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的相关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2017-06-17 03:15

当下的教育哲学仍未走出本质主义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它既无力改造现实,也弱于对日趋复杂的教育问题反思与批判。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哲学的相关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哲学的相关论文2000字篇一

《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

【摘要】《教育哲学通论》是黄济先生的第三本教育哲学著作,也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哲学重建时期的标志性著作。先生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企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哲学体系,其笔下的教育哲学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先哲们教育思想的提炼总结,对国外优秀教育哲学思想的反思借鉴,而且处处闪耀着先生关于教育哲学独到的智慧之光。

【关键词】黄济先生 教育哲学 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27-02

一、黄济先生与其教育哲学探索之路

黄济先生,原名于鸿德,1921年7月20日出生于山东即墨,是我国著名老一辈优秀的教育学者以及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先生长期专注于教育哲学的研究,1982年,他的《教育哲学初稿》问世,弥补了我国建国后至改革开放近30年教育哲学领域的空白。在此基础上,先生几经修订,不断丰富完善并于1985年出版了更加反映时代特征、更能把握教育未来趋势的《教育哲学》专著。尔后,先生继续沿着他的教育哲学之路艰难跋涉,终于在1998年出版了他的第三本教育哲学专著――《教育哲学通论》。

二、大历史观下的中西教育哲学思想辨析

黄济先生的《教育哲学通论》把中国教育哲学思想史作为第一大篇幅来详细阐述,他强烈意识到“中国古代虽无‘教育哲学’一科,但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是中国教育哲学建立的思想基础”,所以“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学科体系,就不能不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初读《教育哲学通论》的第一编,不禁有种置身于中国教育史的错觉。先生首先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谈起,寻根溯源。其次,在“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科学态度”一章中,先生提到“在现代化上下功夫”这一观点实在难能可贵。

在第二编中,先生明确地提出:对待资产阶级的教育哲学遗产,应当同对待其他历史遗产一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简单地肯定和否定都是不正确的。先生首先谈论了犹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般的古希腊教育哲学思想;其次,就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实践作了对比分析,并从进步主义与改造主义同要素主义与永恒主义的争论中引申出“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两大流派之争;再次,提出具有人本主义特色的存在主义和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中最流行的分析哲学,并辩证地评价了当今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最后,客观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区分开来,又为马克思主义及其教育思想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作为一位历史唯物主义者,黄济先生运用“大历史观”的分析方法,从先秦诸子百家经典名著,到民国各具特色的教育哲学著述,乃至当代学者的教育哲学论述;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到文艺复兴的人本主义思想,乃至近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这两个庞大复杂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一一作了系统的梳理并从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对中西教育哲学思想作了客观的评价,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外国,既积极吸收我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精华,又善于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哲学流派的学说,力求在“去粗取精”的基础上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教育哲学体系建构

在以上两编提供的中外教育哲学思想的众多理论和资料的基础上,第三编所阐述的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达到了先生企图“中西融合”之意,堪称为本著作的“结晶”。

首章提出教育哲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对不同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的不同哲学观和教育观在主张什么是教育哲学,什么是教育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上作了详细归纳,并指出教育哲学研究对象应当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讨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8]黄济先生的定义是在总结了中外各家学说的基础上做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而得到了我国新时期大多数教育哲学工作者的认同,成为我国教育哲学界各种关于教育哲学定义的一个基础,为许多其他的教育哲学工作者采纳。[9]与此同时,先生所主张的中国特色教育哲学应当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其对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教育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进行研究和探讨,从中找出一般的规律,作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10]其次,先生提出对教育哲学体系的初步构想,就教育本质论、教育价值论、教育目的论以及知识论与教学等对等专题作了突破性地论述。此外,先生还增加了“宗教与教育”一章,这是过去教育哲学论著尚未涉及的问题,但在当前又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

最后,先生提出三个基本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用古今中外法;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1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处理好当今多元化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关系。实行古今中外法,无论对于中国古代教育传统思想,还是西方现代教育理论和经验,先生都以历史的态度进行批判分析,结合中国的现状加以创造性发展,试图为建立中国特色和现代教育意识的哲学体系另辟蹊径。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当代中国教育哲学研究脱离教育实践的难题。唯有站在中国古代的优秀教育遗产和西方近现代的先进教育理论的高度上来指导教育哲学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这些思想理论,才能使其对实际研究发挥作用。

四、结语

以上只是从《教育哲学通论》一书,对黄济先生在教育哲学方面的贡献作了简要的勾勒。正是通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试图建立教育哲学的新体系,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黄济先生确立了他在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黄济,陆有铨.我国教育哲学建设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研究,1988(11).

[2]黄济.黄济口述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于建福.耕耘在教育哲学的田野上――黄济先生的教育哲学研究足迹[J].教育研究,2010(6).

[4]黄济.教育哲学初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5]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6]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卢妙香(1987-),女,福建省漳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

教育哲学的相关论文2000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