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学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得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我国农村的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篇一: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在我们所在县域的西北边,有一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初级中学———景安初级中学。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当下,这所学校从校长到教师,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充当“弄潮儿”。走进他们的教学课堂,可以说是别有风味,给人以别样的风采。他们课堂教学的效果应当有待于检验,但作为走进其教学课堂的老师应该有着自己的相关思考。现拙于笔端的仅是自己对教学课堂的一孔之见,极不成熟和深刻,权且抛砖引玉。
一、学生座位发生变化引起的思考
景安初级中学的课堂,可以说是令人耳目一新,教室的南北墙壁上多了四块小白板,水笔、黑板擦一应俱全。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面对面坐着。对这样的教室安排,我们会怎样想呢?也许人们会这样去思考,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学生如此安排座位合适吗?也许人们会做出如此意义上的判定———形式而已。窃以为,这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主义,应当是一种彻底意义上的对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座位安排的颠覆。我们应当做出这样的思考,传统行列式的座位安排,学生一律面向黑板,关注的是老师的手舞足蹈,是老师课堂讲授的精彩,作为教师也完全因之而把所有的精彩自己操纵、把持着。学生面对面坐着可以获取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合作探究之情感的首先融洽,事实也正是这样,走进景安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学生们愉悦地坐着,快活地交流着,还不时自主地走到小白板的面前将自己的相关感悟或者就是疑问用水笔写出来,更有人充满自信地将别人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正。这让我们感到,课堂是由学生探究、学生展示、学生质疑、学生解答组成的。一切都由学生的互动学习小组去完成,学生在较小范围的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学生得到了充满自由和自主的释放,学生真实意义上“动”起来了,也才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学生之间互动探究引起的思考
应当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景安初级中学已今非昔比,已经成为如东乃至南通课改的一面旗帜,它作为一个小区域内教育的品牌,已经逐步打出去了,到景安初中学习、取经乃至切磋的人也日益增多。在景安初中所开放的随堂课中,给人以很多深刻的启示。那次,有一节课是初二语文,教师教授的是诗歌。课堂伊始,师生问好,学生便进入互动合作学习中。学生互动学习的整个过程应当是真实的,因为它体现出了真学课堂的构建。学生互动合作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从班级互动之情形看,这班学生真是了不起,令人刮目相看。对此,笔者的思考是:学生如此意义上的互动学习,我们的教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上需要去做的是什么?窃以为,教师必须做实和做好的事情是让学生充分做好前置性的学习。对初中学生阅读感悟的前置性学习,人们通常忽略的都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虽然我们教师经常会提出学生前置性学习的要求,但事实上,不少要求是一种阅读感悟的机械灌输。我们多喜欢出些预习提纲,这提纲近乎将文本的内容和阅读感悟的内容都告诉学生。学生这样的前置性学习大都是一种形式,不过是依据提纲到课本上找找相关的词句罢了,达不到学生真实意义上前置性学习的效果,互动合作的真性也大打折扣。针对景安初中的学生互动探究模式,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模式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自主涉猎文本,让他们以单元组合,能够以一反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与其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不如让他们围绕教材文本之内容、体裁、作者进行广泛意义上的博览。
三、师生之间互动探究引起的思考
在景安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上课之初学生显得特别忙乎,而教师却有些“无所事事”。这引起我们的担忧:我们的老师干什么?说实在的,在所听的这堂课里,学生与老师之间也没有出现什么精彩的互动。窃以为,这种方式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有学者这样说过:“懒教师教出勤学生。”因此,课堂教学无需教师好高骛远地不着实际地去追求精彩,平平实实的课堂其本身就应当是一种沉默的精彩,因为学生完全可以在沉默中“爆发”。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妥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需要让学生课堂学习中体现其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因此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主导地位。如果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互动,那学生的互动及创新感悟就有可能大打折扣。对景安初中采用的学生互动合作的方式,我们不能冒然否定,而需进行冷静的思考,从而促使这种学习方式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教师必须合理控制学生小组互动的时间,必须提高小组合作互动的质量。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小组互动合作中学生的学习问题。对问题学生,教师在小组进行互动合作时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教师可以和这些问题学生一起参加相关小组的合作学习,帮助他们克服难关;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互动时给问题学生更多进行展示的机会。总而言之,对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应当完全予以肯定,其教学效果也是能够引以自豪的。据所能知晓的信息看,这所农村初中的中考成绩斐然。但是,我们不要去观待人家的科研、课改成果,我们要做的是,借他山之石,攻自身教育教学之玉。
作者:董红梅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童店初级中学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篇二:农村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文言文是中学语文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难点所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分析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将结合农村中学的文言文教学特点进行其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文言文
学古文难,教古文更难,对于目前的教学改革而言,文言文教学几乎是它的一个死角,尤其是农村中学,不管是公开课还是评优课,很少有教师会选择文言文进行讲授,文言文教学变成了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成绩必然会受到影响与波动。对此,本文将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希望对提高农村中学的文言文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兴趣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科成绩,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文言文授课质量,第一步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一讲到底的授课方式,转变课堂重心,不能一味的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更多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表现与发挥的余地,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文言文中一些简单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探究完成,比如对照注释进行初步翻译,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教师对于简单知识只需要进行点拨,对于重难点知识则需要详细讲解。例如教师在讲《三峡》这篇文言文时,可以将重点实词与虚词进行板书,让学生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自己找出答案,而对于有异议的词则可以提出来,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将极大的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相关词汇进行查找与整理归纳能力。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遇到的自己不懂而又没有注释的词汇应优先选择工具书查找,尽可能的遇见问题自己解决,而不是完全依赖老师;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的重难点词汇要养成对其归纳整理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认识的词汇会越来越多。学生这些习惯的培养一方面需要自律性,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拥有一个记录本,并让学生对课程要求的实词、虚词掌握进行整理归纳,建立一套属于学生自己的“文言知识库”。需要注意的是,词汇的整理归纳并不是进行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在积累的同时学会联系与比较,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不是机械式学习。总而言之,就是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各种学习方式的创新与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文言文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二、创新学习方式,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的文言文授课方式往往带给学生死气沉沉的学习环境,这无疑制约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滋长,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对课堂气氛进行调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文朗诵会、知识竞赛、古文化知识猜谜会等等这些都是可行性比较高的课堂活动形式,教师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将文言文学习转变成文言文游戏,这也极大提高了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拓宽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渠道,有助于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课程进入了总复习阶段,教师可以专门抽出一两节课时间进行“文言文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当然,在竞赛开展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复习范围,让学生有一个充足的准备,另外,教师可以设置形式多样的答题方式,如轮流答、抽查答、推荐答等等,这样做即梳理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
三、重视学生文言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古以来就是语文课堂上最常见最重要的知识习得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俗语的存在无一不在证明朗读的重要性。农村中学条件限制比较大,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为学生传授知识,朗读作为一种传统、基本的教学方式,它对外界的要求条件很低,只要学生有空间、有时间即可进行文章的朗读,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进而增加学生语感与理解能力。很多人感觉朗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其实它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实现自读与范读的结合、齐读与个体读的结合、讲前读与讲后读的结合,以及朗读与背诵的结合,只有将这四结合落实到位,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更好把握。让学生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自读,并且要带着感情去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力。学生在朗读当中经常出现语音、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教师要特别留意,并给予及时纠正,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在学生长期的朗读中,文言文语感自然会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还能强化学生“角色”意识。
四、强化学生文言文主旨领悟能力
很多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出现了教学偏差,教师常常一味的将时间与精力过度的花费在字词的理解翻译上,而忽略了学生对文章“文”的理解,学生不能文章主旨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例如,在《捕蛇者说》这一课当中,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但是如果学生不理解历史背景,不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便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形象,更不懂文章中提倡的“舍生取义”观,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也会淹没在学生的似懂非懂中。对此,语文教师应进行及时的引导,让学生真正走进文章“文本”中,教师在结合时代背景的分析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与精神内涵。学生在弄懂文章主旨的前提条件下,在对文章进行反复诵读,从而感悟历代迁客骚人的崇高精神。
五、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式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关图片、Flash、视频的播放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文言文知识点,这些方法的运用将极大的弥补传统语文教学当中枯燥无味的缺点,充分调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拉进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文言文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意境幽深,它讲究一个意境美,因此,教师在文言文讲授课堂上要注意对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故人描绘的幽美画面。例如,教师在讲《三峡》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重现作者描绘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景色,并适时的配合音乐的播放,让三峡壮美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弥补学生凭空联想的不足。这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极大帮助,
六、结语
中学文言文可以说是古人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以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言文讲授的时候,一定要还原历史,不偏不倚,让学生在感悟古人情怀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另外,通过以上方法的介绍,希望教师能够“为我所用”,突破传统,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快乐的同时,得到情感的真实体验,进而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
作者:汤莹 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唐锐.农村初中文言文教法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3.
[2]田宜华.浅析农村中学高一阶段文言文语法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z1):55-55.
[3]谷明磊.运用诵读法改善农村中学文言文教学状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4]阳建忠.农村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D].四川师范大学,2010.
[5]刘爱华.认真研读考试说明把握文言文复习方向[J].考试周刊,2007,(37):1.
[6]徐明月.对农村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的策略探究--以文昌市锦山中学为考察对象[D].海南师范大学,2015.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篇三: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摘要:学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得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主要从农村中学教学中几点尝试进行论述:语文课上善于引导学生联想,提高分析能力;组织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批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活动;写作能力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经在学生中广泛流传,在农村中学,数理化的题海作业确实也占用了学生的不少课余时间。况且许多学生认为数理化考高分容易;而语文即使花费许多时间去读、去做,真正考高分又谈何容易?但要考及格并不很难,这样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忽视了语文学习。通过这几年的毕业班语文教学,我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改变过去那种重分析,轻能力的倾向,而要寓能力的培养于知识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联想,让学生有据可循,再加上充实语文课外活动,提高能力,就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力求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引发学生联想,提高分析能力
要想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往往要因课而异,设计一些练习,引发学生联想。如我在教《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先让学生理解朱德母亲的品质,她是一个勤劳,宽厚仁慈,支持子女革命的伟大母亲,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然后让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有哪些品质?因为是自己熟悉的人,而且多数学生的母亲是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通过观察、联想、比较,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母亲既勤劳又善良,整天忙忙碌碌,而且很疼爱自己的子女,许多活儿不让子女帮忙,使他们成为“小皇帝”“小公主”。针对这一点,我又引导学生思考,朱德为什么要感谢母亲呢?学生回答:“是因为母亲教给他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他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他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鼓励他走上革命的道路。”那今天我们应该怎样感谢母亲呢?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归纳小结得出既要感谢母亲,也要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帮助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同此可见,只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巧于引导,善于联想,自然而然可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先导,只要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正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手抄报》活动时,根据“兴趣固然有天赋的,然而更多的是培养的。”采用自发—引导—比较—提高等步骤,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1)自发,让几位书写、美术比较好的学生自发做好《手抄报》。(2)引导班上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3)全班同学开始全面做起来时,注意评比。(4)通过评比,指出优劣,且要求学生在插图、版面设计时注意做到别具一格,栏目要新颖,而且每期手抄报都要有自己的习作天地。分批分期把《手抄报》在教室里学习栏上展览,通过鉴赏别人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使学生由好奇到投入。这样,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从而拓宽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书写能力、习作能力也相应地提高了,且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观。
三、作文批改大胆放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按照现代初中语文教材的要求,每学期要有八篇大作文和八篇小作文(包括应用文)。像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往往教两个班,一百多位学生。如果采用全批全改的传统批改法,评语往往是套话,或老生常谈,激不起学生兴趣,学生常常把评语看几眼,便弃之一边,更谈不上根据评语分析自己写作的成功与不足。如果把习作批改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对习作做一番重新认识,定能提高习作水准。具体做法是:(1)读一遍习作做以下几项工作:①查找错别字,用“○”表示,并在批改栏写上正确的字。②有哪些句子读不通顺用“?”表示,考虑改到正确或删去。③你认为哪几个词、句子用得好用“﹍”表示,说说好在什么地方。④文中用了几种修辞手法,在使用地方的批改栏上注明何种修辞手法,用得好或不当?(2)再读第二遍习作:①看字、词、句是否改通了。②思考本文的中心思想。(3)再读一遍习作,思考文中材料与中心是否吻合,对不能表现中心的材料应如何处理,材料是否妥当。(4)再写出自己的看法(指出优缺点)。这样学生不但对批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仔细程度也远远超过老师。这种由字、词、句到篇章结构,反复斟酌,使学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提高了习作水平。教师要在批改过程中,及时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在批改后抽一组进行重改,对习作者和评改者的优劣加以肯定,这样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及时掌握每次习作的具体情况,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习作态度。“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语文知识包罗万象,要想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我想: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是一个关键。因为兴趣一旦培养起来,学习劲头自然倍增,再加上兴趣本身是“有趣—乐趣—志趣”的发展过程。有了志趣,学生自会去寻找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途径。只要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就会去战胜一切困难,这时教师只要坚持教书育人,对学生“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达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游龙昌 单位:福建省南靖县靖城中学
参考文献:
谢登安.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