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基础教育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5 15:47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需要各个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和配合,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学,起着教学奠基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基础教育改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基础教育改革论文篇一

《浅谈“有教无类”在当今小学基础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世纪末的近20年中,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终于在20世纪末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实现让所有适龄儿童“有学上”的梦想。但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投射却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教育的不公,孔子的教育原则“有教无类”,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蓝本,为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教学;有教无类;教师;学生

基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明确指出:义务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1]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世纪末的近20年中,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创新管理体制,改进学校管理,加强分类指导,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终于在20世纪末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实现让所有适龄儿童“有学上”的梦想。

而教学作为教育中的关键一环,更是被人民大众所高度关注。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引导学的人为着特定教育目的、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在狭义上,教学专指学校中为着特定教学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张扬学习价值,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经验、促进身心发展的专门活动。[2]

一、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效果

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与学生充当着缺一不可的角色。教师是“教”的主体,运用自身的基础知识,教育技巧,人格魅力,组织引导教育孩子们学习知识,获取经验,加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学生担当“学”的主体,有选择性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转化为自身的学识内涵,丰富发展自身的内在潜力,为将来踏上社会而做准备。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3]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突出公平、均衡、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经过多年来的教学授课,站在一样高的讲台上,扮演着园丁的角色,浇灌着同样娇小可爱的花儿,但孩子们的成长还是会呈现参差不齐的现状,有高大茁壮的,有矮小虚弱的。这时,教师总会把眼光投注在那些高大茁壮的孩子身上,给他们以最无微不至的关注,这些孩子往往都会更加出类拔萃;而另外的孩子就采取有自生自灭的方式,自觉性强的还能徘徊在中游,担当一个平凡的学生,但相反那些自觉性差的,他们会充当班上的破坏大王,脾气暴躁,行为恶劣,甚至欺负班上的同学,往往令教师无计可施,目露凶光,实在是可气又可恨。

可是,凡是有经验的教师都会知道这些孩子只不过是想得到更多的关注,不甘于平庸而采取的错误方式罢了。其实,才刚上二年级的孩子们正是开始处于敏感阶段的时期,给予同样的关注,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构建健全的学习模式,避免过早形成一种叛逆的性格。

而这正是我这次想强调的课题:有教无类。

二、探讨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

这就要追述到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了。据载,孔子有弟子三千,来源非常广泛,来自各行各业的都有,入师门后从事各种职业的都有。他的开放式办学甚至把“蛮夷之邦”的子弟招进来,而且走出去,要把他的教育制度和学说推广到“蛮夷之邦”去。“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4]其中有一个故事就比较充分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原则:有教无类。有一地名为互乡,此地之人不善,难与言。互乡一童子求见孔子而孔子受之,门人惑矣,孔子释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述而》)这就是说:只要他愿意进步,就不应该叫他转而放弃。不管他以前是怎样的,他现在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以此来接受教育,我们就不应该放弃他。

孔子所处时代久远,但其教育思想在当今依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孔子热潮在全世界也掀起了一轮漩涡,无时无刻不在挑拨我们对当代教育模式的思考。就如“有教无类”这一教育原则,时刻警醒我们:人是无高低贵贱之分的,不应该时刻要求全部学生都达到教师所认知的优等生行列,同时剥夺他本身所拥有的选择及接受权利。

现实当中不难发现,教师与学生年龄相差较大,但每个人在生命的意义上是一样的,教师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主宰,不应该随便把爱分成大小不一的形状,再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分发给孩子,造成个别孩子扭曲的人格。在孩子们还在孕育的前期阶段,让“有教无类”驻足课堂,让孩子们乐学,致远!

三、“有教无类”的现实积极意义

(一)因为“有教无类”,我与孩子们的心灵进行碰撞

简单的来说,平等地对待孩子,有利于建立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从而有利于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不为成绩,不为出身,不为表现,只为是我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同等地呵护尊重学生。正如卡克露夫(Carhuff)所说:“教师如能将他对学生的最深切的尊重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有潜能的自由个体,那么,学生才会真正地进步。”[5]

曾几何时,我坐在教室的后面,聆听着另一位教师的课。因为小学生的课总是单纯可爱的,所以那时的课堂气氛特别的活跃,而有一个小男孩就活跃得太过了,居然趁机骚扰前面的小女孩,弄得好尴尬。这小小的骚动当然是逃不过老师的法眼的,他走到那小男孩的旁边,就这样突然地用眼睛斜瞪了小男孩一下,而小男孩似乎也静了下来。

课后我就在想,不错,这是大多数教师都会采取的方式,甚至有可能我平时都会流露出这样的表情,只为制止这种类型的调皮孩子。但当我亲眼看到时,我的心情异常地沉重。就在思考,这些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他们天生就会如此调皮好动吗?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基础教育改革论文

小学基础教育改革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