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记忆的特点和类型

发布时间:2017-03-14 18:09

长时记忆是指学习的材料,经过复习或精细复述之后,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记忆容量似乎没有限度,它可以储存一个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为他的所有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人们从来不觉得过去记得太多,现在一点也记不进去。显然,它有巨大的容量。

长时记忆将现在的信息保持下来供将来使用,或将过去储存的信息提取出来用于现在。它把人的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它的信息主要来自对短时记忆的内容的复述,也有一些是在感知中印象深刻的内容一次性印入的,特别是那些激动人心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内容,可直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被储存起来。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甚至数年乃至终生,是一种长久性的存储。

专家指出,识记是长时记忆时的信息的主要方式。常言说,欲忆必先记,只有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或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进行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心理加工,才能在头脑中长时间地保持下来。依据主体有无明确的识记意图和目的,是否付出意志的努力,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又称不随意识记,是指主体事先没有识记的意图和目的,无须付出特别的努力,更不需采用任何识记策略和手段,信息完全是自然而然地被纳入长时记忆库中的。

无意识记与人的职业、兴趣、动机和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凡是对人有重大意义的、使人感兴趣的、能激发人的情感的事件,常常无意中被记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无意识记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许多知识,积累起许多经验。但无意识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选择性,所识记的内容带有随机性。因此,单凭无意识记,无法使人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由于无意识记可以减轻人的脑力劳动,又可记住许多有用的东西,因此,是值得大力研究和开发的识记。

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指有预定识记目的,运用一定策略和方法,经过特殊的努力而进行的识记。有意识记的目的明确,任务具体,方法灵活,并伴随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意志努力,因此,它是一种主动而又自觉进行的识记活动。人们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主要靠有意识记,在学习、工作中,有意识记占据主导地位。

记忆的效果取决于主客观两种因素

识记是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必由之路,要提高记忆效率,首先要有良好的识记。只要讲究方法,尊重识记的规律,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识记的效果取决于主客观因素。

就主体而言,首先是否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是否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纯正的动机,是影响识记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其次,识记中对材料理解得越透,记忆的效果越好。因此,加强对识记材料理解是使材料长久保持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对本来有意义联系的材料,尽量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采用意义识记。其次是赋予无意义联系的材料以人为的意义,即把无意义联系材料意义化,进行主观组织、再编码,这样会有助于储存和保持。

根据所要识记的材料本身有无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识记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对没有意义的材料或对事物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仅仅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例如,记人名、地名、电话号码、商品型号、历史年代等等。材料本身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只能按外在的时空顺序努力强记。有些材料本身也有一定意义,但限于学习者的知识经验水平还难于理解其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也只得采用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的优点是保证识记材料的准确性,缺点是花费的时间多,消耗的能量大。由于对材料很少进行智力加工,因此,总的效果不如意义识记。尽管如此,这种识记仍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缺乏意义的材料需要我们记住它。

意义识记是指在对识记对象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识记材料进行智力加工所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理解,理解是通过思维进行的。比如,了解一个词的含义,明确一个科学概念,弄懂公式的由来和推导,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等,都属于理解。只有领会材料本身的意义,并把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才能把它保留在记忆中。这种识记的优点是容易记住,保持时间长久,易于提取。缺点是记得不一定十分精确,然而,在识记的全面性、速度和牢固性等方面,意义识记均优于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的性质有所不同,但二者不是对立和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意义识记要靠机械识记的补充,以达到对材料识记的精确和熟记的程度;机械识记也需要意义识记的帮助和指导。为了更有效地识记那些缺乏内在联系的材料,可以人为地赋予这类材料一定的联系,使之意义化,以便增强识记效果。

例如,记某座山的高度12365英尺,可记成一年的月份和天数。爱因斯坦记他的女友的电话“24361”时,就用“两打加19的平方”的意义化方式识记的。

可见,无论识记什么样的材料都需要进行编码和智力加工,这样才有益于长时间储存。

对识记材料常见的组织加工方式

所谓组织加工,就是将材料加以整合,把新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或把材料作为合并单元,而组合为某个新的知识框架,这种过程称为组织加工。对识记材料可以用多种方式组织加工,下面是有关学者总结的几种常见的加工方式。

表象和语义的双重编码说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佩沃提出长时记忆中的双重编码说。他认为,识记一件具体事物,可出现表象和语义的双重编码。比如,一块手表,我们既可以用一块有特定形状的手表的心理图像去表征它,又可以用更抽象、更概括的意义来描述它——“手表是一种计时工具”。前者是表象编码,后者是语义编码。

人们记一件具体事物时,除了记起它的视觉图像外,总是从中汲取其意义。这充分证明,双重编码是客观存在的。表象和语义是既相平行又相联系的认知系统,它们可以分别由有关刺激所激活,然而,两类信息又可以互相转换。不过识记那些抽象的概念、思想,就很难用表象编码去表征它,如“公平”、“真理”等,只能用语义编码、理解并分析其意义,领会其实质才便于记忆。

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时是如何被加工的,采用什么方式编码,这与材料本身的性质及主体的个性特点有很大关系。

就语言材料而言,更多的是采用语义编码。例如,看一篇文章或听一个报告,最终保留下来的是它的意义,而不是逐字逐句地加以储存。对一些离散的语言材料,人们也是以自然语言作为长时记忆编码的中介,在识记材料之间建立某种意义联系,然后加以记忆。

例如,识记“女孩”、“小鸟”、“森林”、“唱歌”4个词时,可用自然语言把这些离散的词重新加工为:“一个女孩在森林里听小鸟唱歌”。有了意义,就很容易记忆了。它相当于短时记忆中的组块现象,但长时记忆中的这种信息加工叫做“组织”,而不用“组块”表示。

以自然语言对媒介的组织加工

学习外语单词时,根据发音和词义,可先从我们的自然语言中找出与之相似的词作为媒介,进行语义编码,回忆时先提取中介词,然后进行解码,就可把原单词再现出来。

例如,在无意义音节的识记中,把它们与相似的词联系起来,以词义为中介,将便于记忆。现在要求记住:Jontoltatyurhirlokveynic8组无意义音节,如果把它们与接近的词语联系起来,像是Johntoldthatyourhairlookedverynice,而且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句来识记,“约翰告知你的发型看起来很美”。这样,以自然语言为中介对识记材料进行组织加工,有助于长久储存。

按语义归类的组织加工

当识记一系列概念时,人们不是按它呈现的顺序去记忆,而是先进行语义归类,把同一类概念倾向于群集回忆。在自由回忆的实验中,可看出这种加工倾向。

长时记忆的特点和类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