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课本答案

发布时间:2017-06-18 19:43

勤为无价之宝,慎为护身之符 。我们要勤奋做七年级语文课本练习题。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课本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课本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课本答案(一)

济南的冬天

一、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的冬天,根据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个方面?

要讲述济南美丽的冬天,根据课文,可从三个方面来说。首先讲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赞扬济南是个“宝地”。然后讲济南的山,由济南的地理环境而想象小山充满温情,着重讲一下小雪后小山的美景。最后讲济南的水,讲济南水的澄清和多情。整个讲述应该充满赞美之意。

二、仿照示例,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一点欣赏文字。

示例: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两个“卧”字表达出舒服安适之感;把济南的山景想象成“小水墨画”,突出了冬日雪景黑白分明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衷心的喜爱。

示例: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作者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带水纹的花衣”,形象真切地描摹出山坡在小雪降临以后所形成的美丽景致。当我们将“花衣”和“肌肤”作一番由此及彼的联想时,一位秀美的少女于轻风中轻舞衣衫的形态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三、揣摩下面语句,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春天的济南“温晴”的特点。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放”是轻轻的,“说”是“低声”的,语调温柔,这两个拟人化的动词,写出了一个伟大、善良的母亲对婴儿的慈爱之情,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伫立于摇篮边轻声哼唱着摇篮曲使婴儿甜然入睡的动人场景。作者热爱济南、赞美济南之情,浓浓地流溢出来。

3.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作者将点缀着残雪和草色的山坡赋予拟人化的情态—“害了羞”的少女,有“粉色”的容颜,巧妙地点明了“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妙”字。

四、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以“—的秋天”为题写一篇短文。

示例:

家乡的秋天

清晨,打开窗户,呼吸着扑面而来的清冽气息,你会觉得神清气爽;空气中仿佛还弥漫着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幽香,不用猜,一定是院子里的牵牛花开了!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爬满院墙的纯白的、浅蓝的、紫黑的牵牛花,花瓣上还闪烁着晶莹的露珠呢!五颜六色的花朵,衬着灰褐凝重的墙壁,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秋日的阳光,收敛了往日的燥热,变得宁静、淡远,像一个美丽而略带忧郁的少女那抹浅浅的微笑。天,是那么的纯净、光润、有质感的蔚蓝,让人见了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摸它。天空中,有几朵白云在悠闲地飘动,还不时地飘来鸟儿清脆的鸣叫声。目送着它们欢快地拍打着翅膀飞向远方,在无边的天幕中越变越小,最后化成一个小黑点,消失在视线之外,我相信它们会离幸福越来越近。有风,轻轻地吹过脸庞。

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课本答案(二)

风雨

一、古人评论含蓄而精彩的作品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课文没有一个“风”字,但是一直在写风;也不见一个“雨”字,但是也写到了雨。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风怎样的特点。

分析: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接下来,作者从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乱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写了几组自然物,作者的笔锋陡转,写到了动物,写到了人。文章用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

2.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么看的?说一说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分析:同意这种说法。文章结尾,写孩子们“全趴在门缝,惊喜的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由此看来,孩子们的脚下、门外,已是积水漫漫,否则又怎么可能放纸船呢?

结尾处,与前面风雨中无法自主的植物、惊恐万状的鸟畜不同,孩子们天性活泼,看一切都有趣,即使是暴风骤雨也阻挡不了快乐的游戏。至此,揪着读者心的着长风雨总算有了温暖的画面,可以松口气,合上书闭目回味了。

二、作者有着锐利的眼光,能在狂风暴雨中看清楚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试举课文的一两处,说一说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和真切描写的。

示例1.写垂柳,先写风刚吹到垂柳,使线条“全乱”;次写风最强劲时柳条被“抛举在空中”,且“出奇的显出清楚”;最后写风过时柳条“随即就扑撒下来”。这样写,无生命的柳条似乎有了生命:它在风雨中欣喜若狂地舞蹈起来了!

示例2.写断纤绳的羊,先是“跑”,接着“撑”“撞”“跌”,甚至“失去”了颜色。此时“冲”出门寻羊的红杉女孩,像是一个鲜活的感叹号突然“冲”到了我们面前,比之前句“白的颜色”,冲击力更强。

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课本答案(三)

秋天

一 、全诗共三节,描绘了三幅秋日图景,并选取其中一幅加以赏析。

课文描绘的这三幅秋日图景分别是: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语言描绘:

1.第一幅“农家丰收图”,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二是篱间背瓜果。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创造出了一种清静闲适的氛围。

2.第二幅是“霜晨归渔图”,包括人物的一系列活动:撒网,收鱼、摇奖。这些平常活动的画面,在诗人笔下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秋天就真的这么宁静、清远。

3.第三幅是“少女思念图”,写的是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活动,来突出秋天的一种清甜轻柔。

赏析示例:

第一幅“农家丰收图”。作者将山谷伐木置于首篇,丁丁之声悠远的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与听觉。真是一片室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渺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而这里却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情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像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和“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这么宁静、悠远。

第三幅是“少女思念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辽阔,溪水清冽,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烦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得清静了,人在寂寞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力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真是“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诗《夏夜》)。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一次他写的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从外景向内景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睛”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

二 、 诗歌为了使诗句简洁而蕴涵丰富,有时会采用一些非常规的表达,造成陌生化的效果。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加点的词的表达效果。

1.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饱食”使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

2.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游戏”一词虚实相生,写出秋天不但给人们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3.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梦寐”一词用拟人手法把秋天人格化。秋景在牧羊女的眼里如梦幻一般美丽,但牧羊女却盼望牛郎的热情的笛声,此时,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而“梦寐”一词恰如其分地写出了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

三 、诗歌往往有很强的节奏,朗读时要注意体会。仿照示例,给这首诗的语句划分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直至能够背诵。

示例: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课本答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