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黑板报图片大全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小编这里给大家总结了一个传统文化黑板报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传统文化黑板报资料:竹溪“山二黄”
竹溪“山二黄”, 山二黄又名汉调二黄,简称汉二黄,俗称靠山黄,属汉剧的一个支派,是流行于鄂西北地区的皮黄剧种。“山二黄”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载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并被列为湖北省22个稀有地方剧种之一,著名汉剧大师陈伯华誉之为“汉剧之母”。“山二黄”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它是清代乾隆、喜庆年间随荆、襄移民带进鄂西北山区的楚调与地方方言民乐长期吸纳、融合而形成的。“山二黄”的表演艺术在分工和运用剧目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它的唱腔有西皮、二黄、反二黄、四平等,均属板腔体;角色也分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老、十杂十大行当,因历来主重唱工,十行角色皆有重头戏;演出伴奏分文场和武场,文、武场均由鼓司指挥。“山二黄”传统演出剧目以“列国戏”、“三国戏”、“唐宋戏”居多。我市竹溪县山二黄剧团是以专门创作演出“山二黄”剧目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创作演出“山二黄”剧目的艺术表演团体,被誉为传唱山二黄的“天下第一团”。
关于传统文化的黑板报图片
传统文化黑板报资料:郧西民歌小调
[民歌]郧西民歌(含山歌),历史渊源无考,词调共生,口头流传,有对子歌、田歌(又叫薅草歌)、灯歌、战歌(又叫打仗歌)、姐儿歌、号子歌、风俗歌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流传的《儿去当兵打日本》等。
对子歌,常在春节踩高跷、玩彩船时,男女对唱,时兴于解放前。
田歌,分阳锣鼓、闷锣鼓两种,统称薅草锣鼓。解放后,闷锣鼓很少传唱。
灯歌,是灯会歌谣。他花鼓调(八叉子、四六句)和部分小调。都有传唱。
战歌,解放前流行于上津、马安、马音、土门、安家等地。多是放牛娃在两山上对唱,唱之前,以喊号子挑战,对方也以号子应战,然后互唱战歌。谁对不上来或提不出新词就算败了,把牛赶走,胜者洋洋得意。
风俗歌,解放前流传有孝歌、送财神、哭嫁等。
[民调]郧西民讯分大调和小调。大调有“大开门”、“小开门”、“出调”、“排队”、“对口句”、“饮酒令”“要嫁妆”、“点将”、“迎宾”、“送宾”等,遇婚丧宾宴以唢呐独奏,流行于建国以前。小调又叫“过街调”,即民歌中“小调”。曲牌,多由唢呐吹奏伴以击乐,常用于迎亲、丧葬及灯会等出行队列。
传统文化黑板报图片大全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