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息肉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17-03-22 22:23

胆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那么胆息肉临床表现有什么呢?小编和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下面文章对您有帮助哦!

胆息肉临床表现:

1、胆囊息肉一般没有症状,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被检查出患有本病。并且在检查中,3毫米以下的胆囊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很难被发现,所以很容易被漏诊。在此建议大家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如果身体出现什么异样以便能尽早进行治疗。

2、临床研究显示,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胆囊息肉患者并无症状,只有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3、胆囊息肉隐匿性强,常给人们造成不痛不痒、身无百病的假象。正是由于胆囊息肉早期毫无症状的表现,容易使患者忽视它的存在,而延误治疗。当胆囊息肉症状并发或性质改变时,往往造成意想不到的痛苦和无可挽回的伤害。

胆息肉多发群体

发病年龄为23-55周岁,男性多于女性,有下列情形者较易患此病:1不吃早餐及很少吃早餐的、饮食不规律;2经常饮酒及进食油腻食物,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饮食不规律;3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烦燥易怒,情绪抑郁,体育活动较小;4工作紧张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此外,男性肥胖与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女性则无此相关性。

温馨提示:现代人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缺乏锻炼,引发了多中消化系统相关疾病,胆息肉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近年有研究表明,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容易诱发胆囊癌变,成为了人类又一个健康杀手,因此我们对其的认知和预防越显重要。

胆息肉临床表现

胆息肉的治疗方法:

1息肉直径超过1.0厘米以上。

2息肉合并胆囊结石。

3息肉伴有临床症状。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厘米而无临床症状者,则可采用中医药物保守治疗,如息肉在短期内明显增大或其附着的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等变化时,则需要行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影响“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危险程度的诸多高危因素,提出下列处理原则:

1单发病变、直径大于10mm、广基结节或蒂粗大者、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同时具备以上5点者要及早手术切除,不要等到一切都水落石出再去手术。

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即使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应当积极治疗胆结石,同时定期观察,不必急于手术。

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出现血流信号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4直径5mm以上息肉影,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部位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要早期王术。不应等到10mm以上。

5息肉样病变伴有血液检查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他胃肠道肿瘤者要积极手术。

6胆囊息肉样病变,虽胆壁光滑不厚但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要密切观察,必要时应早期手术。

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患者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症状明显或出现其他手术指征时须行手术治疗。

胆息肉临床表现的评论条评论