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学研究论文范文
随着医学知识与技术日益进步,医护分工逐渐精细,相互协调以使服务更臻完善,以达整体护理和满足患者需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骨科医学研究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骨科医学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运用 》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共收治的120例骨科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析并探讨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科病例进行护理过程中增加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临床应用
骨科患者大多数发病较突然,由于出现疼痛和卧床时间较长导致患者出现较多负面心理。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超前护理,即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综合分析之后,根据相关专业知识,发现其中存在的隐藏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旨在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痊愈[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骨科病例的临床资料,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共收治的120例骨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0~49岁,平均年龄(36.35±2.33)岁,其中颈椎病8例,腰椎间盘突出13例,脊柱骨折9例,下肢骨折17例,上肢骨折13例;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31~40岁,平均年龄(38.8±2.36)岁,其中颈椎病7例,腰椎间盘突出15例,脊柱骨折18例,下肢骨折6例,上肢骨折1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展开临床护理,开放静脉通道,提供患者的术前工作准备,以确保顺利完成手术过程,并注意在治疗过程进行基础护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2]。当患者出院时,应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具体包括:
(1)患者进入病区后,给予及时的抢救与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疼痛和临床症状等情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方案[2]。
(2)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在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检查项目和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方面,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项检查。同时,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使家属对患者也进行一些心理行为干预,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以增强治疗的信心[3]。
(3)评价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注意在病床前摆放一些醒目标语以防止患者出现坠落等情况。保证医院地面的清洁与干燥,并做好防滑处理,避免患者跌倒而造成出现二次伤害[4]。
(4)骨科患者由于恢复期较长,易出现压疮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以及清洁等。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确保患者营养均衡,以提高抵抗力。另外,若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则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抗生素以治愈和缓解患者的病情发展[5]。(5)患者在长期卧床的过程中易出现排便困难或便秘,故在手术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等[6]。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如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压疮、便秘等)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满意/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泌尿系统感染6例,肺部感染4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便秘3例,压疮4例;对照组护理满意43例,不满意17例,满意度为71.66%,实验组护理满意52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为86.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骨科患者多因事发突然导致生活无法自理、卧床时间长和心理压力重,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7]。预见性护理是指将专业护理观察技能、临床实践、基础医学理论以及护理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发现其中存在的隐藏问题及并发症,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对骨科病例进行护理过程中增加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郑荣妹.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23-24.
[2]刘红英.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255.
[3]吴彩燕,叶静,魏永敏,等.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2):95-96.
[4]李子凤.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457-458.
[5]马凤秋.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4):206.
[6]赵文芳.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491-492.
[7]许晶晶.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230-231.
[8]李雪轶.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2,9(4):123.
骨科医学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 观察康复锻炼于骨科护理中的价值 》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骨折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完成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完成手术之后医护人员陪同并且指导患者进行1~8周的康复训练,并且观察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率为94.11%,对照组康复率为70.58%,观察组康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关心,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并且叮嘱其进行适当地运动,指导其进行关节、肌肉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术后;骨科护理;康复训练
康复医学护理是一门针对功能障碍的学科,而骨科则是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学科,骨科与康复医学护理有着密切的联系[1]。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骨科医师对康复护理的认可和支持,是骨科康复以及护理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骨折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上肢骨折患者20例,下肢骨折14例,60岁以下13例,60岁以上21例,患者术后1~8周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征求患者意愿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给予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给予干预,完成治疗后,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骨折康复情况,具体体现如下:
1.2.1主动锻炼:
对于有能力进行活动的患者,则应指导并且鼓励其进行主动锻炼,并且叮嘱患者切勿急功近利地过度锻炼,而是要谨小慎微地进行身体锻炼,才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
1.2.2被动运动: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被动锻炼。由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只能依靠别人或者是部分肢体的协调而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主要包含针灸、理疗、按摩、推拿以及借助工具等。对患者进行被动锻炼时要根据患者的体力来拿捏力度,以免造成二次损伤,以不痛或者是稍微疼痛作为锻炼的界限,力度不宜过大,否则达不到锻炼效果。
1.2.3助力运动:
由于此类患者的自身力量不足,需要得到外力协助,尤其是在起床时应该给予患者帮助。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指导和鼓励,给予适当的协助。在使用运动器之前要先检查其安全性。
1.2.4实用性康复锻炼固定带:
此类器具是专门给予情况比较特殊的患者量身定做的,其使用方法比较简单明了。实用性康复锻炼固定带可以对患者起到肿胀消退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帮助恢复患者的肌肉弹性,并且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感觉的恢复,将康复护理的“代替”转化为“自主”,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实施3~8周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①痊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在治疗后均消失,采用X线片对患者进行检查,骨折患者愈合良好。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在治疗后有所缓解,通过X线片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检查,愈合效果一般。③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数据对比,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过1~8周或者是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观察组痊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痊愈7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0.5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1~3年的回访发现,患者的康复状况比较良好,并且患处没有出现严重恶化的情况。
3讨论
3.1骨科手术康复锻炼期的护理原则:
患者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而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要尽量表现得可爱可亲,平易近人,便于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护理过程中耐心向患者及时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正确有效地进行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伤肢功能的恢复进程[3]。
3.2提高康复训练护理的策略:
医院和科室要正确定位顾客就康复护理,培养良好的医德和医风,增强医护人员对患者负责、对健康负责、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并且多举例正反面的典型医疗案例,以引起护理人员对护理学科的重视。建立学习响应机制,采用奖优罚劣的方式来增强护理人员对护理康复锻炼的重视程度,才能不断改善骨科康复锻炼的质量。时刻提醒护理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引导其想医师学习,多看书本,积累扎实的理论知识,并且多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医院定期开展关于康复训练的培训、讲座、会议或者是学术交流活动等培训活动,以扭转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态度,以促进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综上所述,在骨科医疗护理工作中,不仅仅要重视康复锻炼,还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性化护理服务。因此,应该在开展康复训练中,医护人员要注意综合多方面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巧,有效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金永红,李美锋.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2,10(18):47-48.
[2]郭秋,张爱莲,欧阳丽霞.骨科护理人员避免护患冲突的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9(6):52-53.
[3]张秋兰.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应用中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7(3):20-21.
骨科医学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骨骼护理中的应用,提升抢救患者的成功率,从而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方法随机抽选骨科患者150例,然后按照数字分组法将病例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随机抽选7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性的护理,观察组则实行预见性的护理,并对两组的最终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产生的概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升护理的成效性与安全性。在骨科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进而为准确的、全面的预见性护理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前提与基础。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护理并发症常规护理
预见性护理又称之为超前性护理,其本质是预防为先、治疗为后的临床实践的一项基本原则,以预见性护理为基础提升治疗的计划性与针对性,从而积极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骨科属于一种探究人体肌肉骨骼系统的医学科目,针对骨骼护理所具有的独特性,既患者很有可能会因为肢体功能等方面的障碍,而出现生活无法完全自理的状况,并因此承受着巨大的生理痛苦,以及与此同时因家庭、病情等使患者产生多种悲观、抑郁以及焦虑等负面心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随机抽取骨科患者150例,其中男90例,女60例,平均年龄为47岁。平均将这些患者划分为两组,既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小组)与对照组(常规性护理小组)各75例。观察组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平均年龄为47.5岁;对照组的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46.8岁。患者疾病种类:四肢骨折(关节),颈椎病(脊柱),躯干骨折(创伤);车祸伤(创伤)。
1.2方法
1.2.1常规性护理:
1)病情的监测。骨科护理工作人员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如呼吸、息率、体温等进行及时监测,增加病房的夜间巡视频率,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的管擦,一旦在护理中发现任何异常的情况,都要及时反馈给医生,从而及时的实施对症解决方法。2)病区环境的护理。患者所在病房的舒适度、整洁度会对其身心产生直接的影响,病区的优良环境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心理痛苦与生理痛苦,有利于配合治疗。首先,做好消毒与通风工作,促使病区的温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其次是确保病房的安静,护理人员在工作是尽可能的采取轻柔动作,病区的电子设备定也要调至到合理的音量;第三,在护理过程中,要尽量使得药物与器材等医疗物品远离患者的视野范围,以此降低其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第四,把即将使用的输液或者清洗液等相关物品提前放置到恒温箱中,避免低温给患者造成的不适。
1.2.2预见性护理:
患者一经入院护理人员就要及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官场,并按照观察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型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对其各项身体状况进行了解与评估,尤其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2)迅速为患者搭建起两条静脉通路,如果有必要则还可以实施置管深静脉或者切开深静脉。3)严格结合患者的骨折部位对其进行止血措施。4)时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一旦出现任何意外情况,都要及时实施抢救。5)对于7岁以下的儿童与70岁以上的老人,由于这两类人群极易出现坠床危险,因此,应提前装置床栏以防其坠落。
1.2.3并发症护理:
患者在术后很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为使各种并发症出现的几率降到最低,因此,要积极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具体如下:1)患者皮肤的护理。骨科患者多数需要做手术,而术后有需要长时间的卧床治疗,故特别容易出现压疮,所以,患者的床单、衣物等要经常进行换洗,协助患者定时翻身,保持皮肤的干燥与清洁。2)预防静脉血栓的护理。由于患者长期的卧床休养,使得活动量大大减少,以致其下肢易出现静脉血栓病情的发生。因此,对患者进行定时的下肢按摩,引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锻炼,对患者的下肢部位与血液状况进行及时的观察。3)预防肺并发症。尤其对于吸烟的患者要劝其戒烟,及早指导患者进行肺部锻炼,例如吹气球、深呼吸等,特别是术后要对患者的呼吸状况进行密切观察等。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一般性指标进行评价,例如患者的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所需费用等进行对比,对预见性护理的质量与成效进行评价。①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对相关数据录入与统计研究。资料子算用率(%)表示,组与组之间的比较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P<0.05。②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生跌倒2例,坠床1例,肺部感染0例,压疮1例,便秘0例,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7.4%;对照组发生跌倒4例,坠床2例,肺部感染1例,压疮1例,便秘3例,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1.2%,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帮助护理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并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从实际工作调查数据显示,并发症的预防是预见性护理的重中之重,通过采用“预防在先、护理在后”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出现。预见性护理改变了护理工作的传统流程,充分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医患之间关系的和谐,通过个体化护理的提供,促使患者的病情早日得到康复。所以,大力宣传预见性护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实现其在临床护护理中的普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医疗价值。③骨科患者通常情况下极易产生疼痛之感,而且疼痛会为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与生理负担。然而,预见性护理的实施能够对骨科患者进行深入的、全面的掌握与了解,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性护理方案,这种预见性的护理模式优于常规性的护理,护理质量与护理成效都更为明显,且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同时有利于骨科患者的健康发展,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与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红英.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
[2]陈奕秀,张明学,代永静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血钾浓度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02)
[3]吴莉.诺顿评分在创伤骨科患者压疮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
有关骨科医学研究论文范文推荐:
1.骨科论文范文
2.骨科医学综述论文范文
3.有关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4.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5.浅谈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6.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骨科医学研究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