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茶花女的赏析
《茶花女》是广大中国观众和读者所熟悉的一部作品,是三幕歌剧。剧本是皮阿威根据法国小仲马的同名悲剧改编而成,由威尔第作曲,皮亚维作词,1853年3月6 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今天小编带来《茶花女》这一歌剧的赏析。
《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称为Traviata,原意为“一个堕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译作“茶花女”。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薇奥莱塔。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虽然她赢得了罗多尔夫的爱情,但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马曾说: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
剧本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压迫下层市民的资产阶级偏见与世俗势力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它不仅饱含感情地写出了薇奥莱塔的不幸遭遇,为她的悲剧结局而叹息,而且突出了她那善良真诚的品格与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薇奥莱塔是一个沦落风尘但心地纯洁的女性形象。
舞台设计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立足于故事,按照时代背景进行具象化的再现;另一种是立足于人物内心,将设计者置身于角色的喜怒哀乐之中进行体现,而我认为《茶花女》属于后者。
乍看布景,以为只是不靠谱的设计师的随性之举,毕竟简洁的现代背景永远赶不上再现复古宫廷的华丽与典雅。然而细细品味,却被设计者的用心而深深折服。如舞台上两个阶层巨大的高度差,女主人公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将她禁锢在灵魂的深渊里,贵族们站在高处对深渊中的她只有观望和漠然。还有那些空荡荡的白椅,它们的各种组合达成了不同场景的变换:宴会厅,街道,家中„„有铺上花布的它们又构成了恋人交欢时心中的盛放的激情。 但我觉得,那些苍白的颜色,何不是期待爱情的薇奥莱塔内心空虚的写照,又何不是她在收到“岳父”逼迫时无助的表达。苍白不仅是渲染氛围的颜色,更是人物的内心的体现。舞台上巨大的、宛若生命般不可抗力的钟表,它忠诚地一刻不停的走着,催促聚会的散场,缩短相恋情侣的喜悦,也驱赶着美丽的薇奥莱塔被命运挟持直到死亡。高墙、白椅、钟表是这场歌剧舞台布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部分。想来《茶花女》看似简洁的布景,确实把这部歌剧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
我最喜欢其中三个特具代表的精彩段子,重点并不是在故事情节上,而是在唱段、舞蹈、演奏上:
其一:饮酒歌(让我们举起欢乐的酒杯)
--- 著名咏叹调,选自第一幕,第二场,薇奥莱塔在自己的生日酒会上与罗多尔夫共唱的一段祝酒歌,而罗多尔夫亦借此机会向薇奥莱塔倾诉了心中的爱意。
其二: 克拉拉舞会上波希米亚人歌舞与西班牙斗牛士表演
--- 选自第二幕,第一、二、三场,这一段主要是为及后的男女主角会面产生的冲突,作场面气氛上的渲染和情节上的铺垫,但金碧辉煌的舞台,光彩夺目的华丽服饰,热烈的歌舞,把这些元素独立出来以后,本身也是极富欣赏价值的。
其三:第三幕的前奏曲及第一场(薇奥莱塔的苏醒)
--- 忧怨凄美的音乐,昏暗的灯光,仿佛凝固的空气,衬托女主角苍白消瘦的面容,这是人即将离开人间前的宁静......
《茶花女》的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词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集中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期的基本特点。虽然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而遭到失败,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出色艺术效果的巨著,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歌剧茶花女的赏析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