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化的散文_关于文化的散文作品
在古老的中国,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艺术文化,它们有着典雅而神秘的风韵。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文化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文化的散文_关于文化的散文作品:文化人
文化即就是文明教化,那么受到过一定程度的文明教化的人就应该是文化人。然而,在众人心目中,对文化人有着一种特别的情结和膜拜心理,自然对文化人的要求和衡量标准就远远高于一般的人。
很明显、很直接地感觉就是文化人应该具备相当高的知识和文明素养,具备相当高尚的品格,能公正、合理、和谐地把各种微妙的人际关系处理地恰到好处,继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楷模、榜样,其行为举止定为很多人所效仿。
能为众多人认可的文化人,可以肩负着有很大的社会责任,有着引领、教化周边的一群人的责任,是社会文明进步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对于文化人而言,能被他人称之为“文化人”,那是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褒奖,更是一种鞭策,因而不能辜负那些人赋予自己“文化人”这一美誉的期望,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进取,提高自身文化、文明素养与做人的品格、品质、品位,增强自身的个人文化和个人魅力,去感召更多的人,引领社会走向日趋成熟、文明、富强与和谐。
社会寄予“文化人”很高的希望和期望,文化人的行为具有很强的社会效应性,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具有很强的感召性和杀伤力。文化人的正面效应可以产生或激发更多更大的正能量,对社会文明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力;相反,文化人的不当行为和语言,也具有很强的负面效应,很可能因之而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挫伤对其膜拜的人,使其心灵遭受毁灭性打击,派生出匪夷所思的事端,很可能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阻力或障碍。
生活之中,人们对于国学大师等在学术方面、事业方面有着建树的学者、大家,趋之若鹜,心仪不止,甚至还会有许多人以之为榜样,不断地鞭策自我,以其言行举止为楷模,时时处处予以效仿,促使社会风气走向良性循环。
当代的易中天、南怀瑾、于丹等,古代的孔孟、老庄、韩非、司马迁、班固、王阳明、曾国藩等,他们所着的书,被奉为国学经典,为许许多多国人所拜服,百读不厌,影响深远。
传统的中国,国人对于文化可以说是顶礼膜拜的,对于文化人更是尊敬有加。文化人在众多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无以替代的地位,人们崇尚文化、崇尚文明几乎可以用深入骨髓一词来形容。
文人又可称之为士人,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识问题与众不同,总能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远见卓识,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往往引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方向,他们的影响可以说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
真正的文人有着自己独有的雅量和风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人往往有这各不相同的雅量和风采,如魏晋时代的文人有三大崇尚,即:真性情、高智商、美仪容,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由此看出当时的文人很是注重内在修养和人格魅力,有雅量却不张扬,他们向往自由、渴望真情、蔑视世俗、热爱自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能被周围的人或更多人认可为文人,是许多人的一种荣耀,也是社会对他们的褒奖。同时又赋予他们相应的社会责任,也抬搞了对他们的要求,对于文人自身来说,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把自己视同于一般的凡夫俗子,切实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尽可能减少失误或过失。
社会需要更多的有责任心的文化人产生,需要更多的文化人,也需要更多的人对文化、文明的敬畏精神,需要更多的有担当、能坚守社会道德底线的人,让更多的人行为、举止、作为远远高于社会道德底线的要求。
超越道德底线的标准,不需要或杜绝突破、践踏道德底线的行为的人,让更多的文化人能自觉地担当起引领社会风气、社会道德走向健康向上,社会进入文明、和谐的新时代,驱除、治疗各种病态的社会心理,如:焦躁、狂妄等,让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有尊严、健康地活着。
有关文化的散文_关于文化的散文作品:文化与知识
悠悠历史长河,五千年不过沧海一粟。从文(明)(开)化起,先辈们不断积累知识,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可以利用科学来思考问题。
或许多数人不区分文学与科学,不考虑文化与知识。所以说,出现了很多流派。
对于我自身来说,通过知识地不断积累,阅历地不断丰富,使我越来越有文化,越来越有修养。例如,入学前看花,我惊讶于她的美丽与奇异;小学时看花,我奇怪于她的色彩和形状;初中时看花,我感叹于她的花蕊与花瓣;高中时看花,我观察于她的柱头与子房;本科时看花,我则有千万种思绪,有时愉悦,有时兴奋,有时忧伤……看一朵红花,咋眼一看,粉红的;走近看,粉里透着红;仔细看,一圈圈、一道道、一层层,深浅渐变,远近互异,这边儿一点洚红,那边儿一道紫意,偶然发现,花瓣边缘竟有一丝丝凋零之意。
积累本身也是一种财富,积累受文化的影响,也影响着文化;他收集知识,也受益于知识。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积累知识,逐渐提高文化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文化知识的力量。
有关文化的散文_关于文化的散文作品:文化在小巷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模样,但如果都是高楼大厦,那差别就小了,几乎千城一面。
看一个城市,得去小巷子,看老房子。名胜古迹自然是各有千秋的。但因其古,而久缺了人居住的烟火气息。各处殿堂楼阁就只剩了一个空架子,实在有些无趣,纵有多般介绍,也是让人只可想象而已。
济南的县直街过去,有一处还留着济南的老巷子和老房子,低低的密密匝匝的一堆。巷子小,有的可供4个人走过的模样,有的只可一个人直行。大些的巷子里,挂着国旗,挑着酒旗,名曰酒家、客栈、会仙楼等等。
从大街口,刚转进巷子,看见一处大院子,好几进。门口被青砖砌的影壁给严严实实地挡住了。影壁上嵌有一幅石雕,一方莲池里数枝荷花开得完满,莲叶或舒或展,形态各异。门楼高耸,雕檐画栋,气派非凡,庄重肃穆。古风犹在,似可传承千年的那种。人字形屋檐的中脊,两端有飞檐,像燕子的尾羽,轻盈地向上翘起;门前的檐犬牙交错的好几层,伸出去正好遮挡了门匾的日晒雨林;匾下挂着深红色的灯笼,门前立着青铜雕花柱,挑着两盏马灯状的路灯。
门联是:泉城民俗九州增色,历下人文四海生辉。
有的门楼和房子是一个平面,但却有拱形的廊道,走进去,定是别样的洞天。大多数的民居都有很醒目的提示“居民住宅,谢绝参观”。既不得入内,只能欣赏门上的诗句:绿树遮天无暑气,清音洗耳是泉声。可以想见,里面住着的人,是怎样的怡然自乐。
一路行来,也不知哪处是流杯池、镜涵池,只觉到处是清澈见底的泉池,一池接着一池;也不知哪处是雨荷居、白雪楼,光听着名字就觉得美极了;也不管走过的是书香胡同还是百花洲街,只顾赏着诗句,听着泉声,就觉得已经穿梭在老济南,沉静笃实温厚十足的人文气息中了。
行至曲水亭街,柳树夹岸相迎,中间一池碧水。柳色如烟,绿了天地。这许多柳树,俊朗挺拔,婀娜之外,竟平添许多英气。
“满城泉水柳烟里,一曲溪流庭院中”挂在一家名为味道的小店门口。
“月洗高桐泉水静,云窥小榭古桥幽”门匾为无尘禅室。
“一脉清流通海气,四时泉水映天光。”“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洲。”泉的四季,泉的来去,泉的气脉,尽在济南人门口的联句之中。
去芙蓉街,过涌泉巷,巷小人稀,只容一人直行。两壁白墙,忽然挂出零乱纠缠着的几藤丝瓜,绿叶黄花,结了两个葫芦那般大小的丝瓜,眼看是老了,留着蓄种的。这丝瓜便是烟火,便是生存。而挂满了家家门沿的是文化,是生活的艺术。
平行世界,多元生活,可以是你经营着小店,却有诗人雅士的情怀;你张罗着客栈,却可有侠士文人的豪情;拥有绚丽多彩的烟火人生,也可经历安静无尘的修行岁月。
有关文化的散文:
1.描写传统文化的散文
2.关于历史文化的散文
3.关于文化的散文
4.有关传统文化的经典散文
5.有关中国文化发展的散文
有关文化的散文_关于文化的散文作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