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心脏教案设计
重视并科学做好教案设计能有效推动七年级生物教案建设,促进教育的发展.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生物心脏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生物教案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教学内容分析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 。 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
这一节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并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生。通过血液循环的发现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
四、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可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教学。
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充足的新鲜的猪心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师在课前把猪心解剖好,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各自的功能。关于把心脏比喻成“泵”,教师可以用发动机或抽水机等进行类比,进而说明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血液循环途径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品表演等多种方式理解以下要点:一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二是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三是血液循环的意义,即血液在流经毛细血管时所发生的物质交换。
五、教学媒体运用
1、课件“心脏的结构”
2、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3、血液循环的录像
4、实物投影仪
5、血液(动脉血、静脉血)标本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将右手放到胸口左侧,将左手放到胸口右侧,感觉心脏的搏动。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引导学生进行上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心脏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心脏的结构
心脏有发达的肌肉,心脏分四个腔,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一样,心脏内有瓣膜,心脏连接血管。
分组观察新鲜猪心脏,分组讨论课本68页“讨论”中的问题。
通过观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
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注意观看大屏幕和模型,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重组和加工。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完善。
观看动画,总结瓣膜的开闭情况。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展示课件“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模型(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
展示课件动画“瓣膜工作动画”。
心脏的功能
发挥想象,提出问题。
阅读与思考课本69页第二段。然后每组派代表陈述观点。
认真观看。
同学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诱导提问。
布置阅读、思考。
展示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第二课时
血液循环途径
认真观看录像。
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血液循环录像。
心脏四个腔的名称、与之相连的血管、血流方向
四人一组,讨论课本7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
巡视并加以指导。
体循环
肺循环
血液循环的意义
表演课本剧《何去何从——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
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关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进行归纳整理(可以用各种形式,如图表、文字等)。
“比一比”,看谁归纳整理最快,最准。同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将抽象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最后展示教师准备的归纳完整的图表。
动脉血及静脉血的概念
区分动、静脉血的颜色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展示:动、静脉血标本。
健康而强壮的心脏的重要性
计算数据,得出结论——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非常重要的!
展示有关心脏功能的数据,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仔细观看故事,从中获得启发,激励自己发奋学习。
课件展示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课后作业
用拟人手法写一篇介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文章。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包括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词也比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先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的,活动起来才能有序,并从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在两个主要知识内容上,通过学生活动(分组观察、思考讨论和表演课本剧)来完成。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也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表现了自己的才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旁只是引导点拨,才能更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初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摘要:
初中生物实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实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初中生物实验的有效进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基于此笔者将就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研究,主要从初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的意义和提高初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初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
1初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的意义
初中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物实验是一项需要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通过自己实际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和生物实验材料而获得知识。通过生物实验很多生物知识能够很好地展示给学生,实验把生物知识形象化,学生在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进行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
1.1初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不仅仅只是掌握了一定的生物知识,而是要在生物的学习中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初中实验的有效进行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实验一般都是分小组进行,组内的学生要在互相配合下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所以初中生物实验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各种能力均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实现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和提高。
1.2初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有效掌握:
教学的“有效”是所有教师不断追求的境界,因为有效化的教学能够实现学生的知识获取的最大化,学生在有效实验教学中能够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信息量,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也较高。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获得知识的学习形式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更加牢固,初中生物实验就是一种学生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通过多感官地参与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在有效化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掌握了相关的生物知识的同时,更能对生物知识进行运用。另外有效化的生物实验必定是学生参与度高的实验教学,当一个班级中的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生物实验中来,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生物实验的教学质量。
2提高初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的策略
要想实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化,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参与,有教师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因素,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化,让学生在高效化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得到全面地发展。
2.1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是一项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学习内容,实验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要想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才能在实验的过程中更好地探究,获得知识和技能。作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去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注重生物实验的质量,把生物的每个实验教学环节都落到实处,很多知识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探究思路,让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尤其不能直接告知学生实验的结果,实验结果要靠学生探究而得到。
2.2注重培养学生实验的自主性:
学生的实验自主性和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实验课较之一般的课有明显的特征就是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操作性。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对做得好地学生进行表扬,注重课堂激励性语言的使用,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当中获得实验的动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趣,通过设疑、提问等导入方式引起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自己遇到了问题,请学生通过实验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把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去,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2.3注重提高实验课堂的纪律:
众所周知“无规矩不成方圆”,实验课堂教学更是如此。所以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纪律。因为实验课不同于一般的课,学生只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上课,实验课学生组成一定的小组,做实验的过程难免要站立,有时可能会和自己旁边的同学交头接耳,在自己小组内走动,课堂的纪律较之一般的课更难掌控。为了学生能够取得更好地实验结果,教师要注重初中生物实验课堂的纪律。让学生小声在自己的小组内交流,不要和自己旁边的组交头接耳,更不要走到其他组里去。让良好的实验课堂纪律保证学生实验的有效进行。
2.4注重实验小组分组的科学性: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教师给学生的分组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小组的组员都是固定不变的。其实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分组形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小组的组员永远保持固定不变会导致小组内善于操作的同学永远都有操作的机会,而不爱动手的学生永远都处于观望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所以教师要注重实验课中小组成员分组的多样性,可以定期变换组员,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学习层析互相搭配和同等层次学生搭配的形式进行交流互换的进行实验,在不同层次搭配的过程中,爱操作的学生对小组的同学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而在同等层次搭配的小组中,好的学生一起交流,能够实现最好,基础稍微差的学生在和自己同意级别的学生进行搭档,他们的实验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所以教师可以把这两种分组的方式交叉进行,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实验的参与度提高,进而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之,初中生物实验课的高效进行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验是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的一种手段,更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初中生物实验教师要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不断总结,探求出一套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把学生看作实验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作者:付淑梅 单位: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柱华.初中生物有效实验I性能更为研究[J].新课程.2014
[2]王新华.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4
[3]曾瑞清.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实验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
七年级生物心脏教案设计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