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课期末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2 12:38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澄清诸多认识上的误区,积极创设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心理课期末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心理课期末论文篇一

《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宿舍心理健康工作思考》

摘要:当今,在学生宿舍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大学生群体的人际交往障碍尤为突出,甚至严重影响了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文章从宿舍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引发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建立和谐宿舍关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大学宿舍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大学生活的多半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的。良好的的宿舍人际关系可以带给宿舍成员一种强烈的归宿感,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但寝室成员来自五湖四海,避免不了会出现“不和谐音符”,导致宿舍成员感到压抑、焦虑、烦恼,甚至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困扰。经调查显示,学业压力、情绪压力、人际交往这三大问题是目前困扰大学生心理的最主要问题,而人际交往中宿舍人际交往问题尤为突出,所以,研究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里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不容乐观,人际关系障碍正逐渐成为大学生所要面临的首要压力。大学里对学生影响最深、改变最大的应该就是朝夕相处的室友了,正因为此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也是最难处理的。室友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天长地久很多私密袒露其间,室友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甚至冲突,如果这些生活琐事不能得到及时化解,久而久之,累积起来的矛盾就会让室友间产生误会,有严重者甚至会诱发心理问题。

二、引发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教育在学生人际交往引导方面的缺失

学校和家庭相对社会来说属于相对单纯的圈子,而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精力几乎都用在学业上,根本没有时间和意识去顾及人际交往。还有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庭从小对孩子娇生惯养,促使学生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会替他人着想,甚至对别人造成的伤害自己浑然不知,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是造成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

很多学生刚来到陌生的环境非常渴望与室友处理好关系,但很多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缺乏基本技巧,在与人相处时更多的是凭自己的感觉、情绪等,反而会弄巧成拙,最终导致各种冲突矛盾。应试教育使现在的学校、家长只知道关心学生的考试分数,大大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意志力,往往宿舍中有摩擦发生时,却完全不知道怎么缓和,最后导致那些完全可以避免的冲突变得僵持恶化。

(三) 个性方面、生活习惯的差异

同一宿舍的学生大都来自天南海北,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观念意识,难免会有不习惯不适应的情况发生,有些看起来只是生活琐事却也可能成为矛盾的导火索。另外,在这个可以充分展示自我个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性,自然就会表现出在同一个问题或事件上看法的不一致,这样也会严重影响到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交往。

三、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鼓励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学习、锻炼和经历,学会与人相处。学校也应采取措施,增强宿舍凝聚力,充分发挥宿舍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

(一) 开展宿舍文化育人活动,增强宿舍凝聚力

以宿舍为基本单位开展室友全员参加、参与性强的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如:寝室文化大赛、文体比赛等,既增强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又能增强室友间的感情和团体意识。事实证明:拥有着良好和谐文化氛围的宿舍环境是产生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与积极情感

前面述及,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思想和自卑自傲等一些负面情绪。但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以个人为中心主义的学生容易将比较而激发出来的“不满”转化成攀比、嫉妒、磨擦上,所以应从根本上对这类学生进行人格心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己,学着去换位思考,从而在室友间建立起良好的友谊。

(三) 让学生懂得更多人际交往技巧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有心理互容的心态,学会悦纳别人。千万不要总想着把自己的想法施加给别人,也不要总是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他人。而当一个人遇到挫折、遭遇失败时,这时心理的脆弱会让其对人情世故最为敏感,最需要身边人的关注和关心。这时候的一声问候,一个笑脸,都会使他人感到安慰,感到温暖。所以,室友间的关心关爱对于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说,良好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校预防和防止恶性极端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抓手。抓好宿舍文化育人环节,可以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Curry B,Hearn JS. Personality integration and percep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J Personal Soc Psychol,1971,18(2):138-143.

[2]乐国安.当前中国人际关系研究.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14.

[3]蒋丹.大学生自我认同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9.

[4]陶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4)24-27.

作者简介:宋晓旭(1984.7-)女,辽宁本溪人,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学历,现任职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心理课期末论文

大学心理课期末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