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政府工作报告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的辽宁政府工作报告,希望你喜欢!
辽宁政府工作报告篇1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是增加有效投资、扩大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的关键之年。
做好今年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五大发展理念、“四个着力”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抢抓新一轮振兴发展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大力实施“四个驱动”战略,培育壮大“六个新增长点”,加大有效投资力度,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实现今年的发展目标,需要全省上下同心协力,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在全省组织开展项目年活动,把扩大产业投资,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作为增量调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稳增长的重要途径。
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动作用,抓紧推进徐大堡核电、大连英特尔存储器、忠旺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继续抓好央企、民企、沪企辽宁行等系列招商活动签约项目尽早开工。积极争取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加快实施交通、能源、水利、电力、通信等重点工程。
按照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做到省、市、县(区)、乡一齐抓,一、二、三产业一齐抓,国资、民资、外资一齐抓,用项目培育企业、发展产业、引领创业、带动就业、增加税源。
全面落实优化投资环境的规定。从构建良好的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入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法治理念、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不断强化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亲商安商的思想观念,积极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为吸引投资清障除弊。建立重大项目责任制和绿色通道,加强对市、县(区)和乡镇的指导、服务与督查,实行月调度、季考核,促进项目开工达产,取得实效。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工业稳增长、降成本、增效益。广泛开展降低企业成本专项行动,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以及物流成本;实施企业优质管理工程,引导企业加强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推进节能降耗,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做好协调服务,引导企业开拓市场,扩大优质产品协作配套;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编制企业技改投资指导目录,实施技改项目计划;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促进企业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继续开展帮扶企业活动,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环境以及投资、信贷等实际问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左右。
扩大市场需求,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着力推进供给创新,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积极扩大养老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文化娱乐消费、中高端消费和信贷消费,活跃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汽车和住房消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提升外贸竞争力。认真落实扩大外贸政策措施,稳定外贸增长;积极推进与中央外贸企业合作,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大力推进贸易模式创新,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采购贸易、外贸海外仓;加快建设出口基地,培育出口新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扩大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优势产能、重大装备和重点企业走出去。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建设。出口总额增长6%左右。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释放内需潜力。认真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抓好棚户区、“城中村”、“城边村”和各类危房改造,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打通棚改安置和消化存量商品房的通道。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外来人口在城镇落户。鼓励有需求、有能力的城乡居民和单位投资房产,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活跃房地产市场。稳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新城、新区、新市镇服务功能,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抓好大连市、海城市、新民市、东港市前阳镇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二)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健全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和动态管理机制,增强放权的协同性,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强化服务的便利性。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双随机”抽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加大国企改革力度。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进员工持股计划。抓紧组建省水资源管理集团、省城乡建设集团等一批企业集团,盘活国有资产,提高运营效率。着力深化企业人事、劳动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成为市场主体,继续推进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分类别多渠道解决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尊重并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氛围。鼓励民间资本、外资以及各类新型社会资本,按照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以出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培育壮大一批民营企业集团。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和转移支付制度。贯彻中央营改增、资源税改革政策。落实中央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建立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落实养老保险风险基金设立方案,加强基金的管理和运营。完善审计制度,实行审计全覆盖。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抓好电力、水资源、环保、医疗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
从生产端入手推进供给侧改革,重点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对安全隐患多、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重的小矿山、小煤矿要依法关停。对“僵尸企业”,要采取差别化措施依法处置,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困难的企业予以帮扶;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员工较多的企业,利用市场机制,依法促进兼并重组。
(三)实施《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促进工业结构优化调整
以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为主攻方向,重点抓好首批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试点示范项目。
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行动计划。促进机器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型海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进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
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提升原材料产业精深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发挥产业和科技优势,大力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轻工业,培育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鼓励“军转民”,支持军工科研院所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组建军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民参军”,促进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在军民品研发和制造中互相转化、互相促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着力抓好“三个重点”,即加快创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双创”示范基地;继续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
不断激发“三个潜力”,一是鼓励企业增加研发创新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潜力;二是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绩效评价机制,激发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潜力;三是形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启动建设辽宁科技大市场,激发市场转化科技成果潜力。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拓展“双创”的领域和载体,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支持天使基金、风投基金对科技企业投资,争取国家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6件。
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推进辽宁人才高地建设。重视人才战略,用政策和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造高质量的就业和创业服务平台。落实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引进领军型企业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专家型人才,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和高素质海外留学人员来辽宁创新创业。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省属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支持省属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和能工巧匠。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推广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促进科技服务、法律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和会展业发展。
按照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要求,加快推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连锁经营、共同配送、绿色流通等新兴业态。支持快递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发挥供销社和邮政企业的优势与作用,形成服务三农的综合平台。
做好顶层设计,开发利用好旅游资源,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打造旅游品牌,旅游总收入增长12.5%。
推进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多元化、专业化、综合性金融服务。积极新建、引进各类金融机构。鼓励各类金融新产品、新工具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大商所加快建设多元、开放的综合性衍生品交易所。促进科技金融、小微金融、农村金融发展。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沈阳、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港口、机场优势,健全完善服务功能,提升便捷化、信息化水平,努力增加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国内外航班、航线,加快发展临港、临空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城区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突破制约瓶颈和薄弱环节,激活服务业发展潜能。
辽宁政府工作报告篇2
“十二五”时期,是辽宁发展不平凡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辽宁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4次莅临辽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和重大政策举措,为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抓住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7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重大装备自主化取得新进展。省重点输供水工程、红沿河核电、百万吨乙烯、华晨宝马、恒力石化PTA 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的优势产能开始释放。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1%,比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升。民间投资比重提高到73.4%。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68%。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步伐加快,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职权1631项。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启动。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三大区域开发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
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新型城镇化和宜居乡村建设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4%,比2010年提高5.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更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节能减排收效明显,辽河流域、大伙房水源保护区成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教育普及化程度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就业稳定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8.1%和9.7%,城乡社保体系日趋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
“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是英明正确的,辽宁实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一年。全省上下积极努力,迎难而上,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经济下滑势头得到遏制,经济运行呈现逐步趋稳态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126元,实际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57元,实际增长6.3%。新增就业超过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低于控制目标0.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4%。省委、省政府确定的44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总支出的75%以上,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全面完成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指标和任务,能耗强度下降等7项指标超额完成; 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等13项指标和节约集约用地等93项重点任务全部完成;“三网融合”等5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年来,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要求,突出重点和难点,着力抓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四个着力”要求,科学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按照省委 《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要求,加快推进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我们提出了责任分工和目标分解方案,全面实施“四个驱动”战略,积极培育“六个新的增长点”,精准发力,扎实工作。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深入开展“6+4”重大课题调研、对“十二五”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了“十三五”规划和46个专项规划,经过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讨论修改,形成了《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二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向重点领域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盘活省本级存量资金90多亿元,建立了首期规模达100亿元的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制定了基金管理办法,吸引并带动社会资金,参与发展新兴产业和创新领域重点项目。
三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养老保险风险基金,主动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
针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一些地方偿债压力较大等问题,主动采取措施,化解政府债务。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实现当年政府到期债务全覆盖。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签约项目68个,多渠道筹集资金消化存量债务。
为兜住民生底线,在保障民生上主动作为,建立了养老保险风险基金并制定了管理办法。从2016年起,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60亿元,通过多种渠道,扩大融资规模,稳步推进投资运营,以前瞻性安排防范养老金支付风险。
四是推进政府机构调整,着力提升行政效能
组建省商务厅,不再保留省服务业委和外经贸厅。将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与省国资委等部门进行整合。调整了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职责。调整了省辽河凌河保护区管理局隶属关系。将省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管委会办公室并入环保厅。建立了省政务服务中心,40个政府部门、499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入办事大厅,实行首问负责,方便了基层、企业和群众。
辽宁政府工作报告篇3
一是全面落实振兴发展政策举措
认真贯彻国务院28号文件精神,通过省部会商、央企衔接,我省40个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辽阳石化结构调整、盘锦中国兵器华锦石化改扩建、大连长兴岛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搬迁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沈丹客专、丹大快速铁路建成通车,绥中电厂改接华北电网工程顺利投产。抚顺新抚区等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取得进展。沈阳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大连金普新区改革步伐加快,先行先试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努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主动作为、综合施策,开展“千名领导联系千家企业”活动,帮扶466户停产半停产企业。落实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为企业减负30多亿元。扩大结构性减税范围,落实普遍性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161.9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125.6亿元。举办了绿公司年会、辽沪经贸合作等7次重点招商活动,对接签约项目116个。建立了省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四大班子齐心协力抓项目,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万亿元。
大力培育信息、旅游休闲、教育文体和养老健康家政等消费热点,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6%。先后出台21条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8万亿元。
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加强与中央外贸企业合作,培育大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30个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通关一体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960.9亿美元,其中出口508.4亿美元。
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取消和调整了411项省级行政职权,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取消了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招标限制。公布了部门权责清单,行政职权事项减少60%以上。实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新登记市场主体43万户。锦州率先推出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改革措施,朝阳在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新进展。
制定了省属企业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围绕盘活国有资产,组建了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省环保产业集团。完成省直所属企业与主管部门脱钩移交,纳入统一的国资监管体系。对41家驻辽央企实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推进了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实施全民创业援助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发挥沿海港口优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海铁联运集装箱运量增长23%。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51.9亿美元。大连港中韩俄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新进展。营口中韩自贸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丹东加快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出海新通道。葫芦岛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取得新成果。铁岭与四平、通辽构建经济协作区起步顺利。
四是推进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
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呈现新局面。鞍山激光产业园注册企业达240多家,已经投产160多家。本溪药都销售收入和税收分别增长35%和22%。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众创空间的意见。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50项,开发智能机器人、10万等级空分装置用压缩机组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重大产品30个。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达到9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6.4%。有效发明专利2.3万件。新增4名院士,院士总人数达到57人。
推进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金融业稳定增长,新增本外币贷款3244亿元,非信贷融资6537亿元。促进工业企业分立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613户。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区20个,会展交易额达到4300亿元。旅游总收入实现3722亿元。服务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发挥了支撑作用。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12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9万亩。粮食产量突破400亿斤,再获丰收。农林牧渔各业实现了全面发展。
五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月人均提高到2230元,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提高10%。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均提高到380元。
完成国家下达的棚户区改造任务,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23.9万套。
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17.4%,25万国标线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扩大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范围,提高对残疾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增加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标准。出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意见,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发展能力。
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成效,89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新改建了52所乡镇卫生院和100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了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办卫生院目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基本建立。
积极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书香辽宁”建设取得新成果。新修缮的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通过实施碧水、青山、沃土和蓝天工程,辽河流域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完成造林绿化258万亩,矿山环境治理1.5万亩,草原沙化治理90万亩;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53万亩;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雾霾天气,集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实施八项整治措施,新增主要污染物减排能力25.6万吨。
六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611件人大代表建议、606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制定省政府规章和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1件,审理行政复议案件431件。
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制定了全面落实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深入开展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整治。修订了政府工作规则,完善了绩效考核制度。广大公务员勤勉敬业,负重前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涌现出一批孙德忠式的好干部,成为推动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
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国家安全、信访工作、应急管理、司法行政和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果,宗教事务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动员、边海防建设、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双拥共建取得新成效,军地融合发展呈现新局面。
各位代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共辽宁省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认真履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表示诚挚感谢!向参与辽宁发展建设的中直单位、中央企业,向解放军驻辽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辽宁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感谢!
在总结工作的时候,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有效投资增长乏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下降,亿元以上新开工建设项目明显减少;二是工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43个月下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活,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四是由于财政收入增幅下降,财政支出刚性增长,平衡收支面临一定压力;五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国有企业内生动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存在不足,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六是有效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与市场经济和新常态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个别工作人员存在不担当、不作为、工作落实不力等问题。
去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口总额等经济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既有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三期叠加”相互交织带来的影响,也有我省自身存在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相互作用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贯彻执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主动做实经济数据的因素。
各位代表:虽然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但困难中也孕育着机遇和希望。面对压力和挑战,信心至关重要,我们的信心来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决策,来自全省上下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的定力和决心。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发挥政策的引领带动效应,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就一定能够取得振兴发展的新突破!
新常态下,辽宁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增长的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结构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只要我们把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创新的勇气,不断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
辽宁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装备制造业基础,新兴产业发展较快,服务业全面提速,特别是科技教育人才荟萃,只要我们以结构性改革撬动发展全局,让创新成为发展第一驱动,做好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把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就一定能够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近年来,我省培育了一批重大项目和产业园区,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振兴政策的叠加效应,不断改善投资营商环境,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辽宁,就一定会形成新的增长点。
辽宁人民勤劳智慧,坚韧不拔,无论前进的道路上有任何艰难险阻,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依靠全省人民的奋发努力,就一定能够凝聚起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辽宁政府工作报告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