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论文精选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职能转换的深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我国政府规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等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高等教育论文范文一: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措施
[摘要]成人高等教育是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其发展也面临着来自体制内外的挑战。新时期普通高校做好成人高等教育的班级管理工作,对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良好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做好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管理措施
一、引言
“成人高等教育”是指对符合规定标准的在业或非在业成年人素质提高的学历教育,属于继续教育(含职业培训)性质。它既可以满足成年人提高自身素质或适应职业要求的需要,也可以扩大高等教育机会,培养专门人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不断延伸、教育层次不断提高、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同时其办学方式也日益趋向开放、办学主体趋向多元、教育渠道趋向沟通,并且成人高等教育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学科建设也已启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空间不断扩展,其主要阵地是专门的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普通高校中的成人高等教育。班级是普通高校开展各种活动的基本单位。良好的班风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以此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质,成人高等教育也是如此。因此,针对成人学员的自身特点,制定适用于成人学员的班级管理方法,做好成人高等教育的班级管理,对提高成人学员的专业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制度,完成了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过渡,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输出人才。然而随着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普通高校开展成人教育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如定位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把成人教育仅仅当作创收的手段,从而忽略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班级管理,也忽视了其自身人力资源的培养。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实施保障
首先,相关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普通高校中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班级管理缺乏可遵循的总体规范。现存的成人教育法律法规大多以政策、条例等形式出现,多分散在各种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条例之中,且过于抽象,缺乏系统性、具体性和针对性,难以对新时期的成人高等教育起到应有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其次,缺乏明确的实施保障单位,其中众多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的多头管理,使成人教育陷入了“都管都不管也管不了”的尴尬局面。正因此,地方一些培训机构开始在成人教育行业变相捞钱,甚至喊出“只要有钱,一切都好办”。最后,班级等基层单位难以贯彻方针。由于成人教育的对象较为广泛,且层次多样,缺乏固定的基层管理组织。仅靠教师一人,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
(二)班级管理者专业化水平不高
我国目前的成人教育管理者通常都没有经过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训练,而是依据自身多年的普通高校教育管理经验来进行管理,这自然会引起管理方式与管理对象的不匹配。我国目前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班级管理者通常由其他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辅导员兼任,但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对象在年龄、职业经历、社会阅历等方面均存在区别,若将两者等同,便会导致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僵化,不利于成人的素质发展,与其最初的目的相背离。其次,社会上也缺乏相应的专业训练机构来对成人教育管理者进行培训,政府和相关高校对成立相关培训机构缺乏构想和资金投入。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班级管理者通常要利用假期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热情不足,容易产生倦怠感,也会导致管理工作不到位。
(三)班级管理手段缺乏针对性,师生沟通渠道匮乏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班级往往是一个形式上的教学单位,而没有成为真正的集体,凝聚力较低。大部分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的学员通常都是上课或考试时才聚到一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较为匮乏。这就导致了班级管理者无法真正了解班级成员的具体情况,从而也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并使班级凝聚力日益降低。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亟待加强,使班级管理者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细化学员常规管理
1.制定健全规章制度,确保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在班级管理制度方面,规章制度制定者应该针对成人学员的具体特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具体做法为:第一,重新组建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明确总负责人和各项工作负责人,避免多头管理;第二,以学校客观条件为依据,从而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了保证这一点,在制定规章制度前,可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成人学员以及成人高等教育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并以此为规章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可以抽取有代表性的学员样本进行制度的试实施,对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
2.细化班级常规管理,保证规章制度实施
在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后,应敦促教育管理一线人员对规章制度的实施给予切实保证。只有一线教育管理者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的学习活动才能井然有序地进行。在常规管理方面,应明确规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对于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的传达,应该通过宣讲和案例的方式让学员学习并熟知,而不是因怕麻烦避而不谈,或者出了问题才告知对方。除此之外,对于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学员要进行奖励,对于违反规章的学员要进行惩罚,奖励和惩罚可以用学分的方式或其他对学员有一定切实影响的方式来体现。这种榜样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员对于规章制度的重视,保证规章制度的贯彻和实施。
3.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员自我管理能力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为增强机体凝聚力,应该采用民主选举方式组建班干部队伍,并就学业完成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研讨。班级管理者应该充分调动有能力、尽责性强、有奉献意识的学员的工作积极性,协调组建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班干部队伍,明确班干部职责,使信息能够流畅地上传下达,保证班级活动正常运转,深入了解学员的总体情况。同时,班主任要加强班干部队伍的教育,提高班干部自身素质,并进行定期考察,可以实行轮换制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班级管理者不应过于突出体现班级干部和普通学员的区别,而应逐步实施“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干部制度,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围。以此提高全体学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达到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提高班级管理者素质,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首先,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对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去,树立良好形象。班级管理者应该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自己既是班级管理者也是学生的服务者,要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学员,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友谊,在管理过程中宽严相济,懂得灵活应变。其次,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多是在职者,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安排和行为习惯,故班级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员创造一些符合他们习惯的学习环境,组织一些能够发挥学员长处的课外活动,这将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最后,作为班级管理者,要时刻与时代接轨,不断更新观念,学习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政府部门或高校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的专业训练机构对在岗的班级管理者进行定期培训,以满足班级管理者的学习需求。
(三)增进师生沟通,掌握学员总体情况
班级管理者与学员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消除许多在班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沟通的手段和渠道日新月异,班级管理者应该与时代接轨,有效运用电话、微信、QQ、微博等各种现代通讯设备进行师生间的沟通,消除与学员之间的隔阂。另外,班级管理者要与学员形成日常性沟通,而不只是有事情的时候才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者更加及时有效地了解学员的相关信息,提高应变能力,及时处理问题。除此之外,管理者与学员间的沟通要以平等为原则,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除了学员的日常基本信息外,深入了解成人学员的心理,对班级管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成人学员学习环境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对班级中一些事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因此,一定要事先深入了解学员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应对某些突发问题,达到管理好班级的效果。班级管理者可以通过与学员进行谈心、通过较为熟悉的学员间接了解、定期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来达到这一目的。除此之外,还要充分了解、积极挖掘每个学员的特长、爱好,并充分利用,以推动班级管理的良性发展。另外,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还应该注意到成人教育特有的需求。成人教育注重学习者经验及活动情境的整合。这就要求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注重成人学员的知识学习需求,更要剖析成人学员日常生活经验,提供解决相关问题能力的训练,使其更好地适应班级生活。与此同时,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注重学员自主参与,突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成人教育中,管理者的角色着重于提供良好的环境与资源,辅助学员更好地进行学习。成人教育不仅以“学生中心”为特色,而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些都要求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班级管理者要具有与学员情况相匹配的管理方法以及与自身优势相协调的管理方法。
四、结语
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主要为在职人员,这使成人教育班级管理工作具有了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要具有与自己特色相适应的班级管理方法。班级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加强与学员之间的沟通联系,构建和谐的班集体。随着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普通高校必须不断提高对班级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给成人学员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小云,周淑芬.新形势下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6):164-165.
[2]吴晓东,张东红.关于普通高校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2):42-44.
[3]杜秋虹,梁玉晖,孙石煌.试论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和现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4.
关于高等教育论文范文二: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变革探析
“范式”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S•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他将范式定义为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并认为它是“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基础,是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将范式理论应用于管理学和管理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将管理范式理解为:管理范式是指导和规范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模型或模式。它为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提供了工具,其中包括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实施具体路径等。在范式理念引入国内以后,特别是引入到档案领域后,我国档案学者试图将范式理论与档案管理工作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获得能够广泛应用于中国档案工作的档案管理范式。
一、档案管理范式的发展轨迹
追溯我国档案管理范式的发展演化轨迹,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资政管理范式、史料价值范式、信息资源管理范式、公共管理范式。我国档案工作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代的占卜,那时的档案工作由于只是作为占卜活动的“衍生品”,并未形成自己独立的工作系统,更无从谈起管理范式。在后来的封建社会,被视作“君主鞘里的剑”的档案往往只是帝王或皇族的特权,统治者也仅仅将其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带有浓厚的“资政”气息,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围绕着档案的政治工具属性开展的,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资政管理范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封建王朝的兴衰更迭致使少部分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也可以接触到一些曾经被保管在“金匮石室”的档案。特别是伴随着国家允许个人修史政策的推动,历史学家越来越重视档案的史料价值,档案工作也逐步沦为历史工作的助手,这一时期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均要服务于编史修志,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左右,就连当时的档案学专业都被设置在历史学的门下,档案学者也多为历史学家,档案工作的编史辅助性由此便可见一斑,我们将那时的档案管理范式定义为史料价值范式。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我们的社会正逐步走入信息社会,而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档案工作也必然发生一系列改变以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档案工作者开始逐渐重视档案的信息价值,不再将档案仅仅当作编史修志的辅助资料,从而开始注重对档案的信息价值进行挖掘,档案从社会历史记忆开始转为社会信息资源,正是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相较于以往的史料价值范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档案工作开始走向信息资源管理范式,信息资源管理范式强调注重档案信息价值,弱化工具价值和史料价值,在管理方法上不再局限于档案自身,而是将图书、情报、档案的信息价值进行整合,采取“图情档一体化”管理方式。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档案信息的快速传播与资源共享,档案从被束之高阁的神秘物开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档案馆也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良好去处。档案的信息资源管理范式对于档案工作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革命性创举,它突破了以往的就档案论档案的思维局限,基于档案自身但却又高于档案自身,这一管理范式的转变为档案管理思维、方式甚至是档案学高等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的高度集成性、社会服务的公益性及公众性不断增强,档案工作也从过去的为政治斗争服务、为史料编纂服务开始转向为公众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共管理范式应运而生,并体现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公共管理范式中强调档案工作要面向公众,面向未来[2],这里指的公众是各种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具有公益性、公众性的社会事业,其性质决定了档案管理必须面向公众,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主动全面地向社会公众提供档案信息和档案服务。公共管理范式在管理理念上强调公共服务理念、公平服务理念、公共开放理念,在管理方式上强调具有前瞻性的主动服务,强调图情档一体化管理、强调人本管理等。这些公共管理范式所引起的管理变革必将在专业素质等方面对档案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而作为培养档案管理人才的档案学高等教育势必要进行适时改革以培养更适合当前管理范式的从业人员。
二、公共管理范式对档案学高等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一直以来,档案学教育者一直在积极探索档案学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路径,力图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档案人才,这一方面体现了档案学高等教育的突出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目前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方法大幅落后于社会实际,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档案管理范式作为档案管理实践的综合体,既反映出了当前实际工作对档案工作者的能力要求,又为档案学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公共管理范式相较于以往的档案管理范式存在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方面更是有着前瞻性和创新性,而这些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职业要求。而我们都知道,档案学高等教育作为培养档案人才的最主要方式,势必要在此情形下进行变革,用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档案工作者。公共管理范式的核心内容包括施行现代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前瞻性管理等,将这些管理具体到实际工作当中则体现在从业者能力的方方面面。公共管理的一个特色就是致力于利用馆藏资源解决公众在民生方面遇到的难题,例如为公众开具各类原始证明,保障公众的各项权益,这其实对档案工作者在档案信息开发、法律意识、特种档案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在此情况下,档案学高等教育势必会进行改革,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档案学高等教育在公共管理范式背景下的转变
目前我国的档案学高等教育采用的是传统的“1+1”模式,即基础理论学习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在具体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自于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因此课程设置直接决定了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否适应和胜任当前的社会需求,因此档案公共管理范式将从两个方面影响档案学高等教育,一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另一个则是教学活动的接受者———学生。管理范式对于教师的影响既包括对教师自身的影响,又包括对其主导开设的教学活动。首先,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与更新,档案工作在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等方面都会随时发生改变,因此档案学专业教师对外界环境、对档案工作实际必须保持高度的敏锐性,使自己能够紧跟实际工作步伐,既能对当前的档案工作实际情况有清晰的整体把握,又能对未来的工作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只有这样专业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知识才是最契合实际工作的,教师所构建的课程体系才会更合理、更实用。同时公共管理范式的核心在于面向公众,为公共服务,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达服务思想,传达公共管理范式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公共管理范式的理解。
1.资源管理、知识管理能力。
这里所说的资源管理不仅局限于档案的信息资源属性,更包含了档案文化资源、档案史料资源和档案智力资源,从而以更加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和管理档案,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知识管理知识以及文化产业管理的相关知识。
2.运用法律能力。
档案工作者在日常管理和提供利用时必须严格遵守《档案法》、《保密法》的相关规定,这是每个档案工作者都铭记于心的基本职业素养。然而作为向公众提供档案服务的档案人员仅仅掌握这些法律知识时远远不够的,在公众利用档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纠纷时,必然要涉及很多其他法律,例如《婚姻法》、《继承法》等等,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与自己岗位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公众提供服务,这也就形成了对档案学专业学生的又一个能力要求。
3.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多媒体编纂能力。
根据公共管理范式的基本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向公众提供档案服务,还应该提供档案产品,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对公众的利用需求进行前瞻性预判,依托于馆藏资源,选取适当的主题进行编研。然而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编纂工作,网络环境下的编纂工作,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编纂工作中的应用对档案工作者可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利用需求,档案学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必须牢固掌握,以便可以编纂出符合公众利用需求的档案产品。
4.特种档案管理能力。
诚如上文所说,公共管理模式就是要利用档案解决国计民生的各种问题,随着公众的个人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各类特种档案的利用需求大幅增加,例如婚姻档案、人事档案、照片档案等,为了更好地保管这些特种档案,档案工作者需要掌握管理和保护特种档案的相关知识。以上就是公共管理范式对于档案工作者的新的能力要求,同时更是对档案学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然而笔者认为比能力更重要的是意识,特别是公众服务意识和开放性意识。公共管理范式下的档案工作要求档案人员要用服务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工作,既要遵守保密的相关规定,又要主动热情服务。与此同时,档案工作和档案馆也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是向社会广泛开放的,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参与到公众的生活中,而这些意识是需要档案学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就加以培养的。
四、公共管理范式背景下档案学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于上述的各种新的能力要求,档案学教育者必须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改革,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更好地胜任档案管理工作,才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档案服务和档案产品,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档案事业向前发展。笔者在认真总结公共管理范式对档案学生的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专业学习,对档案学高等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结合范式思想,打造具有“范式”特色的档案学高等教育。
基于目前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培养目标不明确、各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是长期困扰档案教育者的两个难题。而将范式思想引入档案学人才培养方案,这两个难题将迎刃而解。管理范式作为由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构成的有机体,其自身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若想将管理范式与档案学高等教育结合起来,就必然会涉及档案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及各类专业知识,这也是为了满足管理范式对档案人员的能力需求。打造具有“范式”特色的档案学高等教育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更体现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上,在课程体系中应体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特色,将公共管理范式与档案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开设具有指向性的专业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范式需求的档案人才,才能使培养出来的档案专业学生成为真正的档案人才,才能将面向公众的档案事业发展更好。
2.课程设置应更具整体性和指向性。
很多档案教育工作者都曾批判目前有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因人设课,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缺乏整体性等种种弊端,以往的教学研究虽也提出过一些改进意见但却总是收效甚微,而笔者认为公共管理范式理论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转机,正如前文所述,公共管理范式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因此严格按照管理范式进行的课程设置也必然具有整体性和指向性。如此一来,学生所接触的全部课程都是基于公共管理范式背景下设置的,其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必然可以很好地适应公共管理范式的要求,例如前文提到的文献编纂知识、特种档案管理知识、知识管理知识等。
3.专业实习必须紧密结合公共管理范式下档案管理工作实际。
专业实习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学生尽早地接触档案工作实践,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加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对其进行检验与反思。相较于以往的专业实习,公共管理范式下的专业实习除完成其基本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公众服务意识和公众服务理念,并以独特的视角去审视和评价当前的档案工作状况。公共管理范式作为当前档案管理实践中极具创新和推广价值的管理范式,为档案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也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推动着档案学高等教育进行实时性改革,在公共管理范式影响下完成的档案学高等教育改革,必然会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档案人才,进而推动我国档案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于高等教育论文精选相关文章:
1.高等教育论文
2.高等教育学相关论文
3.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
4.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5.高等教育学论文
关于高等教育论文精选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