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学随笔
《理想的风筝》是第十二册教材中理解难度较大的一篇课文。那么它的教学随笔会写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AAAA,希望你喜欢。
理想的风筝教学随笔一
作者苏叔阳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一位年过半百、失去一条左腿的刘老师笑谈腿疾、转写板书、追放风筝的三件事例,展现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完美人格。课题《理想的风筝》含义深刻: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热爱生活的标志,他借风筝寄托了自己虽然身患残疾,但也要在广阔的天地里有所作为的理想,同时他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美好的种子,放飞了一只只理想的风筝。学校有个惯例,每学期要完成一堂校内示范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下子被刘老师的人格魅力震撼了!选择这一课,没有任何犹豫。选定教材后,参考了一些精彩范例,汲取了其中的精华,并结合本班实际,进行了一番设计,终于在上周三“闪亮登场”。为了保持课堂的真实、灵动性,课前没有作任何铺垫,只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年来的语文教学使我对本班学生也充满了信心,大部分学生对文本有独特的感悟与灵性,平时的阅读训练与习作中有较好的体现。可事实与预料却大相径庭,课堂上老师饱满的情感未能完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发言者寥寥无几,平时善于发言的同学都启而不发!不知是高年级同学的羞涩?矜持?还是课堂设计的问题有难度?百思而不得其解。“学术沙龙”研讨活动中,尽管我校的老师点评很精彩,但我始终觉得一堂没有引起全体学生共鸣的课终究是失败的!
说来也巧,当我教学正在为自己的课堂深感遗憾时,中心校发来一个通知,需要每个教研组推荐一至二堂主题教学展示课。凑和着上报吧,反正也不一定会轮到展示!呵,越是担心的事就越有可能发生!我们学校的课报两堂中两堂!且本周四就要展示!(周二接到通知的)仅2天时间!选你没商量!此时再要推托也无济于事了!借班上课,更有难度!和中心校及时联系,不巧的是,六年级6个班这一课全上完了,唯一的办法,借五年级上!六年级教材五年级同学来上,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回顾自己的公开教学旅程,从《伟大的友谊》《卖火柴的小女孩》《大江保卫战》到《只有一个地球》、《荷花》《爱如茉莉》……每一篇教材的解读由浅入深,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艺术也是前辈的引领与不断探讨中日趋完善……离开中心校近两个年头了,脱离了大环境的熏陶,加上日常琐碎事务的烦扰,坐下来尽心学习或外出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眼界变狭窄了,思维变迟钝了!呵呵,理所应当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四、五个年头给自己压压担子了,有必要抓住机会找一找差距!
有了压力的两个晚上是难熬的!再一次沉下心来,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与作者对话,与名师交流,寻找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的突破口!时钟悄悄地指向10点,11点,丝毫没有睡意,刘老师讲腿疾故事时的微笑,写板书时手持圆木棍的每一次艰难的旋转,放风筝时的奋力追赶、抓住风筝时脸上漾起的幸福和满足,一一在脑海中鲜活起来,正是这一个个感人的细节描写让乐观坚强、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刘老师形象更加丰满!这些细节就是孩子感悟人物想象的抓手!重新设计每一个环节,揣摩每一个提问,预设孩子课堂上的生成,以及老师的评价……
今天终于走进了五(5)班的课堂,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与孩子们一起回顾刘老师的感人事例,刘老师的一笑、一转、一喊、一追无不震撼孩子们的心!他们仿佛也走进了刘老师的课堂,仿佛跟着刘老师一起制作风筝、追放风筝,他们快乐着、激动着、畅想着……那专注的眼神、流畅的表达、敏捷的思维令人叫绝!课堂上不仅涌动着浓浓的情,孩子们的心也随着各式风筝飞上了蓝天,面对挫折乐观坚强、敢于挑战困难的种子也在孩子的心中悄然萌发……
同样一堂课,同样的教者,同样的学生(而且还是低一个年级的学生),不同的教学设计,却收获着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否有表达的欲望,能否跳一跳就能找到果子,能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关键还在于我们老师!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让自己的教学多一份钻研与反思,课堂也许就会多一份灵动与精彩!
理想的风筝教学随笔二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从本单元的“导读”和课前的“阅读提示”也不难看出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首先在于鼓励学生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其次是学习本文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鉴于本篇是略读课文,我设计时主要想彰显的教学理念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要立足于学。课堂上我完全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问难、阅读交流为主线,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体味生活,努力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通过搜集资料、自主读书、交流评价、质疑问难、对比感悟等系列活动,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立体对话环境中使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熏陶完美契合,达到“文道统一”的理想境界。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新课伊始,我就以满怀深情的语调营造浓浓的怀念氛围,说:“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亲人、朋友的支持和关爱。如果要你写一个对你影响最大的人,你会写谁呢?”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引导其说原因。让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人,既是对学生已有生活经历的唤醒与提取,也为后来寻找作者对刘老师念念不忘的原因埋下伏笔。在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畅所欲言之时,我用幻灯出示苏叔阳的照片,介绍引入:“苏叔阳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在离开母校三十年后写了一篇怀念恩师的文章——《理想的风筝》。本课中的刘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为什么苏叔阳三十年后还对他念念不忘呢?这将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在开课之初对本课目标有所了解,学习更具指向性、针对性。
第二环节:自主汇报,了解预习情况。基于小学生有表现欲望的心理,开课初我先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安排了自主汇报活动:认读生字词、汇报预习收获和提出读书疑问。既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引领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可谓一举多得。但是“对话”不是空洞之语,我们的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汇报层面。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能够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读懂重点之所在,由此转入下一环节。
第三环节:研读结合,感悟人物精神。学生谈出的“感悟、体会”可能比较浅显、笼统,甚至比较杂乱,需要教师及时调控。我设计的预案是引领学生进行三次对话:首先以“的刘老师”为训练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谈对刘老师的认识。同时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通过品读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体会人物精神品质。这一过程,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同时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部要求得到满足,同时也积累内化了语言。本课事例典型,语言生动,相信学生都能感受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热爱祖国、平等待生……在刘老师的形象逐渐丰满,在学生心目中呼之欲出时,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谈作者对刘老师的印象。或许学生年龄小,还不能自发地将心比心,体会作者心境。这时,教师铺设台阶,让学生转换角色,与心灵对话,想象:假如你也在现场看刘老师放风筝,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三次对话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这个过程也让文字内容、刘老师形象更加鲜活,为学生与文本和生活的对话作了充分的积淀与孕伏。
理想的风筝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1.风筝教学相关随笔
2.高二关于梦想的随笔
3.改变的随笔
4.孩子成长教育的随笔
5.高中生散文随笔
6.初中生假期生活随笔
7.高二数学反思随笔
8.关于成长随笔350字
理想的风筝教学随笔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