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不宁是寓言故事吗
鸡犬不宁是寓言故事吗,下面是小编为您尽心挑选的关于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鸡犬不宁是寓言故事吗
鸡犬不宁是成语,而不是寓言故事。
宁的意思就是安宁。鸡犬不宁的意思是指连鸡狗都得不到安宁。这则成语故事是柳宗元写的《捕蛇者说》中的话“悍吏之来吾乡, 叫嚣乎东西, 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后人就从这段话中总结出了鸡犬不宁这个词,用来形容某对象被骚扰得十分厉害。
知道了鸡犬不宁的意思之后,我们来详细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的背景知识。唐朝中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反动统治者为了筹措军费,横征暴敛,弄得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这年,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他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便写下了著名的《捕蛇者说》,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文中写道:有一个捕蛇人,祖父和父亲都被毒蛇咬死了,可他仍然继续捕蛇。是什么原因使他不愿放弃这个既辛苦又危险的工作呢?他说,如果捕到毒蛇,他的命运就比其他乡邻好多了。乡亲们早已倾家荡产,一听缴纳赋税,人心惶惶。差役们冲进村子里,横冲直撞,怒吼恶骂,甚至大打出手。那种大难临头的场面,连鸡狗都不得安宁(鸡犬不宁)!而捕蛇人却因为能捕到毒蛇换取钱财而生存下来,所以他感到万分侥幸。柳宗元不禁感叹:“对老百姓来说,官府沉重的赋税比毒蛇还厉害千万倍啊!”
这就是鸡犬不宁的意思和出处,在此用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这个婴儿十分爱哭闹,每到夜里都搅得全家上下~。
鸡犬不宁是寓言故事吗的相关拓展:呆若木鸡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奥数网整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以下是: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
《庄子 达生》: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子帮他训鸡。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庄子用这个故事,愿意是指为了说明有些事情不必亶承天生自然之理,经过人为的训练,也能积习成性,达到改造“物”的目的。但是传到了后世,却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神态,则全用为贬义。
鸡犬不宁是寓言故事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