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6 17:12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们和谐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一

《浅谈高校如何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应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们和谐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高校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能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指导、心理咨询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社会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生产、经营方式,所有制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相应的,大学生社会活动空间也更加广泛。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不断改革和强化,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校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们和谐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很多,其生活环境的影响力比较大,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大学生集中住校,远离家庭,很少接触社会,因此学校的小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大学生大多数时间活动于教室、宿舍和食堂之间,同龄伙伴间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同学们从朝夕相伴,互相融合,更易沟通,他们互相影响,与整体心理健康关系较大。因此要培养集体荣誉感,树立团队精神,培养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和谐、正常的心境,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关心,老师的可亲可敬,从而促进他们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高校应该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构建美丽的校园自然环境这个“硬件”设施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积极营造和谐氛围,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高校领导层的管理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坚持科学管理,从严治校。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力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二、高校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能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培养教师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应该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学科教育是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渠道。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是对大学生最系统、最集中、最全面、时间最充足的教育形式,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心理习惯的养成起到最重要、最深刻、最持久的作用。每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对人格的要求,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的因素。每一位大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倡导情景教育、愉快教学,育教于乐,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有机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高校要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卫生知识普及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当前,不少大学生对心理学及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不懂得遵循心理活动的规律来调适心理。因此,为有利于全体的大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普及教育十分必要。学校可开设有关心理学类的选修课,如大学生心理卫生、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健康指导等,在教学内容上讲述专题,联系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教学,针对大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群体以及大学生共同关心的心理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系列专题讲座。

教师在教授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有关知识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别人,积极地适应环境,摆正个体心理与集体活动的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活动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形成更好的心理品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要着眼于现实,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面对未来社会对人的心理健康更高的要求,要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时代的脉搏合拍。二是要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大学生主动参与,这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适时采用课堂讨论与辩论对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三是结合教育实践,以类似心理咨询的形式,通过与大学生交流、探讨、协商、解释,对他们施加心理影响,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并力争使其达到心理自助能力。

四、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指导、心理咨询教育机构,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据有关精神病学专家进行的一项抽样研究调查证实,我国高校约有28%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20%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和亲友进行疏导;6%的学生有心理障碍,出现失眠、消瘦等症状;2%有精神病症状,具有部分行为能力,不能完全辨清现实和幻觉,而后两类人群是需要心理医生进行治疗的。但是,我国缺少大量专职心理咨询师,这也阻滞着高校心理教育的发展。

高校中应该配置掌握心理学专业知识、受过专业训练、拥有执业执照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对大学生开展心理调查、测试、咨询与辅导。因为不同时期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为了开展学生个性化心理教育,学校应定期进行教师专业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心理辅导技术和心理训练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学校也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充沛的活力投入心理教育工作中。同时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使其成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参考资料]

[1]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

[2]胡佩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理论与当代》2005( 6)。

[3]樊富珉, 王建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

[4]尧国靖《高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8(3)

[5]彭晓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

[6]申小莹,钞秋玲《大学生心理教育教程》(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论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