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质教育大讨论优秀发言稿
学生的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发展的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的健康状况,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底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素质教育大讨论优秀发言稿3篇,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素质教育大讨论优秀发言稿篇1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教育、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他60年代中期又提出:“课程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
1999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一个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迎接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把提高创新能力摆到了关系民族复兴和国家兴旺的重要位置。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绝不只是教育界的事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影响到学生、家长的个体利益,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然而,近年来素质教育建设并不理想,应试教育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反而有变本加厉之趋势。现实中以重复训练、低效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变得非常困难。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本报将开展“素质教育大讨论”,今天召开的专家座谈会就是这场大讨论的开台锣鼓。到会的7位同志都是国内知名学者或教育一线的专家,每个人都有很丰富的经验,很新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独到的观点。大家从人才观、就业观、教育体制、考试制度等宏观角度提出了很多理论问题,也对教学、管理、青少年教育、教材编写等实践层面提了很多建议。有理论又有实践,含金量很高。非常感谢各位以认真热情的态度参加今天的讨论,带来了这么多有价值的调查报告、考察报告和实验总结,还有你们独到的思想。各位学者举的事例,振聋发聩;所提的问题,切中时弊;提出的建议,对症下药。
素质教育是综合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完成。我们今天的座谈会还主要集中在认识和舆论层面。相信今天的探讨会引起家长、学生、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各界人士的关注,会吸引大家都来参与这场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大讨论优秀发言稿篇2
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素质教育观念》。
首先,我们来看在校园内出现的几个现象:1、早上在校园内总能看见好多废纸,瓜果皮随意丢在路上,让人看着不舒服。 2、教室里老师讲台上乱七八糟放着报纸夹、试卷、甚至被某个同学霸占为书桌。3、下课后个别同学在走廊上嬉笑追打、不是夹着难听的脏话。4、教室外的公共场地上不时飘下几张废纸,给别的班级造成无辜扣分的情况。5、现在天气渐冷,有的感冒的同学嗓子一发痒,随地“啪”的一声就是一口,在我们全部硬化的地面上十分显眼,令清扫卫生的同学都感到作呕。 同学们,时代的车轮已经把我们带入了21世纪,在现代社会中,人好比原子,唯有在相互关联中才有其生存的价值。
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若要取得学业或事业的成功,若要生活的愉快、幸福,就要首先学会文明礼貌,学会与任何人,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乃至所有需要与自己交往的人友好相处,学会塑造健康的人格。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对自己十分严格,对别人很有礼貌,人们都非常尊敬和爱戴他。有一次,周总理到一个照相馆拍工作照。摄影师正在给几个解放军战士拍照。战士们认出了他,连忙说:“总理工作忙,您先照吧,我们等一等。”周总理却摆摆手,笑着说:“不,大家都一样忙,轮到谁就谁照吧。”在他的坚持下,大家仍按原来的顺序,一个一个地照完了相。 我们知道,周总理的伟大就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一个真正追求成功的人,一定十分懂得文明礼貌,注重塑造自己的人格,一定会在自己的学习、事业上下功夫,而不会在吃、穿上花费气力。尊重他人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爱心只有来源于对人的尊重,才能成为完善美好人格的真正力量。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将是你一生的财富。
寻找生命的绿洲,保持健康的身体,树立高尚的道德,这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文明的主题。 学校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园地,因为每个人在学校学到的一切都会在生命中打上很深的烙印,而且会扩大到社会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之中。健全的人格是通过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中建立起来的。老师教会学生爱别人,实际上是给学生一种人生信念,那就是学会把周围的人当作兄弟姐妹,用爱心与世界建立起亲密的联系。
一为教育家曾说过:一个人的行为日久可以成为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日久可以成为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则往往决定他的前途。显然,这里所说的“习惯”、“性格”不是指诸如爱吃米饭还是爱吃馒头,好动还是好静这样的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人对学习,对事业,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和做法,是人的品格。 健康的人格是逐步养成的,但人格养成的“最佳时期”是中小学阶段。无数事实证明,过了这个“最佳时期”以后再想“补正”就难上难了。
我们如果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要处处时时注意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地自觉地重复好行为,养成好习惯、好品格。
亲爱的同学们,在今天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除了看重考试分数的多少,班上名次的前后,还要特别看重文明礼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特别看重健康人格的塑造。这样,你将会终生受益,其乐无穷。谢谢大家!
关于素质教育大讨论优秀发言稿篇3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大多数人在追求一纸文凭的同时,却忽略了文凭背后最重要的东西――素质!于是一个新的名词产生了――素质教育。何为素质 何为素质教育?
《辞海》中这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
而广义的素质指的就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我在这里讲的主要是素质教育里的道德教育,不得不说的是在应试教育当道的今天,素质教育走得是相当坎坷。许多家长对孩子都有这样的观念:你只管给我把成绩搞好,其他的你都不用关。他们所注重的只有孩子每年成绩通知单上的几个阿拉伯数字,于是就上演了一幕幕名高校高材生因生活级各方面不能自理而被退学的画面。
然而这些现象并不仅仅只体现在我们的家长身上,连很多学生都这么认为,他们通常认为只要自己成绩好,只要自己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就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所以平常不注重自己的行为习惯,不主动和别人交往沟通,不注重培养自己在社会的必要生存技能。从而一到社会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处处碰壁而自己却不知道所以然。只知道抱怨英雄无用武之地,只知道抱怨偌大的世界怎么就没有一个能识别自己这匹千里马的伯乐,然而他们却忘了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匹合格的千里马。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由招聘工作人员故意布置的在明显的过道丢弃了一个空易拉罐的著名企业招聘现场,聚集了许多的应聘者,然而招聘的名额只有一个,他们一个个 在招聘台前排着队等待着招聘人员的考核,没有谁注意到那个易拉罐,或是看到了直接从上面跨过去,好像它跟自己根本无关。并且还有一个人从上面踩了过去,低头
关于素质教育大讨论优秀发言稿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