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书法家郑铁林作品
郑铁林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人。他被尊为“摄影家”、“艺术理论家”、“金石家”、“书画家”、“佛学家”、“杂家”甚至“中国新闻界的怪杰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甘肃省书法家郑铁林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甘肃省书法家郑铁林作品欣赏
甘肃省书法家郑铁林作品图片1
甘肃省书法家郑铁林作品图片2
甘肃省书法家郑铁林作品图片3
甘肃省书法家郑铁林作品图片4
郑铁林艺术成就
郑铁林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人。
他被尊为“摄影家”、“艺术理论家”、“金石家”、“书画家”、“佛学家”、“杂家”甚至“中国新闻界的怪杰之一”。
知道他的人说他的摄影好;了解他的人说他的金石比他的书画好,他的摄影又比他的金石好;熟悉他的人则说他的文章比他的金石、书画、摄影都要好。然而,这一切都没有他苦苦追求艺术的精神更感动人、更激励人、更催人向上。
观赏郑老的书画作品时,经常在落款处可见到铁魔居士的名号。
今年71岁的郑老,出生于辽宁沈阳。幼年时的他便在宁斧成门下学习金石书法。
郑老的童年是在八年抗战中度过的,他小小年纪就饱尝了当亡国奴的痛苦,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孕育着一种反抗精神。
在童年他所遭遇的人生烦恼使得九岁的他,便开始了修习佛法。
1950年.17岁的郑老担任了北京工人日报社美术编辑和摄影记者。
由于他对摄影艺术的苦恋和追求,在很短的时间里,北京的报刊、杂志上纷纷采用他的作品。当年的名气不亚于今日北京摄影界的新秀。
随着支援西部的口号,郑老义无返顾的踏上了西藏这片冲满神秘和诱惑的土地。在这里他拍摄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
1958年,他由西藏调入“甘肃日报社”。在这期间他遵循“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古训,怀着新闻记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跑遍了陇原大地,摄影佳作在省内外流芳溢彩。
他从北京的新闻机关来到大西北时,正值风华正茂、精力充沛的年龄。然而几十年的好时光却被极“左”路线白白浪费。他在逆境中渡过了漫长的26载,住过甘肃省的6座监狱。
苦难的经历锻炼了他在逆境中保持信心的毅力,他相信;人必须得有一个信仰,而且是十分坚定的信仰。
人生是一生极其复杂的过程,人生本无事先安排好的“命运”,人生也无天生就安排好的祸福与不测。
郑老相信今生今世,而不迷惑于前生前世。
禅学艺术是空灵宁静,“无为”而无所不为,真空而非虚无浅薄的艺术。故此,艺术家必须修习禅学之精髓,以内心为“道场”,以内心为真谛的艺术境界,方能达到禅艺的思维和表达方法。
郑老的书法是笔墨传情传法的艺术,如果说“言为心声,书为心画”,郑老的书法则是心灵的音符。“若问心灵为何物?恰似墨画涛声”。在欣赏他的书法时,你可感到“天清地白,水涌山空,流水夕阳千古却无限,春露秋霜百年却无悠”。他很少写常人贯句,他所书的句子多选自诸子百家及佛学经典,以世铭教自己规范自己,同时也可提醒别人。
他深居简出,除故交和同行外很少与陌生人会面。他近似孤独地一人写字、作画、刻印章,印文多为“清直为本”,“曲竿焉有直影”、“禅心”。他坚信明忠,抒情蓄志,把宏观之精华,浓缩于方寸之间。
欣赏郑老人的篆刻作品,使人无不感到其作品严谨中显露练达,练达里透出清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郑老只过今天,他不要自己的过去,所以他把放弃的东西,从不在乎。这是一个不留痕迹的人,但因走过的路漫长曲折,多情与无情的岁月又不能把他完全逍逝,他的所有东西在十年浩劫中毁于一旦,但我们在点滴间还可寻觅到郑老早年的一丝痕迹。
郑老是名人,他与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相交数十载,在他们相交、相知期间,这两位老人曾以自己称心的作品互赠对方。
郑老也是怪人。对同道知己则以“赵州茶”奉上;志不同道不合者将以“临济捧”而赐。
郑老的一生都是“我行我素”,但他却行在方圆。
他除研究书画、金石、佛学外还潜心于对茶道、文物的研究。
每当闲暇之际,郑老便与自己的弟子钻研起玉石、佛珠。
他追求“物我合一”的至高艺术境界,重视现代派艺术理论与作品,却不拾人牙慧。他立足于中国传统艺术,融中西方艺术为一炉,对中国特有的禅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默默钻研书法、金石、绘画、摄影、新闻、文学、历史、宗教、探讨现代派艺术,他酷爱艺术胜过一切。他古稀之年,却始终孑然一身。
郑老曾应邀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讲授摄影、美学、禅学,引起强烈反响。至今各地听了课的许多同行经常写信请教问题。郑老在甘肃也经常到各大院校和工厂讲课,为培养年轻的摄影、书法、绘画、篆刻人才不遗余力。
别人说他一生太苦,走过的路太曲折、太艰难,他却并不认为他是个失败者,他喜欢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他认定人生奋斗中虽然免不了失败,但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一个人尽管一生都有可能在逆境中奋斗着损伤了肉体,但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他的精神则是永远打不倒的,就如《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在精疲力竭时睡着之后,梦见的还是狮子。
甘肃省书法家郑铁林作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