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速读中黄卡练习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7-03-15 00:28

现代速读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加强其航空及地面观察员的辨认能力,特别是在能见度差的气侯下,能对快速行进的飞机,做正确的辨识,将各种飞机的模型以极快的速度掠过屏幕,而接受过此种闪示训练者,意外发现,在其阅读速度上及记忆力上均有显著的进步,战后美国芝加哥的西北大学视听教育中心承此基础,继续研究,得出速读之雏形。

练黄卡,开始没有什么感觉,但确实看到了补色,补色时隐时现到最后消失,大概持续二十妙左右,这对于我这个新手来说感觉挺神奇的,可从视觉神经的角度来看就是理所当然了,因为含蓝色素的视锥细胞,长时间的兴奋引起疲劳,相应的感觉灵敏度也因此而降低,当视线转移到白纸上时,就相当于白光中减去蓝光,出现橙光,所以引起橙色觉

那如何可以看到原色呢?只有靠想象了,我做出了尝试,连续试验了九次到了第十次终于看到了原色可是一闪而过,马上又被补色取代了,不过我想继续训练的话情况应该有所改善的,有一点我觉的值得注意的是,纯粹看补色与看原色在精神状态上是有很大区别的,表现在当我纯看之前纯粹看补色时是很放松的感觉,而到后来要看补色的时候精神处于一种既高度集中注意力但同时又极度放松的精神状态之中,这种状态平时是比较难达到的,可能是我之前练了一小段时间的平面速读加强了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和经常做阿法波练习导致容易进入放松状态有关吧,所以今天我很快进入了状态。

当我做原色练习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进入了一种与平时不一样的大脑状态,大脑好像要比平时清醒,令我惊奇的是,当准备尝试第七次的时候,我无意间把卡片翻过来(因为为了方便我剪了该页下来),憋了一眼那上面的文字,不小心闭上眼睛突然看到了那个蓝色圆以及那些文字!感觉好清晰好清晰,好像就是那个蓝色光圈照亮了那些文字的感觉…..too crazy!

路漫漫其修远?,其实我想右脑应该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一种被长期屏蔽的能力不可能一下子就开发出来,而且就算开发出来了,如果没有一套对应的学习系统或方法来支持也是没用的,所以目前我决定主要还是继续训练东海那套面式速读软件,因为感觉它还可以应付的了我目前的学习,至于右脑开发我觉得不用特别花太多时间了,毕竟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在补充一下,我觉得这个所谓残像只不过是一个引子而已,它可以是任意的形式,比如说用“红卡”(中间绿圆,外围红色,基于红和绿为互补色)或者其他卡都有类似的效果,对于还没有开启自身想象力的训练者来说有一定辅助作用,这就好比是下药时的药引,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所以往后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就越发觉得这个所谓残像是个多余的东西,当你还没有练成独立想象力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尝试不看卡片而想象蓝色圆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时有时无或根本没有出现),这时候只有靠残像这个“拐杖”了,但一旦你可以完全摆脱残像的时候你就基本完成黄卡练习的目的--拥有独立想象力了,所以教材上描述到的那个班上小孩许多都可以一下子“看出”原色应该不是乱吹的,应该是事实来的,因为小孩子本身就具有独立的想象力(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小孩子的思想比较单纯较少杂念所以容易进入阿法波状态,进入状态和没有进入状态是很大差别,所以教材一开始就把放松训练摆了出来专门细讲而不是一笔带过就是这个原因),而反倒成年人却几乎丧失了这种能力,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才能重新激发出来。

另外教材上把该类训练归类为残像训练我觉得也有失偏颇,而且容易误导初学者,令到初学者太在意这个所谓“残像”,而忘记了训练本身的目的所在,甚至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以至于停滞不前,这也是作者本身过于注重理论性和拘泥于形式上的条条框框以及译者本身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没能作出适当的注释所造成的,虽然如此,但这本教材确实经典,值得每一位想开发右脑的人去精读和领会其中奥妙

波动速读中黄卡练习的方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