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的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7-05-23 12:51

大学毕业生创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能成功的还是少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毕业生的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毕业生的创业故事篇一

1995年,13岁的黄少彬初中毕业后,来到在深圳做小生意的父亲那里。在深圳读完高中后,他想外出务工。父亲难以说服倔强的儿子,就依了他。没有一技之长,黄少彬只能做体力活:当搬运工、做建筑工地散工、当玩具厂工人。

吃苦,农村出身的黄少彬并不害怕。黄少彬说,2005年,他进了一家生产LED电子显示屏等产品的企业。拼命地学习、请教、积累,使他脱颖而出。很快,他被提拔为公司的领班,直至部门主管。最后,企业老总把整个公司交给他管理。4年之后,这家小企业在黄少彬的管理下,成为一家上规模的LED产品生产企业。

2008年,黄少彬的“野心”开始膨胀。他在考察市场后认为:LED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子显示屏、景观装饰、民用照明、电器等,而目前国内LED产品只应用到了十分之一的市场。而且,LED产品最大的优势是节能。他说,如果全国所有家庭都有LED照明灯,一年可以节约一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带着自主创业的梦想,2008年5月底,黄少彬带着5名“老部下”,回高安投资160多万元,成立了高安市汉唐高晶光电有限公司。在黄少彬的精心管理下,公司得到快速发展。

来到汉唐高晶光电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各车间生产秩序井然,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令人赞叹。在产品测试车间,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引人注目。黄少彬介绍说,这是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定做的显示屏,共4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售价是1万余元。

2008年底,黄少彬在深圳创办了高安市汉唐高晶光电有限公司旗下的第一家下属公司——深圳市佛士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毕业生的创业故事篇二

性格脾气和办事方式一定是祖上传下来的,从有记忆到现在这么多年已经证实了。

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当了七年班长。这七年来,前面六年是在打架中度过的。因为是在自己村上上的小学,已经靠着班长的身份打下一片天地了,外面村来上学的自然要尊我为老大,手下一群小弟则时不时的因为犯错误而受到我的惩罚。六年级,不知怎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折,突然就很不喜欢打架了,我想这便是人们所说的“长大了”。

上了初中,因为“血统”好,所以还被推为了班长,一做又是两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当班长越来越难,所以初三的时候就辞职了。因为学习用功,高考的时候轻松考进当时县城最好的高中——莒县第一中学,当时的入学成绩在班里排第三,又是当了两年班长,一年学习委员,中间因为没有进学生会而一时兴起去找校长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学生组织——校博委员会。

高一赶上了素质教育,老师不再敢管学生了,所以学校一片混乱,谈恋爱的风气蔓延,我也在这风气之下浑浑噩噩“舒舒服服”地度过了一年。高二换了校长,校风大改,然而我的成绩已经滑落到中游,当时梦想的清华北大现在想都不敢想了。后来觉得,考个二本也就不错了,然而数学很不给力,满分一百五的,我竟然好几次都考了四十八分。直到有一天我选择了艺术高考。

选择艺考只是为了更保险地上大学,因为当时的成绩上二本已经有点悬了。编导班,一阵风风火火的训练,一个冬天,济南、青岛、西安考了九所学校,最后就拿到两个合格证,一个南艺,一个山东经济学院,现在也改名为山东财经大学了。有些时候我在想,如果我没来南艺,去了山东财经大学,又会是怎样一片天地,怎样一种人生呢?

2011年3月,我高三。当大家还在拼命做模拟题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筹划我的创业项目了。我打算高考结束在县城办一个文化课培训班,结果开课当天只招到一个学生。失败后我有些颓废。恰好有一个农村亲戚的小孩子要我给他补课,我想,那何不在农村开个班呢?结果那个暑假里我一个月赚了四千块。这次的成功和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一直鼓舞着我。

大一结束后的暑假,还是在农村开班,那个暑假我赚了七千。好景不长,大二的暑假同样的方式却只赚了一千块左右。因为村上有许多人看见办培训班很赚钱,所以纷纷开班,价格又比我的低,所以招生严重不足导致这次的失败。究其原因就是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只要是个大学生,是个老师都可以办。所以我当初“毕业回家开培训机构”的梦想也破灭了。

2014年3月,当我正在酝酿新的创业项目的时候,有一个影视学院的朋友问我想不想一起创业,恰好他的想法比较超前,又是社联同事,为人靠谱,于是组队创办了一家传媒有限公司。一分钱没有掏却得到了公司10%的股份,也由不得自己不会沾沾自喜。然而艺术院校出来的创业者大都有很好的创业点子,很强的专业技能,可是在公司管理上很是欠缺,不懂得如何激励员工和留住员工。我是懂得的,然而我自知人微言轻,所以只好从里面退出。其实退出了对谁都有好处,对自己来说好像重生一样,对公司来说又可以少给一个员工发工资了。

我认为自己是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2011年10月,我加入社联,因为办事稳妥牢靠,再加上没有“站错队”,所以一路到底做了最高管理层。这段经验对我在团队管理上有很大的帮助。我想,既然如此,何不自己做老板呢?

2014年暑假,我在酝酿新的创业项目,但是创业仅仅靠一个人是不行的,于是在暑假期间就开始找创业合伙人。9月份开学以后,找到另外两位合伙人,面谈后一拍即合。我当时就问,你创业图什么。一个回答说,图钱。一个回答说,图锻炼。实际上这是很好的组合。图钱的人会拼命工作来赚钱,图锻炼的人也会豁出脸皮去锻炼。就这样,我们成立了一个设计团队,专门从事纪念品设计。2015年1月正式注册成立了公司,从事设计相关业务。发展至今,公司步入正轨,宣传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计划始终都是不如变化快的,但是计划要有,要不断调整,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我把这个创业项目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可以时不时的生病,但是必须活着,长大了,体格就一定会好的。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的境界我自然是达不到的。我常去想能否成功,能否赚钱,不赚钱的项目就扔,什么赚钱做什么。所以汪国真成了诗人,我成了商人。

未来,未曾来,但我已,在路上。

毕业生的创业故事篇三

三年前,三个创业的年轻人加班很晚,突然想吃外卖,在网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满意的外卖信息,他们灵机一动:“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做一个呢?”

这个“灵机一动”变成了现在的“外卖库”,一个搜罗外卖信息的网站,最近还推出了外卖库APP。到目前为止,外卖库收录了北京外卖近8000家,提供了外卖菜单、电话、地址等详细信息,让想吃外卖的人随时随地都能下单。

这三个年轻人就是外卖库的创始团队:孟超、赵珏映和罗晟,现在分别担任外卖库的CEO兼总裁、市场副总裁和产品副总裁。

一起做点什么

外卖库的创始团队颇为惹眼,他们三个都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孟超是2006清华土木工程系的硕士毕业生,赵珏映是2006年生物系的本科毕业生,罗晟则是2009年机械系的硕士毕业生。

三个不同年龄、来自不同院系的年轻人结缘于清华大学对外交流协会(简称ASIC),孟超正是ASIC的创始人及首任会长,而赵珏映是ASIC的首批会员及第二任会长,罗晟也曾在ASIC担任部长。

作为创始人的孟超,将这个学生团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点一点建立起来。在他的带领下,ASIC进行过外事接待(比如丹麦首相及惠普总裁)、组织过境外交流访问。在共同的工作中,孟超与赵珏映、罗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既然大家做事这么合拍,以后是不是可以一起做点什么?”孟超这样提议。

于是,“一起做点什么”的想法为他们后来的创业埋下了种子,这个种子在2009年开始生根发芽。

到底做什么项目, 一开始目标并不明晰。当时他们三个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比利时,一个在香港,虽然有各自的工作要忙,每周还是会抽出时间开两次电话会议,“我们列了好多种可以做的事情,逐个讨论分析。”这样讨论了半年之后,他们辞掉了原先的工作在北京相聚并开始进行尝试,他们做过管理咨询、做过旅游项目、做过设计、贸易。直到2010年那个想吃外卖的夜晚。

创业过程是一种收获

孟超2006年毕业后直接留在了清华大学基建部工作。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份又稳定又体面的工作,但是孟超做得并不是特别开心。“读书的时候比较活跃,在事业单位的体系里不太习惯。”孟超回忆说,于是他下定决心,到09年三年合同期满,他便辞职创业。

但是这个决定遭到了孟超父母的反对。“我父母认为,你现在有车有房有家庭,你还要什么呢?我的观点刚好相反,我现在有车有房有家庭,我还怕什么呢?”为了说服父母,孟超做了将近半年的思想工作。

赵珏映则原先在宝洁香港区客户生意发展部任大客户经理,罗晟曾在IBM做大客户销售,为了创业,都辞掉了高薪的工作。

对于创业,孟超说:“创业当然有风险,但是最差的结果无非就是创业失败、公司关门、资产赔光,但是至少我很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人生是一种体验,创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创业是很苦,但是好多事情你不做你永远不知道,我还年轻,安稳的时间有的是,而创业,错过了这个时机可能就永远错过了。”

毕业生的创业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