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创业故事
现如今,中职生创业成功者还不多见,今天小编整理了中职学生创业故事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中职学生创业故事:
陈丹如今年才从惠州旅游学校财会系专业毕业。大大的眼睛,头发长长地披在肩上,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别看她年纪轻轻的,却已经是一家二手手机店的小老板了。
陈丹如是深圳人。虽然自己读的财会专业是热门专业,但她一直梦想着能够开一家自己的小店。今年毕业后,她回到了深圳。没有像别的同学一样去找企业打工,她和父母说起了自己的想法。让她感到高兴的是,父母非常支持她的决定,借资金给她,并陪着她一起进行筹备。
经过考虑后,陈丹如决定开一家二手手机店。在深圳华强北一家二手手机城,她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店面。店面在二楼,靠近中间的电梯,人流量大,价格也适中。店面开张的第一天,生意就出乎意料的好,她原本很紧张的心情不由轻松了很多。
陈丹如告诉大家,自己开了店后才感觉到创业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没有拼搏精神是做不来的。尤其是自己又刚从学校毕业,各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实际上压力非常大。但是没有谁能够帮你,只能自己在实际中慢慢去学。比如现在店里请了一个人专门去帮她收手机,而现在她已经能够慢慢地分辨出一些手机的好坏,知道判断一个手机价值如何最重要的是看里面的零件有没有问题。但是开店也没有一些人想象中那么困难。遇到问题后,只要想通了,问题一下子就能解决。“将来我还要开一家卖新手机的店。”陈丹如说。
中职学生创业故事:
陈建勋是惠州工业科技学校农业机械化系1981年毕业生。见到陈建勋时,他正在母校为自己的公司招聘员工。
当初陈建勋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国营工厂做事,这一做就是14年。1995年,工厂效益不好,职工下岗分流,陈建勋在国营单位上过班也在台资打过工,1997年,他离开台资企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陈建勋和几个朋友一起合伙,开办了一个工厂,接订单进行来料加工,其中很大部分是做鼠标。那个时候,工厂的订单比较多,经常需要工人加班加点。而陈建勋每天是工人们全都下班后,他还要留在工厂处理事情,不到凌晨2、3点钟是根本无法回家的。辛勤的工作有了成果,工厂的鼠标加工发展越来越好,多的时候每个月的产值能够有300多万,还成立了Mouse部。
随着竞争的激烈,许多工厂竞相压价,以前工厂做一个鼠标能卖到30元钱,现在10元钱都有工厂接,鼠标加工的利润已经越来越薄。陈建勋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2004年,他将工厂的Mouse部分离出来,成立了聚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鼠标。在为国内几家大的电脑生产厂商贴牌生产鼠标的同时,公司开始独立研究开发着自己的鼠标品牌,不再像以前的工厂那样什么订单都接下来。现在公司每年的产值差不多5000万元。陈建勋表示,要想创一个品牌不是那么简单,他决定用三年时间来打稳公司的基础,到时候,他将推出自己的鼠标品牌。
陈建勋对大家说,当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以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往往关系着企业以及企业所有员工的命运。如果一个决策失误,甚至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所以,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压力是非常大的,要不停地进行自我充电,去培训和学习。让他欣慰的是,这么多年来,家里的人都很理解他、支持他。
中职学生创业故事:
见到大家,正在自己的电脑公司招呼客人的王泽彬露出腼腆的笑容。
1999年,王泽彬进入惠州商业学校计算机系学习。他家境贫寒,但一直自强不息,还获得过学校的寒梅助困奖学金。刚刚进入惠州商业学校,他就已经为自己将来的发展规划了蓝图,毕业后一定要开一家自己的公司。为了积累相关的经验,他还在学校选修了市场营销课程,进行这方面的学习。
2002年,临近毕业,王泽彬分析了自己情况后,并没有盲目地去创业,而是先进入了一家电脑公司实习。他从最底层的员工开始做起,工作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他毫不隐瞒地对大家说,自己曾在仓库做过搬运工。因为他工作勤快,一毕业就立刻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在公司中,他一直如海绵般默默地吸收着各种经验,并做着资金的积累。
2005年,时机已成熟,他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再向同学和朋友借了一些,在市区黄塘电脑城经营起一家电脑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一开始加上他自己,公司只有3个人,一切都是空白,要自己去从头做起。卖组装电脑、代理各种网络产品、为网吧和公司组建网络并进行维护,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他的公司慢慢上了轨道,现在已经增加到6个人,每个月的营业额基本能够满足日常运作。回想当初创业初期,他表示主要是资金上有困难,什么事情都要操心,人也十分辛苦。不过还好,只要顶过了开始最困难的时候,后面就好多了。
中职学生创业故事
下面是小编的推荐阅读:
来自邓小平的故乡四川广安,谈东升有着明显的四川人特征,个头不高,但壮实,浑身充满力量。他骨子里对邓小平无限崇拜,接受采访时多次引用邓小平的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年38岁的谈东升,闯荡江湖已整整26年。
57块钱在汉正街从头再来
兄弟姊妹8个,谈东升排行老六,他10多岁时就想出去做点生意。12岁时,因为调皮害怕父亲下班回家后责骂,谈东升向舅父借了20元钱,一路逃票扒车,来到远嫁湖北仙桃的姐姐家。
此后,他在仙桃包过砖窑,到新疆开过推土机,到福建做过外贸。最终他败走福建石狮,选择到武汉重新创业。那年,谈东升24岁。
1991年来汉后,他仅有57元钱,花30元租了一间房子,开始在汉正街闯荡。
他开始在汉正街摆地摊,“那时候经常为抢地摊位置打架。”谈东升说,“还好慢慢撑过来了。”
卖钢丝球和卖葱是一个道理
12岁离家出走后,谈东升曾回家待过一年。一次,父亲让他和哥哥将家里种的葱拿到街上去卖。父亲告诉他们兄弟俩,葱的成本是2角/捆,让他们拿到街上卖5角。
哥俩到市场后,分开选了摊位。谈东升以3角/捆的价格很快将葱卖完了。哥哥却非5角不卖,结果一捆也没卖出去。年幼的谈东升并不知道这是“薄利多销”。
谈东升最初在汉正街摆地摊时,成本5分的钢丝球,别人卖1元两个,谈东升卖1元4个,一个虽少赚2角5分,销量却数倍增长。
“虽然不同时间,卖的东西不一样,但做生意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出奇招 过时商品卖出好价钱
在汉正街站稳脚跟后,谈东升的生意人潜质越来越多地释放出来,每每在关键时候出奇制胜。
1999年夏天,有一种叫“跳跳娃”的玩具风靡武汉三镇,汉正街很多商家抓住了这个商机,大赚了一笔。虽然反应有些滞后,错过了最佳时机,但谈东升没有放过这次学习的机会,风风火火地赶到浙江义乌“跳跳娃”的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
玩具往往是“一阵风”。此时,“跳跳娃”在市场上已出现明显滞销。“出厂价也在不停地跌,每天一个价格”。谈东升认为,趁便宜进一批货回去能赚一笔。
留守的妻子很清楚武汉市场上的行情,“商品已经饱和,并且大量滞销,汉正街多数商家已经开始向义乌的厂家返货,这个时候怎么能进货呢?”
但谈东升有自己的想法,“武汉已经火过了,但下面的地市应该有一个滞后效应”。他还是背着妻子,运了几车便宜货回武汉。
这时,汉正街市场上几乎已经没有了“跳跳娃”,而“跳跳娃”在二三级市场的火热如期而至。一时间,偌大的汉正街只有谈东升有货,几车货迅速卖光。
虽然错过了第一波行情,但谈东升在最短时间内赚得比谁都多。
教人做生意 留住核心客户
在谈东升的店里打过货的人,几乎都会成为他的固定客户。“他们才是我最大的财富”。
不管谁到店里来打货,谈东升总会很坦诚地给客户一个合理的价格,并且劝客户先到其他的店里看看价格,“货比三家不上当”。
他能这样做,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产品、价格和进货渠道有信心。多数商品,他有把握做到全汉正街同行业价格最低。
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钱不是一次赚得完的。“从我的手中绝不会轻易放走一个大客户”。
对待大客户的生意,他就像对自己的生意一样关心。总是不定期地给客户打电话询问对方近段时间的经营状况,并且教客户一些经营的方法,及时告诉他们来自市场上游的情况,让他们及时调整战略。
规模经营 要做就做总代理
汉正街有成千上万家商铺,商品同质化严重。“整个汉正街像我一样卖喜庆礼品的就有近60家”。同是做礼品,谈东升希望有不一样的做法。
“我不太喜欢与终端接触,因为这样会带来账款难收的问题。”在他看来,出路在规模经营上,“我要能够成为汉正街商户的供货商”。
“目前,我公司的规模是湖北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喜庆礼品同行中最大的”。这
得到了同行张老板的认同,“他的确是汉正街喜庆礼品扛大旗的”。仅在去年圣诞节期间,谈东升的销售额就达到100多万元,“今年圣诞节会超过200万”。
因为规模优势,谈东升的吉利礼品公司成为全国多家礼品品牌在湖北的总代理。拿到总代理权才是他最大的“王牌”。[Page]
由于掌握了大量的进货渠道,如今汉正街市场的多数礼品商都是他的客户。
谈东升还有更长远的打算。在今后几年之内,他要开办自己的工厂。他要学习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打造自己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争取将汉正街的小商品打入义乌市场。
中职学生创业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