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的月光阅读题答案

发布时间:2016-11-10 12:31

阅读《乡村里的月光》这篇文章你会发现,只要是从乡村里走出来的人,就永远不会忘记故乡的那轮圆圆白白的大月亮。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里的月光》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乡村里的月光》阅读原文:

月亮是乡村的月亮,也是乡村天空中的灯儿。

在乡村的上空中,她圆圆的胖脸,喜笑颜开、和颜悦色而又满面亲切;温润润、月白白的月亮光芒,漫漫地洒向万籁俱寂的座座村落,让乡村在她温柔的怀抱里,恬静地睡去。城里的月光却不这样,因为城市的上空,永远充满着灰蒙蒙的烟气,上空的月亮,被熏得苍白着脸,病怏怏的,没有了皎洁的光芒,而且毫无精神。于是,城市便与这原本皎洁的大月亮,日渐生疏、相隔遥远。月亮真的就是乡村上空的灯儿啊。曾几何时,有着月亮的每日凌晨,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都是乡人走夜赶路的好时间。他们挑着挑担,必须赶在天明之前,到达要去的集市,否则一家人的生活,就会没有了着落。

圆圆的大月亮,露着笑意,洒下银辉般的光,漫地的银光,积盈了起来看,似乎就像一条亮亮的大河。讨生活、大踏步行走的先辈,踩着光溜溜的月光,心情好极了,他们简直是在疾步如飞。(A)满地如银的月光,就被先辈们的脚步,趟得四处飞溅,叮咚流淌起来。就着亮堂堂的月亮光,他们从来就没有在道路上摔过跤或者迷失方向,因为,天上那一盏明明亮亮的月亮灯儿,像路标,在前面照着引路;赶路的先辈们也永远不会寂寞,因为上面就有月亮灯儿笑眯眯地陪伴着,像极了家里人的亲切的笑脸。

在温润温润的月光下,祖先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啊!抬头望望明月,低头想想家人,劲儿足得很,调换一下被扁担压得酸痛的肩头,趁着这亮光光的好月色,快快行路。

有时,月亮高升起的时候,看见农人在院落里忙活,就会停在半空中,故意不动,好方便乡亲们干农活。农家小院里堆积的玉米啊,花生啊,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出阵阵清香,那清香,有时候,顺着月白的光,就爬到半空中了,(B)闻到香味的月亮笑裂了嘴,与乡人一同体验着收获的喜悦与兴奋,于是,乡人就称呼她为月婆婆或月姥娘,以示亲切。

慢慢地,祖先对这圆圆的大月亮,就有了一种别样的感情:他们首先会把刚从地里收获而来的劳动果实,在 农历八月十五 这一天,装在大瓷碗里,供奉给月亮先品尝,然后,再向孩子们讲一讲嫦娥奔月等有关月亮的故事,在孩童的心灵里,就烙下了对月亮的感激与印象,等他们长大后,这一切有关月亮的回忆,就是对故乡老家的乡思了。这圆圆的月亮,就和乡愁与乡思纠结在一起,成就了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只要是从乡村里走出来的人,就永远不会忘记故乡的那轮圆圆白白的大月亮。无论走到哪里,月亮的清辉永远会在心里亮堂着,温润着。它永远会在你的床头边,抖落一地的白霜,提醒你抬头去望它,去思念那遥远的故乡。

《乡村里的月光》阅读题目:

1. 文章题目是“乡村里的月光”,作者宕开一笔去写城市的月亮,是否多余?

2. 请你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文中画线处的句子。

3. 文章第二段中说:“于是,城市便与这原本皎洁的大月亮,日渐生疏、相隔遥远。”结合全文,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4. 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哪些作用?请作扼要分析。

《乡村里的月光》阅读答案:

1. 不多余。写城市的月亮,是为了和乡村的月亮进行对比,通过城市月亮的苍白来反衬乡村月亮的温柔和宁静。进而突出乡村的月亮,表现作者对乡村月亮的喜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2. A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月光的特点: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月光“四处飞溅”、闪闪烁烁、飘忽不定的流动美;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月光洒下时“叮咚流淌”般的音韵美。并运用情景交融,对月光的描写中包含了作者喜爱自然、融入自然的深情。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呈现出宁静、祥和的气氛,表现出月光下乡村的温柔和独特魅力。

3. 此句表面是讲都市霓虹灯中的月亮已没了最初的皎洁,实则是对城市里的人们沉溺于喧嚣深表遗憾,他们忘记了亲近静谧安宁的自然,日益失去精神的宁静与自由,寄托了作者对乡村纯朴生活的向往。

4. 示例:①结构上,首尾呼应。文章自乡村的月光始,又以故乡的月亮作结。②内容上,点明主旨,收束作者的思考,从思绪中返回现实。③意境上,清幽隽永,耐人寻味,给读者无穷的回味空间,富有诗意。

《抚摸乡村》阅读原文:

韩卫贤

沿着一片南瓜或牵牛花的走向,很容易触痛乡村浅显的心事。一页柴扉,一段炊烟,一记清秀的鸟鸣,一波暗绿的凉意……抚摸乡村我时常滑落于时光的臂膀,被童谣的唢呐和游戏簇拥着,缠绵着。记忆是一个繁体的汉字,抹掉一层斑驳的灰尘,闪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光芒,盘根错节,却淋漓尽致。童年的乡村是抒情的,大段大段的情节被我们剪裁成梦的衣裳。在我奔忙的思绪里,古远的乡村更接近于乡村的本意,更具有纯粹的具象。她是那样的透明,像一支夏天的冰棒,一点点热情就能将她溶化;她又是那样的清纯,像处子柔嫩的肌肤,哪怕是轻巧地碰她,都会叫人过而不忘。

抚摸乡村就是抚摸一段迷人的童话,纷飞的蜻蜓是它无序的线索。这些精致的生灵,像一个个生动的词语,在乡村这本硕大的书页中穿梭,透出和平、悠然的气息。一根竹片和蜘蛛丝构成的网被我们高高的举在手里,欢快地奔跑;一只蜻蜓失落于网上,停止了飞翔的迹象;另一只又失落于网上,它们挣扎着向往自由的样子,颇似我们被束缚在教室、黑板和老师目光下的无奈。于是,我们将它们放飞,再跟着奔跑。整整一个季节,我们的游戏就是奔跑,乡村的概念就是奔跑,仿佛天空中大团大团的云,被自由的风牵引着,广阔地奔跑。最惊险的是遇见蛇,各种各样的蛇。其实它们的神态是友好的,但我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用树枝和石块把它们打死,再悬起来挂在树枝上,企图恐吓那些胆小的同伴。以至来到城里见到人们惊奇而小心地围着卖蛇人指手画脚一脸迷惑的样子,我总会露出不屑的神情。当然,我们还具有在凸凹不平的大地上把陀螺打得飞转把铁环滚得狂奔以及在清澈而深奥的河里像鱼一样穿梭的本领。尽管童年的乡村贫瘠得让我们腹中时常空虚和饥饿,我们还是被玩性硬撑看玩“奏奏什么羊,老倌老奶烤太阳”那种一上一下的跨越式跳跃.把奶奶的炊烟震得猛烈地骇嗽。我们还会用老牛踩出的窑泥,做一个小小的砂锅,嘴里喊着“砂锅砂锅格通洞”,再把手中之物猛烈地摔在地上,听那种清脆的响声。每每抚摸乡村这些童话都会震颤我的指端,重年的乡村是那样的宽容和放纵,任我们把滚烫的火盆在空中舞成一个个红色的圆圈,烧红乡村冬日的凛列。

半个月亮爬上来,爬上乡村清朗的额头,浮躁的蛙鸣变得深沉起来,唯有秋虫一望无际地开始了狂欢。乡村如一位待嫁的闺女,成熟了,却不透彻;萌动着,却不直白。一些爱情的故事在清凉的夜色里悄无声息地成长着,又被谁家的犬吠泄露了天机,古板的乡村常因此而发脾气,把年关的唢呐声吹得一波三折,哀哀怨怨,犹如月宫里嫦娥的无端诉说。乡村的夜晚,月色和着来自土地深处的虫呜,缓缓地爬上草垛和房顶,挂满童话的房檐。我们偎着苍老的奶奶,坐在菜园里,看月亮披着云彩的轻纱,匆匆地赶路,看深沉的山默默地缓延着,看笼着村庄的土地止不住地成熟,把清冷的月光映出暖暖的色调。四处是大自然的乐音,那么和谐,那么动听,还有我们嘴里吟出的“月亮月亮光光,骑马烧香”之类无序的歌谣,还有我们偶尔玩起的“做大媒,过家家”,与月色中真实的爱情共同构成乡村动人的细节。夜晚的乡村是一幅潮湿的画,轻轻地抚摸,都会惊扰色彩里的人物和事物;夜晚的乡村是一根布满音符的弦,谁的手,谁的手拨动了琴端又悄然垂下。

抚摸乡村,那无尽的劳动是乡村无尽的血脉。春风被老牛散漫的印迹染得碧绿,清明的雨水临空而降,像叙说不完的豆豆,布谷鸟最后一次梳理柔顺的羽毛,劳动就爬满每一条栅栏,“春天耕地,夏天锄草,秋天收割,冬天积肥”。我们躲在语文课本最抒情的页码下看荷锄的乡村将太阳托起来又放下去,看大滴大滴饱满的汗水把土地浸透又凉干,看老米勒画笔下《播种者》《扶锄者》明快的色彩把世界的乡村照亮,把泥土上的英雄照亮。

抚摸乡村我不敢挪动轻薄的手臂,每一个简洁的形象都像一个粗糙的老茧,使人疼痛。我无法把单纯而又厚重的乡村轻轻地描述穷尽,就像时光这把挂在土墙上的筛子,总是把乡间最精细的情节漏掉,让我们每次都小心翼翼,每次都激动不已。抚摸乡村,我总是捡拾一片一片飘落的树叶,然后把它们一簇簇地收藏在乡村这条盘杂的宿根下,品味着被物质日益削落的诗意,苦苦守望着记忆中的新绿。

《抚摸乡村》阅读题目:

19.文章写了乡村的哪几个方面?突出了乡村怎样的特点?(4分)

20.结合文意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21.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以“抚摸乡村”为题的好处。(4分)

22.文中最后一段说,作者“品味着被物质日益削落的诗意”,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这种“诗意”的理解。(6分)

《抚摸乡村》阅读答案:

19.①三方面(2分)乡村童年趣事、乡村的夜晚、乡村的劳作。②特点(2分) 透明清纯 宽容放纵 宁静和谐 单纯厚重。

20.①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乡村以生命,生动形象地流露对乡村的浓浓爱意。②运用比喻手法,把夜晚的乡村比作待嫁的闺女,传神的写出夜晚乡村的恬静美丽而又萌动勃勃生机。

21. ①结构上:统领并贯穿全文,使文章思路清晰。②内容上:“抚摸”一词,拟人化的手法使乡村的形象变得具体可感,生动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的眷恋。

22.文中的“诗意”是指乡村宁谧和谐而又充满生机,自由自在而又充满童趣,劳作充实而有序,是物质利益充斥每个角落的现代社会的缺失,是作者品味中充满希望的期待。 (结合文本3分,联系现实3分)

乡村里的月光阅读题答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