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主创业养殖故事

发布时间:2017-02-28 11:02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看看那些在农村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农村自主创业养殖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农村自主创业养殖故事一

要养天鹅养殖前先养鸭,一年赚了70万

刘明国一直有个天鹅梦,就算是遭遇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质疑,仍难以放弃,几年间,他先通过养鸭子掌握养殖技术的方式,成功曲线圆了自己养天鹅的创业梦。

上周,在武汉江夏区安山街朱墩林场里看到,上万只灰天鹅在水塘、林间嬉戏。宜城来汉男子刘明国,靠着养天鹅走上了致富路。

转型

从养殖到餐饮

刚刚过去的七夕情人节,一些资深吃货会聚到江夏武昌大道旁的“鸿雁楼”,品尝完鲜天鹅肉后,再到附近林场漫步。

一拨拨消费者的到来,让“鸿雁楼”老板刘明国终于放下心来。要知道,这家天鹅肉主题餐饮店,是他投入一年收入转型的第一步。下一步,他还准备对灰天鹅进行深加工,将灰天鹅成品销往全国各地。

刘明国养天鹅纯属偶然,这要追溯到1998年。当时,他在杂志上看到农民养殖灰天鹅致富的故事,“太让人激动了”,刘明国昨日说,他对养殖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但当时买一只种鹅得1000多元,因囊中羞涩,计划只能搁浅。

但是在浙江打工的他没有放弃这个想法,经常在工作之余去浙江天鹅养殖基地实地考察。去多了后,别人开始出语质疑他,“养殖灰天鹅门槛很高,你搞不搞得起哦!”

起步

养天鹅先养鸭

“养不起天鹅,我可以先养鸭子,鸭子和灰天鹅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可以通过养鸭子积累经验。”刘明国说,2006年他开始转行养鸭子,此后三年,他边摸索边实践边积累经验。

2009年底,刘明国自认完成了原始积累,他将养殖灰天鹅的想法告诉妻子刘秀珍。不想,妻子坚决反对:“你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刘明国决定尝试一下。他先是在襄阳汉江上的桃花岛租了几十亩荒滩,后又花1.2万元从浙江买回了12只种鹅,开启创业梦。

2013年11月,刘明国带着2500只种鹅从襄阳转战到了江夏,“这家园林公司有基地面积700亩,我准备在这里大干一场,目前已经养了大大小小万余只灰天鹅,计划两年左右,发展到3万只。”

肉要吃钱也要赚

刘明国在岛上一待就是一年多。他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伺候种鹅,尤其是在灰天鹅孵育期间,他日夜看守。“那时我的压力很大,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如果搞不成功,我没脸回去见家人。”刘明国说。

见丈夫如此执着,刘秀珍看在眼里,痛在心中,她默认了丈夫的选择,开始给他做饭,洗衣服,还经常送钱给丈夫买饲料。妻子态度的转变,让刘国明动力更足了。

灰天鹅是迁徙型动物,秋冬季节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飞到我国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又会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灰天鹅之所以这样长途奔袭,主要是为了觅食,只要有青草、五谷杂粮吃,有干净凉爽的水消暑,它们就能健康地生活、成长。”刘明国说,经过驯化的灰天鹅已经适应了内陆的生活环境,完全可以规模繁养。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明国通过精心养护,灰天鹅成活率高达95%以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他通过网络销售渠道,将成鹅、鹅苗和鹅蛋卖到省外。“一只鹅苗卖100元,一只六七斤的成鹅卖500多元,种蛋卖60元/枚,商品蛋卖15元/枚。”刘明国说,养殖灰天鹅利润高达30%以上,但投入并不大,除了鹅苗贵点,平常的的饲养成本很低,他们以食草为主,每天只需投喂几毛钱的粮食,一年下来,可以纯赚六七十万元。

刘明国成功了,他不仅吃到了天鹅肉,还赚到了不菲的收入,妻子不再有怨言,辞掉了工作,专心为他打工。

销售

网上卖灰天鹅

养天鹅的利润有多高?刘明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鹅苗卖100元,一只六七斤的成鹅卖500多元,种蛋卖60元/枚,商品蛋卖15元/枚。”一年下来,他的养殖场可以纯赚六七十万元。

养好的天鹅往哪里卖?眼前这个朴素的汉子,除了给省内各餐饮酒店和农牧场供货外,最主要的销售渠道是网络,他办理了灰天鹅养殖和经营许可证,通过网络平台,将成鹅、鹅苗和鹅蛋卖到全国。

早在几年前,刘明国还成立了襄阳灰天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创建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社员从合作社购买鹅苗,免费享受合作社提供的技术服务,灰天鹅养大后如卖不出去,由合作社按300元/只的保底价回收。

如今,合作社有社员三四十人,他们与刘明国一道,将天鹅梦越织越大。

农村自主创业养殖故事二

残疾人创业建养殖场,猪和鸭子不愁卖

清晨,贵贤养殖场的100多头猪在“嗷嗷”地“呼唤”主人来喂食,鸭舍里的几千只鸭也在“嘎嘎”地叫……在西林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那劳镇顶蚌村贵贤养殖场,负责人黄贵贤正带着他的3名残疾人员工,喂鸭子、清扫猪圈,忙得不亦乐乎。“我们身体都有残疾,做起工来比较费力,可稍微慢一些,这些小家伙们就会‘抗议’,所以一大早就起来忙了。”黄贵贤一边擦额头上的汗珠,一边说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1 为挣医疗费开始养猪

因十几年前的一场车祸,黄贵贤落下了四级残疾,之后儿子又患智力障碍,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2001年,为了挣巨额的医疗费用,黄贵贤与妻子放下村里小商店的生意,到那劳镇上租下空置的粮所,专门养猪。因为本钱不多,刚开始只能养30多头,那段时间肉猪价格连连攀升,让黄贵贤夫妇挣了不少钱。“我们家的两层半楼房共350平方米,在2006年是村里最大的房子,都是用养猪赚来的钱建的。”黄贵贤颇为自豪地说。

可房子建好后,黄贵贤手头上就只剩下2万多元,而且粮所的房子也被征收回去。不能养猪了,还能做什么呢?黄贵贤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我们家不是有一片地吗?荒着也可惜,你看是不是可以在那里干点事?”妻子看出了丈夫的心思,从侧面“敲了敲”他的脑袋。有了妻子的点拨,黄贵贤重新树立起信心,打算大干一场!

2 在爱心凝聚中前进

“开始办这个养殖场很困难,主要是资金缺乏,我借了贷款。后来在县残联的支持下,慢慢改建、扩建,才慢慢还清了贷款,有了利润。”说起当年的经历,黄贵贤依然记忆犹新。

要办养殖场,地是不用租了,但是建场房,盖猪圈,钱从哪来呢?黄贵贤一筹莫展。后来,黄贵贤了解到为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该县县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多种措施,积极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在县残联的支持下,2007年黄贵贤向农行借了6万元,向信用社借了5万元,加上亲戚朋友的支持,他共筹集到了17万元。黄贵贤说,作为一个残疾人,当时能筹到那么多钱还真是不容易,多亏了大家的帮忙。

2007年8月,场房建好,猪舍盖好,黄贵贤马上引进了50头母猪,120头肉猪。可17万元很快就所剩无几了,后来,连买饲料的钱都没有。黄贵贤穷则思变,当年他带着户口薄、身份证、残疾证和养殖场的相片,亲自到南宁百粮饲料厂求助。作为残疾人,却有如此大的信心和决心,厂方被黄贵贤的精神感动,答应黄贵贤赊饲料的请求,让其卖猪后才付款,这让黄贵贤激动了好几天。可好景不长,由于技术跟不上,加上肉猪价格大幅度下降,2008年,黄贵贤养的第二批猪严重亏本。饲料钱没能如期汇给厂家,十几万的贷款也没有办法还,迫不得已,他只能把大小肉猪连同30多头母猪都给卖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又是县残联向我伸出了援手。给我买猪仔,送鸭苗,选派我到南宁、崇左取经学技术,帮助我走出困境。”黄贵贤感激地说,县里的技术培训,残联每期都让他参加,现在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期数了。特别是黄贵贤的生态养殖场被定为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后,县残联给他的扶持力度更大了,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给他建鱼塘、修鸭舍、硬化道路,完善办公室、培训室等设施。在采访中,黄贵贤的手机不停地响。“黄老板,你的猪要留给我10头哦!”、“黄老板,明天我要到你的养殖场买400只鸭子。”……黄贵贤说养殖场里的猪和鸭子现在都不愁卖。

3 爱心回报扶持残疾人

“我家的母猪难产,他半夜就来帮处置;我家的鸭苗,是他帮打的预防针;我家缺饲料,是他先免费提供;我家的鸡卖不出,是他帮联系老板……”对于黄贵贤的好,周边的群众,特别是残疾人群众总是赞不绝口。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搞养殖难,搞生态养殖更难;用工难,用残疾人员工更难。然而,黄贵贤就是这么一个身残志坚、在创业路上迎难而上的残疾人,他搞起了生态养殖,专用残疾人员工,还帮扶周边的村民特别是残疾群众发展养殖业。目前,黄贵贤的养殖场有猪舍500平方米,鸭舍3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120头以上,麻鸭年出栏27000羽以上,他俨然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养殖场有三名残疾人员工,我每个月发给他们1000多元工资,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他们已经在我这里工作三年多了。”采访中,黄贵贤告诉记者,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难处,他深有体会,他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近几年来,黄贵贤协助县残联开展党员扶残项目和阳光助残项目,已为300多个残疾户提供种猪,每年发放14吨以上饲料帮助残疾人发展养猪、养鸭项目。未来黄贵贤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场规模,争取今后让更多的残疾人到他的养殖场就业,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创业。

农村自主创业养殖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