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审计研究论文
会计审计对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操作规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审计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会计审计研究论文篇一
《 高校建设工程审计风险识别与控制 》
摘要: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对于组织治理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基于此背景,本文借鉴风险导向审计模型,识别高校建设工程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控制风险的措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险;工程审计;高校
1审计风险的概念
阐述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中阐述:“本准则所称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它已不再局限于财务报表而将风险的范围延伸到经营活动、内部控制中,同样适用于高校工程建设的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模型的借鉴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风险的评估为基础,以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为目标的现代审计程序模式。其基本原理可用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于1983年发布的第47号审计准则公告中审计风险模型阐述: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即对风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评价,首先确定一个预期的风险水平值,然后通过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确认和评估,按照模型确定检查风险,并根据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和重点[1]。本文将以该模型为基础,对工程建设的审计风险进行识别与控制研究。
3内部审计风险识别
基于上述审计风险模型,结合高校审计的实际,笔者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按构成风险模型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等风险形成的子系统识别风险。
3.1固有风险就建设工程而言,固有风险是指在没有内部控制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投资造价或管理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它独立地客观存在于审计过程中,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2]。它注重对高校所处的社会和行业的宏观分析,主要风险源有:
(1)融资偿债风险。高校快速扩张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对融资成本、筹资结构及偿还能力考虑不足,容易造成高校财务危机,甚至造成资金断链,工程停工等风险。
(2)行政审批风险。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包括了立项、可研批复,建设用地许可证、规划许可证及施工许可证,施工图审查、环评、节能检测、消防检测等许可环节。审批的缺失面临违规被叫停、责任人接受调查、学校被经济处罚等风险。
(3)安全事故风险。工程质量安全关乎项目成败,高校可能为赶工忽视安全生产,施工单位可能为逐利而偷工减料,面临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质量隐患的风险。
3.2控制风险这里的控制风险是指高校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发现并纠正建设项目中的某些错误或不法行为,以投资造价失控或管理混乱的可能性。工程项目建设主要控制风险源有:
(1)集体决策风险。中央提出了“三重一大”的集体决策制度,工程项目涉及的重大事项,不经集体决策可能导致长官意志产生浪费、低效甚至民众抵制阻挠等重大决策风险。
(2)采购风险。我国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明确了采购的范围和方式,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等项目的竞争性谈判或公开招标过程中,可能出现招投标程序违规,围标、串标等风险。
(3)工程管理风险。高校工程管理的不健全、不规范,可能造成工期拖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随意变更签证增加造价,合同纠纷以及法律诉讼等风险。
(4)基建财务风险。目前高校一般性会计业务的内部控制已逐步建立健全,但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等原因,基建财务仍可能出现挪用资金,未专款专用,超额支付,长期未财务决算等风险。
3.3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从审计主体的角度进行考虑的风险,也即审计人员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重大错报未能被发现的风险[3]。工程项目建设主要检查风险源:
(1)制度保障风险。审计制度风险,一方面是指没有制定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规章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指没有制定为保障审计的合法地位和实施依据的内部审计规定带来的风险。
(2)信息软件风险。利用软件进行清单工程量的计算,定额的套用,费率的取值等,但计价软件仍然存在出错引起造价错误的风险。
(3)专业程度风险。工程项目的专业化分工带来了审计专业化的风险,审计工程师可能会对自己不熟悉的建筑安装专业审核而带来风险。
(4)职业法规风险。审计法规对内审机构、内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审计职业规范,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不按规定执行,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和法律诉讼的风险。
(5)审计外包风险。工程审计外包已成为高校弥补审计力量不足的重要措施,但由于行业发展的不成熟,可能发生被委托的中介机构跟踪审计不到位,发表不实审计结算报告而给审计机构增加额外风险。
4审计风险的控制分析
4.1合理定位审计职能,审慎发表意见受托经济责任是内部审计的本质,审计工程师应根据决策目标在法律和职业允许范围合理定位审计职能,强化工程审计的风险意识,尤其是面对如贷款、审批等项目前期的固有风险,可能超出审计可承受的范围,更应审慎发表意见。对于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风险,在取得足够充分的依据之前就应该持保守意见。
4.2贯彻遵循性审计原则,明晰职责
(1)遵循性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和有效程度进行的审计,是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重要体现。工程项目从立项、筹资、实施、管理、验收、移交、结算、决算等过程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贯彻遵循性审计,是审计工程师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
(2)审计职责的不明晰是审计风险的重要源头。工程审计的介入引起工程管理职能的弱化,审计工程师就要面临着承受超出法定职责的尴尬和困境,明晰监督职责与管理职责二者的划分将利于降低审计风险。一是建立健全工程资料送审承诺制度,审计法规明确规定被审计单位对提供的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也是划分管理责任和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有审计参与的联席会议对重大问题如补充协议、工程变更等形成集体决议,有效分散审计风险。
(3)审计依据是支撑内部审计报告的核心。高校工程审计的重点围绕造价控制展开,审计工程师应对提供的设计图纸、施工方案、材料品牌规格等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检验,充分的依据是降低审计风险的利器。
4.3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做好工作记录
(1)按时完成审签,做好送审材料的管理。工程签证、进度款支付、竣工结算审计的时限等有明确规定,应作好送审材料和往来函件的书面记录,如期完成审计任务,以避免因时间滞后给学校带来纠纷或损失,或当损失发生时作为划分责任的依据。
(2)撰写工作底稿,建立逐级审核制度。审计工作底稿是鉴定审计责任的重要书面材料。逐级审核制度则能预防内审人员失误或舞弊,多层次、多交叉的减少审计错误。
4.4拓展全程跟踪审计,规避和转移审计风险
(1)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已被高校广泛采用。高校委托中介咨询机构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介入可研、设计、勘察、监理、施工等阶段,审计工程量清单、预算控制价、招标、合同、变更、签证、索赔等行为,避免了由于不了解过程、不熟悉现场而作出不真实结论的风险。
(2)内审机构力量不足时适时外包审计。高校的审计机构目前通常面临着人员紧缺、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的局面,引入中介咨询机构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是转移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内审机构仍应清醒的认识到,外包审计仍然要预防合同签订及履行、审计合谋等风险的发生[4]
参考文献
[1]王会金.风险导向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2]朱家福.高校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8-80.
[3]刘建强,郭丹.审计风险中校查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贸,2009(9):89-90.
[4]何国昱.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外包的风险防范[J].会计之友,2010(3):88-89.
关于会计审计研究论文篇二
《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分析 》
摘要:近年来高校的教育规模逐年加大,给师生提供便利的同时,同时也导致了修缮工程的增加。本文从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基建修缮工程中审计工作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做好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的方法。
关键词:基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高校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高校的教育规模逐年加大,为了满足师生正常的工作学习条件,一方面要修缮老化的教育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扩大基本建设规模。这就给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工作带来的新的挑战。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做好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在减少建设资金的浪费和高校维修资金的使用效率上均有重要意义。
1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的特点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不同于新的建设项目,它最大的特点是项目多但项目相对而言很分散。小到简单的换门锁,大到一栋楼的重新改造。基本上涵盖了基建工程的所有分项。高校基建修缮工程不同于大型的基建工程项目,有完备的立项审批、预算、合同、施工方案等。施工单位一般都没有正规的专业设计,施工的随意性也大。后期签证也较多,这些特点都给修缮工程的结算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1]。
2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2.1工程审计力量缺乏
近年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已经延伸到更多的领域以及经济活动中。但是审计人员不足以及结构失衡的问题却一直存在。以基建修缮工程审计为例,很多高校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工程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财会人员经过工程审计培训后直接从事工程审计工作的。对工程量的计算、造价的组成等相关专业知识不熟悉,使工程审计工作存在较大的风险[2]。
2.2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中内控机制亟待完善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中审计工作所依据主要是教育部的17号令、《审计法》及教育部门所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与规范,因高校缺少专业性修缮改造工程中有关审计的实施细则,使得小型修缮工程项目管理与审计中的内控机制不够完善,工程实施办法不够健全,其操作性也不高,致使工程审计程序与关键控制点方面含糊不清。
2.3招标程序不规范,规避招标
《招投标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相关管理部门经常为了节省时间,将大项目化整为零,从而规避招标,使得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3]。
2.4施工过程监督管理不力
由于大部分的基建修缮工程金额比较小,没有配备专业的监理人员,施工过程监管不到位。加上相关管理部门人员的配备问题,不可能参与修缮工程的每一个分项,这就使得现场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2]。
2.5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的结算
资料的报审不规范、不及时在高校修缮过程中,由于施工图纸不够完整、施工管理存在监督疏漏等问题。施工中积累的基础资料不规范、不及时,例如图纸随意修改,没有设计变更签证,工程内容随意增加,没有技术业务方面的联系单,而在工程拆除中,记录不够全面,甚至没有相关记录,致使工程竣工决算的时候,没有可靠依据[3]。
3做好高校修缮工程审计工作的方法与对策
3.1建立完善的基建修缮
工程审计的内控机制为了使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做到有章可循,高校需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一系列的审计办法,对工程审计的依据、目的、范围、程序、责任追究、审计资料的送审时限、审计报告的提交、奖惩体系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得审计工作环环相扣,从而促进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4]。
3.2加强高校工程审计人员的配备,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目前高校的审计人员大多是从事会计方面的,所以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鉴于基建修缮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从业者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因此,为了适应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应当有意识的吸纳专业人才加入审计队伍,使高校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更合理。同时为了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可以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以我们学校为例,审计处会定期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的集中学习。另外还要加强同行业的沟通交流与研讨,使自己适应基建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同时审计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学习新政策、新法规,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动态,是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3.3落实好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1)事前审计要从立项至招投标全过程参与审计,对项目的经济分析法与论证结论给予审核,投资预算是否超过投资计划。积极参与设计方案的选择与优化,防止“三边”工程[5]。
(2)对标底进行审查,并有效监督招投标全过程,对工程进行分步验收,尤其是工程中的工程量、定额选套及主材料用量的准确性等。为了避免事后审计中的隐藏工程出现,需要做到事中审计,并对项目设备及材料等进行跟踪调研,如高校中得高层办公楼及学生公寓,可按照施工进度,完工一项进行一项审计;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及时指出施工现场的问题,为结算审计尽量提供充足可靠的资料[6]。
(3)在工程竣工验收之后,也要认真实施事后审计,认真审核工程决算,依据工程审核的结果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这种提前介入的审计方式,可有效保证结算审计的及时性[5]。
3.4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目前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的审计大多还是采用的传统的审计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方法可以弥补工程审计人员业务上的缺陷,同时又可以大大的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运用审计软件还能审计工程的财务决算,也可考虑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实现绩效评价的信息化管理,因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对修缮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定量及定性两方面的评估,可发挥工程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4结论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高校基建及修缮工程越来越多,高校修缮工程审计作为一项有机、系统的动态审核监控过程,加强其审计工作的内控制度完善,规范工程的审计程序,做好资料收集工作,提前介入审计工作,积极探索适合高校修缮项目的新模式,改变传统事后审计的缺陷,加强审计人员素质培训工作,提升其综合素质。保证高校修缮工程中的审计工作有效开展,提高修缮工程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齐平军.高校修缮工程审计现状与对策[J].建筑经济,2013,10:86~87.
[2]宋菁菁.高校修缮工程造价控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13:54~55.
[3]孙晔.高校修缮工程结算审计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会计之友,2012,07:121~122.
[4]方金强,梁勇.浅谈高校基建修缮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建材,2013,01:171~172.
[5]苏慧,苏清.如何做好建设单位零星修缮工程审计工作[J].基建管理优化,2001,02:38~40.
[6]陈丽瑛.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结算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02:30~32.
[7]卞永葆.跟踪审计是高校房屋修缮工程审计的基本方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79~82.
关于会计审计研究论文篇三
《 审计实验教学课程的建构 》
审计实验的高仿真性要求模拟审计对象一定期间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并详细构造其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行业情况等环境信息,以实施审计监督。而且,为使实验效果更为逼真,审计实验材料的时间跨度往往需要在一年及以上。这些特征决定了将会计模拟实验的成果直接作为审计实验的素材是极不充分的。审计实验资料除了应包括一定期间内的会计资料外,还会涉及到与经济业务相关的如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记录、相关合同、营业执照及产权信息等审计所需的原始资料。同时,指导教师还需要设置行业形势、法律政策以及相关陷阱等信息,这些都加大了审计实验材料的收集、设计难度。
审计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实验教学中涉及到审计程序的应用不完整,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不高
受实验材料等因素的限制,多数高校设计和实施的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学习和了解的只有审阅、核对、重新计算和分析等有限的狭义的审计程序,而询问、观察、函证、检查有形资产等其他重要的审计程序却得不到有效的实验训练。作为证实某项资产或经济业务是否存在或发生的强有力的手段,这些审计程序一旦在实务中遗漏,很可能导致审计失败的产生。另外,传统的审计教学软件难以增强学生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感性认识,不利于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审计程序和方法进行审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对拟进一步执行的审计程序做出合理的计划安排。实验教学很难全面提高学生所需的搜集证据、分析解释证据的审计专业技能,证据的取得易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高。
2.审计实验系统性、动态性差
审计实验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对审计实务的高度仿真。审计业务流程系统性强,各环节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审计实务中的许多情景很难用具体的文字、图表等形式描述得生动、全面。如审计人员与管理层、治理层的沟通等,实验中要呈现诸如此类承前启后、交错复杂的动态特征,是目前审计实验教学中较难解决的问题。另外,会计舞弊与审计博弈行为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实验资料需要适时更新,也对审计实验素材的动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审计实验教学缺乏层次性
审计学的校内实验层次较为单一,校外实习大多缺乏校方与实习单位就学生实习期间相关权责的界定,从而导致实习可控性较差。学生分散在各个地方实习,教师很难对整个实习过程做到周密系统的安排、管理和指导。另外,实习单位对实习生心存顾虑,由于缺乏相应权责的界定,实习单位大多将学生安排在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简单而琐碎的事务上,很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现行的审计综合模拟实验往往忽视了实验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分级递进式审计实验课程体系设计
具体学科的人才培养功能最终是以课程为依托实现的。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理论讲授以外辅助以大量的模拟实验来巩固和验证课堂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审计模拟实验并不是一门单独的实验课,而是伴随着各门课程的不同阶段而进行的多门实验课程。笔者认为审计实验课程体系应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实验教学理念,形成富有特色、开放式、多层次、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具体应区分为案例同步实验教学、校内综合模拟审计实验教学、创新型审计实验教学三个层级。多层级审计实验课程的开设,可使学生逐步得到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系统训练。
1.案例同步实验教学——审计基础理论及实务的学习与实验
案例同步实验教学主要包括案例验证型实验教学与案例讨论型实验教学两种。案例验证型实验教学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体,通过实务案例的介绍和分析来说明一个具体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案例的讲解实现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的教学。案例验证型实验教学可以穿插在平时的理论授课过程中,也可单独作为实验课程在审计基础理论课程讲授完毕后开设。案例讨论型实验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学习过程教学。该模式下,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引入案例,模拟现实的审计情景,鼓励学生讨论分析,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挑战他人的观点,使学生在案例的讨论中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主要负责引导。这种以案例讨论、情景模拟为主的实验教学形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培养其审计思维。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有效掌握不同情景下相关审计工作如何开展,可以有效规避传统审计实验所缺乏的系统性和动态性差等问题。
2.校内综合模拟实验教学——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与决策、专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校内综合模拟实验教学课程设置按照审计综合实验的自动化程度分为手工模拟综合实验和审计电算化综合实验。手工模拟综合实验需要事先准备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仿真会计核算资料(亦可利用会计手工实验的结果),并人为设计一些不同的利润操纵手段,尽量把新形势下一些公司可能存在的舞弊手段穿插进去,同时设想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问题的业务特征、时间特征,编制几套不同的账簿和会计报表,辅之以行业形势、管理层品德、特定项目风险等环境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手工模拟审计业务全过程。在具体实施时,可采用3~5人为一组的方式进行操作,并引导学生采用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定性、定量分析,以提出恰当的审计意见。审计电算化综合实验需要在特定审计软件的支持下,根据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仿真会计核算资料(亦可利用会计电算化实验的结果),穿插当前会计电算化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舞弊手段,辅之以行业形势、特定项目风险、管理层品行等环境资料,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实现模拟审计业务的全过程。这一层级的审计实验同样可采用3~5人为一组的方式进行操作,由指导教师组织实施,按照审计软件的操作步骤,结合审计实务工作流程,实现对审计工作全过程的模拟实验。
3.创新性实验教学——开拓能力的锻炼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性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体验科学创新方法训练和科学创新过程为主,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提高创新能力,并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思维。创新性实验作为审计实验教学的第三层级,也是最高层级。这一层级的审计实验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创新性审计实验教学在设置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与ERP沙盘模拟实验相结合的审计实验。企业资源计划(ERP)沙盘模拟实验通过在沙盘上模拟一个制造企业的经营环境,可直观呈现出企业的经营要素。与ERP沙盘模拟实验结合可以在审计实验的过程中“再现”高仿真企业,模拟一个“高仿真的审计环境”,将加深学生对审计的感性认知并增强教学效果,进一步强化其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第二阶段是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是指给学生提供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等部门进行现场工作的实践机会。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在审计工作现场实地参加审计业务,以便对审计理论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培养和考察学生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调查取证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外实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审计舞台,是校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校外实习作为审计实验教学的高级层面,其目的的实现需要科学、系统、周密的安排,否则极易流于形式。为了增强校外实习的可控性及实习效果,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加强学校、企业、事务所三方合作平台的建设,促使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在这一前提下,笔者认为校外实习可推行导师负责制,即实习单位为实习学生提供实务指导教师,负责实习期间审计实践活动的指导。导师须为所带学生制定较为详细的实习计划,让学生实践真实的审计全过程,而不再是纸上谈兵。校外实习目的的实现离不开相关各方权责的明确。权责的明确可以增强校外实习的可控性,从而提高审计实习的效果,真正实现理论教学—模拟实务教学—投入实践的有效衔接。
审计实验课程建设的现实选择
由于受到学校规模、教学师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审计实验课程设置的实际应用环节,笔者所设计的分级递进式的审计实验课程体系在应用方面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不利于审计人才的全方位培养。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运用所学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虑到学校资源方面的约束,笔者认为第一层级审计案例同步实验教学的开设必须能够合理保证。具体课程的设置可以安排与审计理论基础课程同步开设,也可在审计理论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第二层级校内综合模拟实验,必须要满足基本的审计手工模拟实验课程的开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审计实务的影响更加深入,因此有必要在保障手工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尽量增加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的投入。第三层级创新性实验,由于ERP沙盘模拟的投入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学校可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有所取舍,但最直接的接触实践的机会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让学生在就业前能够接触实务,进一步提高其审计理论应用能力。
审计实验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实现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一条必经之路。要使学生在审计实验中更加突出其个性特点、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其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思维,分级递进式的审计实验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
有关关于会计审计研究论文推荐:
1.关于会计审计毕业论文
2.会计审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会计审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4.毕业论文会计与审计论文
5.会计与审计的毕业论文
6.有关于审计毕业论文范文
7.会计审计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会计审计研究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