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陀神话传说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布洛陀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用!
布洛陀神话传说篇1:两山传说
布洛陀的传说广泛在壮族地区流传。但各地的壮族地区,也有不同版本的布洛陀传说。
在广西田阳,相传布洛陀与母勒甲是上帝派到凡间造人造物,创造凡人世界的始祖。位于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的敢壮山,也是他创造的。这里曾经是他栖身生息,繁衍子孙后代的圣地。下面的故事,便是关于布洛陀与敢壮山的传说。
布洛陀旅游文化节
很古很古以前,田阳这个地方和其它地方一样,没有草木,没有人类,没有生灵,广渺的大地空空无物。而早就有了生灵的苍天,上帝看到大地仍死气沉沉,很早就盘算着派人到凡间繁衍人类,创造人间世界。终于有一天,上帝决定派布洛陀与母勒甲下凡,创造新的世界。
布洛陀与母勒甲受上帝的派遣,于二月初一启程。那天,布洛陀挑着一对大萝筐,萝筐的一头装着五个孩子,另一头装着被褥和衣物;母勒甲肩扛一把锄头,手拿一把开山镰,乘着大帝宫殿前摘下的两片树叶,缓缓地飘流而下。……一天,二天。到了第十九天,布洛陀和母勒甲飘到了田阳上空。这时乌云突变,大地上从没有过的电闪雷鸣伴随着大风大雨,震耳欲聋地炸响在大地上空。雷劈声中,布洛陀肩上的扁担断了。霎时,两只箩筐飞奔着向大地坠落。布洛陀和母勒甲一见慌了神,他们立即甩掉手中的断扁担、锄头和镰刀,没命地扑向孩子。但是迟了。仅仅一眨眼的功夫,两只箩筐便分别落在东西相距十里的那贯和三今两地。装被褥的箩筐掉在东面的那贯,被褥落地的地方,突然间耸起了一堆土,很快便形成了一座山,这就是壮家第一山“敢壮山”。那一孔一孔的被褥缝隙,后来成了山上的岩洞。
布洛陀夫妇落在“敢壮山”上,双双搜索了半天也不见了孩子的踪影,他俩立即奔向敢壮山顶,站在西头的最高处遥望四周,仍然不见那只坠落的箩筐和五个孩子。于是又搬来石块垒成一个台子,这座台子后人叫“望子台”。布洛陀夫妻登上望子台往南一看,只见锄头镰刀坠落的地方挖开了一道弯弯的大缝沟,天上的雨水落下后都汇流进地沟里,形成了右江河。
布洛陀和母勒甲无心留览河山,抬眼又朝西头望去。只见十里开外的平川上,有五个孩子在蠕动着。母勒甲一见激动地喊了一声“孩子”。喊声刚落五个孩子立即一动不动地坐在地上,一袋烟的功夫便变成了五座小山,人们叫做“五子山”。因为“子”和“指”谐音,后人都叫“五指山”。
“哇……” 突然间,活生生的五个儿子变成了五座山,再也听不见父母的呼唤,布洛陀夫妇失声地哭喊着,双手疯了似的刨起脚下的土块,“哗啦、哗啦”地往敢壮山四周抛去。该知这些土块所到之处,很快又成长了一座连着一座的山峰,与五子山连在一起,环绕在敢壮山的周围。 从此,壮乡的大地上便有了“敢壮山”为主山的敢壮山山脉。
布洛陀神话传说篇2:营造凡间
布洛陀与母勒甲来到凡间,五个孩子已经变成五座山,山不能再走了,那一股难以割舍的亲情,牵住了布洛陀夫妇的双脚。特别是母勒甲,那五座山就是她的孩子,做母亲的怎能忍心抛下孩子远去?于是,从山顶下来,他们便在一处朝南开的岩洞里住了下来,开始了营造凡间世界的使命。这座岩洞,后人称之为“母娘岩”。
母娘岩位于敢壮山南面,其前面为连绵的丘陵,后面为环绕的群山。洞口朝南面开,洞里陕小潮湿,高低不平,洞外山石嶙峋。布洛陀扶着母勒甲走到这里,他打量了一番这洞里洞外,只觉得这地方前方开阔,视野宽广,是造就凡间的好地方。
于是,他放下母勒甲,自己走进岩洞里,只见他定定地站着,突然间右手一挥打了个圆圈,洞内旋起一阵山风,把岩洞四周石壁钻开形成一个宽畅的大山洞。紧接着,他又转过身来走出洞口,左手朝洞外一挥又划转回洞里,那嶙峋的山石便连根拔起,飞进山洞,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把洞厅装点成恰似一座宫殿。完了,他又呼风唤雨,在敢壮山的西面开出了一条溪流,在连绵的坡丘山地播撒树籽,栽种百花,使光秃秃的敢壮山很快变成绿树掩映,花草满山的好地方,但是,这一切依然不能引起母勒甲的兴趣,她住进岩洞以后,依然愁容不展,终日郁郁不欢。她想孩子想得快疯了。特别是当布洛陀外出做工的时候,她经常独自一人盘腿而座,整天不吃不喝。
一天,布洛陀又不在了,母勒甲又想起了孩子。她越想,思子越迫切。于是,她鬼使神差地在一堆黄泥巴上屙了一泡尿,跟着便坐了下来,抓起尿湿了的黄泥,捏了一个又一个的泥人。……不多不少,母勒甲整整捏了五个泥人,分别摆放在自己的面前。泥人没有头发和眉毛,她找来龙须草,给泥人安上眉毛和头发;没有肠子,又找来通心草给接成肠衣……母勒甲端祥着面前的泥人,开心地笑了。她好像又看到了五个孩子回到身边,不禁轻声地一个个地唤起先前五个孩子的名字。谁知这一唤,五个泥人竟然活起来了,会说话了,一个个都朝着母勒甲身边围过来了。母勒甲凝视着自己捏的泥人,五个泥人真的已经变成赤身裸体的活人。
奇怪的是,这五个泥人都没有生殖器,不男不女的,这使得她又担忧了起来。正在这时候,布洛陀一手提着一串红辣椒,另一手拿着杨桃回来了。五个泥人转身一见,不等布洛陀开口便蜂拥而上,把红辣椒和杨桃抢来吃了。结果,吃到辣椒的泥人便长出了男人的生殖器,变成了男孩;吃到杨桃的泥人则长出了女人的东西。母勒甲高兴极了,岩洞里终于有了生气。不久,母勒甲便有了身孕,给布洛陀生下了一个接着一个的孩子,没有多少年便孩子成群。而布洛陀每天早出晚归,在敢壮山外造田造物,也开劈出了一片片的新天地。
孩子长大以后,布洛陀制造的天地越来越宽,物种越来越多,于是,他把孩子们由近而远,分派到新天地的各个山头建家立业,繁育后代。而最早走下敢壮山的孩子,布洛陀安排他们在山脚下的那片田垌“贯淋种那”“造曼”(壮语,“贯淋”意即“戽水”,“种那”译汉为“种田”,“造曼”译汉为造村屯。)布洛陀给这个敢壮山下最早的村子取名叫“那贯”。接着,他又将孩子、孙子们先后送到了“那了、那宁(养小狗)、那大(做小孩背带)、那笔(养鸭)、塘布(织布村)、那务(养猪)、那骂(养狗)、那花、塘鹅(养鹅)、那咩(养羊)、那怀(养牛)、那割(青蛙)、那厚(稻米)、那菜、那豆、那楼、那鸡……”等等,自成村屯,生儿育女,繁衍万物。
孩子们远去了,但是总忘不了养育他们的母娘岩。于是,每一年的二月十九布洛陀生日这一天,布洛陀与母勒甲的孩子们,便携带着自己的孩子、孙子,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回来,给布洛陀祖公和母勒甲姆娘拜寿。由于子子孙孙太多,路途近的先来,能进母娘岩给布洛陀、母勒甲拜寿,路远后到的子孙则从洞口挤到山脚排成长队等候。而这时,还在山脚等候的人待不住了,由于拜寿心切,他们纷纷就地引火烧香,香火一直从山脚插到母娘岩洞口,形成了一条香火长龙。等到拜寿结束时,已经是三月初七、初八这几天了。这是,子孙们看到自己老祖宗虽然子孙无数,都仍然那样精神健康,长寿不老,个个兴高采烈,山前山后欢欣鼓舞。
布洛陀刚刚接受众子孙的拜寿,从母娘岩中走出来,朝台地前走去。他看到山前遍野的人都是自己的子子孙孙,山上山下一片欢腾,心情十分激动,禁不住开口唱起歌来:
乖咧哎,儿孙们,
今天好欢乐,
欢乐唱山歌,
从前没有歌,
今天我开唱,
我唱你来和,
唱得山歌流成河……
唱罢,顺手脱下竹帽,朝山下抛去。
子孙们看见老祖公开口成歌,顿时欢声四起。他们一个挽着一个的手,拉起难得一见的各种亲人,学着老祖公的样子,男男女女一面即兴哼唱山歌,一面将自己身上的衣物抛给对方表示庆贺。从此,每年的三月初七至初九,前来拜寿的布洛陀与母勒甲的子孙后代,都要在“敢壮”这里唱山歌,后来抛衣物又变成抛绣球,一闹就是三天三夜,形成了敢壮山歌圩。
封洞岩位于敢壮山南面石山与土坡相衔接的山腰,其上部为刀削似的绝壁,相传这是布洛陀初到凡间劈石取火留下的痕迹。绝壁下是一个岩洞口,但是被封住了,这里有一个故事。
布洛陀神话传说篇3:布洛陀取火
在敢壮山方圆百里的田阳及邻县农村,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壮民族人类始祖布洛陀取火的神话故事。
相传远古时期,由于没有火,人们猎取得来的动物都像乌鸦一样吃生肉,像水獭一样吃生鱼。每到寒冬腊月,人们穿着蓑衣或树叶草皮瑟瑟发抖,许多人都被冻死在荒郊野外,惨不忍睹。
突然有一天,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在离敢壮山不远的一座山丘上,一棵大树在震耳欲聋的雷声中被闪电拦腰劈倒,那一道道刺目的白光过后,轰然倒下的大树顿时燃起冲天大火。
传说这是玉帝灶皇爷派雷公把烟火送到人间来了。可是,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火是怎么回事,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吓得魂飞胆破,都像避邪一样慌不择路地跑回洞中躲藏起来,对大火避而远之,甚至连看都不敢看。可是,只有一个人镇定自若,他既不害怕,也不逃跑,他勇敢地朝燃烧着的大树走去,仔细地观看着这种奇怪的东西,这人就是无所不能的创世神布洛陀。
火在噼噼剥剥地燃烧着,布洛陀好奇地站在火边,他觉得这种奇怪的东西比太阳还热,布洛陀灵机一动,人如果有了这东西,冬天来临就再不怕冷了,人们就再也不会被冻死。于是,他就折根树枝把火种夹着取回洞中,把一堆干柴收拢成堆点着,然后漫不经心地坐在火堆旁烘烘手,觉得很暖和,人们纷纷效仿着布洛陀围在火旁烤火,渐渐地就不怕火了。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后来,方圆百里的壮族子孙们都聚集到敢壮山上,向布洛陀求赐火种,烧起火堆。自从有了火,人们在冬天时都围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
人们又试着把上山打来的野兽、挖来的山薯、采摘来的野果和在河里捕捞到的鱼虾螃蟹都拿到火堆上烤着吃,虽然当时还没有油盐酱料等,没想到这样烤着吃不但比生吃好吃多了,而且又香甜可口。于是,他们从此就改变了吃生肉的习性。由于人们白天打猎,晚上烧着火堆边烤边吃,吃饱后也就围在火堆旁睡觉,那些虎豹之类凶猛的野兽见火就怕,不敢再来袭击,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火对于他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甚至开始觉得人类离不开火了。
有天夜里,突然下起大雨,雨水把火全部淋灭了,一夜醒来他们就没有了火,人们这才知道水火不相容,他们在不安中度过没有火的一段时间之后再也坐不住了。人们都冒雨下山到处去寻火。他们寻遍了敢壮山周围所有群居的岩洞,所到之处都寻不到一点星火。这时有人想到了会造天造地无所不能的创世神布洛陀,并把寻火的事告诉这位壮民族的天神。
布洛陀决定亲自出门寻火,他腰挂大板神斧,站如松,行如风,搜遍了九十九座高山的荒郊野岭和洞穴,走过九十九道河湾寻遍所有的村村落落之后,还是失望而归。
在返回敢壮山的途中,布洛陀来到一树大树下小憩,他突然想起上次雷公劈树赐火的事,他想,既然雷公能把大树劈出火来,我布洛陀难道就不能?况且我手中还有神斧呢!这样想着,他便择一棵干裂的老树,运足气力,举起神斧,用力在两个人都合不拢的树盘上砍了一斧,果然有许多像萤火虫一样的火星不断闪现。布洛陀又砍一斧,这回冒出来的火花就有火花蛇那么大,并且上下舞动,四处乱窜。
布洛陀立刻刮来干草和树叶扰成一堆,很快就被冒出的火花引燃。布洛陀又在火堆里添上大把大把的干草和枯柴,火堆越烧越旺,越烧越大,很快就引来四面八方寻找火种的人们。从此,人们又重拥有了火。有了上次的教训,这回人们再也不敢胡乱在野外烧火了,他们把火种拿到岩洞中养起来,从此不论风雨多大,火种仍然不熄。直到后来发展到用木头搭架建房揉泥盖瓦,人们又把火拿到屋子里去烧水做饭和取暖。
从此,火是能够保存沿续下来了,但也出现不少的问题。因为人们没有把火管好,让飞进屋里的蝴蝶和飞蛾拿翅膀作扇子乱扇火,连鸡、鸭、鹅也纷纷效仿,使得火星四处飞散,那些成群结队的萤火虫也拿火到处游玩。有的还让小孩拿火到屋檐下烧着玩,结果一失火,整个村村寨寨都烧个精光,甚至还烧死一些来不及逃命的老人和小孩。人们没有想到火竟会给人造成如此之大的灾难。
那些幸存者只好前去请教布洛陀怎样才能安全用火。布洛陀二话不说,便叫人砍来木头,在屋子中间架着一个四四方方的灶堂,里面铺上泥沙,规定各家各户的火一定要在火灶里烧,不许随便玩火,这样一来,失火的事便渐渐减少了。原先那些淘气十足的萤火虫也被赶到野外,逃走时还在屁股上偷偷地沾点火,所以直到现在我们在夏夜还能看到萤火虫屁股上的火星。
布洛陀取火的故事虽然只是神话或传说,但其中一些故事细节也令我们深信不疑,假如你能到这一带农村中尚存的极少数的居住在木楼里的农户走走,不难发现他们的灶堂是否就和故事中如出一辙或巧合,我们亦不敢苟同。
可喜的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绝大部分农村木楼早已销声匿迹,而被钢筋水泥结构的漂亮楼房取而代之,而先前所谓的灶堂也相续由沼气炉、煤气灶更替,或许,取火对于现代生活而言已是日渐远去的陌生词儿罢了。但作为壮民族的后裔,我们无论如何都没有理由去漠视和淡忘我们的民族之根。
布洛陀主要功绩
开天地
天地原来离得很近,人们上山顶就可摘到星星,太阳出来一照就烫死人,雷公打鼾谁也别想睡,布洛陀砍来老铁木,把天顶上去,把地压沉。
定万物
从前人和鸟兽住在一起,经常争吵,布洛陀便令鸟讲鸟语,兽讲兽话,鸟兽都由人管理。从前人们吃东西不论餐,吃多屙多,布洛陀限定三天吃—餐,但拱屎虫传令错为一天吃三餐,被罚去帮人埋屎。
取火
大榕树被雷劈起火,布洛陀取回火种,筑灶保火,从此人们取暖熟食。
开红水河
水淹大地,为开河引水入海,布洛陀制一条赶山鞭赶山,又用神牛拉神犁,犁出红水河。
造谷物
洪水淹没了谷种,布洛陀派斑鸠、山鸡飞天去取,派老鼠游海去取,它们吃光了谷种不愿返回,布洛陀令它们吐出谷种。培育后谷种像柚子般大,就把谷种敲碎撒播各地。
造牛
布洛陀用黄泥捏牛身,枫木做牛脚,奶果做乳房,弯木做牛角,干层皮做牛肚,蕉叶杆做肠,风化石做肝,红泥做肉,苏木水做血,做好后用嫩草来喂,变成活牛帮人犁田耙地。
教养家禽
布洛陀叫人们从水里捉来野鸭,从树上捉来野鸡,关起来养,鸡鸭生蛋,蛋生小鸡小鸭,开弓射鹞鹰保鸡鸭。
造屋
古人住在岩洞里,到田垌要走很远的路,布洛陀用木头在树桠间支撑架横条,上盖树叶茅草,请人们去住。
射太阳
从前天上的公太阳和母月亮结婚生下10个太阳,把女人背在身背后的孩子晒死了,布洛陀叫特桄做弓箭射落那10个太阳,剩下的公太阳和母月亮不敢再出来,布洛陀派公鸡去请太阳,听到公鸡悦耳的歌声,公太阳和母月亮才姗姗升上天。
造铜鼓
从前毒虫恶兽经常出来伤害人畜。布洛陀教人用青桐木烧冻孔雀石熔铸铜鼓,敲打铜鼓吓跑毒虫猛兽。
壮族神话是壮族古代先民社会历史的影子,也是壮族社会原始信仰的产物。布洛陀是壮族先民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把自己的一切智慧、知识、气魄,都集中地概括在他的身上,使之成为寄托理想、人人拥戴、个个崇敬的民族祖先神。这与“布洛陀”这个名称在壮语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祖公”的含义正相吻合。
布洛陀神话传说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