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心界的四大天王有哪些
点心界里面最受广州人欢迎的“四大天王”分别是: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和蛋挞。这四种点心代表了广式早茶美食的精髓,无论是资深老广还是外地游客,去“叹早茶”怎能不吃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和蛋挞呢?下面小编带你了解这些点心的精髓吧!
点心界的四大天王之一
点心之王——虾饺
广东人饮茶,绝对少不了来一笼虾饺。上乘的虾饺,皮白如冰,薄如纸,半透明,肉馅隐约可见,吃起来爽滑清鲜,美味诱人。
虾饺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后期的广州河南(现海珠区)五凤村,该村一涌二岸,当地人在岸边捕到鲜虾后剥其肉,再配上猪肉、竹笋,制成馅料,以粉裹而蒸之,其汁液不外流且极鲜美,久而久之,声名鹊起而风行于市,并引进到茶楼食肆,经不断改良,形状由角形改成梳子形,细摺封,每只不少于十二摺,呈弯梳状,故又有“弯梳饺”之美名。
后来,虾饺皮由米粉改为澄面(小麦淀粉),用大滚水熨熟而成,馅的原料也有了改进,即用合理比例,以鲜虾肉、肥肉头(用大热水熨过,去油增加口感),脱水鲜竹笋尖,猪油加味料组成,以旺火蒸之,从而达到晶莹通透,馅心红白双映生辉的程度。
制作虾饺极其讲究功底,通常来说如果没有烹饪经验的人若想做出一笼完美的虾饺,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磨炼。尤其是这个虾饺皮,它不像北方的饺皮是擀出来的,而是用刀“拍”出圆形。澄面是用小麦粉加工而成,先把小麦粉洗出面筋(此为小麦粉中的蛋白质成分),再将洗过面筋的浆水沉淀,滤干水分,将沉淀的粉晒干后研细,便是澄面了。澄面粉质幼滑,色洁白,最大的特点是加温后呈半透明状,软滑带爽。因现在的澄面的加工方法多为烘干,用单纯澄面制作的虾饺皮韧性会不足,因此,现在酒楼多用澄面搭配生淀粉来制作虾饺皮。具体配比为,三份澄面配一份生粉。
(广州人在食方面有着超强的创造力,同样是虾饺,也有多种吃法。)
在制作上虾饺较为繁琐,将澄面、生粉制成虾饺皮;鲜虾洗净去壳吸干水分压烂搅拌成肉胶,肥肉切成细粒,用开水烫至刚熟,再用清水浸过,使肥肉既爽而又不致出油;加入鸡蛋白、细笋丝、味粉、麻油、胡椒粉等配料,馅料经微冻后,制成虾饺蒸熟。虾饺皮薄而半透明,皮内鲜饺馅料隐约可见即为上乘之作。
点心界的四大天王之二
集南北精髓——干蒸烧卖
在20世纪30年代,干蒸烧卖已风靡广东各地,近20年来,又传遍广西的大中城市,成为岭南茶楼、酒家茶市必备之品。
据说,广州的“烧卖”同北方的“烧麦”系同源品种。最早推出烧卖系列点心的茶楼系惠如楼,由于当时茶楼竞争激烈,惠如楼推出星期美点,为了丰富点心品种,师傅以“烧麦”为蓝本,进行精装化、细碟化改造,从而有了“干蒸烧卖”。
干蒸烧卖有猪肉干蒸烧卖和牛肉烧卖两种。其中牛肉烧卖的历史有七八十年之久。牛肉烧卖的制作方法是:取牛肉去掉筋络,用刀剁碎后配以肥猪肉粒、姜汁、酒等拌匀,挞至起胶,挤成一个个丸子上碟。每碟两粒,放进蒸笼里蒸熟。现在,有配以马蹄粒、笋粒等爽口配料,使其更加鲜香爽口,肥美不膻。现在广州也有的高档茶楼在烧卖里面用上鲜虾肉,这种新式的烧卖做法,味道极其鲜美,口感爽滑!
点心界的四大天王之三
爆口考功夫——叉烧包
现在我们看到、吃到的叉烧包都有一个特定的造型,就是“高身雀笼型,大肚收笃,爆口而仅微微露馅”,但据考证,自从近代中国从外国入口泡打粉、臭粉等等,才真正有了叉烧包的爆口造型。
至于叉烧包的馅料,亦相当讲究,要以半肥瘦的叉烧粒和叉烧酱混合,而且两者都要放凉,否则一冷一热相撞,当中的生粉芡会出水,蒸时被外皮吸收了酱汁,味道就会大打折扣。
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好的叉烧包采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馅,包皮蒸熟後软滑刚好,稍微裂开露出叉烧馅料,散发出阵阵叉烧的香味。
点心界的四大天王之四
中西潮流——蛋挞
早在中世纪英国人就已开始用牛奶、糖、鸡蛋以及各种不同的香料,制作类似蛋挞的食品。17世纪蛋挞就已成为了满汉全席中第六席的一道菜式。早在1920年间,广州的各大百货公司为了吸引顾客,每周都会要求百货公司的厨师设计一款“星期美点”招徕顾客,广式蛋挞正是在这段时期出现,并逐渐成为广州茶点的一部分。
虽然有个洋名字,但做蛋挞多年的何世晃老师傅却觉得,现在的广式蛋挞其实还是“中国心”。传统的广式蛋挞实际上叫做“蛋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蛋挞在香港的茶餐厅中日渐受到追捧,为了顺应潮流吸引顾客,广式蛋砵才渐渐更名为蛋挞。
点心界的四大天王有哪些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