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阴阳五行
中医是整体的医学,中医基础的阴阳五行,八纲辩证,藏象,经络贯穿在中医的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始终。小编在此整理了中医与阴阳五行,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中医与阴阳五行简介
中医学脏腑、经络,其数目、性质与功能,不是与解剖出来的器官、神经相吻合,而是与阴阳五行、八卦、十干、十二支的数目分毫不差,这种对应原理是“天地之阴阳五行”与“人体之阴阳五行”相参相应。古人将四时与五行合并称谓,就是因为四时是指春夏秋冬这四个时节;五行,则是指与四时意义相通的阴阳五行,即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这五个时节。
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的原本含义,一点儿也不神秘,一点也不玄奥。这些名称所代表的事物,如同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还有一年所划分的十二个月份一样,是对与人体以及万物的生存化灭须臾不可离分的,运行在天地之中的“气”所作的时段划分。只是与通常我们熟悉的季节、月份所代表的时间段落之功用相比,阴阳五行八卦、干支还多出了指示天空星象变化规律的功能!
比如,阴阳五行与五个时节直接对应,指示了在一回归年之中,木、火、土、金、水这五大行星,按照每一行星在北极天空行走73天左右的时段这一更替过程。把这五个时段划分为十个月,命名为甲月、乙月、丙月、丁月、戊月、己月、庚月、辛月、壬月、癸月,即为干支中的十天干。这种相当古老的将一回归年划分为十个月的历法,承传在彝族十月历之中。
再比如,在一回归年之中,北斗星绕北天极徊转一周天,北斗星斗柄就象时钟表盘上的指标走完十二个小时一样走完十二个月。命名为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即为干支中的十二地支。八卦则与二十四节气中的八个主要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直接对应!
中医学对脏腑、经络的命名及其功能的认定,与阴阳五行八卦、十干所纪的十日、十二支所纪的十二月无法分割。而阴阳五行八卦、十干所纪的十日、十二支所纪的十二月都是依据二十四节气划分出来。追其本溯其源,会发现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的原本含义,就存在于古代中国天文学之中。条分缕析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与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原本含义之间的关系,会发现阴阳五行八卦、干支、二十四节气是中医学术理论的根.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说明生理功能:
肝: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木性生长,升发,喜条达).
心:心阳温煦,血得热则行(火性温热).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
肺:肃降(金性清肃收敛).
肾:藏精,主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五脏
肝 东方 风 木 酸 筋 目
心 南方 热 火 苦 脉 舌
脾 中央 湿 土 甘 肉 口
肺 西方 燥 金 辛 皮毛 鼻
肾 北方 寒 水 咸 骨 耳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生:木生火: 肝藏血以济心.
火生土: 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
土生金: 脾气散精,上归於肺.
金生水: 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
道以助肾水.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2)相克:木克土:肝木条达则疏泄脾的壅滞.
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肺气宣发.
土克水:脾运水湿可助防肾水泛滥.
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肝气过度升发.
水克火:肾水滋润以制约心火.
相生 + 相克 = 制化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相生关系的传变:
1)母病及子:
肾病及肝,水不涵木--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2)子病及母:
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心肝血虚.
心火旺盛,引动肝火--心肝火旺.
2 相克关系的传变:
1) 相乘:(1)一脏过盛,过分克伐被克之脏.如木旺乘土,即肝气过旺,影响脾的运化.
(2)一脏过弱,不能耐受克制,因而出现克伐太过,如土虚木乘.
2)相侮:
(1)太过:暴怒而致肝火亢盛,对肺反向克制--木火刑金.
(2)不及: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浮肿--土虚水侮.
母病及子,病情较轻;
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相乘传变,病情较重;
相侮传变,病情较轻。
中医与阴阳五行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