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着想的人物事迹材料
社会基层里面有很多为民着想、为民服务的村官干部,他们一心只想让地方的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的能够得到改善。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为民着想的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为民着想的人物事迹材料1
22年前,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袁湖村是出了名的“穷窝子”。村民出行无路,孩子读书没学校,连外村急着嫁人的姑娘一提起袁湖村也是直摇头。
如今,这里铺上了水泥路,村民们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楼,袁湖村成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百镇千村”示范村。
这一切改变都源自于袁湖村的党支部书记袁少敏和他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袁少敏工作法”。在去年揭晓的全国“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中,“袁少敏工作法”作为湖北唯一入选案例,在全国推广。
1993年,37岁的袁少敏被推选为村支部书记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想致富,先修路”,可要在全村修通水泥路绝非易事。
袁少敏刚提出由村民集资修路的想法,就遭到了反对。“选你出来,是希望你能带着大伙致富,你可倒好,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向大伙要钱!”村民的反对并没有让袁少敏放弃,他坚定地说:“这个路一定要修!如果修不好,大家的钱我认赔。”
就这样,袁少敏走村串户、挨家挨户收取集资款,硬是筹集了6万多元修路资金。终于村里第一条3公里的村级水泥路通了,村民们无不感叹,“袁书记真是个‘牛脾气’!不过,没有袁书记的‘牛脾气’,也没有袁湖村的今天!”
面对村民的称赞,袁少敏却说,村里的事都是“群众说了算,群众的事自己办”,自己只是一个执行者。他告诉记者,以前,村级事务主要采取“干部说群众听、干部逼群众干”的行政命令式作法,群众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他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如果充分调动群众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群众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角”,事情反而能进行得更加顺利。于是,他按照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引导村民们成立了村务理事会,真正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监、民事民决、民事民管。同时,组织成立了路灯管理协会、自来水管理协会、环境卫生管理协会等各类专项协会,由村民义务管理这些村级事务。这就是“袁少敏工作法”。
为了便于理事会和协会参与决策管理,袁少敏和村委会组织制定了《乡规民约》《理事会章程》《理事会工作制度》《自来水管理制度》《路灯管理制度》《环境卫生评比制度》,以及“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等各类精神文明的评比制度,让群众来管理群众,用制度来规范群众。
靠着“袁少敏工作法”,袁湖村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全镇第一个修通了通村公路,第一个兴建了村级水厂,第一个安装了湾间路灯;建成了田成方、渠成网、林成行、路相通的1000亩香稻种植基地;新建了一栋430平方米的村办公楼,配套建设了4处群众休闲场所,修建了三个湾前景观塘;7.5公里的村湾道路全部硬化,实现了组组通、户户通;配套建设下水道及排污管网3900米,村民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户户有水冲式厕所,65%的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引进了一个年出栏肉猪5000头规模的养猪场,能够提供30余个岗位供村民就近就业。
村民们乐滋滋地说:“如今的袁湖村都赶上城里了。道路干净平坦,房子宽敞明亮,环境优美整洁,孩子有学上,我们有工上,这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最重要的是,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是我们自己商量着办,我们每个人都是主人翁!”
为民着想的人物事迹材料2
龙村镇宫前村现有村“两委”干部10人,党员140人。近年来,该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县委“两新两特两重点”发展战略,带领全体村民坚定信心,励精图治,奋发而为,破难攻坚,使该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该村党支部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获得镇“四强”党支部称号,2011年被县评为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四强”党支部。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强党支部战斗力。加强党组织建设是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做好其它工作的关键。为此,该村党支部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一是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三会一课”制度,丰富党组织生活,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加强党性教育,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二是优化村干部队伍。村党支部大力向党员群众宣传村级换届的目的、意义,积极引导选民把公道正派、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同志选进村“两委”班子。通过换届选举,配齐了村“两委”班子,实现了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优化了干部年龄、履历、文化,组建了一支“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队伍。三是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村党支部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格执行吸收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和入党程序,积极引导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三年来共发展党员11名,壮大了党员队伍,提高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四是建立完善制度。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一事一议》、《村“两委”议事规则》等十余项规章制度,并带头执行制度的相关规定,使村里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增加农民收入。针对宫前村地处偏远山区,山高坡陡,耕地稀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较慢,群众生活水平较低的现状,村党支部多次召开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并深入农户进行广泛调研,提出“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农产精品,实施旅游休闲产业一体化发展,建设幸福新宫前”的发展思路,认真谋划经济发展蓝图并付诸实施。一是引进高效农业。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该村种梅粘茶传统优势,引进广东润盛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进驻宫前村,建设梅粘茶生产基地,将梅粘茶进行包装宣传,打造“嘉应梅粘茶”精品,形成了采茶、炒茶、品茶、开发一体化的高效、精致农业,让放在深山人未识的客家农产精品走出大山,迈向市场。同时,村党支部集约山坡地、闲散地3000多亩,引进钜顺公司开发种植油茶和药材。二是开发红色旅游。村党支部大力发展旅游业,挖掘寿相第“九天十八井”文化,开发红色旅游,利用该村处于金龙村到睦贤水库旅游线路中段的地理优势,将宫前打造成游客的休闲驿站。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措施,2011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多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
三、把握民生重点,一心为民办好事实事。搞好民生,保障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村党支部不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积极为民办好事做实事。一是设立奖教奖学基金。对该村的三间“完小”设立奖教奖学基金,至目前,共发放奖教奖学基金6万元,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促进教育水平上新台阶。二是加强村民培训。三年来,该村组织了100多名劳动力参加镇、村举办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免费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掌握了1-2门的生产实用技术和劳动管理技能,增强了致富本领。三是发动群众参保。2011年,村支部发动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305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479人,解决了群众就医难和老有所养问题。四是整治乱搭乱建。该村作为金龙村到睦贤水库旅游线路中的沿线重点村,今年7月份以来,该支部全力落实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突出整治“乱搭乱建”行动,全面开展路边、河边、山边的绿化、亮化、美化活动,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村垃圾收集、清运的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着力营造宜居宜业的优美环境。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争取上级支持,积极发动乡贤能人捐助,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发动邹旭东等乡贤以及社会各界筹资300多万元建成长132米、宽6.5米横跨琴江的黄牛坳大桥,方便了两岸群众生产生活;多方筹资200多万元动工兴建长160多米宽8米的宫前大桥;投资53万元对沙公塘至玉么片环村路和苏么坪至村址共长3.8公里的村道硬底化;扩宽了宫前至凹上片一条长5公里的道路,修筑了坪上片鸭麻塘一条长1.2公里的机耕道,畅通村民致富发展之路;筹资对凹上片、坪上片5公里的河道进行疏通;开挖淤积严重的新作塘山塘,确保了200亩农田灌溉用水。
四、狠抓信访维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该村党支部主动承接信访维稳重心下移工作,充分发挥村级信访维稳工作站的作用,建立了集综合治理、治保、调解等职能为一体的村级信访机构,坚持每半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调处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治安形势分析会,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达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近年来,圆满调处了河排山发生的群体性打架事件、玉么片地坟被毁事件、苏么坪与坪上片群众因道路引起争执等引发的诸多棘手矛盾纠纷,为全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为民着想的人物事迹材料3
大力发展种养业,他引领计生户增收致富
原来的汶溪村计生户只是在田里栽种水稻,在地里种植玉米、小麦等。但是收割回来的稻谷、玉米、小麦除了满足一日三餐外,所剩无几,计生户的收入微乎其微。那时候的汶溪村计生户圴收入1213元。自李文龙2001年当上村里“一把手”和村计生协会会长及县人大代表后,感到责任更大,从那时候起,他多方筹措资金500万余元,修通硬化了全村10个村民小组的社社通公路,修建硬化了产业路12000平方米,连通了10个组的家家户户。路修通后,过去难卖的农产品不仅畅销,而且还提高了“身价”,就拿四季豆来说,今年开春后一开始,四季豆每公斤能卖到5元钱,比未修通公路前卖一公斤四季豆多得3元多。紧接着他又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全力打造蔬菜种植、龙眼、养猪这三大主导骨干支柱产业,改变该村计生户以前习惯于种水稻、玉米、红苕等收入为主的传统农业习惯。因此,李文龙曾多次召开村支两委成员会议、村计生协会会员会议、党员会议、村、社干部会议,把自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想法提到会上研究,通过大家充分讨论一致认为:在田里种植水稻填饱肚子的基础上,在地里发展蔬菜、龙眼,在圈里养猪三大骨干支柱产业挣票子的作法带领计生户脱贫致富是正确的。通过村支两委干部、社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统一意见后,李文龙当时就说:“看准的事,说干就干,不能打退堂鼓。一个共产党员、村社的领头雁,就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几件实实在在的实事,带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想方设法让计生户富起来,才不愧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和全村计生户群众对我们的希望。”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会后他深入村社计生户家中,开始做宣传发动工作,谁知他话一说出来,就遭到了包括本家亲戚在内的村上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们一致反对。“你娃娃懂个啥,是蔬菜能填饱肚子还是粮食能填饱肚子?”为了做通计生户们的思想工作,转变计生户长期种植水稻、玉米、红苕等搞收入的传统农业种植观念,于是李文龙发动本村辖区内的县镇人大代表、村支两委成员、村计生协会会员,党员带头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蔬菜,自己也拿出1亩承包地来种上了海椒、蕃茄、四季豆等优质地膜蔬菜,再拿出1亩地种植传统玉米作收入对照。由于他自费订阅了《长江蔬菜》杂志,经常阅读蔬菜种植技术方面的书刊,加强田间管理,各类蔬菜长势良好,加之上市早,卖了好价钱。计生户们亲眼见他1亩地海椒一季卖了4600余元,而同样1亩地种植玉米的却卖了700多元。这一比一算,计生户们终于心服口服。
来年春播,想不到用不着李文龙串东家走西家苦口婆心做工作,计生户们更不约而同在自家的承包地里种上了地膜香瓜、蕃茄、海椒、窝瓜,茄子、黄瓜等各类蔬菜。这一年全村种植地暯蔬菜1500亩,纯收入现金600万余元,仅蔬菜一项户圴纯收入5000元。让广大计生户农民看到了希望。昔日“一穷二白”的汶溪村一下子变成了全镇有名的富裕村。这一下计生户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李文龙并没有满足。他意识到,要想让计生户农民们收入不断上台阶,还得围绕土地做文章,让土地生金!于是他2004年5月,2005年4月,2006年6月李文龙分别自费到北京大学、中国农科院、重庆市农科院、山东省的寿光等地学习培训和考察学习冬温式大棚蔬菜技术,经过刻苦学习,李文龙终于掌握了这门冬温式大棚蔬菜新技术。
学成归来,李文龙根据本村的土地特点、气候、自然生产条件反复试验,不仅熟练掌握了学到的大棚技术,而且对大棚从方位、棚顶结构、大棚骨架、覆盖薄膜等4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终于建成了深冬不需加温的冬暖式蔬菜大棚。这时已是2006年8月,李文龙决定立即上实体大棚。可是无论他怎么做工作,就是没人建。因为建一个大棚需要5000余元,对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计生户农民来说,拿这么多钱本来就比较困难,更何况还是头一次搞,风险相当大。但李文龙认为,这把帮助计生户群众致富的“金钥匙”不能丢。于是,他号召全村10个村民小组每组挑选一个敢于创新,能起带富作用、有经济头脑的10名党员干部先打头阵。做示范给计生户群众看,看到个别党员干部信心不足,李文龙便耐心细致地做工作:“革命战争时代,党的任务是领导群众打天下;和平建设时期,共产党员的最大责任就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搞大棚蔬菜虽然风险很大,但咱们都对党旗宣过誓,这个风险咱党员干部不担谁担?”10个大棚很快在汶溪村的10个村民小组党员干部家的大田里建了起来。8月建棚,9月播种,12月底鲜嫩的黄瓜就上了市!到第二年5月初,10个蔬菜大棚最低的收入5万元,最高的收入10万多元。以前全村没有一个万元户,这次一下冒出了10个!计生户们眼红了,心动了,纷纷要求建大棚。第四年,全村大棚一下子发展到规模大小不一的2800个,当年户均增收1万多元。在此基础上,他组织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村社干部、带富能力强的村组计生协会会员、部分党员到山东的寿光考察学习冬温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知名的中囯农科院、重庆市农科院和全国种植瓜菜出名的山东省的寿光挂上“钩”,从那里引来名、特、优、稀高产新品种,引进新技术、配方施肥、节水浇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把外地有名的“种瓜把式”、“种菜大王”和县农广校专家教授请进村来,在田间地头向广大计生户群众传授简便易行的种植高招,使汶溪村逐步有了特色农业。但瓜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使销售又成了一大难题,于是李文龙带领村支两委成员和村部分计生协会会员、10个村民小组的组长分别兵分8路到湖北省的利川、四川省的广安、重庆市的涪陵、石柱、丰都、黔江、主城区等地四处跑市场,找销路,拉来了四川的广安、湖北省的利川市、黔江等地一批客商,计生户们就在地里把蔬菜摘下来,足不出户就卖给了客商,再也不用提着篮子、推着三轮车子到农贸市场里去叫卖。截止目前,全村发展到了大棚蔬菜和地膜蔬菜4000亩,创产值2500多万元。随着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全村蔬菜形成了产业,李文龙因势利导,不失时机成立了丰都县鸿运果菜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汶溪村蔬菜特色品牌,“无农药放心菜生产基地”。其中甘蓝莲花白、辣椒等7个蔬菜品种荣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称号。现为了大棚蔬菜的改进种植特色蔬菜,李文龙从去年起又带头示范种植50亩的双孢菇,引进种植葡萄、草莓等新品种。在他的带动下,党员计生户谭龙清、计生户谭兴凡等20户农户分别流转土地种植大棚蔬菜、葡萄、草莓、双孢菇等新品种20亩以上,户圴收入现金20万元以上,发展产业大户20户,全村共流转土地500亩种植葡萄、草莓、双孢菇等新品种,现仅一项又为计生户群众增加收入600多万元,人均增收500元。
在带领计生户农民种好大棚蔬菜的同时,李文龙还带领计生户大力发展龙眼、柑桔种植。为帮助计生户购买优质龙眼种苗,李文龙独自到福建省找寻优质种苗,买好种苗返程时,李文龙发现,除去购买车票的钱后,自己身上仅剩4.5元钱了。他用仅有的4.5元钱买了5个馒头和一瓶矿泉水。在火车上的两天一夜里,饿了,就啃冰冷干硬的馒头,再喝几口水。如今,汶溪村龙眼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优质柑桔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为确保计生户果园尽快获益,李文龙专门聘请农技专家,对全村果园进行统一管护。
李文龙不仅带领计生户发展种植业,还带领计生户发展肉牛和生猪养殖,目前,该村已有800余户计生户农民从事肉牛养殖,年出栏肉牛近5000头;村里还涌现出了一批生猪养殖大户,全村生猪年出栏达2万余头。种养业的发展,为计生户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该村计生户年人均纯收入已达9638元,,户均年收入7万余元。果园全部挂果后,计生户人均将增收2000余元,加上务工所得,人均年收入将实现上万元。
改变村容村貌,筑巢引凤
为了改变村容村貌,把脏乱差的印象从人们的脑海中抹去,李文龙根据汶溪村的公厕设置少,村民倒放垃圾难,污水排放不畅等实际问题,开始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整修道路中,他请专家设计方案,在道路两侧铺设了排水道,彻底解决了积水问题;在村内主要干道两侧规化了绿化带,栽植了风景树,风景树下设置了花台,每个花台上种上了花草。为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李文龙采取向上争一点,村民议事会筹措一点,村、社干部、共产党员、县镇人大代表捐一点的“三个一”办法筹措资金134万元,修建日处理污水50吨的污水处理站2处,安装污水管网18000米,购置环保垃圾运输车3辆,滚式垃圾桶28个,新建生活垃圾台20个,规定了垃圾废旧物集中放在滚式垃圾桶内集中清运制度,并成立了由8人组成的村卫生保洁员,每天清扫主干村道,使村貌发生显著变化,乡亲们个个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2011年,汶溪村被重庆市评为市级卫生村。现在汶溪村正在努力创建国家级生态环境示范村。
村容村貌的改变,使汶溪村具备了筑巢引凤的条件。一些企业家纷纷到汶溪村投资建厂。目前已有重庆鑫犇食品有限公司、丰都县鸿运果菜专业合作社、华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丰都县民爆物品有限公司、重庆绿岛源建材有限公司、船泊制造修理厂、重庆迁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落户汶溪村。这样既给村劳动力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又使因上有老人下有小,又有孩子在丰二中读高三当年面临考大学不能外出打工的计生户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让全村人民都过得更好
笔者所到采访之处,说起汶溪村党委书记、县人大代表、村计生协会会长李文龙,该村计生户们都竖起大拇指说:“现在的村干部和过去不一样,不仅有文化,脑子灵,还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点子多、路子广。” 自从李文龙从2001年当选为村计生协会会长、县人大代表和汶溪村党委书记至今,李文龙带领全村党员开展了党员服务承诺制活动,特别是在今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李文龙采取党员领导干部“一对二”、一般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方式,发动全村120名党员与贫困户计生户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开展帮扶。如今年,李文龙亲自到自己所帮扶的汶溪村6组谭伦清家帮他制定“农户增收致富小康方案”、动员谭伦清家承包举家外出打工,家里无人耕种的土地48亩种植地膜海椒、蕃茄、茄子、黄瓜等蔬菜和温室大棚蔬菜。李代表利用自己在西南农业大学,丰都县农业广播学校及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所学到的技术,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科学施肥,杀虫治病,结果所帮扶的谭伦清家48亩蔬菜面积现已收入现金24.2万元。谭伦清一家人逢人便说:“要不是李代表,我们一家人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他真是我们的好代表、好书记。”
高家镇汶溪村3组70岁的秦仕权老人2006年12月8日晚因得胃化脓病,疼得直在地下打滚,需要到丰都县人民医院动手术治疗,当时他家的儿子谭小平、女谭素琼分别成家立业另立门户,而且全部都在浙江打工,家里无钱治病,这家2个老人是李文龙帮扶的贫困户,当李文龙知道这个情况后,亲自连夜连晚把秦仕权老人送到丰都县人民医院,给这位老人交了8000元钱的住院费,当晚动了手术,挽救了这位老人的生命。病好后秦仕权老人逢人便说:“李书记真是我的救命恩人,要不是他,我这把‘老骨头’早已不在人世间了!”
每逢过春节,李文龙从没忘记村里的贫困计生户和五保户,经常自掏腰包扶贫济困。并还亲自把救济款和食用油、大米等慰问品送进贫困计生户家中,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每年春耕时节,他都要挨家挨户走访备耕情况,对无法备耕的贫困计生户,李文龙亲自到信用社帮助联系贷款,村民有事需要帮忙,无论大小,他都会放在心上,从不推辞。
认真履职 当好代表
“他不仅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书记,而且还是一个抓铁有痕的县人大代表,汶溪村村民江家荣、谭龙清、秦仕权、谭伦清等群众在笔者釆访时如此说道”。他是2001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和汶溪村党委书记的,于2001年当选丰都县第十五、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13年来,时刻牢记人民代表肩负重任,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原则,善于体察民情,敢于为民代言,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办事,以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代表的良好形象,为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人民代表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依法履职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最大限度地反映社会各阶层各方面选民意见、愿望和要求”。李代表在笔者釆访他时如此说道。为此,他注意在两个方面努力当好人大代表。一方面是坚持学习理论。村里的工作较为繁杂,但他以钉子精神每天都要挤出一定的时间读书看报、学习文件、学习理论,特别是当了代表以后,我更加注重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监督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积极参加人大举办的培训班,从中吸取丰富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积极参加代表活动。通过代表活动了解民情民意,他常说参加代表活动是在履行代表职责,这是权力又是义务,如果当一名代表不履行责任,不参加活动,也就失去了当人民代表的意义。因此,他始终积极认真地参加每一次活动,不管是代表大会还是代表团活动,或是视察、调查、检查、评议,他都能召之即来,即使是村里有重要任务,个人家庭有重要事情他也要以代表活动为主,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准时参加活动。
在当13年代表以来,李文龙每次在县镇人代会议中积极谏言献策,把平时了解的有关情况反映出来,在活动中,他认真听、认真看,然后充分发表个人意见。13年来他先后提出《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关于农村已退的村老干部补助费问题》、《如何解决村级干部工资偏低》等建议,得到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日常把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作为他建议的重点,村级小学合并后,接送学生的通勤车存在安全隐患,他向高家镇政府提出建议得到了镇政府的重视,下发了《高家镇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通勤车辆管理的有关规定》的政府文件,现在对学生通勤车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学生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再如由于城镇化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占用了农民土地、农村经济结构和政策形势的变化,农村非农业人员,没有地种、无口粮吃、无经济收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没有他们的份,为此,他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后提出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给予了答复,表示抓紧研究解决。同时,他坚持持之以恒精神,问题解决不好就继续提建议,如农村山坪塘整治不装水,只是白天装太阳,晩上装月亮的整治和管理问题,已列为十七届二次人代会议案,有关部门正在对农村山坪塘的整治进行规划设计,使问题有望解决。13年来,他提出的群众意见和建议30多条,受到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部分建议都得到了解决。13年如一日,李文龙同志以一个人大代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默默地耕耘着。
心系国策 锐意进取
李文龙不仅积极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为民鼓与呼,认真当好村书记和县人大代表,还痴心一片系国策。李文龙上任之初,汶溪村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差,村计生协会工作停滞不前,造成群众计生意识淡薄,违法生育的事常有发生,是镇里有名的计生“后进村”。为了摘掉“后进帽子”,李文龙带领村“两委”班子想方设法改变计生落后面貌。首先召开协会会员代表大会,通过民主选举一批经济能人、有威望的人进入了新一届协会理事机构,建立健全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会员小组长、会员、会员联系户的计生群众自治网络,形成“两委负总责、村民搞自治、协会当骨干、群众做主人”的计生工作新机制。其次是新一届协会理事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协会活动制度》等制度并统一上墙,接受村民监督。通过制度的完善,使汶溪村计生群众自治有章可循,实现了计生群众自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三是以宣传开路,依托协会平台来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落实。在李文龙向县、镇政府和县计生委资助下,村上建起了3000米的人口文化长廊,建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人口文化活动场所,一个400多平方米的人口文化舞台,组建了一支人口文艺宣传队,每有重大节日和在农闲时节,人口文艺宣传队都以群众喜闻乐见歌舞、小品、说唱、快板等形式传播婚育文明、典型事迹、人口计生知识、重庆市单独两孩政策等,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自从李文龙当选为村计生协会会長以来,每月都要组织中心户长集中学习政策、交流信息;在春节、“5•29”会员活动日、“7•11”人口日等节日,他组织协会利用开展各种特色的文体活动,大力宣传计生法规、优生优育、科技致富等知识;他还争取上级协会对生产、生育、生活方面遇到困难的计生户给予帮扶;每年儿童节、重阳节等,他都自己出资走访慰问计生户、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李文龙利用晚上串门的机会向群众宣传计生政策,动员群众落实计生政策。在李文龙的关心、动员下,中心户长秦玉连主动放弃生育二孩,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会员谭昌富夫妇在秦玉连的影响下,也自觉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在李文龙的努力和计生协会会员的带动下,汶溪村群众婚育观念得到不断转变:2001年前汶溪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为零,到2014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就有30户,其中秦玉连等10户先后主动放弃生育第二个孩子。村里每年还要评选表彰一批致富能人、文明家庭和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妯娌,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周围群众。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在汶溪村蔚然成风,汶溪村人口计生工作步入了全市先进村行列,从2009年连续5年被评为市、县、镇级“两无一提高村”。通过完善各种制度和开展各种宣传服务活动,协会的吸引力不断增大,协会会员由2001年的138名增加到现在的507名,占总人口的11.8%。现在村民自觉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由原来的“要我实行计划生育“转变为如今的“我要实行计划生育”,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一种自愿参与、互相监督、互相管理的良好的计生氛围正在汶溪村形成。汶溪村人口计生群众自治格局已经形成。通过李文龙的努力和示范户的带动作用,现在婚育新风已吹遍汶溪村的每一个角落。
十三年来,李文龙以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县人大代表的责任感,把自己的精力和汗水洒在了家乡这片热土上,2006年至2007年李文龙分别到县委组织部、县移民局、县政法委、县科委、县农委、县民政局、县供销社等10多个县级部门单位去争取到资金150万元,于2008年至2010年设计修建了占地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便民综合服务中心、老人托养所、老人健身、医疗、农家书屋、办公室、警务室、尚善调解室、留守儿童聊天室、蔬菜快速检测室、电教远程教育多功能室为一体的规范化、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15间和便民服务超市、农资超市及体育文化设施,成为村干部议事、党员学习、群众娱乐的主阵地,也成了群众发家致富的加油站和文明新风传播间。投资390万,改造农户房屋325户,完成房屋外墙漆7.7万平方米,安装琉璃瓦雨蓬2000米,硬化院坝4826平方米,硬化产业路2.2公里,新修沼气池150口,贫困户住房改造20户,极大地改善了汶溪村的人居环境。同时每年还开展了“好家庭”、“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和“十星级文明户”竞赛活动,并对先进进行表彰,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村民,使全村村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优良风尚在汶溪村这块土地上争奇斗艳,为全村的经济建设和和谐村庄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把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盘点硕果累累,成就鼓舞人心,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提升了,李文龙以身作则。宽以待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他的先进事迹,光辉典范激励着汶溪村的和谐发展,激励着汶溪村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汶溪村变了,汶溪村富了,汶溪村新了,新时代营造了新形势,新形势孕育了新人事。汶溪村党委书记、县人大代表、村计生协会会长李文龙近13年来,靠自己的力量、智慧和胆识,开创了汶溪村一片新天地。连续13年荣获镇党委、镇政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2003年荣获国家计划生育先进个人。2006年、2009年分别荣获重庆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个人。2009年荣获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同年被县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人大代表和县委、县政府平安家庭户。 2010年4月荣获重庆市委“三项制度”落实先进个人。2011年被县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人大代表,2013年被县人民法院评为优秀人民陪审员。
为民着想的人物事迹材料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