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而又励志的名人故事

发布时间:2017-03-24 06:48

我们都会有想要找一些短小而又励志的名人故事来看的时候,那么短小而又励志的名人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短小而又励志的名人故事

短小而又励志的名人故事:张大千的输和赢

1936年,著名画家张大千首次在英国伯灵顿举办个人画展。

当时的英国人接触中国画还不多,参观者无不叹为观止,请求张大千即兴画一幅,张大千盛情难却,就临场发挥画了一幅水墨牡丹图。收笔后,张大千端起茶杯含了一口茶,随后“噗”一声把茶水喷到了画纸上,顿时,纸上的牡丹犹如久旱逢甘露,绽放得更加美艳动人了。

围观者都鼓起了掌,可有个英国当地画家则很不以为然,他扯开嗓门轻慢地说:“原来中国画家是靠茶水的魔力来喷画的,这也是绘画艺术吗?”

众目睽睽之下出现这样一个踢馆的,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张大千,可张大千既不反驳对方也不认可对方,笑而不语,从从容容地兀自收拾着桌子。事后,几个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大学生不解地问张大千:“谁都知道这是中国水墨画‘23技法’中的‘冲墨法’,这么简单的问题,你只需要几句话就能说得他哑口无言,可你为何什么也不说呢?”

“我为什么一定要把人家说得哑口无言呢?如果他对中国画真没兴趣,我也没必要对一个没兴趣的人解释太多;如果他有兴趣,将来他一定会知道这并不是茶水的魔力,而是中国画的神奇手法,我同样不需要解释太多。更何况无论身处何地,人际关系远比艺术成就本身更为重要,我固然有能力说得他哑口无言,但那样做只会切断了我和他可能会建立的友谊桥梁!”张大千微笑着补充说,“只有输得起道理,才能赢得了友谊呀!”

朋友们这才恍然大悟。几天后,那个英国画家不知通过什么途径认识到了中国画的技法,他被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和为人胸襟所折服,登门向张大千道歉,并和张大千成为了好朋友。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摆出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非要说得别人无地自容、无力还击不可,我们以为取得了胜利,其实我们收获的只是一时的口头之快,而输掉的却是与对方建立友谊的机会。

短小而又励志的名人故事:做一只快乐的绵羊

1981年4月,他出生于湖南省怀化县,从上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学那会儿,流行在墙上贴“宣言”——告诉他人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当时,许多喜欢画画的女生的理想都是成为漫画家,而她偏不,她希望自己只是做一个“偶尔画画”的女生。

高中时代,她像其他少女一样,爱做梦。她梦到自己走在一条四周漆黑的小路上,同伴有时能遇见,有时又分散。她在每个岔路和障碍前停留,然后努力前进……路越走越长,越来越明亮,最后,她终于惊讶地发现自己行走在一片美丽的草原上。她把一个个美丽的梦串联起来,用漫画表现出来。

2003年,她大学不没毕业,就出版了漫画集《四月物语》。毕业后,她赴京从事专业的漫画工作。

6月的北京,湿热无比,她常常在令人窒息的地下室里一画就是10个小时。尽管她身材瘦弱,经常发烧,却不曾放下手中的笔。在每天都为柴米油盐烦恼时,她却为画中的一个个人物注入了积极、乐观的思想。在遭到外界对自己能力的否定时,她说:“我不管你们怎样说,我会用行动对自己负责。”幸福的是,她的漫画作品开始渐渐被漫画杂志编辑认可。

她的漫画,画风细腻,透着浓浓的古典风,同时不乏对情感、世界和自然的人文关怀,具有同期少女漫画家少有的大气与沉静,因此广受欢迎。尤其是她的长篇漫画《米特兰的晨星》出版后,更是聚集了大批“粉丝”。其后,她的漫画作品《雪落无声》被改编成真人网络短剧,她的人气与日俱增。

对于一般人来说,成名之后也该停下来歇歇脚步了吧。可是她没有骄傲,而是一如既往地勤奋。她说自己,“挨过饿,吃过苦,生病靠死扛,不出门是因为躺着抗饿,瘦是因为消化系统彻底紊乱……每天拷打着自己的精神和体魄,作画,作画。我票上自己的命,所以神让我见到一丝光。”

2009年2月,她的长篇漫画《子不语》得到日本集英社总编辑长茂木行雄和著名漫画编辑松井荣元的大力推荐,正式登陆日本,成为内地首部在国内走红后打入日本顶级漫画杂志的原创漫画。

2011年,中国“漫画作家富磅”重磅发布,她以1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漫画作家富豪榜第15位,引发广泛关注。

是的,她就是中国“80后”美女漫画家夏达。

朋友们不免惊讶:孩提时,梦想成为漫画家的玩伴早已默默无闻,却是梦想“偶尔画画”的她成了职业漫画家。许多人因此赞美她的执著,而她,只是笑笑,并不认同,因为她早已把漫画当成自己生活必需的一部分,就如同吃饭、睡觉一般。

如今,夏达依然保持着每天作画10个小时的习惯。她说:“除了前进的勇气,我是一只什么都不需要的快乐的绵羊。”

短小而又励志的名人故事:马岩松的鱼缸

马岩松在耶鲁学建筑时很受触动。授课的建筑界大师们不仅肤色各异、语言不同,对建筑的观念也千差万别。前一堂课老师讲的东西,后一堂课就被另一位老师彻底推翻,老师之间也经常大声争辩。

毕业典礼上,校长严肃地说:“从今天开始,你们要记记任何人曾经在这里说过什么,只要相信自己就好。”马岩松默默地点点头。毕业后,同学们大都到薪水高的大公司工作,他却跑去大师扎哈·哈迪德的事务所,做报酬微薄的实习生。

2004年回国后,他开了间工作室——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同行们都忙着到处出差、满大街盖楼,他却决定埋头去参加国际竞赛、竞标。他过得很寂寞,虽然毕业于美国名校,自己也雄心勃勃,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却始终没有房子盖,甚至遭遇了银行账户只剩下几百元的窘境。

那段日子,他天天到大街上瞎逛。有一回,逛到一个鱼摊上,是卖金鱼的。他瞅着那些金鱼摇头摆尾,游得挺欢,就想如果天天看着,也许心情会改善很多。正如办公室也没鱼,缺点灵性,干脆买几条回去。鱼贩还挺“仗义”,送给他一个免费的鱼缸,玻璃的。

从此,每当工作劳神的时候,他就喜欢去看那几条金鱼。一开始还觉得它们挺自在的,后来他就发觉不是那么回事儿。他觉得那些鱼在里面其实非常迷茫,有时候还撞在玻璃壁的角上。金鱼常常磕磕碰碰,马岩松觉得挺心疼。心想,这个鱼缸肯定不是给这些鱼设计的。想到这儿,他突然心血来潮:现代建筑不也一样吗?它们在城市里也不是为人设计的。人住在里面,都是“被设计”的,都是“被选择”的。脑子里似乎有一道闪电倏然划过:他要设计一个新鱼缸,为这些可怜的金鱼造一所房子!

说干就干,他要把金鱼的房子作为工作室的第一个设计项目。从那时开始,马岩松每天都很充实,仔细观察金鱼在里面怎么活动,并认真记录下它们活动的轨迹。很快,他的第一个顾客——金鱼的房子就设计出来了。

原本单调的鱼缸,多出来很多复杂的空间,把水放进去,就变成了一个鱼的世界。尽管金鱼不说话,但看得出来,它们比以前畅快多了。正巧当时马岩松率领NAD参加一个建筑展,但没有什么建筑好展示,就展了那个金鱼的房子。展出的时候,他还在鱼缸底下放了两个小人,寓意不凡。

这个概念化的展品,引起很多人的注意。的确,鱼在这个世界的地位,就好像一个一般人在城市中的地位差不多。这个小玩意儿立刻让人记住了马岩松。

2006年的加拿大建筑竞赛上,年仅30岁的他以“梦露大厦”一战成名。2008年,被ICON杂志评选为全世界20位最具影响力的青年设计师之一。作品“红螺会所”和“胡同泡泡32号”,被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分别提名为2009年度以及2010年度设计奖……

成名后,他常常想起那个为金鱼造的房子,想起耶鲁校长的话。

短小而又励志的名人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