

由于教材的局限性,统计课程教学基本是在本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降低了理论教学的难度。要么是改头换面,引进一些案

摘要:统计学可以与其他相关课程结合进行实践教学。有些课程的内容与统计学的部分内容互有交叉,这样统计学就可以与相关的课程结合实训,以节约资源和时间。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革新

一、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例,增加一些强化性练习题目,谓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但是,这些案例普遍未能体现专业特点,缺乏时效性,也不具备实践意义。笔者曾使用过一本统计学教材,教材中有一道关于白炽灯抽样检测的数据实例,要求利用厂家对白炽灯的抽样检查数据分析厂家的白炽灯质量情况,并对厂房提出质量改进建议的习题。当今,白炽灯作为高能耗产品正处于迅速淘汰、退出市场的阶段,因此,研究这种实例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目前,各高职院校广泛运用的教材中,绝大多数案例都是沿用旧的统计教材案例,真正能体现理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统计方法的实用性的案例少之又少。

3.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程度差,学生难以与本专业知识结构产生联系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师往往忽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忽略与学生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不能对不同专业、不同授课对象做到因材施教。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有二:一是缺乏符合特定专业领域的统计学教材,难以做到量身定做;二是缺乏既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又有系统的统计学专门知识结构的教师,往往是由仅具备数理统计知识背景的教师任教统计学课程。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导致过分注重统计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忽略统计学与特定学科的联系,导致本末倒置,难以实现运用统计工具为相关专业服务的教学初衷。

4.教材建设照搬本科模式,缺乏高职教育特色

许多高职统计教材内容体系仍属于本科统计教材体系,教材中的统计数据与案例无法反映实际经济现象,不能跟上时代步伐,过分强调各知识点中的理论研究与枯燥乏味的原理剖析,忽视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本人曾特地在学生中做过一次抽样调查,其中,对“你认为统计课程对你的专业有用吗”的问题,有99%的学生认为有用,但是只有不到5%的学生选择“统计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只有不到1%的学生表示“对统计学课程感兴趣”。调查结果是非常令人尴尬的,学生一方面认识到统计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统计学知识的厌倦。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统计教材偏重于理论与知识体系的呈现、深奥的原理讲解脱离实际应用、教师枯燥的讲解与学生主动参与脱节等等。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性质的课程,在现行的教学中学生却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主动参与进来,更无法进一步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势所必然。

5.实践教学时间安排过于集中,教学内容单一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要求学生在工作中能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技能才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因此,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院校将统计学实践教学环节单独作为一门考查课程安排在全部理论教学内容结束之后,用约一周的时间进行。这种形式的最大弊端是学生不能及时将学到的统计方法和理论在实践中进行理解和验证。当全部教学内容完成后,学生们有可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很难在一周的实践环节中予以彻底解决。另外,到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时候往往接近期末,此时学生进入了学习的疲惫期,又面临各门课程的期末备考,巨大的压力使学生难以认真对待统计实践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职院校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思路

1.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统计教学既不能完全脱离也不能完全依靠传统教学方式,应以传统教学方式为基础和主体,以现代教学方式为辅助和补充。在讲解概念等基础知识、进行统计计算时可采用传统板书授课。展示统计案例、演示统计软件时则用多媒体更好。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手段,都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创设情境,给学生广阔的空间使其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融入到统计学习中来。

2.引入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案例教学是个不错的方法。统计案例教学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和统计案例专门教学两种形式。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是使用与统计工作相似及相近的案例对理论进行补充及验证分析的教学过程。通过课程案例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统计案例专门教学属于统计专业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内容灵活选用合适的案例,运用这类关于实际情况的真实材料来训练学生,让他们不离开学校就能接触到大量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并着手研究,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迅速提高。

3.改革统计实践教学

首先,在统计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上,应以减轻学生期末的学习负担为原则。最好将实践教学时间提前或直接融入到理论教学环节中,如学习完一章,布置一个实践作业;等全部内容讲授完毕再集中用至少20学时的时间布置或由学生自定一个课题,进行综合实践。

其次,在统计实践教学内容上应多样化。除了布置课题进行的实践教学外,还可包括案例分析实践教学和Excel操作实践教学等。

最后,统计学可以与其他相关课程结合进行实践教学。有些课程的内容与统计学的部分内容互有交叉,这样统计学就可以与相关的课程结合实训,以节约资源和时间。

统计学革新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二:略论统计学科的发展看统计教育改革趋势

摘要:要培养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统计教育必须要高瞻远瞩。本文从统计学的发展浅谈一下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统计学;发展趋势;统计教育改革

0 引言

随着国家创新形式的发展,统计创新工作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统计创新包括统计实践创新和统计教育创新两个方面。统计教育的创新是统计创新的基础,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下面我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来探讨目前统计教育的改革方向。

1 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统计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发展相似,也需要走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发展道路。

1.1 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统计方法基本是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得来的,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同时历史上一些着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另外,从学科体系上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统计方法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统计学的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产生了社会统计学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社会统计学不仅仅属于统计学,同时也属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这个发展趋势说明了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通晓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课程知识,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1.2 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信息过量、信息真假、信息安全等问题出现了,同时信息形式的不一致也导致信息难以统一处理。于是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了。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 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 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所以,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所以统计教育的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2 统计教育的改革

2.1 统计专业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则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的内容。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将统计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完美结合。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三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2.2.1 改接受式的教学为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2 构建以课堂-实验室-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展现统计学的生命力。

2.3 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要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再者,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当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2.4 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 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影响着教学的内容。语言、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单一化人才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更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2]袁卫.国外统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中国统计,2001,10.

[3]习勤.关于统计教育创新的思考.中国统计,2002,1.

统计学革新研究生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统计学本科毕业论文

2.统计学的论文

3.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人才培养论文

统计学革新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