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试卷苏教版
相关话题
一年一度的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正在进行紧张的复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试卷苏教版,希望你们喜欢。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120分钟 130分)
第一部分(共30分)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解释(3)(4)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1)黄与绿主zǎi( )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shǐ( )。
(2)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倒栽在地面上,wèi( )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qǐng( )的湖面了。
(3)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旁骛:
(4)但是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
光怪陆离:
2.修改下列句中的错误。(可在原句上修改)(4分)
(1)找出并修改句中的错别字。(2分)
紫色的大条副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斗。
(2)找出并修改下面句中使用不当的词语。(2分)
我们都是平平常常的普通人,我们做不了太阳,就做星星,在自己的星光里发热发光;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让绿色装点起希望;做不了伟人,就做实实在在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你会发现天空一样高深,大地一样宽广,平凡的你也有美丽的风景。
3.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2分)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 , 。
4.古诗文填空。(6分)
(1)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 秋思》)
(2)塞下秋来风景异, 。(《渔家傲》)
(3)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用“ , ”两句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无法排遣自己漫长浓郁的愁绪。
(4)韩愈曾感叹:人才常有,而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却难遇。《马说》一文中表达他这一意思的两句话是: , 。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酷抠族”是指拥有较高学历、较高收入的中产阶级人群。这类人擅长精打细算过日子,通过转移消费重点,更好地配置“有数”的金钱。他们摒弃奢侈消费,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用最少的金钱获取最大的物质和心理满足感。他们以着装从简为荣,以盲目攀比为耻;以物尽其用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以心态阳光为荣,以纠结抑郁为耻……这是一个崇尚节约,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的社会族群。
(1)什么是“酷抠族”?(3分)
(2)“抠”在词典里有“吝啬”之意,“酷抠族”的“抠”值得提倡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6.综合性学习。(6分)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请你参加主题为“端午话端午”的语文实践活动。
活动一:同学甲根据以下文字写了一副对联,尚不完整,请你补充。(2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上联: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下联: 传四海
活动二:同学乙收集了以下材料,准备办份“走近端午”的手抄报,请你助他一臂之力。
A.“屈原含恨怒投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B.“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的古老传说
C.“幸福小区家庭包粽子大赛”的新闻报道图片
D.唐“九子粽”、宋“蜜饯粽”、元“箬叶粽”、明“芦叶粽”和清“火腿粽”的介绍
以上材料该删去的一项是 ,理由是: 。(4分)
第二部分(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有改动)
【注】①黄子履庄:黄履庄,清朝人。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诎右臂支船( ) (2)尝贻余核舟一( )
(3)凿木人长寸许( ) (4)予不能悉记( )
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9.[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 ”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0.[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2分)
(二)阅读《海燕》,回答问题。(8分)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901年3月
11.试概括本文中所描绘的三幅画面。(2分)
12.画横线句中的“碰着”一词能否改为“越过”?“箭一般地”这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试谈谈你的理解。(2分)
13.文章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海鸥、海鸭和企鹅?这些描写又有什么作用?(2分)
14.文章结尾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谈谈你的理解。(2分)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8分)
谦和是一种力量
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是不顾一切地发泄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我们的答案是后者。
②谦者,谦虚,谦让也。它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孔子言:“礼之用,和为贵。”(一)“和”历来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愤愤不平的廉颇,纵使百般刁难,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
④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第三次时,离草庐半里,他便下马步行,听闻孔明午睡未起,便静候在草堂阶下,终于用谦虚的态度、真诚的心意打动了卧龙先生。(二)这才使三顾茅庐成为千秋美谈,三分天下成为历史功业。
⑤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谦和的态度使你更容易让人接近,谦和的微笑总是能给你带来好运气。也许一点点的善意、理解、宽容和付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增添一点美好和快乐。
⑥然而,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我们必须做到谦和有度。
⑦谦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谦和,似一篇清丽的婉约文章。(三)谦和,既美丽了自己,又悦目了他人。
(选文有较大改动)
15.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6.阅读全文,请说一说谦和具有哪些力量。(2分)
17.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2分)
18.阅读“链接材料”和文章相关内容,回答问题。(2分)
【链接材料】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会盟于渑池。秦王令赵王鼓瑟(古代弦乐器),赵王心怯,只得遵从,秦王命史官将此事记录下来。蔺相如见本国君王受辱,逼请秦王为赵王演奏秦声,并上前献缶(古代打击乐器)。秦王不肯,欲加害相如。相如怒目相对,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秦王无奈,只得为赵王击缶,相如命赵国史官依样记录。
同样是发生冲突和争执,蔺相如为什么对廉颇谦和忍让,而与秦王针锋相对呢?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望 春
柯 灵
①离开龙山,又是一度月圆。小巷寂静的生活,已渐觉相安若素;而且俗务困人,每天被琐屑的工作缠绕,也不再有余闲坐对幽窗,悠然作遐想。只是龙山的望春花,至今还频来相扰,使人难忘。
②龙山山腰的宿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种着两树高大的梧桐,三四棵矮小的黄杨,一株望春花。我迁入宿舍的时候,正是风雪连天的寒冬,梧桐早已落叶,望春花也只剩着疏落的空枝;唯有终年常青的黄杨木,还透示着几分生意。时节推移,渐渐由冬转春,天气虽已日渐暖和,大地却还沉睡未苏;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一树望春。草未曾茁青,树没有抽芽,望春花却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银白的花蕾。宿舍里深通世故的女佣,有意无意地说:“望春花开了,春天就快要来了!”
③从那时起,不知为什么,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产生了好感。然而一天早晨,和朋友在院前小立,朋友的话却出乎我的意外,他说:“望春真是最难看的花了!枝干僵秃,有花无叶,让它零落了也好!”更出我意外的,此后他竟几次表示对望春的嫌厌。我觉得很不平,有一次对他说了这样带着讥刺的话:“放心吧,朋友!望春花不是为你开的,它并不要你赏识啊!”朋友还说:“谁教它开在这里,让我看见呢?”我默然无语。
④每天午后,柔阳拨逗着春意,蜜蜂翅上驮着薄薄的东风,在黄杨木上纷飞。同居的伙伴们都到山麓去了,我总独自伫立院前,对望春作许久的顾盼,而且常不免为它担忧:“望春花开得这样早,怕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了吧!”眼见望春花欣欣地开放,粉妆玉琢,洁白如雪,我的隐忧越发深切了。
⑤不幸的预想常常容易实现,在春意盎然的一天早晨,紫槿花红出墙头,而望春的残葩被我发现飘零在院中的草地上了。来时寂寞,去时冷落,我像亲自串演了一出人间的悲剧,心头浸蚀了无名的怅惘。
⑥我曾经决定,要为这素馨的花树写一篇童话:假定望春花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少女,春天就是她理想的王国。肃杀的严冬使她发愁,料峭的寒风使她战栗,她决定独自出发,向天涯海角寻觅春天。跋涉了无数山水,饱尝了无限苦辛,当她听见南国的燕子送来第一声呢喃,冬眠的蛰虫打了第一个呵欠,她知道自己的愿望快要达到,激动得发狂,立刻在寂寞的大地上,展开惨白的笑靥,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于是风暖了,草绿了,花开了。但春天刚来,自己却已经憔悴,在春阳温暖的怀中,作了个含泪的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我立下心愿要为望春抒写。但只恨自己才分太浅,几回铺笺,几番搁笔,我终于没有写成。
⑦人事倥偬,如今我已离开了龙山,望春花的故事却依然频来相扰,甚至梦见她化为白衣的少女,婉转轻愁,促请我对她践约。几日以前,因事偶上龙山,便中去看看院前的望春,现在已经是绿叶成荫,远非往日的丰姿了。我想,望春有知,对那过去的旧梦,怕也早如隔世,淡然忘却了吧?果然,那么我的心愿,这样也就算偿了!
(文章有删改)
19.文章写出了作者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阅读②~⑤段,填写表格。(4分)
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 情感变化的原因
发生好感 ①
② 朋友几次表示出对望春的嫌厌
③ ④
怜惜 望春花的残葩飘零在草地上
20.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作者写“紫槿花红出墙头”的作用。(4分)
21.阅读第⑥段,说说作者为什么“立下心愿要为望春抒写”?(3分)
22.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住在龙山时,庭院里的一树望春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离开龙山后,仍是难以忘怀,每次想起,都遐思无限,心中怅然。文中“又是一度月圆”,意思是“一年以后”。
B.文中用“担忧”“隐忧”“怅惘”等词语,表明了作者对于望春花以及与望春花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着美好追求的人们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C.作者善于选用细小的素材来表现自己的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一株寻常的望春花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一个鲜活灵动、有着深厚意蕴的形象,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
D.全文以时间为线索,其中穿插着丰富的想象,思路清晰而明朗;首尾以“频来相扰”相呼应,中间衔接紧密,结构严谨。
第三部分(共60分)
23.作文。(60分)
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地祝福……
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试卷苏教版参考答案
1.(1)宰 驶
(2)蔚 顷
(3)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4)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第(1)(2)小题考查字形,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第(3)(4)小题考查词语的解释,这两个词语都是课内重点词语,平时应注意加强记忆。]
2.(1)副—幅 斗—逗
(2)星光—星座(星空) 高深—高远[第(1)小题的考查内容为课内语段,找出错别字不难,第(2)小题中使用不当的两个词语都犯了逻辑错误,仔细分析后也不难改正。]
3.示例:可以使卑微的生命变得高尚 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 可以使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本题答案不唯一。补写的句子要符合以下要求:内容上应扣住“读书”的意义;立意上应具有哲理性、启发性,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句式上应符合“可以使……(形容词)的……(名词)变得……(形容词)”,且前后两个形容词的意思相反。]
4.(1)枯藤老树昏鸦
(2)衡阳雁去无留意
(3)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4)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本题所选内容都是课内的重点诗文名句
。第(1)(2)小题为记忆型默写,第(3)(4)小题为理解型默写。有作者、作品题目的提示,难度不大,书写正确是关键,应避免同音字、形近字的误写。注意“藤”“鸦”“衡”“销”“常”等易错字的书写。
5.(1)“酷抠族”是指拥有较高学历、较高收入,崇尚节约,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的社会族群。
(2)看法一:值得提倡。因为这是理性消费,是崇尚节约的一种生活方式。
看法二:不值得提倡。因为他们拥有较高收入,具备较好的消费条件,可以适当地高消费。
[(1)本题实际上是要求回答“酷抠族”的定义,在回答时注意将“酷抠族”的特点总结完整。如“酷抠族”的特点有“拥有较高学历、较高收入”“崇尚节约,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
(2)本题回答提倡与不提倡都可。回答提倡时,可就“酷抠族”的理性消费观念、崇尚节约的优点来分析;回答不提倡时,可就“酷抠族”拥有“较高收入”与擅长“精打细算”的不相称的现象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6.活动一:赛龙舟鼓声阵阵(赛龙舟呐喊声声)
活动二:B 这则材料说的是关于中秋的传说,与手抄报主题无关(活动一:上联中的“插艾叶”属于端午节的风俗之一,下联开头可对应端午节的另一风俗。根据材料中的“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一句可找出另一风俗“赛龙舟”,根据上联的“清香缕缕”的结构特点,下联我们可对“鼓声阵阵”或“呐喊声声”。活动二:“玉兔捣药”“吴刚伐桂”是关于中秋节的古老传说,与“走近端午”的主题无关,因此应删去的是B。)
7.(1)同“屈”,弯曲
(2)赠送
(3)表示约数,左右,上下
(4)全,都(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要注意联系平时的积累,并联系上下文进行。)
8.(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2)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注意“比”“隐”“黠”等词的翻译。大意正确即可。)
9.奇巧 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根据注释解读文言文后,总结作答。)
10.示例: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或惟妙惟肖)。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各有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鸟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让人难辨真伪。(通读全文后,归纳作答。大意对即可。)
11.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地飞翔;暴风雨逼近时,海燕搏击风浪;暴风雨将临时,海燕呼唤暴风雨。(描绘的三幅画面即文章的三层结构,分清文章的三层结构,加以归纳即可。)
12.不能,因为“碰着”一词突出地表现出海燕勇敢低飞,触及波浪的大无畏精神,而“越过”则表现不出这种精神;“箭一般地”写出了海燕飞翔速度之快,表现出其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删去不好。(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联系文章主旨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13.通过声音(呻吟)、动作(躲藏)、外形(肥胖)、心理(恐惧)等角度,将海上群鸟畏惧暴风雨的各种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正是从这些海鸟对待暴风雨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更加突出了海燕的英雄形象。(文章通过对比来突出海燕的英雄形象,言之成理即可。)
14.渴望经受革命风暴的洗礼,呼唤革命早日到来。(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主旨作答。)
15.谦和是一种力量。(本题考查中心论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寻找或概括中心论点: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如本文的题目“谦和是一种力量”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16.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解答本题,可用抓段首中心句的方法。第③~⑤三段论述了谦和的力量,段首句就是各段的中心句。)
17.(一)道理论证;
(二)举例论证;
(三)比喻论证。[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应理解并记忆常用的几种论证方法及其特点、作用。
(一)处引用了孔子的话,属于道理论证;
(二)处列举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属于举例论证;
(三)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属于比喻论证。]
18.示例:蔺相如之所以对廉颇谦和忍让,是因为他与廉颇都是赵国重臣,如果他与廉颇针锋相对,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而秦王命赵王鼓瑟,不仅是对赵王个人的戏弄,更是对赵国的侮辱,蔺相如为维护国家尊严,只能与他针锋相对。(本题为材料探究题,既要明确地写出自己的观点,还要有充分的理由阐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蔺相如无论是对廉颇谦和忍让,还是与秦王针锋相对,关键的一点是“国家利益”。因为他与廉颇都是赵国重臣,如果他与廉颇针锋相对,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谦和化解了矛盾。而对待异国的秦王就不一样了,秦王戏弄赵王,侮辱赵国,蔺相如为维护国家尊严,只能与他针锋相对。)
19.①第一个泄露春讯,最早开满枝头
②为它不平
③担忧(隐忧)
④怕望春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注意寻找文中的信息句分析。如①处结合“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一树望春”“草未曾茁青,树没有抽芽,望春花却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银白的花蕾”可总结出答案。
②处结合“更出我意外的,此后他竟几次表示对望春的嫌厌。我觉得很不平”可总结出答案。
③④处结合“常不免为它担忧:‘望春花开得这样早,怕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了吧!’”可总结出答案。)
20.①突出春意盎然的景象;
②与下文“望春残葩飘零”(内容)形成对比;
③突出了望春花飘零时冷落、凄凉的景象;
④表达了作者对望春的怜惜之情。(作者写“紫槿花红出墙头”有多个作用,“红出墙头”表现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同时下文写道“望春的残葩被我发现飘零在院中的草地上了”,与“紫槿花红出墙头”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望春花的冷落景象,表达了作者看到这一切时的怅惘之情。)
21.①望春花追求光明,怀揣理想独自出发;
②望春花不畏艰辛苦苦寻觅;
③当愿望实现的时候,望春花微笑着悄然离开。围绕着“追求光明和理想”“不畏艰辛”“无私(乐于)奉献”三种精神阐述即可。(注意结合第⑥段相关句子回答。“望春花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少女,春天就是她理想的王国”“她决定独自出发”,体现了望春花勇于追求光明,为了理想勇敢地独自追寻的精神;“跋涉了无数山水,饱尝了无限苦辛”,体现了望春花不畏艰辛苦苦寻觅的精神;“春天刚来,自己却已经憔悴,在春阳温暖的怀中,作了个含泪的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体现了望春花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促使作者“立下心愿要为望春抒写”。)
22.A(A项,“心中怅然”不正确。)
23.【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是“因为有了期盼”。审题时,要把握住关键词“期盼”。“期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期待;盼望”。本次作文宜写成记叙文,选材要有代表性,把“期盼”的内容写出来,写出真情实感。期盼带来力量,因为有了期盼,小草忍住了严冬的禁锢,在春风吹拂之际,萌发出点点新绿;因为有了期盼,小溪经受住了冰雪的尘封,在暖暖阳光的笼罩下,奏响了欢快的歌曲;因为有了期盼,蝴蝶忍受了黑暗虫茧的束缚,在繁花似锦的春季里,张开了柔弱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下跃动。因为有了期盼,便有了重生的希望……
例文:
因为有了期盼
每一次轻轻的碰撞都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每一缕声音都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这就是风铃,音乐与期盼的使者。
——题记
“啪!”爸爸看着我的成绩单,火冒三丈,拍案而起:“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浑小子,考这么几分丢不丢脸呐,你读的是什么书?”
我无言,觉得没什么好争辩的,难道考试考砸一次,天就会塌下来吗?或许是我太天真了,在不争气的分数面前,以前那个慈祥的父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威严、愤怒的父亲。他给我开了“罚单”:从今以后,除了吃饭,不准踏出这个房间半步,直到下次考试进前十名为止。但我却不愿失去自己的自由,远离心爱的篮球。面对怒气冲天的父亲,我斩钉截铁地说:“不!”
“什么?你……”父亲气急了,没想到平日“听话”的儿子这样顶撞他。“啪!”还不由我回过神来,父亲的大手早已狠狠地落在我的脸上。顿时,一种火辣辣的感觉在脸颊上蔓延开来。爸爸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疾步走出房门。我狠狠地撞向门,窗边的风铃也被震得叮当作响。我一头栽倒在床上,任凭眼泪汹涌而出,在泪眼蒙眬中,只听见那串风铃叮叮当当地响个不停,好像在嘲笑我的无知、我的任性。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随手拿起身边的一本书,用力砸去,可不巧,没打着。那风铃却不顾“生命危险”依然唱着它悠扬的歌,愈加清脆。
我气冲冲地走到它面前,想把它摔个粉碎,但当我举起手时,理智战胜了情感的冲动:我不能!
这串风铃是十岁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依稀记得,那时妈妈在我耳边轻轻地告诉我:“你看,风铃多漂亮啊,它在带给别人美妙声音的同时却在不断地打磨着自己。我们希望你像风铃一样,在书声中不断地打磨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十岁的我虽然不完全懂得其中的道理,但知道这是长辈对我的教导、父母对我的期盼。我认真地点了点头。从此,这串风铃陪我走过了五年美好的时光,成了我的挚友。可现在我却要毁掉它,我,我怎么变成这样了!我望着这串风铃自责道。
门外传来父母的叹气声,我屏息凝听,想到他们为了我连晚饭都没吃。我看着风铃,突然想到父母对我的期盼不就寄托在这风铃之中吗?他们渴望我成长,渴望我把自己打磨成精品。我刚才顶撞爸爸,不就像亲手打碎了父母心中那串珍贵的风铃吗?
我摘下风铃,细细地端详着,想着想着,我便抱紧风铃,转身向客厅走去……
【点评】本文把“期盼”具体化,用风铃来寄托父母对“我”的期盼,真实可感;用风铃来化解矛盾,真实自然;插叙风铃的来历和意义,既揭示了风铃所寄托的期盼,又使情节曲折。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将父子之间的斗争描绘出来,具体细腻。结尾含蓄,留给读者无限的想像空间,表达了小作者对父母的理解和努力学习的决心。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试卷苏教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