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老人与海》教案

发布时间:2016-11-03 09:08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3《老人与海》教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3《老人与海》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大致的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2、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

2.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故事梗概:

桑提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年轻时非常出色,强健有力,他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战胜了对手。到了晚年,他的经历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

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子总是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曼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果然第一个星期就捕到三条好鱼。孩子每次见到老头每天空船而归,心里非常难受,总要帮他拿拿东西。

桑提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象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他和孩子是忘年交。老头教会孩子捕鱼,因为孩子很爱他。村里很多打鱼的人都因为老头捉不到鱼拿他开玩笑,但是在曼诺林的眼里,老头是最好的渔夫。他们打渔不但是为了挣钱,而是把它看作共同爱好的事业。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垒球赛。老头特别崇拜垒球好手狄马吉奥。他是渔民的儿子,脚跟上虽长有骨剌,但打起球来生龙活虎。老头认为自己已经年迈,体力不比壮年,但他懂得许多捕鱼的诀窍,而且决心很大,因此他仍是个好渔夫。

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也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半夜醒后他踏着月光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

天还没有亮,老头已经放下鱼饵。鱼饵的肚子里包着鱼钩的把子,鱼钩的突出部分都裹着新鲜的沙丁鱼。鱼饵香气四溢,味道鲜美。

正当桑提亚哥目不转睛地望着钓丝的时候,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接着钓丝又动了一下,拉力不猛。老头明白,一百英寻之下的海水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鱼钓上的沙丁鱼。他感觉到下面轻轻的扯动,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有一件硬梆梆、沉甸甸的东西,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

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用尽全身的力气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轻易屈服,非但没有上来一英寸,反而慢慢游开去。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增加对抗马林鱼的拉力,可是作用不大,他眼睁睁地看着小船向西北方飘去。老头想鱼这样用力过猛很快就会死的,但四个小时后,鱼依然拖着小船向浩渺无边的海面游去,老头也照旧毫不松劲地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钓丝。他们对抗着。

这时,老人回头望去,陆地已从他的视线中消失。太阳西坠,繁星满天。老人根据对星的观察作出判断:那条大鱼整夜都没有改变方向,夜里天气冷了,老头的汗水干了,他觉得浑身上冷冰冰的。他把一个麻袋垫在肩膀上的钓丝下面减少摩擦,再弯腰靠在船头上,他就感到舒服多了。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的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的回忆往事,并想到了曼诺林,他大声地自言自语:“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帮我,再瞧瞧这一切。”

破晓前天很冷,老头抵着木头取暖。他想鱼能支持多久我也能支持多久。他用温柔的语调大声说:“鱼啊,只要我不死就要同你周旋到底。”太阳升起后,老头发觉鱼还没有疲倦,只是钓丝的斜度显示鱼可能要跳起来,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他说:“鱼啊,我爱你,而且十分尊敬你。可是今天天黑以前我一定要把你弄死。”鱼开始不安分了,它突然把小船扯得晃荡了一下。老头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他吃了几片金枪鱼肉好增加点力气来对付那条大鱼。

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里。在阳光下,这浑身明亮夺目,色彩斑斓。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大。它的喙长得象一根垒球棒,尖得象一把细长的利剑。它那大镰刀似的尾巴入水中后,钓丝也飞快地滑下去。

老人和大鱼一直相持到日落,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头不禁回想起年轻时在卡萨兰卡跟一个黑人比赛扳手的经历。他俩把胳膊肘放在桌上划粉笔线的地方,前臂直,两手握紧,就这样相持了一天一夜。八小时后每隔四个钟头就换一个裁判,让他们轮流睡觉。他和黑人的手指甲里都流出血来。赌注给黑人的渔民喝了朗姆酒使出全身力气,竟把他的手压下去将近三英寸,但桑提亚哥又把手扳回原来的位置,并且在第二天天亮时奋力把黑人的手扳倒,从此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冠军”。

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二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只见眼前黑点在晃动,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放下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高高举起扎进鱼身。大鱼跳到半空,充分展示了它的美和力量,然后轰隆一声落到水里,浪花溅满老头一身,也溅湿了整条小船。

鱼仰身朝天,银白色的肚皮翻上来,从它心脏流出来的血染红了蓝色的海水。老头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可是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头见到第一条游来的鲨鱼的蓝色的脊背。他把鱼叉准备好,干掉了第一只鲨鱼。几小时后又两条鲨鱼逼近船尾去咬大鱼的尾巴,老头用刀系在船桨上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对付他们了,但他坚持搏斗,甚至把船舵都打断了,最后鲨鱼还是吃光了老人两天的辛劳,只剩下鱼头和鱼尾……

船驶进小港老人回到窝棚,天亮后人们看见船旁硕大无比的白色鱼脊骨,大家都惊叹老人桑提亚哥。

第二天早上,孩子来看望老头,见到他疲倦得熟睡不醒时不禁放声大哭。老头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孩子说他还有很东西要学。孩子离去后,老头睡着了,他又梦见非洲的狮子……

一、导入。

桑地亚哥与超人。这两个人物具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相同——他们都很坚强,都是硬汉。不同——外形和力量。

讨论:即使老人没有超能力,不再年轻,他还依旧坚强,依旧能以一种硬汉的形象出现。这着实令人感动。可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当他一次义一次地用他那双伤痕累累的手将粗陋的武器刺进鲨鱼的头颅,最终的结果却只有那十八英尺的鱼骨架。他究竟是失败了还是胜利了?

引导:在对成功或失败作出判断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关注一个现实的结果,或者说,一个物质层面的结果。但这是不是唯一的标准呢?大家想想刘邦和项羽,有时候“成者王侯败者寇”并非唯一的定论。拥有崇高灵魂的人,他在历史中是屹立不倒的。同样,我们再看看《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老人与的鲨鱼搏斗,从外在的环境和老人的外在行为表现(板书)中感受到了他坚定、勇敢、无畏的性格。但想要真正读懂一个人物,只分析他的外在表现是不够的。还要走进他的心灵,他的灵魂深处(板书)。而让我们进入人物心灵的桥梁。便是文本。

二、人物分析

海明威提出一种文学创作理论:冰山原则。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对于读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懂的。

我们说过,海明威写作具有电报风格,会删掉一切旁逸斜出的东西,只留下最必要、最根本的东西。所以这些被留下的看似随意而又无关紧要的一笔,往往是开启冰山真面目的钥匙,它能为我们展现老人内心最本质的想法。

1、提问:身为一名渔夫,老人对“打鱼’是如何看的呢?尝试着从文章中找出来。

明确:“你生来是个打鱼的,正如鱼生来是条鱼。”“你把鱼弄死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卖去换东西吃。你弄死它是为了光荣,因为你是个打鱼的。它活着的时候你爱它,它死了你还是爱它。你既然爱它,把它弄死了就不是罪过。不然别的还有什么呢?”老人提到了“光荣”。可见,老人打鱼,不单单满足物质层次的需要,更提升到了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与愉悦。老人对鱼的看法,我想,我们可以用海明威的拳击哲学来解释:“打拳击凭天性,即使打死也不是为了打死人。正大光明的打,打拳是为了取胜。”同样,渔夫天生是为了打鱼,打鱼必定要有伤害,即使是伤害了他内心中认为最美丽的东西。所以他对于鱼是尊重的。“鱼是他的敌人,也是知心朋友。”

2、提问:在鲨鱼随时都可能袭来的生死攸关的时候,老人心中除了鲨鱼,还想到了什么?

明确:“他想,可是我一定要想。因为我剩下的只有想想了。除了那个,我还要想垒球。”垒球是一项体育(板书育彰显出的是人的生命力与力量。一个热爱体育的人,对生命、对生活,又怎能不抱有热情呢?所以那个运动员老狄马吉奥也成为了他力量的来源、他的榜样。

3、提问:老人心中除了垒球,还放着什么?

明确:“我希望没有人替我担心。只有那孩子,当然,他一定会替我担心的。可是我相信他有信心。好多打鱼的老头也会替我担心的,还有好多别的人。我真是住在一个好地方啊。”可见,即使贫穷、食不果腹,他依然爱着身边的朋友,身边的朋友也爱他,所以他更想要坚持下来给他们看看。

4、提问:那么,对让他一无所获的大海,他又是怎么看的?怨恨吗?

明确:“风总算是我的朋友,他想。然后又加上一句:不过也只是有时候。还有大海,那儿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敌人。”

以感恩、包容的心对待周遭的事物,热爱大海、风、鱼,那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小结:老人的硬汉形象不是由他外在的强壮与否决定的,而是由他内在的心灵决定的。所以这种形象才有坚实的存在基础。支撑起老人硬汉形象的,正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热爱一切与他有关的事物,包括体育、朋友、大海、风、鱼……他欣赏生活中一切美好而强有力的事物,并且用包容而感恩的心对待一切。正是基于这此,老人才能具有这种不败的硬汉精神.存重压之下依旧优雅的活着,不失人的尊严。他拥有崇高的灵魂。所以,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能够将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物变得饱满而充实,得到更多的启迪

5、哲理化探求

海明威曾说:“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男孩,描写一片真实的海,一条真实的鱼和一些真实的鲨鱼,如果我能将他们塑造出色的好,把它们描写的足够真实的活,他们会意味着许多东西。”

那么,这许多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回忆上节课的分析,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搏斗,搏斗的双方没变,什么在变?当鲨鱼一次次朝他攻来,鲨鱼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由一条变为一群,但老人的身体却越来越虚弱,武器越来越少,可老人始终在抗争。这其实就是有限的人力和无限自然力对抗的体现,从中,我们也能深切感受到那种在崇高灵魂支持下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气概。

而从古至今,人类也始终在和自然力的对抗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从钻木取火到工业革命再到邀游太空,人类一次次地进步都展现了一股旺盛的生命力。“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不仅仅是小说的精神内核,更是人类精神的宝贵之处。“人们处处都在为幸福,为值得追求的生活而斗争。他们不一定能够胜利,他们必须经历不幸和挫折,但是正象这个老人一样:一个有能力取得日常功绩和知道如何夺取胜利的人,在遭到最严重的挫折之后是不会失望的,他不悲观失望,而是继续斗争。这便是人之为人的意义。”所以说:老所具有的,不是外在的、个体的硬汉精神,而是一种哲理化的硬汉精神,它有坚实的存在基础,是人类所共有的那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6、其实除了老人之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这些能够帮助我们加深理解。

问:小说中,老人梦中频繁出现的狮子,在海上不时想起的孩子对老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一定选择狮子和孩子?我们读文章要知人论世。所以,不妨也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来解读。40年代的那一段非洲生活令海明威沉醉不已,而非洲旷野上或奔跑或伫立的雄狮便成为了他崇拜与追寻的对象。无独有偶,尼采曾说人生历程中有三个变形,即骆驼、狮子和孩子。骆驼象征的是忍辱负重;狮子是“为着新的创造而取得自由”所需要的力量象征,是永远呼唤着“我要”的一种精神渴望;而孩子“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神圣的肯定。”这和本文有着共通之处。狮子象征着勇敢和力量。小男孩曼诺林象征着希望和善良,象征着人类智慧和力量的代代相传。

正如美国评论家贝瑞孙所说:“《老人与海》散发出了象征和寓言的意味,是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其中蕴含着的哲理,值得人们深思。

三、知人论世

而不论是这篇小说《老人与海》,还是之前提到过的《丧钟为谁而鸣》、《打不败的人》,海明威的小说中总有他自己的影子。海明威对拳击情有独钟,认为拳击教会他决不能躺下不动,要随时准备再次跃起。他还对斗牛怀有强烈的热情,认为斗牛是一个事先设好了的死亡陷阱,无论公牛多么强健,一旦进入斗牛场,就注定死亡。人生亦然,死亡是必然发生的,是自然法则的一部份,是任何生者都无法避免的。而最优秀的人或最优秀的动物,是不会坐以待毙的。这和小说的精神内核“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相吻合,是海明威及其笔下人物共同坚持并践行的信念。但有人对海明威抱有不同的态度:

有人说,海明威是个始终坚强的执着硬汉。他酷爱打猎,斗牛,拳击;参加过2次世界大场,身上取出过2 3 7块弹片;因车祸头上缝过5 7针;曾在非洲2度飞机失事。他因为坚强而创造了奇迹。

有人说,海明威不过是个把坚强挂在嘴边,实际上却内心软弱的人。在他受尽了消瘦症、皮肤病、酒精中毒、视力衰退、糖尿病、血色沉着病、肝炎、肾炎、高血压、精神疾病等等的折磨之后,选择了逃避,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讨论:面对这样的争论,你站在哪一边?(自杀是海明威硬汉精神的彰显还是终结?)、

提示:普罗米修斯、西西弗斯、俄狄浦斯王、凡高、屈原、项羽、崇祯帝、老舍、巴金、安提戈涅、司马迁、荆轲、曹操、苏轼…

明确:其实“生存还是死亡”,人生何去何从?这是人类由来已久的困惑。雅典神庙首先发出了智慧的呼唤“人,认识你自己。”人类开始以各种方式寻求着属于自己的答案,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举例——普罗米修斯、崇祯帝、老舍与巴金……)而海明威的选择就是度过他硬汉般的传奇一生,最后用猎枪结束了生命。这何尝不是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勇士在维护自己最后的荣耀?据说没有人能看见雄鹰死亡的过程,因为每只曾经搏击长空无数次的雄鹰在预感自己生命要结束的时候,就会振翅飞向太阳,消失的无影无踪。《老人与海》就是海明威的最后一次振翅飞翔。海明威在用最后的行动向人们表示,一个任何事情都不能打败的海明威最后只能被自己终结。

在众多评论中,有这样一段文字:1 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郊外的橡树园;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家中开枪自杀。我们似乎看见海明威抠动扳机,动作坚定而迅速,像他删掉手稿和校样上那些多余的词句一样果断娴熟。就是这样,可以定稿了一一唯一不同的是,他手里的铅笔换成了猎枪。

爱因斯坦曾说:“死者也许比我们活得更为长久。”而无疑,海明威就是如此。他的作品延续了他的精神,他的生命。“有的人,在死亡之后,才降生。”海明威的枪声随尼采的这句话一起,久久地在人们脑海中回荡。

海明威认为:“作品是一场悲剧这个事实并不使我感到不快。因为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场悲剧,而且知道它只有一个结果。”他觉得“每个人的生命,结束的情形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仅是他们死时的细节而已。”这些都与海德格尔的那句“人生来就是死,向死而生”不谋而合。但这并不是叫人消沉,而是叫人鼓足勇气,“向死而生”,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价值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桑迪亚哥乃至整个人类也都存在践行着这种人生哲学。

所以,当哈姆莱特自言白语道:“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生和死不是问题,怎样生,如何死才是问题。

四、拓展迁移

对于海明威的自杀,美国公众的心情,用弗罗斯特的话说,就是:“他坚韧,不吝惜人生;他坚韧,不吝惜自己。……他的风格主宰了我们讲述长长短短的故事的方法。……举国上下沉浸在哀痛之中。”

问:在这个总统死了都不会举国哀痛的国家,海明威何以能令全国上下“沉浸在哀痛之中”?

从历史角度看,美国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在直接进入到资本主义后,这个国家虽然迅速致富,但一直是文化上的矮子。放逐、逃亡、多种族使得这个民族的文化在开始就带有浓郁的平民风格,也显得更加包容和开放。奔腾的牛羊、荒凉的西部、开拓的精神……这些造就了美国文化中的质朴。美国文化的脊梁不是在大片中反映的荒诞和离奇,美国人真正欣赏的是坚韧的西部拓荒者、砍樱桃树的华盛顿、始终奔跑着的阿甘乃至维护正义的超人、蜘蛛侠…而他们身上无一例外的展现出了那种不败的哲理化的硬汉精神。

高中语文必修3《老人与海》教案 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