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小故事
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部分,故事化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野史小故事。
野史小故事1:最不可思议战争
中国和印度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兵戈之争,发生在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朝太宗年间。当时中国派往印度的一个小小特使,没费唐朝一兵一卒,便大败印度军队,灭了中印度古国,令东印度国王折服,声势威震整个印度次大陆,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事还得从玄奘“西天取经”说起。
玄奘法师历尽艰险到达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历谒名贤,求法讲经,行踪遍布整个印度次大陆,其中就曾到访了摩揭陀国。
摩揭陀国是当时统治中印度的一个强国。那时的印度,按方位共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亦即《旧唐书》中说的“五天竺”,“地各数千里,城邑数百”,国内王邦林立,其中大的国邦有十六个,摩揭陀国即为十六个大邦之一,位于恒河中游南岸地区。摩揭陀一直被印度人视为佛教圣地,因为相传佛陀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摩揭陀国内度过的。
所以玄焋西游,必到摩揭陀。在摩揭陀,玄奘受到国王尸罗逸多(即戒日王)的优渥礼遇,玄奘开坛讲经,举办了一场持续十八天的大型辩论会,从此名震五印。
中印建交,玄焋功不可没。除了讲经学法,玄奘法师还向戒日王“粗言太宗神武,平祸乱,四夷宾服状”(《新唐书》,简单介绍了中国大唐的盛况以及太宗的英明神武,戒日王钦佩之余,不禁对中国大唐充满了憧憬,说“我当东面朝之”(《新唐书》),羡慕得不得了。
玄奘回国后不久,贞观十五年,亦即公元641年,戒日王“遣使朝贡”,并向大唐递交了国书,表示要世代友好。唐太宗“降玺书慰问”,戒日王“膜拜而受诏书”(《旧唐书》),算是臣服于中国。之后唐太宗多次派使者回访印度,“礼之甚厚”(《旧唐书》),中国和印度的外交关系算是正式建立起来了。
贞观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48年,唐太宗“遣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其国”(《新唐书》),又派使团出访印度,结果这次出访却发生了个小小的意外。而正是因为这次意外,引发了中印历史上第一次的兵戈相见。这个叫王玄策的使团团长,没用大唐一兵一卒,仅靠孤身之力,借师南下,就把兵强马壮的摩揭陀国给灭了,一时“天竺震惧”(《旧唐书》),大壮中国国威。
王玄策,汉族,唐朝河南洛阳人,曾于公元643~661年间三次出使印度。发生意外的,是他第二次出使印度时。当时摩揭陀国内已经发生了变故,原来戒日王于同年病死,其臣属阿罗那顺趁机起兵,自立为王,掌控了政权。但是当时通讯不发达,唐朝并不知道,搁现在,早全球轰动、妇孺皆知了。
阿罗那顺听说大唐遣使到来,并不买账,于是出兵拦截,拒绝唐使入境。他不但抢夺了唐使带来的礼品,还将王玄策及随从的30人全部俘虏,投入狱中。后来在戒日王妹妹的帮助下,王玄策和副手蒋师仁才“挺身宵遁”(《旧唐书》),侥幸逃脱,跑到吐蕃去搬救兵。
吐蕃是中国西南边陲崛起的强国,文成公主入藏和松赞干布联姻后,松赞干布接受唐朝官位(驸马都尉)和封爵(西海郡王),“吐蕃与大唐和为一家”,关系甚为亲密,民间接触更为频繁,“金玉绮绣,问遗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新唐书》),可见当时友好亲热的情形。
王玄策请兵救援,吐蕃自是大为支持,于是松赞干布“发精锐一千二百人,并泥婆罗国七千余骑,以从玄策”(《旧唐书》),不但派了精锐骑兵,还从泥婆罗(今尼泊尔,当时是吐蕃属国)调遣7000骑兵,全部交由王玄策调遣。
王玄策挥师南下,势如破竹。印度兵溃不成军,被斩首三千多人,水中淹死上万人。阿罗那顺弃城逃跑,被副使蒋师仁追上生擒。王玄策声威大震,远近城邑望风而降,连下580余城。阿罗那顺的皇族全部被俘,王玄策“获其妃、王子,虏男女万二千人,杂畜三万”(《新唐书》)一时“天竺震惧”。东印度(东天竺)国王尸鸠摩一看这阵势,吓的闻风丧胆,赶忙“送牛马三万馈军”(《新唐书》),并进献珍奇异宝,就此向大唐臣服。
中国和印度在古代史上发生刀兵相见的战争,就只有这一次。作为中印度古国的摩揭陀,之所以如此不堪一击,在路卫兵看来,有以下四个原因:一是大唐盛世,国运兴隆,王玄策底气十足,又遭受侮辱,怒发冲冠,人在气头上也就特别有勇力;二是吐蕃刚刚崛起,兵强善战,又与大唐和亲,鼎力相助;三是印度向来崇尚佛教,兵法不济,武力羸弱;四是摩揭陀国适逢内乱,政局不稳。这点从戒日王的妹妹帮助王玄策逃狱不难得出。
后来王玄策又第三次出使印度,到达婆栗阇国(今印度达班加北部),造访摩诃菩提寺,礼佛而归。带回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并着有《中天竺国行记》,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野史小故事2:朱仙镇之战
闯王李自成亲率数十万人马,在中原大地上浩浩荡荡地向开封进发。艳红的太阳照着绣有“闯”字的帅旗,猎猎招飐。其时是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五月一日。
大军行至开封城西南的朱仙镇,已是黄昏,李自成便令部队在镇郊扎营。闯王正骑着马在察看各部安营时,忽有巡哨官来报:“明将左良玉和丁启睿、杨文岳三支人马已奉旨兼程北上援救开封。”闯王哈哈大笑说:“来得正好。”次日,闯王将老营移至阎家寨,其余各路人马四面围住开封,并拨出大批人力枪割地主的麦子,以备军粮,赈济贫民。
且说左良玉率十余万人马、丁启睿、杨文岳率5万人马,虽是奉旨兼程北上,其实行动并不迅速,因为他们知道李自成不是好对付的,行军十余日,才接近朱仙镇。
这一天后半夜,左良玉提刀纵马率兵攻入朱仙镇南门,丁启睿、杨文岳攻入东门。因镇中并无多少守军,左良玉就轻易地占据了镇中岳王庙。此时,闯王派出的由李过率领的3000骑兵也恰从西门突入朱仙镇,与丁启睿、杨文岳的人马在镇中窄路相逢,便混战起来。
丁、杨二人的军队火器甚多,李过的骑兵在胡同中不便驰骋,渐渐支持不住。正在紧急之际,左良玉的大队人马又从四面围来,把李过围在核心,左冲右突不能脱困,李过面部还中了一箭。
只听明军喊声震天,李过心慌,但仍拼死恶战。明军不敢近前,只用弓箭和火器远远地射击,李过的士兵伏在断垣残壁间抵抗。
到天刚破晓时,闯王手下大将刘宗敏的一方5000骑兵杀到,一阵杀退明军,救了李过。刘宗敏见李过面部带伤,况且李过又是李自成的侄儿,不便责备他。李过自己却说:“我轻敌冒进了,没有听将军的话,请将军惩治吧。”刘宗敏一笑说:“小将锐气可嘉。以后注意不可盲目轻进。”天大亮时,闯王李自成进入朱仙镇。此时明军已退到朱仙镇东南十余里的水坡集去了。
闯王手下猛将郝摇旗前来向闯王请示说:“敌人退至水坡集,正可一举歼灭之。”闯王说:“且慢。先不烦将军虎威,我自有妙策。请将军午后边到岳王庙来会商。”午饭后,李自成召集手下将领刘宗敏、郝摇旗、李岩、袁宗第、李过、刘芳亮、宋献策、牛金星、田见秀、罗汝才等人在岳王庙会商。
李自成先让大家发表了一阵见解,最后说:“大家的主意归纳起来是不是这样的,就是:断贾鲁河之水,以绝敌军水源;离间左良玉和丁、杨的关系;还有就是拦击逃敌。”诸将一致称“是”,于是,李自成便分拨人马,各司其职。郑说明军退至水坡集后,左良玉扎营于东边,丁启睿与杨文岳驻扎在西边。两处官军貌合神离,左良玉瞧不起文官出身的丁和杨,而了启睿和杨文岳厌恶左良玉的拥兵跋扈。
这天清晨,丁启睿和杨文岳的营寨忽然遭到李自成军队火炮的轰击,炸死炸伤多人,而左良玉的营盘却未遭袭击。丁、杨二人心中大疑,便在一起商量。杨文岳说:“督师大人,李闯贼不轰左良玉兵营,专轰我们,这是为何?”丁启睿说:“我此次奉帝命督师,就是要督左良玉。
李自成攻破商丘时,对左府加意保护,况且,左良玉的养女就在闯营,被李闯夫妇收为义女。……不可不妨他叛国投敌呀!”杨文岳说:“不如把他叫来杀了……”丁启睿连忙摇头说:“不可、不可轻动。他拥兵十余万,又无圣旨叫诛戳他,如何可以杀他?且看动静再说。”这一天天刚擦黑,杨文岳营前的卫兵只见一人骑马由西而来,向东疾驰,卫兵一齐放箭,那骑马的丢下一只红布包便又折向西逃去了。
卫兵快上前拾起红包,只觉得沉甸甸的,打开一看,内有金条一百根,并有一封信。卫兵们不敢私分,携包来见杨文岳。杨文岳让卫兵捧着包一同来到丁启睿处,并说明情况。丁启睿打开信一看,骂道:“反了!”于是把信给杨文岳看,原来信中写的是:“谨以黄金百两奉左将军麾下。
一切按所约行事,专候佳音。自成。”丁启睿立即起草文书,令人去奏闻崇祯帝,具言左良玉反状。不料递送文书的人被李自成军俘获,李自成
野史小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