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店创业故事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于另辟蹊径,如果只会踩着前人的足迹前进,是无法找到世外桃源的,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五金店创业故事。
五金店创业故事1:开个五金店怎么样?1万开店1年致富
一年前,卢善成投资一万元,做起了五金电器的生意,他看重了附近开发区的市场资源,开始了在五金行业的创业之路。
开个五金店怎么样?小店经营零售的同时也送货上门。
卢善成在车间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企业经常缺一些零部件或五金用品,但企业一般对用量不大的物品没有库存,一旦需要,临时出去购买又很麻烦。
送货上门很累,利润又薄,很少人愿意做这样的生意。
但在卢善成眼里,这正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卢善成到各家企业拜访询问,了解各家企业平时都需要哪些物品,并留下店里电话。
一旦客户打电话过来,卢善成就骑着电动车送货上门。
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更多的生意,卢善成尽可能提供周到的服务,即使是几根洋钉,他也会送过去。
因为他知道,客户之所以买他的货品就是看中他的服务。
真诚付出贴心服务一年下来,卢善成赚了一两万元,他买了两辆电动车,一个中文呼机,决定把送货上门作为主要业务,因为他发现送货上门比店面零售有更大的市场。
他把店面缩小到10余平方米,委托别人卖一些手机配件维持店租,并注册了高文贸易有限公司,店面就作为公司的注册地点。
他另外租用了两间平房作为存放货物的仓库,家里配置几张办公桌和一两部电话作为办公地点,大大节省了店租的开支。开个五金店怎么样?很多企业的采购员和经理都认识卢善成,记得他曾经为他们送过几根洋钉,或送过一个零部件,还给他们提供了很多便利的配送服务。
就是靠这样一点一滴的真诚付出,卢善成创办的高文贸易公司取得了漕河泾开发区十几家企业的长期订单,订购各种机器的零部件、五金用品、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包装材料、金属材料、劳防用品等等。
卢善成甚至购买了一些机器,为企业制作现在市场上很难买到的一些零部件。
只要企业需要的物品,一个电话,卢善成的员工就会骑着助动车或摩托车送过去,而且这些物品的价格一般低于市场的零售价。
这样既省钱又省力的贴心服务为什么要拒绝?除了日常零碎的用品,有些企业甚至委托卢善成购买部分生产原料,开个五金店怎么样?卢善成送货上门,赚取微薄的中间差价。
争取生意额外服务为了争取新客户,同时维持和扩大老客户的生意,卢善成尽可能提供优质和额外的服务。
例如他发现一家企业的配电房夏天温度高达五六十度,就主动提出每天给这家企业送20元钱的冰块。
这单业务,卢善成基本不赚钱,他之所以坚持这么做就是为了用服务、用人品打动客户。
就是靠着这样的执着和热诚,卢善成的贸易公司有了越来越多的长期客户,每家客户的成交额也越来越大。
后来,卢善成的妻子和几位亲戚也纷纷下岗加入公司,卢善成又招了几名送货工人,公司业务规模逐渐扩大。
开个五金店怎么样?现在,卢善成的五金公司已经积累了一批稳定的客户,这样也能让他的企业获得稳定的收入,对于这个年轻的创业者来说,他已经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五金店创业故事2:永不言败 五金商户的创业故事
一个农民的儿子,15岁辍学,18岁涉足商界,24年来,三次创业,却经历两次惨败。曾经一贫如洗,露宿街头,如今带头创业,叱咤业界,凭借一步一个脚印的执着精神,现在其企业生产的减震器配套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50%以上,他就是江苏宝来得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安。
试水服装业惨遭“滑铁卢”
1982年,年仅15岁的张国安因家庭贫困辍学。随后几年,他做过水电安装工,推销过皮鞋。“跑业务只是替人家打工,为人家挣钱,想有所作为必须自己干。”不安于现状的张国安开始筹划自己的企业。
1985年,18岁的张国安借了5000元启动资金,买了几台缝纫机和一批布料,租下两间房子,聘请了一位裁缝师傅,办起了家庭服装小作坊,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
没有销路,他就用蛇皮袋装好服装,背到周边县市的乡镇销售。苦撑硬熬一年后,小作坊从几个人发展到20多人,服装也销售到河南、安徽、山东等省。
1988年10月份,一个东北的客商订购了一万套儿童服装和一万条裤子,并预付了一万元定金。这是张国安接到的最大的一笔订单,他加班加点生产,按照约定的日期把货发出去后,对方却不见了踪影。张国安的服装厂再也经营不下去了。
转型五金厂打下创业基石
失败并没有熄灭张国安心中燃烧的创业之火。张国安决定再次创业,他把目光放到了五金行业。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终于和上海等地的几家单位建立了加工合作关系,又以30%的年息借了2万元流动资金,机器终于运转起来了。
3年后,张国安的企业已拥有固定资产60万元,还清了欠债,成为当时镇上小有名气的私营业主。1994年,张国安在江都经济开发区租下了2000平方米厂房,购买各种机床设备,准备大干一场。天有不测风云,这时出现了全国性机床业大萧条,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短短几年时间,张国安积累的资产全部亏光。
定位减震器占全国半壁江山
第二次创业的失败,给张国安十分沉重的打击。是就此倒下,还是重新站起?张国安选择了后者。
2002年7月,张国安迎来事业的一次重大转机。他去姜堰推销库存产品时,发现当地一家企业迫切需要摩托车减震器上的活塞杆。“我能做。”张国安
五金店创业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