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勤克俭的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2017-06-02 08:11

成语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事物认识的结晶,每个成语都是古人智慧的浓缩而如今我们现代日常生活又经常用得到。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克勤克俭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克勤克俭的成语故事

克勤克俭的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 ,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市南),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克勤克俭的成语故事的典故

古时候,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洪水经常泛滥成灾。人们苦于水患,热切希望加以治理。

尧帝时,鲧[gǔn]受尧的委派负责治水,九年不成。

舜帝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鲧的儿子——禹。禹深知人民的疾苦,他欣然接受了任务,当时虽然他刚刚结婚才四天,但他毅然告别了新婚的妻子,踏上了治理水害的征途。

禹认真地察看了地形,吸收了前人失败的教训,废弃了过去一贯采取的堵塞方针,采用了疏导的办法。他日夜辛劳地带领着百姓疏通河道,开渠作坝,把河水引入大海。

在长达十三年的艰苦岁月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已的家门口,都没进去看一下,与群众一起节衣缩食,同甘共苦,最后,终于治服了洪水。

大禹治水成功后,舜见他是一个有德有才的人,便要把自己的职位让给禹,他对禹说:“大禹啊,你是一个最贤能的人,既能勤劳地治国,又能节俭地持家,是能够担当得起这个职位的。”

在舜的再三坚持下,禹便接替了舜的职位,受到了百姓们的拥戴。

克勤克俭的成语故事的启示

勤俭节约这一被视为具有开源、节流意义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创造丰裕的物质财富和瑰丽的精神世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禹去治水13年,曾3次路过家门而不回,在这期间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最终取得了成就。小朋友们,我们都要学习禹的品质哦~

克勤克俭的成语故事的延伸

【注音】kè qín kè jiǎn

【出处】《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撒豆》:“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解释】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勤俭。

【近义词】省吃俭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反义词】无所事事、挥霍无度、好逸恶劳。

【年代】古代

克勤克俭的成语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