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7 16:49

环境可被定义为:环绕生命体或生命群体的情况或条件;影响个体或种群的社会和文化的复合体。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论文篇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凭借高科技手段,以主人翁的姿态,大举向自然界进军,不断加剧开发利用自然的深度和广度,也加剧了对自然的索取,导致地球上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自然遗产库出现巨大亏损。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日益受到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及其本质

环境可被定义为:环绕生命体或生命群体的情况或条件;影响个体或种群的社会和文化的复合体。既然人同时生活在自然世界和技术、社会、文化世界中,所有这些组成了我们环境的重要部分。环境问题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破坏,从而对人类或生物圈造成负面影响,需要防止、改善以适合生物与人类生存的那部分环境现象的总称。环境问题是个集合概念,是各种具体环境事件及其相互作用的集成;也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人类乃至生物圈而言的,如果超出这个基点,环境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对人类或生物圈产生了负面影响,危及其和谐与稳定,危及其生存和发展。

环境问题是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种种“对立”的表现。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主要根植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十六”大报告描述是:“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描述是:“资源环境压力大”。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2007年10月联合国公布的一份全球环境综合评估报告,这份报告名为《全球环境展望:环境与发展》由390名专家联合撰写,是自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20年前发表《全球环境展望:我们共同的未来》以来公布的第四部系列报告。报告在对目前全球气候、土地、水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后指出,世界各国在解决一些相对简单的环境问题上采取的措施是大胆且令人鼓舞的。但在更多情况下,各国行动步伐过于迟缓,规模也无法达到要求。报告还指出,人类目前的人口与生存方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与资源的承受能力,环境问题依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目前,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仍然存在,并且不断加剧。

二、环境问题现状及其根源

(一)环境问题现状。目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环境恶化的严重挑战,全球性的环境破坏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资源枯竭。世界范围的能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危机。如,淡水资源匮乏、森林锐减、土地退化、海洋资源的破坏都已是不争的事实。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农业灌溉的扩大,以及大量的对水资源的人为破坏,已造成全世界约有20亿人生活在中度或高度缺水的情况下,淡水消费量超过可更新水资源总量的10%。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有28个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水资源的污染和卫生设施的缺乏,导致上亿人患上与水有关的疾病,每年至少造成500万人死亡。

人类文明初期,地球陆地的2/3被森林所覆盖。一百多年来,人类对森林的破坏十分惊人,由于对木材和耕地的需求,全球森林减少了一半,9%的树种面临灭绝,30%的森林变成农用地,热带雨林每年以13万km2的速度消失,地球表面覆盖的原始森林,80%遭到破坏。由于地球人口急剧增加造成的土地资源压力随之增加。不合理的农业用地、森林随意砍伐、自然植被破坏等行为的直接后果是全球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球有1/3的土地受到严重侵蚀,每年约有600多亿t肥沃的表土流失,其中可耕地的土壤流失250多亿t。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的污染日趋严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或濒临灭绝,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

2、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生物某些迷人的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关系,赋予了生物圈独一无二、多产的特性。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物种形成了息息相关的食物链,作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构成的一员,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依存关系。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的保障,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会影响到相关生物的生存,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连锁负效应。人类生活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之中,生物资源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资源,生物资源提供了地球的生命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然而,物种灭绝越来越严重,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食物网链的某些环节面临中断,生态平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目前,全球的生物有不少已是濒危状态。公元1600年~1850年,人类活动应该对每10年灭绝2~3个物种负责。据估计,我们现在正以自然的1,000倍的速度失去物种。生物学家警告人们,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1/3~2/3现存物种会在21世纪的中叶灭绝。

3、贫富差距悬殊加剧。我们生活在一个贫富相异的世界。世界银行估计,超过13亿人,也即大约占世界人口1/5的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这些最贫穷的人一般没有充足的事物、体面的住房、基本的卫生条件、干净水源、教育、医疗看护和其他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决策者正在意识到消除贫困和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上最贫困的人一直是环境破坏的受害者和促成者。最贫困的人常不得不以丧失长期可持续性的代价来满足短期的生存需要。在耕地不能养活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时,许多人转移到了原始森林或可耕的易被侵蚀的山坡,它的营养元素在几年内就会消耗殆尽。贫困、疾病和缺乏机遇可以形成恶性循环,一代一代传下去。面对急迫的生存需求和缺乏选择,这些不幸的人们常没有选择地过度开发资源。可是这样做,他们不仅在扼杀他们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在扼杀他们下一代的选择。

(二)环境问题的根源。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但是,环境问题的严重与否,却是人类可以控制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越来越趋向严峻,其根源是人类在错误思想指导下作出的错误行为。

1、错误的世界观和道德观。我们给自己将在世界中扮演角色的定位主要取决于我们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在整个历史中,许多文化人士声称人类具有特殊的创造力。我们为能按照我们自己的信仰和喜好来改变世界并为其他生物却无法达到而感到骄傲,为此我们就认为能统治自然。人类的这种看法和创造论看法被称作人类中心论。人类中心主义者夸大了人的地位和对自然的作用,鼓吹人是万物的主宰者、征服者和统治者,否定自然的内在价值,把自然的价值纯粹地看作工具的价值,认为自然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存在的。人类这种违背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的极端利己主义观念,成为人们追逐经济利益、对自然肆意掠夺而酿成生存危机的思想支点。

2、传统发展观的促成。长期以来,传统发展观一直是我们的习惯性思维,它实质上是一种不讲人本、不讲全面、不讲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观。在人类历史发展相当长的时期,人们一直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发展等同或近似于经济发展,又将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将经济增长等同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三、对环境问题的哲学审视

(一)人的生命健康权。这里说的“生命健康”不光是指人的身体强壮、没有疾病,更是指“人的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身体组织器官完整以及身体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健康所享受的权利。实际上,生命健康权包括着人的生命权和人的健康权两个方面。生命权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利益为内容的权利。生命安全是公民从事民事行为或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要求。健康权是自然人以其现有机体的生理机能正常运转和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利益为内容的权利。生命权与健康权同属于人格权,二者联系非常紧密。我国的《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生命权是健康权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命又谈何健康。同时,健康又是伴随一个人生命全过程的最重要资本。有健康才能保障人的生命,才有人的一切,健康是生命安全的更高层面。生命健康权是以人的生命安全为基础,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在人的生活中,生命健康权的维护程度也是体现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生命健康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但是,目前人类生活的环境已严重恶化,危及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问题。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广泛使用化学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造成大气污染,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北极地区的冰覆盖已减少了42%。联合国专家小组预测,在今后一百年里,全球的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4℃至5.8℃。如果温室效应继续下去,海平面再上升50 cm,全球30%的人口就得迁移,成为“环境难民”。由于杀虫剂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许多昆虫和原生动物发生变异,使得他们可以抵抗大多数的抗生素,还有的对多种杀虫剂也产生了抵抗性。这使得由昆虫携带并传播的疾病,极大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人类的生命健康就得不到保障,人的生存发展、人的价值和幸福美满就是一句空话。

(二)环境公平问题。环境公平不仅仅指人们有在舒适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即有平等的环境权,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在现实当中,存在着许多环境不公平现象,这些都是权利与责任不对等的表现,严重侵犯了公民的环境公平权。

1、阶层不公平。从环境上看,富裕人群的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均排放的污染物多,贫困人群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受害者。富裕人群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享受医疗保健,以补偿环境污染给生活质量带来的损害;贫困人群却没有能力选择生活环境,更无力应对因污染而带来的健康损害。

2、种族不公平。环境的种族差别是基于人种的环境危险物的不公平分配。美国及世界各国的有色人种在他们的街区和工作场所很容易遭受极不合比例的环境健康风险。他们往往比其他居民更加贫穷,处于更加不利地位,他们在更脏的地方工作,更容易接触到有毒化学物质和其他危险物,他们更多居住在聚集区、预留区、郊区的贫困区,那些地方有令人吃惊的高污染,是废弃工业设备的地点,包括毒废物垃圾堆、掩埋式垃圾处理厂和冶炼厂等。

3、国际不公平。众所周知,地球的资源与环境容量有限。人类对大自然的总体需求与污染物排放量,早在1980年前后就已经超过了地球的可承受能力。发达国家不足世界人口的14%,却消耗着全球商业能源的80%。为弥合差距,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向世界郑重承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要占本国GDP的0.7%,并无偿转让环保技术。10年之后,资金援助反而由占GDP的0.36%下降到0.23%,除了北欧几个国家,发达国家普遍失信。发达国家不愿承担环境保护责任,这从京都协定书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例如,美国是主要的气体污染排放国,但它却不愿意承担环境保护责任,迟迟不加入此协定。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论文

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